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为什么老是头晕、恶心?
这类病不是刚靠外敷药或者口服药就能治疗的,能一下子见效的药,里面肯定有激素之类的东西,西药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能靠中药来慢慢调理。给你介绍一个很有权威的医院《中安类风湿骨关节病专科医院》希望能帮上你的忙,他们全国有十三家分院,这家医院技术在全国算是领跑者,独创的“绿色多维疗法”每年能治愈数万名患者。很方便,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类风湿骨关节病医院。总部在内蒙古,我亲戚他们村的人都在那看病,有很多已经痊愈了; 中安医院治疗范围有:类风湿、风湿、痛风、颈椎病、肩周炎、足跟痛、网球肘、骨质增生、产后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风湿寒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腰肌劳损、肌肉萎缩等各种骨关节疾病`
满意请采纳
2、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证候群。
一、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动不灵,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
(2)脊髓型:早期为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行走困难,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棉花”,后期可发展至大小便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
(3)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异常出汗、耳呜等。
(4)椎动脉型: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头晕、头痛,可因转头时突然加重甚至晕厥(短暂昏迷)。
(5)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2.诊断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本病。
三、辨证施治
1.外邪痹阻型
【辨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施治】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炙黄芪各15g,防风、当归、赤白芍、片姜黄各12g,炙甘草、生姜各6g,苏木10g。
【加减】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豨莶草、路路通。
2.痰湿阻滞型
【辨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施治】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地龙、陈皮各12g,黄芩、五味子、白芥子、胆南星各10g,桔梗6g,姜半夏9g。
【加减】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型
【辨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葛根各18g,丹参30g,鸡血藤、透骨草各21g,制乳没各9g,元胡、姜黄、地龙各12g,穿山甲10g。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型
【辨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加减】若兼风湿者,酌加威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
5.肝肾亏虚型
【辨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施治】益精补肾,滋阴息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生石决明、枸杞子各15g,山茱萸、生白芍各12g,菟丝子10g,当归、炙甘草各9g,黄精24g。
【加减】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稀莶草、鹿衔草。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营丸、金匮肾气丸、云南白药、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丹。
2.验方
(1)用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药浸酒内1个月,服15ml,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用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茶叶各适量,加水浓煎成浸膏,每服2g,1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3)用白芍240g,伸筋草90g,葛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0g,甘草30g,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4)葛根30g,全蝎12g,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龙、木瓜各15g,鹿含草30g,黑木耳15g,甘草6g。将诸药水煎,日1剂,早晚2次服用。
(5)全蝎9g,蜈蚣2条,鹿含草30g,乌蛇、当归、川芎、自然铜各15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痊愈。
3.针灸疗方
(1)颈肩痛麻:大椎、风府、风池、肩井、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
(2)头痛:按头痛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①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
②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
③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④对前头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上星、头维、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3)心慌:心俞、神门、通里、巨阙、内关、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缓慢的针刺。若有心烦、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阴交;若有气喘、不能平卧者,可配合肺俞、尺泽;若腹胀不适可加针中脘。
4.外治方穴位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调护
