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病诊断方法

颈椎病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11 05:11:03

1、什么是颈椎病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一般泛指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颈椎病。例如脊髓型颈椎病,而且包含脊髓型颈椎病特有的症状和特别的治疗方法等等。“定位诊断”是指颈椎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人体颈椎一共有7个颈椎关节,“定位诊断”就是具体的标注出来是哪一节颈椎关节出现了问题,包括这个关节的特有症状和共同的症状,以及复位治疗的方法等等。其次,必须要说的是过去人们对“寰枢肌肉拉伤”从来没有当成是颈椎病的范畴,导致“寰枢肌肉拉伤”的原因?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如何治疗?基本没有涉及过。我是2015年首次在百度知道公布了我的研究。当前,在颈椎病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基本是不准确的占多数。例如1:颈椎病引起的肩膀疼痛基本上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定位诊断。造成肩膀疼痛的主要是颈椎4 5 6 7关节错位和胸椎第一,第二关节错位,而颈椎第一,第二关节错位也可以造成肩膀疼痛,只是疼痛范围不大而已。不知道是哪里出现问题造成的只能是无的放矢的瞎治疗。治疗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这种肩膀疼痛是不需要任何别的治疗,仅仅做颈椎复位肩膀疼痛症状立即就能消失的。例如2:经常见到的“头皮麻木症状”没有人明确的能说明白是颈椎哪里出现问题造成的,但是却给诊断为是“ 气血虚 肾虚 " 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问题。例如3 :颈椎错位眼睛出现 ”憋 肿 胀“ 的症状,很多诊断为是颅脑血压高或者高血压造成的症状。例如 4 : 颈椎2错位出现的头疼症状,常常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疼,神经性偏头痛或者神经官能症。例如5 :颈椎2 3关节错位出现的面部麻木,发凉,有流口水的感觉等症状,常常被诊断为“面瘫”或者是脑梗塞的问题。同样“舌头麻木,嘴唇麻木,舌头僵硬,说话不灵”等症状,也被诊断为脑梗问题。例如5 :颈椎4错位出现的牙齿疼痛症状,常被当成牙齿疾病治疗,更有甚者就把牙齿一次给拔掉三颗,结果还是牙齿疼痛!例如6:颈椎病错位引起的咽喉堵塞感和剧烈的咳嗽立即按照重症病人住院治疗等等。误诊误治发生率太高了。仅仅在此例举一些例子。

2、颈椎病要做什么检查

颈椎病的症状分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因为压迫到颈部的脊髓,所以常常引起的是双手麻木,无力持物,容易掉,也就是握不住东西,做精细的动作,双手灵活性下降。

3、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症状除颈部胀痛不适外,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多有其典型症状,如神经根型患者多诉短期内加重的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脊髓型者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并病程进展还可出现胸部束带感和行走踩棉花感等;交感神经型者多主诉头痛、头晕,多在头部转动时加重;而眩晕则是椎动脉型的主要症状。2.体征⑴压痛点:椎旁或棘间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⑵颈椎活动范围:令患者作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与正常人相比较。在神经根型者颈部活动受限较明显,椎动脉型者在颈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⑶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等为阳性。在根性症状较重者,检查者仅用双手重叠放在患者头顶部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⑷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及颈部,逐渐向上牵引颈部,以逐渐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减轻为阳性。⑸椎间孔分离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于颞顶部,将其推向健侧,另手握住患者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为阳性。除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为阳性外,前斜角肌综合征及臂丛损伤均可呈阳性结果。⑹前斜角肌加压试验:检查者双拇指在锁骨上窝偏内、前斜角肌走行部位加压,上肢出现放射性痛者为阳性。下颈段颈椎病或前斜角肌综合征者均可出现阳性。发病时最先出现的症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一侧上肢麻木或疼痛开始发病者,提示多为椎间不稳定或椎间孔周围骨质增生或后外侧髓核突出;以双下肢无力、易摔跤或躯干有束缚为束缚感发病者,表明脊髓受压;与颈部活动有关的眩晕或猝倒起病者,多系椎动脉受激惹或受压,但应注意除外血管本身疾变。头痛、发音障碍、声嘶可能由于颈椎病引起,亦可能由其他疾病所致;甚至长期的胃肠功能紊乱及心前区疼痛,也可能由颈椎病所致。患者以往所接受的治疗及对治疗的反应,具很大参考价值。

