1、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属脱髓鞘疾病(中医称萎症,青盲,导致不全痉挛截瘫称体堕)及早治疗可愈,但非激素能愈。因本病是免疫性特异性病毒感染继发视神经功能障碍,它是一脱髓鞘疾病合并脑干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视力障碍而得名。其脱髓鞘治疗不当则继发病灶缺血变性发生病灶多发性硬化(发生痉挛性不全截瘫失明等),治疗恢复更为困难。其病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反复的复发和迟发神经再度受损会导致神经白质再度受损,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在人体适合病毒复制的条件下病情就会复发.
没有提供资料只能为你提供理论性的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可逐步的用天然激素替代.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同时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使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达到受损脊髓及视神经修复再生获得最佳恢复,。如帮助请发来发病时和最近的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2、脊髓炎的中医病因是什么
"脊髓炎"一词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炎症,由放射性损害、中毒、血管病、代谢病、营养障碍各种变性所引起的脊髓损害称为脊髓病。下面介绍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后期多为虚证,可见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气虚血滞 主证:肢体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分析:本证属虚中挟实,见于病程偏长者。病久正气受损,气虚则不能运血,血行不畅,痹阻脉络,筋脉失养,则见肢体痿废不用。病及膀胱,气化失司,故见遗尿或小便不通。
2.湿热内盛 主证:身热不扬,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邪蕴脾胃所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交阻,故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络脉痹阻,故见肢体痿弱无力。气血不能温煦濡养,故见肌肤麻木或顽痒或刺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或癃闭不通。
3. 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疾病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由温热邪毒,侵犯肺卫所致。热郁肺卫,故见发热、咽痛。肺主气而朝百脉,邪热伤肺,肺热津伤,肌肤失润,故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瘫痪。肺气闭郁,聚液为痰,阻于气道,故见呛咳、吞咽困难。
3、脊髓炎的中医病因是什么?
脊髓炎的直接病因尚不明确,多数患者会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zd病毒感染的症状,或存在疫苗的接种史,包括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及EB病毒的感染。在患者的脑脊液中没有检查出专病毒抗体,也没有分离出病毒,据此推测,脊髓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而并非病毒或细菌直接感染所导属致,属于非感染性的炎症性脊髓炎。
4、中医治疗脊髓炎的原理是什么?
"1.第一个疗程;是以祛邪为主,解表清热,疏风利湿,主要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为第二阶段治疗打下基础.2.第二个疗程;此阶段邪毒渐去,治疗主扶正补虚,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表象渐去,一般恢复状态70%左右.3.第三个疗程:以活血通络为主,恢复脊髓以及自身的身体机能,彻底治愈并加以巩固.脊髓炎的康复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的发病阶段来定义的,初期患者常见肢体麻木感,肢体无力,后期严重也会导致下肢截瘫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康复一般是可以治疗到正常自理的状态,早期出现应及时医治,康复效果最佳,北京福寿堂中医是作为脊髓炎专科治疗基地,始终为患者治疗康复为目的
5、脊髓炎是什么疾病?
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6、中医辩证论治是怎么看脊髓炎的?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如果出现了脊髓炎,可以使用一些补肾的药物来进行调理,也可以从中药食材上来进行调理例如可以多吃一些鹿茸、骨碎补、淫羊藿、续断。这些补肾的中药都能够强筋健骨对于治疗脊髓炎性的疾病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平时也要锻炼身体。
7、脊髓炎的患者一般是看中医还是西医
我说下中医
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炎是脊髓之病变,在中医理论中虽有“髓”之名称,诸如《难经本义》曰:“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人脊心,下贯尾骶。”对髓的解剖有所认识,但对髓病尚无专用病名。仅根据本病之临床表现,其下肢瘫痪者}一般归于“痿躄”范畴,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癃闭”,有排便困难者,又归属于“便秘”,还未将此诸病名综合形成脊髓炎之概念。
现代中医对脊髓炎辨证施治的报道,始见于1962年。嗣后,又有麻疹或带状疱疹并发之脊髓炎的辨治资料,在病机方面提出了“湿热搏结而成疾”的观点。在治疗上,各地治法不尽相同,有的根据病变的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治疗,也有的从肾论治,或以玉女煎、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渗入,有人主张在急性期,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柏、苍术、黄芩、板蓝根、虎杖、金银花及蒲公英等药,在恢复期加用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药以助神经营养,无疑是为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根据临床报道的资料,本病的疗效,大体划分为四级。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及感觉恢复正常,步行一如常人,大小便正常。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已能步行,但肌力稍逊,大小便正常。
好转:症状有所好转,感觉或运动障碍有所恢复,尚未能如常人步行。
无效:病情无改善,或不断恶化,甚至死亡。
建议去正规三甲医院找中医问诊!中医选对医生很重要!
8、脊髓炎中医怎么辩证?
1.化脓性脊髓炎
青壮年好发。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颈痛、胸背痛和束带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干燥等。多于数小时或2~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当麻痹达到高峰期则疼痛症状便不明显;如为横贯性脊髓损害,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如为上升性脊髓炎,则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险,常见于皮疹后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状改善时突然出现高热、痫性发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脑炎型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见部分或完全性弛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或下肢感觉障碍、病理征和尿潴留等。可见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受累的神经体征。发病时背部中线疼痛可为突出症状。
4.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男性。临床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炎为主要表现。约半数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觉障碍,或间歇性的坐骨神经痛。也可表现为较完全的脊髓横贯性损伤,或短暂的无力及感觉障碍,继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症状。③尚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5.结核性脊髓炎
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当病变以脊膜、脊蛛网膜损害为主时,则以神经根痛为主要表现,并出现分散性、不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颇似脊髓蛛网膜炎。
9、脊髓炎中医是怎么辩证的?
脊髓炎中医辨证分型
脊髓炎可分虚实二端,病初见有外感症候着,多属实证,病久肢瘫展智者,多属虚证。临床可按其病程及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肺热阴伤病起发热,咽干口燥,或兼咳嗽咽痛。头痛昏胀,周身违和。热后突发腰以下肢体痿弱不用,她缓麻木,或兼“带脉”灼痛,皮肤枯燥,小便赤涩不利,大便于结难行。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发热不扬,身体困重,下肢痿软,麻木微肿,伴胸腔痞闷,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儒数。
3.脾肾虚损肢冷倭废不用。肌肉松弛消瘦,踝部水肿,或见褥疮,面色苍黄不华,纳少腹胀便溏,间或尿频,大便自遗,伴头昏神疲,记忆力减退。舌质淡胖,舌苦薄自,脉沉细儒。
4.肝肾阴虚被展由弛转挛,两脚屈曲拘急,形体消瘦肤干,伴头昏目眩神疲,夜眠不实多梦,或见颧红烦热。舌质红绿,舌苔薄白,脉弦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