(1)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儿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问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有几点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3、为什么烟吸多了我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啊..我都抽了好久有时候还是会头晕??/拜托各位了 3Q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 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1. 对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老人应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x线等检查,防患于未然 头晕怎么办?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徐女士:我今年55岁,近段时间脸部右边摸上去很 麻,像打过麻药。以前因为头晕去拍过颈椎片子,片子拍出来医生说还可以, 不是很厉害,医生就叫我枕头枕得低一点。现在效果有一点,但不是很明显, 现在我觉得头颈很难过,头晕是从今年5月开始,晕了已经四个多月了,请问 我这是什么毛病?怎样治疗? 答: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詹淑琴副主任医师认为,从徐女士描述的症状 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1.血压是否正常?2.睡眠有无障碍?徐女士为中老年 女性患者,颈椎病也是头晕常见的诱因。面部麻木与颈椎病没有关系,一般与 脑部症状有关。引起头晕的疾病也很多,常见的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 尔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症,以及某些抑郁焦虑症。如果表现为一过性 眩晕、呕吐,要重视,以脑供血不足多见。如果长时间头晕、头昏,伴睡眠不 好,或者伴有其他身心症状如面部及肢体发麻,颈部酸痛,甚至出现心慌、气 短、乏力等症状,要是单在内科各项检查差不出毛病要想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过去也称为神经官能症)。如果伴有情绪低落,易激动、悲观,要小心抑郁 症。建议徐女士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找出头晕的原因。 治疗头晕方法 方法一: 鸡蛋红糖治头晕 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个鸡蛋、30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天。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方法二: 篱栏药膳治头晕 用中草药篱栏25克,带壳鸡蛋一个,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适量油、盐、味精调味。煮熟后,去篱栏渣和蛋壳,一天分2次食用药粥和鸡蛋,一般连续食用3天,头晕头痛症状即有明显好转。此药粥不仅香甜可口,可治疗头晕头痛,还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方法三: 鸭蛋赤豆治头晕 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汤治头晕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黄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 菊花治头晕 菊花功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高血压的人可用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者有帮助。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方法六: 茉莉花炖鸡蛋 用黑布蒙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炖鹧鸪和茉莉花炖鸡蛋。 方法七: 运动治头晕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头晕的长者,只需持续进行一些简单、轻松的运动,情况便可获得极大的改善。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心理学家约妮在最新一期《内科年鉴》中发表其研究报告时表示,运动疗法可以减少慢性眩晕的症状和身体不适,而运动疗法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最理想是在首次出现头晕后立即开始。 她说,头晕是一种常见情况,通常是因为内耳的问题而造成,但这将对病患者,特别是长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愿外出甚至无法独立生活。现时,医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处方药外,很少有其他治疗眩晕的方法。其实,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眼部、头部、身体运动是可以治疗头晕,而且不需要任何设备,人人都可做到,但医生却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绍。 她领导进行的一项研究,将一百七十名平均年龄为六十岁而经常有头晕的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运动训练或是一般的医疗照顾;其中,运动组有护士教导他们进行半天的运动。在几个星期后,护士约晤每个病人两次,提供建议并助加强信心;然后在满三个月和满六个月时,测试每个病患者的状况。 在三个月后,三分之二的运动组成员,头晕情况有明显改善,而「标准照顾组」到六个月后,才有三分之一人的情况有改善。 约妮表示,运动组的病患有比较多的诱因参加头晕治疗,因此他们十分愿意每天做头部运动。她说,只要让病患者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好处和坏处,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做头晕治疗。11~
4、最近我感到头晕,猛地晕一下,有两三秒的时间。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谢谢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 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1. 对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老人应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x线等检查,防患于未然。
头晕怎么办?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徐女士:我今年55岁,近段时间脸部右边摸上去很
麻,像打过麻药。以前因为头晕去拍过颈椎片子,片子拍出来医生说还可以,
不是很厉害,医生就叫我枕头枕得低一点。现在效果有一点,但不是很明显,
现在我觉得头颈很难过,头晕是从今年5月开始,晕了已经四个多月了,请问
我这是什么毛病?怎样治疗?
