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上有可能长肿瘤吗?
有这种可能的.所以可以作进一步的检查看.
2、关于颈椎内肿瘤的手术后的病情发展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包括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其可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心前区疼痛或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截瘫、偏瘫、大小便失禁。此外,还可有头昏、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霍纳氏征、发作性粹倒、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吞咽障碍及叹息样呼吸等,又称为颈椎综合征。由于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从而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多见于年龄偏大者。检查方法:X线、磁共振(MRI)、CT、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型:(1)脊髓型,此类型病人进行手术比例较高。(2)神经根型,98%以上病人可以通过牵引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治愈或明显好转。(3)椎动脉型,大多数病例都可以通过牵引及颈部制动等非手术疗法治愈或明显好转。(4)交感神经型,绝大多非手术可治愈。(5)混合型,针对具体情况,多数的病人都可以经过非手术疗法治愈、自愈或明显好转。
颈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先天性颈椎畸形等;(2)慢性劳损和退化;(3)急性损伤。而以慢性劳损为最常见原因,从这一点来说,颈椎病是可以预防的。
急性的颈椎外伤,如外力等造成颈椎轻度骨折,使颈椎产生轻度移动及颈部严重挫伤,可造成颈椎间盘的损害、局部软组织受损产生水肿、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产生颈椎病症状。
慢性劳损和退化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及不良的生理姿势有关。如刺绣、缝纫、誊写等需长久低头的工作,或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等,可引起颈部关节囊、韧带等松弛乏力,从而加速颈椎的退变而逐步发生颈椎病症状。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病理变化:可有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后一种情况最常见。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普遍且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摔倒、头痛、 恶心呕吐,或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性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9.4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的颈椎。常因外伤、劳累等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可引起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使供血受阻,导致交感神经丛甚至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而且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有:①血管痉挛, 管腔变窄;②先天性血管变异,管腔狭窄;③管壁炎性变增厚,内膜损伤;④血液瘀滞,血栓形成或血液粘滞度增加;⑤血管退变或硬化等。
部分病人有椎动脉畸形,如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偏向外侧,前斜角肌发生痉挛时即可受压而狭窄;或者一侧的椎动脉管径很小,对侧椎动脉出现痉挛或压迫时则引起供血不足;环枢椎也是本病的好发部位,因为环枢椎的椎动脉有四个弯曲,其本身血流不畅,而局部受炎症刺激或压迫则影响血液循环;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症亦可累及椎动脉,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致病因素。
位于脑桥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内耳的迷路器官,其营养动脉皆由椎一基底动脉系的分支支配。如引起椎动脉痉挛,可导致前庭中枢性损害,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出现:①眩晕较轻,或呈假性眩晕的症状,起病较缓慢,症状亦较持续。②分离性偏斜的客观体征,即眼震慢相、Ronberg征的偏斜方向,指误试验方向和星迹试验方向一致。③不一定有耳蜗症状,如果有,一定也会有其它颅神经核或传导束受损害的症状,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其它体征。
窦椎神经是脊神经和交感率纤维的混合支,属感觉性及血管运动性神经支,由各脊神经分出,通过椎间孔返回椎管。其受到机械压迫或炎症刺激,可出现颈部疼痛,椎间盘性疼痛或韧带组织的炎性疼痛,而刺激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发生瞳孔散大、体位失稳、听觉障碍及头痛等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中医认为颈椎部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和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颈椎病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最为密切。而颈部操作受累,感受风寒湿邪,老年退行性变的关节增生,血气两虚,炎症刺激,均可导致这些经脉失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阴虚肝风内动,血少脑失所养,精亏髓海不足的眩晕。其次,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如下。
头痛:系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常发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晨起、转动头颈部及乘车时症状加重。疼痛多为一侧,在右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扩展,或向眼眶和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诞以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腭、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及异物感等。
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少数患者患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斜方肌由副神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丽于枕骨鳞部的斜方肌腱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症状。环椎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
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眩晕有:①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起方向旋转的幻觉;②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感地面移动;③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伴有耳鸣、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极少发生眼球震颤。有的患者在转动颈部时忽感下肢发软而突然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立行走。这是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的一个特点,可和其它脑血管病变相鉴别。
