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经络手法

颈椎经络手法

发布时间:2021-02-16 10:29:53

1、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

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时间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回寒、阻滞答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不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疼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2、头颈部治疗手法是怎样的?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于患者头顶正中(以上为天、为阳,以顶为天)百会穴点而按之,称为一指托天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于食指的二、三节间屈侧,中指指腹抵于食指二、三节背侧辅以食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垂直持续地点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颠,患者可觉从头顶向背后有温热感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时取穴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不宜晃动、捻转,加用施内动劲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

注意事项:操作前需将指甲剪短、修圆,操作不可急躁忙乱。

功效:开窍宁神,平肝息风,升阳固脱,理气消滞,补虚益气。

主治:头晕,头痛,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心烦郁闷,中风偏瘫,神经衰弱,惊悸健忘等。

[文选]《实用中医推拿学》:按百会法:按压时患者头顶应与医者之拇指保持垂直方向。

作用:健脑宁神,回阳固脱。

主治:血虚眩晕,头巅顶痛。

《新推拿法》:拇指按或揉,称揉按百会法。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目眩,惊痫,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之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

[文摘]以拇指立起,戳入痛点或穴位上,点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可以根据经络循行,戳点远距离之穴位,其作用为通畅经络,镇静止痛。(《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将手指按压患儿百会穴,重复数十次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3年6期)[按语]一指托天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是以一指指端着力于百会穴进行操作的主要方法,本法临床应用广泛,指针按摩流派用其通经活络,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开窍宁神,儿科按摩流派用其升阳举陷等。

干洗头法双手十指略分开,分别于头部左右耳轮上始,着力于头皮施治部位搓动挠抓,形如洗头,故称为干洗头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医者沉肩、垂肘、悬腕,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左右(耳轮发际之上)对称用力搓动挠抓,搓而不滞,动而不浮,形如洗头但没有泉水,相对着力,缓慢移动直至头顶正中交叉对拢,再反复数次。此法主要用于头部,是配合全身按摩应用的一种手法。手法后患者头部温热轻松,精神焕发,如摘重盔,如松紧箍,实为神妙。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手法需灵活持续,用力均匀和缓,避免损及毛发、皮表及产生疼痛刺激。

功效:疏通气血,温通经络,安抚神经,祛风定痛,温热散寒,平肝潜阳,防铍抗老。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宣,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轻搓推移可安眠、镇静;重搓推移则疏散风邪,平肝降压,并可使人精神焕发。

[文摘]以双手十指抓头皮,在整个头部轻松的抓,指要灵活,抓要柔和,用以配合治疗头痛、头晕。(《广东中医》1980年7期)[按语]干洗头法是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十指着力于头部的手法之一,伤科按摩流派用其脑伤巅疾,益气升阳;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通调气血;内功按摩流派用其潜阳健脑。本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在保健按摩中作为安神法使用,是自我保健按摩的主要手法。

四指戳顶法以四指端(拇指、食指、中指、没有名指)戳而点之,着力于四总神穴,点而不移,称为四指戳顶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四指端对准四总神的四个穴位(即: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以百会为中心,循于左右奇穴,正中督脉,持续着力于施治部位,戳而点之,点而不移。此法主要用于头顶部,戳点时没有需加用其它手法。

注意事项:操作前须准确取穴定位,戳点宜星垂直角度,不可歪斜挪动移行。

功效:散风活络,平肛息风,舒肝祛郁,祛寒解表。

主治:头痛难忍,头晕目眩,癫痫发作,身热汗闭,头顶胀痛,神经衰弱。

[文摘]戳人痛点或穴位上,点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可根据经络循行戳点远距离之穴位。其作用为通畅经络,镇静止痛。(《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治疗小儿遗尿,点中脘,揉丹田、气海、三阴交、百会、四总神、关元、龟尾及点按龟尾等。(《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3期)[按语]四指戳点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按压类以四指端着力于四总神穴的手法之一。四总神穴共四个,有止痛、益智作用。此法主要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安神开窍,内功按摩流派用于通畅经络,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调气血,民间应用极为广泛。

三指拿推法以拇指、食指、中指协同作抓而拿推,推而移之的反复操作,称之为三指拿推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另手以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略分开屈曲,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或双手相对应地同时抓而拿推,推而移之。即以三指的对合力抓而拿推或三指分别对准三条经络(可离穴但不可离经)循经一抓一拿,一推一移,抓而拿之,拿而自如,推而移之,移而不浮,连贯持续,反复施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以被施治部位有微热轻松感为宜。此法主要用于头部,多配合全身按摩时使用。

