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脊髓炎 > 脊髓炎的症状和治疗

脊髓炎的症状和治疗

发布时间:2020-07-31 21:32:28

1、脊髓炎症状是什么 脊髓炎如何治疗?

脊髓炎症状
1、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为一过性弛缓性瘫痪,称为脊髓休克。数日至数周后逐渐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体征。病变节段相应的肌肉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大多无典型体征。这是脊髓炎的症状特征之一。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深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双侧严重程度不一定对称。若仅一侧脊髓受累,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于感觉正常与感觉缺失的交界区常有一痛觉过敏区。这也是脊髓炎的症状特征之一。 
3、植物神经症状: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者逐渐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终成为自主性膀胱。随损害节段的不同,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Horner综合征、血管舒缩异常、汗液分泌及营养障碍以及内脏功能异常等。
可以采用中西医治疗,不过中医治疗效果不大,中医的效果比较快

2、脊髓炎治疗的表现

建议进行康复治疗:针灸+功能锻炼。各大医院都有康复科可以咨询。
脊髓炎的完全康复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如时间过长脊髓会因长期的血供不良导致脊髓软化或萎缩。现治疗除了正常的锻炼及神经营养外应尽早摆脱激素的依赖,可用脊髓神经再生药物使神经损害局部微循环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氧、兴奋神经元神经细胞激活炎性损害后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代偿炎性损害坏死的神经细胞获得肢体及各种神经功能的完全康复。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

3、脊髓炎得症状有哪些?

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非细菌亦非病毒)引起的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表现为病损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发病以胸髓常见。临床可分为三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脱髓鞘性脊髓炎。其中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发展较快,可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指导意见:
1.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坦;勤翻身;瘫痪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尽早做被动运动;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垫以气圈或软垫,并经常按摩,然后用红花酒精外搽。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呼吸困难者,尽早吸氧;咳嗽无力而不能排出痰液者,及时气管切开,必要时用人工呼吸机。

4、脊髓炎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神经脊髓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扰,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健康,主要为脊髓受累以胸段和颈段多见,由于很多的原因引起,需要进行检查,及时治疗和护理,那么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神经性脊髓炎的症状有哪些?多数人对该病症不太了解,而忽视它的病情,虽然不是什么恶性疾病,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会越来越严重,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避免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症状。
神精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的发病率不分年龄段,通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一般脊髓神经的炎症在治疗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它的治疗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神经骨髓炎的症状表现为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双侧脊髓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会出现极大的受损,而且运动障碍也会迅速进展为截瘫或者是四肢瘫的症状,一般重症者由于严重的脱髓鞘会使神经冲动扩散,导而形成痛性痉挛发作和阵发性抽搐的症状。
神经骨髓炎的受损原因比较多,一般脊髓受累以胸段和颈段是比较多见,一般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横贯性脊髓损害,该病征的病损以下会出现一些相应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有少数神经骨髓炎患者会出现视神经和脊髓外症状,比如有些患者会出现眩晕、还有面部麻木等现象,同时也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眼外肌麻痹、或者构音障碍等一些周围神经损害。
通过以上讲述,大家对神经骨髓炎的症状有所了解,它具有严重性,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地危害性,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一旦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那么在生活方面要引起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同时也要注意保暖,有利于病情恢复。

5、脊髓炎症状是什么 脊髓炎如何治疗

脊髓炎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常见脊髓炎有化脓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急性坏死出血性脑脊髓炎、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等。
1、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和褥疮者较长。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4、临床还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

6、脊髓炎怎么治疗?

脊髓炎是感染或者毒素,侵及脊髓所导致的疾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半发生在青壮年,没有性别差异。一般是散在发病、起病比较急,多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首先,急性期的病人应该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热量和维生素的饮食,或给予ATP、辅酶A、腺苷、胞二磷胆碱等一些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少量、多次的注入健康新鲜血浆,也会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有益于预防感染。
其次,可以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包括氢化可的松、强的松。
第三、可以采用血浆交换,能够去除病人血浆当中的自身循环抗体,以及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的物质,对于危重的病人,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激素治疗无效者,也可以采取血浆交换的办法。
最后,恢复期的治疗,要尽早的开始功能锻炼,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肢体的挛缩以及畸形,对已经发生挛缩或者畸形的病人,应该给予理疗、体疗等,要注意加强

7、脊髓炎怎么治疗?

脊髓炎日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日常生活饮食原则为: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2、饮食摄取上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3、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4、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以上是关于脊髓炎患者治疗康复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康复。
温馨提示:脊髓炎这种疾病属于疑难疾病,脊髓炎的初期症状会出现四肢麻木,身体出现束带感的情况,当身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要加以重视,如果这些情况长时间不下去的话建议去当地的医院进行检查,对症诊治!以免耽误脊髓炎病情的治疗时机!

8、脊髓炎有哪些基本症状?

视神经脊髓炎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意见建议:视神经脊髓炎的症状有视神经损害,脊髓损害,少数患者可出现视神经和脊髓外症状,如眩晕、面部麻木、眼震、头痛及体位性震颤等。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受凉、疲劳等。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性服药进行治疗。

9、脊髓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脊髓炎在过去旧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病人,脊髓灰质炎等。现在脊髓炎是感染而导致的,脊髓炎是有的来势非常的凶猛,很短的时间之内下肢运动障碍,甚至影响呼吸,这是属于比较急性脊髓炎的表现。脊髓炎还有慢性的表现,有些慢性的原因导致脊髓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慢慢的病人出现大小便的异常,下肢的感觉或运动的异常。查有没有明显的压迫,发现磁共振,脊髓脱髓鞘的病理损害,这种情况下要高度怀疑脊髓炎。一旦要是发生了脊髓炎,第一、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去进行治疗。脊髓炎的治疗无非是用些特异性比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目前有各类的抗生素。也要细菌培养等,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第二、是能够辅助康复,增加支持治疗,身体强壮了也是一种抵抗感染的条件。在治疗脊髓炎一定要综合型的措施来进行治疗,方可得到最好的疗效。

10、脊髓炎有什么症状?

1.化脓性脊髓炎
青壮年好发。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颈痛、胸背痛和束带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干燥等。多于数小时或2~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当麻痹达到高峰期则疼痛症状便不明显;如为横贯性脊髓损害,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如为上升性脊髓炎,则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险,常见于皮疹后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状改善时突然出现高热、痫性发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脑炎型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见部分或完全性弛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或下肢感觉障碍、病理征和尿潴留等。可见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受累的神经体征。发病时背部中线疼痛可为突出症状。
4.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男性。临床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炎为主要表现。约半数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觉障碍,或间歇性的坐骨神经痛。也可表现为较完全的脊髓横贯性损伤,或短暂的无力及感觉障碍,继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症状。③尚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5.结核性脊髓炎
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当病变以脊膜、脊蛛网膜损害为主时,则以神经根痛为主要表现,并出现分散性、不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颇似脊髓蛛网膜炎。

与脊髓炎的症状和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