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乙脑脊髓炎

乙脑脊髓炎

发布时间:2020-08-02 07:22:20

1、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什么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系指继发于麻诊、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
病因病理:用动物的脑组织匀浆与佐剂给动物注射后,动物的脑和脊髓内小静脉的周围出现神经脱髓鞘及炎性损害,称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理改变与之相似,因而一般认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大脑、脑干、小脑、脊髓有播散性的脱髓鞘改变,脑室周围的白质、颞叶、视神经较著,脱髓鞘改变往往以小静脉为中心,小静脉有炎性细胞浸润,其外层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即血管袖套,静脉周围白质髓鞘脱失,并有散在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可分为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及感染后脑脊髓炎两型。一、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接中狂犬疫苗、牛痘、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后均可发生,其中以接种狂犬疫苗后的发生率最高。近来,由于改进了疫苗的制备技术,本病已较少见。首次接种较再次接种的发生率明显为高,一般于接种后2~15天多见。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脊神经根放射性疼痛、呕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继之迅速出现四肢瘫痪或偏瘫、锥体束征阳性、膀胱及直肠括约肌障碍,还可伴有瞳孔改变、眼球震颤、眼外肌麻痹、言语障碍等。死亡率较高,存活者中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残障,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

2、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一)病原体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二)寄生部位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寄生在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

2.流行性乙型脑炎寄生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三)传播途径和传染源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直接传播(飞沫传播)。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为病人,中间宿主家畜、家禽,通过媒介(蚊)传播。

(四)临床表现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人症状:

a.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

b.颅压增高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c.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多、脓细胞阳性

d.败血症表现(发热、中毒性休克)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症状:

a.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主要为脑实质损害)

b.神经元损伤症状

c.脑组织水肿时,颅内压可增高

d.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2)乙脑脊髓炎扩展资料

(一)流脑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上述症状病人的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二)乙脑的预防:

1.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保持家畜、禽舍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到了夏天可以使用纱窗、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

2.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儿童可在8个月龄免费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2岁时可接种第2剂。

3.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3、什么是脑炎

脑炎(encephalitis)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根据病因涉及范围的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指脑实质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变。通常采用狭义概念。

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乙脑脊髓炎扩展资料:

脑炎的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

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

4、怎样鉴别流脑和化脑

流脑的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化脑(即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种,没有必要进行鉴别。

流脑和乙脑的鉴别倒有点意思,如下:

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

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5、乙型脑炎是什么病?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
发病机理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 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
发现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但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乙脑流行。防蚊和灭蚊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针对库蚊的措施。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地鼠肾组织培养制成的灭活疫苗,经流行季节试验,保护率可达60%~90%。一般接种2次,间隔7~10;第二年加强注射一次。接种对象为10岁以下的儿童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但高危的成人也应考虑。接种时应注意:①不能与伤寒三联菌苗同时注射;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有人报导乙脑疫苗注射后(约2周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口服强的松龙(2mg/kg·天)迅速恢复。疫苗的免疫力一般在第二次注射后2~3周开始,维持4~6个月,因此,疫苗接种须在流行前一个月完成。

6、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脑炎是指各种不同感染,或中毒因素侵害,出现的脑膜炎和脑实质的炎症,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脑炎,在具体的治疗诊断上面有不同区别。

原因分析

引起脑炎的原因:主要是各病不同病毒或细菌所侵入,引起民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病原体来源:蚊虫叮咬传播,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病等。

7、关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

你好,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两者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后果等都不相同。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的病变为主。“流脑”经呼吸道传染,每年二、三、四月为发病高峰季节。“乙脑”则是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实质的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膜,但是以脑实质的病变为主。“乙脑”经蚊子叮咬而传染,每年七、八、九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脑”病人常会发热、头痛、呕吐、头颈强直、皮肤上有瘀点,脑脊水混浊,其中含蛋白与白细胞甚多,培养或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脑膜炎双球菌。“乙脑”病人常有高热、头痛、嗜睡、昏迷,但头颈强直不明显,皮肤上无瘀点。脑脊水尚清,含少量蛋白与白细胞,但无细菌存在。 “流脑”采用磺胺药、青霉素等治疗效果较好。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很少有后遗症。“乙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少数病人可能会有神经、精神障碍的后遗症。

8、流脑或乙脑的感染过程(包括病原学、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一)病原体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二)寄生部位不同: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寄生在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 2.流行性乙型脑炎寄生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关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
答:你好,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两者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后果等都不相同。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
答:“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两者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后果等都不相同。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的病变...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有哪些
答: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玻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用表图的形式说明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答:这是两类疾病,有很大区别 乙脑 流脑 病源 乙脑病毒 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 人、动物 人 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 呼吸道 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季节 夏季7、8、9多见 冬春季3-4月高峰 表现 脑损害 全身毒血症表现 脑膜刺激症 感染中毒表现 实验室检查 白细...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和概念?
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的...

与乙脑脊髓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