视觉症状:主要为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血管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颈过伸时尤为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某些颈椎病患者,可伴发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
神经根型症状:由于局部解剖关系,临床上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可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或交感型颈椎病变的症状,出现更复杂的病理变化,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其它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乃至昏迷。数分钟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改变。少数患者可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很快爬起继续行走,或过度转动、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偶有发作性咽部痛,并伴蚁行、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
体征方面,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听到椎动脉由于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常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压痛明显。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依据
1.颈部有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在患者后颈部触诊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上颈椎或其它患椎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压痛。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杂音。发病时颈部功能活动受限。
2.中年以上的病人,常由于头颈部体位改变引起眩晕、恶心、头痛,或视力减退、耳鸣、耳聋、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如长期供血不足,可出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害的症状(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复杂的中枢神经损害症状)。
3.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 患者作颈部幅度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压头试验阳性。
4.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显示,患椎可有病理性变化或旋转性移位。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
5.其它检查 如脑血流图、肌电图、心电图、血脂、眼底、尿等检查,必要时作椎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内耳综合征(美尼尔综合征) ①常突然发作,为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②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症状;③发作时间持续,多在l~3天内逐渐缓解,为反复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二)良性阵发性眩晕 常为外伤、耳病、年老、噪音性损伤及使用链霉素过敏,使内耳椭圆囊的耳石变性、移位(地心引力作用)所致。鉴别:①常见50~60岁妇女;②睁眼作体位查出位置性(3~6秒钟后出现)眼球震颤;③病检为良性,可有复发。
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治疗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应用如下方法:
(一)手法康复治疗 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是引起病人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手法可松解颈部软组织,解除患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部功能正常及颈肌肌应力平衡,解除椎动脉受压,是康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手法有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斜搬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侧搬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提搬复位法、仰卧手法牵颈点推旋转复位法和自体手法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应注意辨证选用。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颈椎牵引能纠正颈椎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好方法。临床上常用布兜颌枕颈椎牵引,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凸者,应仰卧加颈枕牵引;颈椎生理弧度正常可端坐位牵引。牵引重量脾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经3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30天后照斜位片,椎间孔正常。随访1年零8个月、无复发。
讨论:该病例为创伤引起,由于长期无对症治疗而发生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眩晕、颈肩部疼痛症状、神经根刺激征、颈3棘突移位、X线片检查所示及椎动脉造影检查可确诊。颈3移位较常见,部分病例头部症状可由于上颈段颈椎移位所致。颈3棘突位置较深,应注意枢椎棘突下后缘的指诊检查,需作双侧对比,有时移向一侧的棘突部张力较高。而颈3棘突移位,其关节突后缘呈双边影,棘突稍上移,是颈3有旋转移位,经对症手法治疗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后症状消失。
疗效观察
广西桂平市中医院骨伤科颈椎病研究室,1989年以来,辩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3例,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在213例中,男92例,女121例。35~49岁22例,占10.33%;50~8l岁191例,占89.67%。环枢椎关节半脱位20例,枢椎横突旋转偏移18例,颈3移位60例,颈4移位81例,颈5移位17例,颈6移位10例,颈7移位7例。其中颈椎移位较多在颈3、颈4共141例,占66.73%。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曲度改变。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2个月,平均21.5个月。患椎手法复位治疗1~5次者112例;占52.58%,6~10次101例,占47.42%。治疗时间在6~10天者66例,占30.99%;11天~25天132例,占61.97%;26~40天15例,占7.04 %。
(二)疗效评定标准
优:病人眩晕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康复正常工作。
良:病人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劳累时有轻度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平时无明显症状。
有效:病人眩晕症状减轻,可做家务劳动。
差:病人临床症状不减轻或稍减轻。
(三)治疗方法
(四)治疗效果 优184例,占86.38%;良20例,占9.38%;有效5例,占2.36%;无效4例,占1.88%。优良204例,占95.76%;有效209例,占98.12%。