4、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神经根型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实验)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3.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颈动脉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4.交感神经型临床变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1.可以采取臂丛牵拉实验的检查进行确诊。2.也可以选择上之前拉实验的方法进行确诊。一般在患上颈椎病后会出现颈椎疼痛的情况,并且在早晨起床后,也有可能会导致颈椎的部位出现僵硬的状况,颈椎病可能是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引发的。

6、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

1、 颈椎MRI1、颈椎 X 线片: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3、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

4、椎-基底动脉多普勒:用于检测椎动脉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对于眩晕以主要症状的患者来说鉴别价值较高。

5、肌电图:适用于以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主要用途为明确病变神经的定位,与侧索硬化、神经变性等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但对检查条件要求较苛刻,常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鉴别诊断

临床出现颈椎病的症状,但也要与非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如同样有眩晕症状,应先排除耳源性眩晕,前庭功能紊乱,听神经瘤等。还有脑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此外同样是颈肩上肢痛,也要与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腕管综合症。风湿性肌、关节炎脊柱炎肿瘤等相鉴别。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往往难以鉴别,做这一诊断应慎重,以避免误诊,耽搁其它疾病的治疗。

7、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证候群。

一、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动不灵,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

(2)脊髓型:早期为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行走困难,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棉花”,后期可发展至大小便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

(3)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异常出汗、耳呜等。

(4)椎动脉型: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头晕、头痛,可因转头时突然加重甚至晕厥(短暂昏迷)。

(5)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2.诊断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本病。

三、辨证施治

1.外邪痹阻型

【辨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施治】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炙黄芪各15g,防风、当归、赤白芍、片姜黄各12g,炙甘草、生姜各6g,苏木10g。

【加减】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豨莶草、路路通。

2.痰湿阻滞型

【辨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施治】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地龙、陈皮各12g,黄芩、五味子、白芥子、胆南星各10g,桔梗6g,姜半夏9g。

【加减】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型

【辨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葛根各18g,丹参30g,鸡血藤、透骨草各21g,制乳没各9g,元胡、姜黄、地龙各12g,穿山甲10g。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型

【辨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加减】若兼风湿者,酌加威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

5.肝肾亏虚型

【辨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施治】益精补肾,滋阴息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生石决明、枸杞子各15g,山茱萸、生白芍各12g,菟丝子10g,当归、炙甘草各9g,黄精24g。

【加减】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稀莶草、鹿衔草。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营丸、金匮肾气丸、云南白药、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丹。

2.验方

(1)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药浸酒内1个月,服15ml,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用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茶叶各适量,加水浓煎成浸膏,每服2g,1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3)用白芍240g,伸筋草90g,葛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0g,甘草30g,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4)葛根30g,全蝎12g,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龙、木瓜各15g,鹿含草30g,黑木耳15g,甘草6g。将诸药水煎,日1剂,早晚2次服用。

(5)全蝎9g,蜈蚣2条,鹿含草30g,乌蛇、当归、川芎、自然铜各15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痊愈。

3.针灸疗方

(1)颈肩痛麻:大椎、风府、风池、肩井、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

(2)头痛:按头痛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①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

②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

③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④对前头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上星、头维、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3)心慌:心俞、神门、通里、巨阙、内关、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缓慢的针刺。若有心烦、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阴交;若有气喘、不能平卧者,可配合肺俞、尺泽;若腹胀不适可加针中脘。

4.外治方穴位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调护

(1)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儿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问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有几点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8、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颈椎病

这个自己还是不太好判断的,如果出现颈椎不舒服还是建议检查一下的,上海的话开元这类的就是骨科,都可以的。

9、颈椎病X线的诊断依据

X线检查。X线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常规性检查,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最基本依据。通常拍摄以下4种位置的X线片:

①正位片:主要观察两侧钩突有无骨质增生及其它异常,椎间隙有无狭窄及狭窄的程度,棘突有无偏歪或其它异常等。

②自然侧位片:着重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骨刺及测量椎体矢状径与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后方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椎间隙间距平均为3.8毫米± 0.5毫米,后缘椎隙为1.9毫米±0.28毫米。椎间盘退变早期,由于韧带松可表现为椎体前缘椎间隙增宽,但随着病情发展,椎间隙则渐变窄,且日益明显。骨刺一般出现在椎体前、后缘,部位以5—6颈椎、第4—5颈椎和第6—7颈椎多见。骨刺的形态不一,一般以唇样增生较为多见。椎体矢状径为椎体前缘中点椎体后缘连线的垂直线,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8毫一22毫米;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的短距离,正常人在第4—7颈椎段为15毫米一18毫米。通过X线片对椎体矢状径和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可以判定骨性管是否狭窄。用绝对值判定的标准为:椎管矢状径小于10米为绝对狭窄,10.1毫米一12毫米为相对狭窄,12.1毫米14毫米为临界椎管,大干14毫米为正常。但由于人体骨骼大小的差异和X线片放大系数不一,绝对值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可选择比值法进一步判定。比值法公式:椎管比值=颈椎椎管矢状径(毫米)/颈椎椎体矢状径(毫米),正值为大于0.75,小于0.75为椎管狭窄。

③动力性侧位片:在自主地过屈和过伸条件下,动力性侧位片较自然侧位片对于颈椎病早期、中期的诊断更有帮助。颈椎病早期和中期,椎间盘的退变造成椎间隙松动,这种椎节不稳定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表现为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椎体的前上缘,后伸时则相反。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

④斜位片:左、右侧斜位分别拍摄,主要观察椎间孔的矢径、高度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正常人第4—7颈椎椎间孔的矢径平均为6.5毫米土1.0毫米,若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则表现为推间孔变形、变小。

此外,通过X线片还可以判定颈椎的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是否有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椎体先天性融合等畸形。通过张口位还可以显示策1、第2颈椎之间的关系是否变异。
在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交感神经型。临床症状与X线片均符合颈椎病者可确诊;有临床表现,在X线片上无异常者,可在除外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临床上无症状、体征,X线片上异常者,则不应仓促下诊断。

10、怎么诊断颈椎病

刁文鲳:教你几招简单快速判断自己有没有颈椎病

在脊椎各段中,如果要评判谁是最勤劳、最辛苦的,那无疑要数颈椎了。随便在北京的大街上找个上班族,问他全身上下哪里最不舒服,得到的答案绝大多数都是颈椎不舒服。

为什么这么多人的颈椎有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颈椎是脊椎中最灵活、活动频率最高的椎体,很容易错位,错位刺激了相关的神经,就会出现颈椎症状。

如何诊断自己是不是患了颈椎病呢?诊断颈椎病一是根据症状,二是根据客观检查(刁氏 标准X光片)发现的一些颈椎错位的征象。实际上很多人的颈椎确实有一些轻微的不适,也可能仅仅是颈部软组织的损伤。

颈椎病通常会有哪些症状呢?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颈椎病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刁文鲳脊椎病症状归椎自我诊断图”来看。

出现图中的症状了,我们先要怀疑是不是颈椎出了问题,然后尽早去做刁氏标准X光检查。

有人可能问了:“老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判断自己的颈椎是不是有问题了?”一般来说,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五官、肩、背、手臂酸痛,脖子僵硬。按照这种提示,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颈椎是否有问题了。你可以先查一下颈椎的活动度,就是把头缓慢向各个方位旋转,看颈部是否出现疼痛。如果有疼痛,就要怀疑有颈椎病的可能。

那又如何判断是颈椎的哪个部位出毛病了呢?你可以微微低头,从最突出的第7颈椎开始往上,用手轻轻按压颈椎及左右两侧,如果出现阳性反应点,也就是有压痛感,或者摸到条索状、砂粒状的硬块,可能就是颈椎出问题的所在部位。

与颈椎病诊断方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