答: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詹淑琴副主任医师认为,从徐女士描述的症状
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1.血压是否正常?2.睡眠有无障碍?徐女士为中老年
女性患者,颈椎病也是头晕常见的诱因。面部麻木与颈椎病没有关系,一般与
脑部症状有关。引起头晕的疾病也很多,常见的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
尔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症,以及某些抑郁焦虑症。如果表现为一过性
眩晕、呕吐,要重视,以脑供血不足多见。如果长时间头晕、头昏,伴睡眠不
好,或者伴有其他身心症状如面部及肢体发麻,颈部酸痛,甚至出现心慌、气
短、乏力等症状,要是单在内科各项检查差不出毛病要想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过去也称为神经官能症)。如果伴有情绪低落,易激动、悲观,要小心抑郁
症。建议徐女士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找出头晕的原因。
治疗头晕方法
方法一:
鸡蛋红糖治头晕
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个鸡蛋、30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天。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方法二:
篱栏药膳治头晕
用中草药篱栏25克,带壳鸡蛋一个,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适量油、盐、味精调味。煮熟后,去篱栏渣和蛋壳,一天分2次食用药粥和鸡蛋,一般连续食用3天,头晕头痛症状即有明显好转。此药粥不仅香甜可口,可治疗头晕头痛,还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方法三:
鸭蛋赤豆治头晕
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汤治头晕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黄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
菊花治头晕
菊花功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高血压的人可用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者有帮助。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方法六:
茉莉花炖鸡蛋
用黑布蒙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炖鹧鸪和茉莉花炖鸡蛋。
方法七:
运动治头晕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头晕的长者,只需持续进行一些简单、轻松的运动,情况便可获得极大的改善。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心理学家约妮在最新一期《内科年鉴》中发表其研究报告时表示,运动疗法可以减少慢性眩晕的症状和身体不适,而运动疗法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最理想是在首次出现头晕后立即开始。
她说,头晕是一种常见情况,通常是因为内耳的问题而造成,但这将对病患者,特别是长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容易跌倒、或因害怕跌倒而不愿外出甚至无法独立生活。现时,医生除了向病患者提供一些效果有限的处方药外,很少有其他治疗眩晕的方法。其实,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眼部、头部、身体运动是可以治疗头晕,而且不需要任何设备,人人都可做到,但医生却通常不向病人作出介绍。
她领导进行的一项研究,将一百七十名平均年龄为六十岁而经常有头晕的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运动训练或是一般的医疗照顾;其中,运动组有护士教导他们进行半天的运动。在几个星期后,护士约晤每个病人两次,提供建议并助加强信心;然后在满三个月和满六个月时,测试每个病患者的状况。
在三个月后,三分之二的运动组成员,头晕情况有明显改善,而「标准照顾组」到六个月后,才有三分之一人的情况有改善。
约妮表示,运动组的病患有比较多的诱因参加头晕治疗,因此他们十分愿意每天做头部运动。她说,只要让病患者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好处和坏处,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做头晕治疗。
5、颈椎增生能否导致反应迟钝
参考资料:
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临床表现?
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病不是一回事。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状态,而颈椎病属于疾病;颈椎在长期慢性损伤的情况下,可出现颈椎间盘病变,韧带损伤,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才能称为颈椎病。根据增生的颈椎对颈部神经、血管压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为5种类型:
(1)神经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神经根导致了相应的表现。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诊断要点:①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③颈部活动动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压痛、椎间孔压迫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⑤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2)椎动脉型: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诊断要点: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头颈部位改变而出现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耳聋和猝倒者。②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受限,旋颈诱发试验阳性。③ 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约占10%~50%。诊断要点: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胀、烧灼、疼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觉”,身体重心不稳定,易摔倒。②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膝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③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椎管狭窄,造影检查有梗阻现象。
(4)食管型:由于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较少见。诊断要点:①中年以上年龄。②病人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③X线片显示有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5)交感神经型: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此型也较少见。诊断要点:①中年以上年龄。②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有时视物不清。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样改变。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椎骨质增生?
(1)预防:由于骨质增生与增龄、性别、种族、职业、工种、体质、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所谓的预防就是指人类针对可以干预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歪头等动作。在工作之余应适当地作颈部活动,动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颈部的自我按摩。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2)治疗:理疗、颈椎牵引包括颈椎托和牵引架。药物治疗:在配合理疗和牵引的同时,适当服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
(3)介绍一种保健颈头枕:通过对骨质增生和骨关节炎疾病的介绍,使患者对该病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对增龄、遗传、性别等因素无法改变,但可以对后天性因素如职业、体质、姿势不良等因素进行重点防范。我们的一生大约1/3在床上度过,与颈部密切为伴的是枕头,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头对颈椎的影响呢?目前的枕头很多不符合颈椎的生理要求,使颈椎长期处在一种悬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下,导致了颈椎的慢性损伤。有人经过多年的研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的保健颈头枕(专利号942174-437),它的特点如下:①由于设置有与颈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结构,改变了传统枕头使颈部长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的外力损伤。 ②内装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枕芯,具有养神健脑、芳香开窍、活血通脉、镇静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当然它的预防功能超过治疗功能。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