(五)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急性发作期或患椎椎管明显狭窄时,应手法点穴止痛及松解颈部软组织后,进行手法整复患椎,然后作颈椎牵引治疗或结合穴位注射及痛点封闭治疗。对老年患者应在辩证的基础上局部和整体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康复治疗的其它方法,对症选择应用与积极作颈肩操等功能锻炼效果较为满意,本组病例优良率为95.76%,总有效率为98.12%。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状为一种平衡感觉障碍所致。 通过平衡仪检查,可反映人体重心偏移的形态和程度。患椎手法复位前后作此种对比检查,可作为病人疗效观察的验证。
临床应用倪文才的方法,用北京青运仪器厂生产的PHY-I型人体平衡仪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病例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1.睁目双足站立,患椎手法复位治疗前人体重心偏移度平均值为11.42士10.68厘米,复位后降为9.82士 8.86厘米,说用偏移程度好转。
2.闭目双足站立,患椎手法复位治疗前人体重心偏移度平均值为16.98±10.41厘米,复位后降为13.26t8.21厘米,说明偏移度明显好转。这个试验与倪文才的试验数值基本相同。
对100例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在手法复位患椎前后作甲皱微循环检查对照,复位治疗后全部病人的血管径增粗或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增快;用500倍显微镜在患椎手法复位前后作甲皱微循环流速检查对照,结果复位治疗后98例的血流速度增快而症状减轻,2例血流速度稍快而症状稍减轻,验证了患椎移位引致的脑干或迷路供血不全是造成前庭系功能障碍的因素。
以上验证,说明颈椎移位及软组织损伤、退变是引起发病的重要病因,而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其他各型颈椎病的症状及其治疗和预防:
1.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2.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呜、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霍纳氏综合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肢体少汗或多汗;5.混合型颈椎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颈椎病是三种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
颈椎病症状错综复杂,主要是颈肩痛,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少数有眩晕、摔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双下肢活动受影响,甚至截瘫。具体来说,病人可以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
正因为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加上认识的模糊,本病经常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内科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诊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是手术疗法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目前除各大医院外,少数二级医院也已逐步开展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探索。
颈椎病的诊断:X线摄颈椎正侧位像、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应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梅尼埃综合征鉴别。
颈椎病的治疗:(1)卧床,减少颈椎负荷;(2)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型慎用;(3)理疗按摩;(4)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等局封,口服有神经、血管功能调解药物及消炎止痛药物,中药有丹参等制剂,西药有钙拮抗剂等;头晕明显时应用止晕的药物,如H1受体拮抗剂可应用;(5)手术:适用于反复非手术治疗无效及有明确骨髓、神经根、椎动脉、食道受压者。
续述治疗颈椎病时可选用的口服药:
服用西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或解除疼痛,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剧烈的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机能的紊乱。因而对这类患者在进行确定性治疗之前,也可先服用适当的镇痛药物。
(1)阿斯匹林 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颈肩痛。使用比较安全,但常可出现胃肠道反应。
(2)布洛芬 属于苯丙酸衍生物,有解热止痛、抗风湿作用,胃肠反应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近年来其缓释胶囊芬必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3)氯唑沙宗片 本品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通道而产生肌肉松弛效果。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
手术 颈椎病的手术指征:
颈椎病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需要手术治疗的不过10%。说到手术治疗,不可轻举妄动。因为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生理作用重要:支撑颅脑;供应大脑的血液由此输送,不能够引起血管和神经有任何出格的差错!
3、颈椎肿瘤的病因是什么?
颈椎病不是颈椎肿瘤
颈部虽细,但上连颅脑,下接躯干四肢,位置十分重要,此处发生肿瘤影响甚大。颈椎肿瘤,分两类:一类是椎管内肿瘤,一类是椎骨本身的肿瘤。显然,前者比较复杂,后者比较简单。
椎管内肿瘤从部位上说,可发生在脊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和硬脊膜外。以后者最为多见。肿瘤性质有良性,也有恶性,以良性为多。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先天性肿瘤、肉瘤、血管性肿瘤、脂肪瘤等。成年人前三类较为常见。通过观察病情发展快慢,可帮助推断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且恶性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症状发展也相应较慢。据就诊资料统计,良性肿瘤病程平均在2年左右,恶性肿瘤仅为3个月。
颈椎肿瘤引起的疼痛变化较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锐痛等,没有特异性,因此,无法根据疼痛性质区别病变性质。
在脊髓肿瘤中,大约1/3的患者开始症状是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两者兼有。有的病人自觉颈以下身体某一区域麻木,还有的人只是主观感觉麻木,检查正常;多数病人则是身体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始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破行等,以后逐渐加重,出现瘫痪。少数病人可以有排便、排尿费力,此时多有会阴区感觉障碍,有的出现性功能障碍。
人体的神经分布是固定的,具有规律性,脊髓节段和神经根都对应地感觉或支配身体某一区域。根据肌肉运动或感觉障碍的区域,可以相当准确地推断出脊髓神经损害的部位。这就如同电工检查供电线路一样,根据何处电灯不亮、马达不转,就可以判定是哪里的保险丝或电线断了。如肩部仍能活动,肘关节亦可屈曲,但不能伸肘、伸腕、屈手腕及手指,前臂桡侧(内侧)、手掌及拇指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多为第六颈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由于有些颈椎肿瘤可以损害颈脊髓,引起四肢瘫痪,这一点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似需要仔细区分。另外,当肿瘤压迫牵拉颈神经根时,可以引起颈神经根疼痛,病人表现为颈肩痛,手臂发麻、无力,这些症状又容易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那么怎样区别颈椎肿瘤和颈椎病呢?