注意事项:此法与复式手法中的三指拿法的区别是三指拿法以拿法为主,而三指拿推法是以抓拿、推移为主,不可相混。

功效:通调督脉,温经活络,散风祛邪,活血止痛,疏通阳脉。

主治:头晕头痛,鼻塞流涕,见风流泪,头重目眩,神志不清,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后头痛。

[文选]《新推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旋转推动,用于颈项,对颈项、关节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腱、肌肉痉挛等作用。[文摘]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用劲拿住皮肤肌肉并推之。主治头痛等。(《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按语]三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及推荡类结合的以三指着力于颈项或肌筋等部位的手法之一。此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缓解肌筋,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调和气血,小儿按摩推拿流派用于消肿止痛等。

五指拿推法以五指略分开,于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起一落,拿而推之,称五指拿推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卧位,医者一手置于枕后,另手置前额,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和指着力对准一经(即: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并分置于一穴(即五指分别置于五个穴),双手对移并协调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缓慢持续,着于五穴(前额部:左右阳白穴,左右攒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后部风池穴、天柱穴、风府穴),循五经,顺序拿推,持续着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滞,推而移动,移而不浮,刚柔相济。此法主要用于头部的循环治疗。

注意事项:操作中以拿而搓推为主,循经而行,五指拿法则是以五指的协同抓拿为主。

功效:滋阴潜阳,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明目清脑,通调气血。

主治:肝阳上亢,高血压症,头痛目眩,视物不清,外感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口苦,颈项强痛,肩痛,落枕,颈源性头晕,心悸,半身不遂。

[文选]《推拿简编》:头部指推法,患者坐位,术者于患者之右侧,用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术者再站立于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3~5次,拿肩井3~5次,治失眠。

《新推拿法》:患者取坐势,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前额,另一手用拿法自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风池,脑空,接着用两手拇指罗纹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治疗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的失眠。

[文摘]头为诸阳之会,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循行,肾属水,肝属木,水不涵木则肝阳乘虚上扰,通过膀胱与肾的表里关系调节,从而达到滋阴潜阳。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化,化则肝阳上亢,通过胆与肝的表里关系调节以达到平肝潜阳,督脉经总督一身之阳,通过对督脉的治疗,加强膀胱经、胆经的作用,所以头、颈。项是推拿治疗高血压被择作为治疗部位的理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5期)[按语]五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五指同时着力于头颈及肩井的手法之一。本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柔筋止痛;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多用于滋阴潜阳,补益心脾;小儿按摩流派用于散风解表等。

四指归提法以双手拇、食指端分置于同侧同池、太阳穴,着力向内归而上提,称为四指归提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操作前先将双手拇手挑起,中指随之伸直,以虎口对准同侧耳垂,拇指端对准耳后下风池穴,中指端置于太阳穴,然后四指同时施力,向内归而向上提,由表及里,持续着力,四指缺一不可,故而得名四指归提法。此法用于头部,需动作轻巧,取穴准确,施法以微力为宜。

注意事项:操作时以指腹接触穴位,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缓慢持续,严禁暴力挤按捏抠。

功效:疏风止痛,聪耳明目,疏散头风,清热解表,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健脑安神。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痛,眼疾鼻病,耳聋耳鸣,失眠健忘,神经痛,偏瘫脑疾,偏正头痛。

[文选]《脏腑经络按摩》:风池穴位于脑空下发际陷中,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功效;疏风散热,聪耳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肩背痛,发热,癫痫等。……太阳位于眉梢与目眦中央,向后约一横指处取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红肿。

[按语]四指归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中的拇指、食指分别着力于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经外奇穴太阳穴的手法之一,两穴配合施以归提,以补益,助阳,通经活络。临床常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疏风散热,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内功按摩流派用于健脑安神等。

揉拿项肌法以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合力,施用于患者颈项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拿项肌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者俯卧位,头略后仰,使局部稍放松,医者以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合力于患者颈项部施用揉而拿自上而下的反复操作。此法主要用于治疗颈项及内科诸征手法之一。

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宜抓拿、揪扯,避免损及局部皮表,操作过程中不可过急,掌指尽力张开,以求尽力加大治疗面积。

