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急性脊髓炎诊断原则

急性脊髓炎诊断原则

发布时间:2020-08-11 04:08:54

1、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多为感染后诱发,个别为疫苗接种后或隐源性原因)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
治疗方法:
(1)皮质类固醇激素 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连用3~5天,之后逐渐减量维持4~6周后停药。
(2)免疫球蛋白 连用3~5天为1疗程。
(3)B族维生素 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

2、如何治疗脊髓炎

脊髓炎又叫急性脊髓炎,它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或者是中毒过敏等原因导致的脊髓的炎症。主要的病原有可能是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或者是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还有一部分是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性脊髓炎,所以它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致病的具体原因,来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主要的治疗的原则,第一可以使用一部分的激素进行静滴,这种药物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常用药物,第二可以使用一些脱水的药物,比如说甘露醇等等,可以减轻脊椎炎的症状,第三可以使用一些神经的保护剂,第四可以进行一些康复理疗,进行按摩推拿等一系列的治疗,来减轻脊髓炎的症状。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3、急性脊髓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急性脊髓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与急性脊髓炎诊断原则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