颈椎病多有症状缓解期,而肿瘤多无问歇表现。此外,颈椎病运动障碍明显,感觉障碍较轻;颈椎肿瘤运动、感觉障碍大体一致。X线摄片,二者有区别。颈椎病X线照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明显,椎管前后径狭窄;而椎骨本身的肿瘤,颈椎X线摄片可见骨质破坏,或椎旁软组织阴影等。如果做脊髓造影,可见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通过造影剂的梗阻特征,还可区分肿瘤是在硬膜内、硬膜外,还是在脊髓内、脊髓外(髓内肿瘤较为少见)。同位素骨扫描、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对脊髓肿瘤来说,MRI检查更为合适,因为在MRI照片上,正常脊髓组织与肿瘤组织区别比较清楚。
此外,恶性肿瘤病人体质较差。如为转移瘤,常有原发病变症状。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如为良性肿瘤,手术早,受压神经脊髓和神经纤维未发生变性,可望完全恢复。时间久了,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了,效果就不好了。
良性椎骨肿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切除后留下的空区,可从其他部位功能相对不太重要的骨骸(通常是髂骨)取骨来填补,即植骨,有时也可应用经过处理的异体骨来代替。不能手术的,可在局部照射放射线(即放疗),杀死肿瘤细胞。
颈椎恶性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应用化学或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病灶,减轻压迫,同时施行植骨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转移性肿瘤,病程往往较长,病变比较严重,难以手术。但只要可能,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仍应争取采用以上方法积极治疗。良恶性之间的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和放疗,并应长期严密观察
4、颈椎肿瘤
你好,结合患者的情况则是为颈部长个黄豆大小的疙瘩,切片化验为瘤,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的情况。<br><br>对于患者则是需要结合病理治疗,良性肿瘤目前不需要治疗,恶性的话则是需要采取扩大手术治疗及术后的放化疗治疗。
5、颈椎肿瘤有什么病因及症状?
椎管内肿瘤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椎骨肿瘤的发病原因则可能和病毒、慢性刺激、胚胎组织异位残存等有关。
颈椎肿瘤引起的疼痛变化较大
6、颈椎里长学瘤怎么办?
你好朋友别担心,这种情况建议您最好注意及时采用手术来治疗的啊
7、颈椎肿瘤有哪些特殊症状
颈椎病患者常有脖子发硬、发僵、疼痛、头晕,肩沉重变硬、上肢无力麻木,下肢僵硬凝滞等症状。但是,广州的气温终于降了下来,但在此早晚温差大的时节,也是颈椎病的高发期。因为,很多人白天穿着清凉服装出门,到下班回家时天气已转凉,颈部在受凉的情况下血管痉挛,肌肉僵硬,时间稍长,颈肩部不适就突显出来。专家提醒道,颈椎肿瘤症状类似颈椎病,患者要辨明病因。颈椎的肿瘤有两种:一种是椎管内肿瘤,如神经鞘瘤、血管性肿瘤、脂肪瘤等;一种是椎骨的肿瘤,如脊索瘤、软骨肉瘤等。当颈椎的肿瘤压迫牵拉颈神经根时,可以引起颈神经根疼痛,病人表现为颈肩痛、手臂发麻、无力,这些症状容易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而有的颈椎肿瘤可以损害颈脊髓,引起四肢瘫痪,这一点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似。所以,患者有时不可太过放心,认为颈椎病是慢性病,拖拖无所谓。沈慧勇教授建议,当患者出现颈部疼痛、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疼痛、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者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者消失、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跛行等症状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有无颈椎肿瘤。颈椎病VS颈椎肿瘤颈椎病多有症状缓解期,而肿瘤多无间歇表现,症状一直存在。颈椎肿瘤如为其他部位肿瘤的转移瘤,常有原发病变症状。比如,当肺癌的癌细胞转移到颈椎,引起颈椎癌,这时患者不仅有颈椎癌症状,还会有肺癌的症状。恶性肿瘤病人体质较差,颈椎病患者无明显改变。颈椎病的运动障碍(如行走缓慢,步态慌张,表情呆明显等)明显,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或者倒退等)较轻;颈椎肿瘤运动、感觉障碍大体一致。
8、颈椎肿瘤为什么会不断生长?
气血不畅通,无法排除血液里的垃圾,只好存放在肿瘤里,所以会不断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