功效:通经活络,散寒祛邪,开窍止痛,开导闭塞,缓解痉挛,疏筋活络,调和气血,理气松肌,疏风定痛,通阳解表。

主治:颈椎疼痛,感冒发热,头痛头风,眩晕头痛,肝火上扰,虚火上炎。

[按语]揉拿项肌法是挤压类手法的联合应用于项部。颈部属阳通脊,所以通过手法揉拿起到了通阳解表的作用,项肌由颈脊所主,故可治疗颈椎诸疾亦是所有手法应用的先行,所以这个手法应该准确的应用。

双运太阳法以双手中指或拇指分别于左右太阳着力点运,称为双运太阳法。

鸳鸯理额法以双手拇指点运太阳后将拇指吸定于太阳穴,并以此为轴心向内上旋转,余四指相互交叉,成双成对地同时理额入发际,称为鸳鸯理额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点运两侧太阳、颊车、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后,再将双拇指移回到太阳穴吸定。余四指伸直后相互交叉,形如“鸳鸯桥”舒理前额至发际之上。操作时双手密切配合,动作要协调,以理额为主要治疗手段,以指偏峰推理为主,推而移行,沉而不滞,浮而不滑地完成整个手法操作。此法常作为全身按摩疗法的配合手法,很少单独使用。

注意事项:操作中避免重力揉、捋,不可忙从急施,注意保护皮表。用以镇静安神时手法宜更轻。

功效:通经活络,消积破结,散邪除闷.活血止痛。

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外感风热,牙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

[按语]鸳鸯理额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以双手拇指及拇、食指偏峰着力前额部的手法之一。此法临床应用广泛,北京的曹锡珍先生综合了点法、揉法、推法、抹法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鸳鸯理筋法,临床应用颇有特色。

孙猴搔抓法双手手指自然略分开并屈曲,形如爪,于施治部位自下而上地反向搔抓,形如孙猴搔抓剔痒,称为孙猴搔抓法。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医者双手对称同时着力,沉肩、垂肘、悬腕,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呈爪形着力于头部两耳前后,循于头皮毛发根部,自上而下地搔而抓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沉,深入皮表,浅循毛发,形如孙猴剔痒,反复搔抓逐渐移至头顶至交会。此法主要用于头部,反复搔抓,以轻刺激于头皮及竖毛肌。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将指甲修圆剪短,操作时着力不宜过重。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潜阳,平衡阴阳,调节神经末梢,通经络,疏散风邪。

主治:头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脑震荡及中风后遗症。

[按语]孙猴搔抓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与舒畅类手法的结合,它是以双手十指端着力于头部两侧的手法之一一。本法临床应用不甚广泛,一般被内功按摩流派用于平肝息风,潜阳健脑;经络按摩流派用于安抚神经,舒展肌筋等。本法着力较轻浮,常作为全身按摩手法的配合手法应用,很少单独使用。此法多见于五禽动功中的猴子功,它吸取了五禽动功的特点,改变了其原有的快速、短促的弱点而逐步形成一种完善而独特的手法。

分阴阳法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着力于前额正中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称为分阴阳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或指偏峰于患者前额正中同时着力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往返推移,左为阳,右为阴,故谓分阴阳法,操作时双手着力轻而不浮,实而不滞,顺序分推,以皮肤潮红为宜。此法应用于头部,着力从印堂至太阳,循督脉逐渐上移分推至神庭往左右头维顺序分推。可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保护皮肤,必要时可加用一些润滑剂。本法常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镇惊安神,发汗解表,散滞解郁,调和阴阳,行气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晕,肝阳上亢,高血压症,中风不语,口角歪斜,小儿惊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

[文选]《小儿推拿》:用两手螺纹面自穴中间向两旁作反方向划开、推动,……而惟阴阳有分之说,以医人用左右两大指于阴阳穴处向两边分,故谓之分,而亦谓之推也。

《推拿抉微》:分推太阴、太阳穴法,于开天门后从眉心分推至两眉外梢、太阳、太阳三穴九数,太阴穴在右眉外梢,太阳穴在左眉外梢。

[按语]分阴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着力于前额眉心左至太阳、右至大阴的手法之一。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活血化瘀,小儿按摩流派用其解表清热,且为小儿按摩流派的常用手法。

推运印堂法以双手四指指腹,自两眉正中着力推向上至发际,循于督脉,推而运之,称之为推运印堂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四指(食、中、环、小)指腹,自两眉正中印堂督脉而上,推运之至神庭,交替还返,自下而上,推运两眉之间及前额正中。此法循督脉于头上,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元气两大作用,头又为诸阳之会,故推运印堂有调整和兴奋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可歪斜,不宜按压、挤捏,不可暴力搓擦,注意保护皮表。

功效:祛风热,宁头痛,开腠理,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郁行滞,消除烦闷。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疾,前额胀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精神萎靡,感冒发热,产后血晕不语。

[文选]《中医临床推拿手册》:病人任选坐位或仰卧位,自眉中间印堂至前额、两眉外端太阳穴处用推法。

作用:清热安神,镇静止晕。治疗:前额胀痛,头晕目眩,双目红肿,失眠症。

《实用中医推拿学》:以拇指掌侧面置于两眉间印堂处,自印堂直上摩至神庭,自上摩动用力均匀,缓而有力。

作用:祛风热,宁神志。主证:感冒风寒表证。

《新推拿法》:仰靠位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法自印堂沿眉问推向头维、太阳等穴,往返数次,配合按法和抹法。

[按语]推运印堂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于前额印堂的手法之一。印堂穴位于两眉正中,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功效,以拇指推运印堂并循于督脉,则效果更为明显。本法临床常被小儿按摩流派应用,又称开天门法,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则用其治疗风寒表证。本法常作为全身按摩的配用手法应用,很少单独使用。

抹双柳法以双手拇指偏峰或余四指循眉以柳,推而抹之,称为抹双柳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侧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偏峰或余四指着力于眉内侧始,循眉弓过要至眉梢丝竹空止,往返推而抹之。此法主要用于双眉部位,行于眉弓毛发之中,均匀和缓顺行滑抹数次,患者自感眼前豁亮,头脑轻松,精神焕发,实为妙也。

注意事项:操作中双手拇指对称而同时着力,切不可自外向内逆行。

功效:滋阴潜阳,养血安神,醒脑明目,活络止痛,疏风解表,镇静止晕。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前额疼痛,偏正头痛,流泪,视物不清,目赤肿痛,眼疾,发狂。

[文选]《实用中医推拿学》:沿眉弓方向摩动。

作用:宣泄太阳热气,活络明目。主证:目疾初起,眼红流泪,痛痒交作,怕热羞明,视物不清。

《脏腑经络按摩》: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即眶上切迹处。

功效:散风明目,清脑止痛。手法:分拨法。鱼腰穴在眉毛正中,眼平视,下对瞳孔。功效:清火明目。

主治: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眼脸瞤动,近视……用大拇指指腹,……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线形的推动。

《新推拿法》: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眉弓,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临床应用:推眉弓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厘正按摩要术》:推坎宫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水,冬春蘸葱姜和真麻油,由小儿眉心上,分推两旁。

[按语]抹双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着力双眉的手法之一。双柳眉起于攒竹经鱼腰止竹空,具有散风明目,精脑止痛之功。本法临床常被小儿按摩流派用以开窍镇静,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清脑明目等。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干洗脸法以双手推运抚摩面颊,形如洗脸,却没有水巾,故称之为干洗脸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五指略并拢稍屈曲,着力于患者左右面颊,同时自上而下,旋转往返地推运之,形如双手洗脸。操作时应以双手指腹与掌心着力,掌指相互协作,指腹以点揉为主,掌心以抚摩推运为主,或以鱼际揉运,此法集中了推法与运法的优点,同时辅以点法、揉法与鸳鸯理额法相衔接,故应用较普遍。手法通常以局部红润、微热及患者舒适爽快、精神振奋为宜。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注意保护皮肤,有循经络或循肌筋两种着力顺序。

功效:除风痰,祛寒邪,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主治: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头晕目眩。

[按语]干洗脸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双手指掌螺纹面着力于颜面部的手法之一。本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温通经络,小儿按摩流派用于疏风开窍。特别对近几年的美容按摩流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法。

内应外合法以一手拇指置于患者口内,余四指置于口腔外对应部位,一内一外,在两腮上下及上下口唇着力揉捏,称为内应外合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略张口,医者用绷带缠绕拇指后伸入口腔,置颌弓之外(牙龈外侧),余四指置口腔外与拇指对应部位着力,五指同时相互配合里应外合地揉捏捋推。手法应揉而不滞,捏而不实,推而滑动,运而轻浮,动作轻巧。此法主要用于颌面部之经络、肌筋、穴位。

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保护齿龈及口腔粘膜,施术后以缠裹于拇指的纱布没有血迹为宜。

功效:疏风散热,通鼻开窍,疏风活络,利牙关。

主治:鼻疾,惊风,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口噤不开,牙疼,下颌关节炎,流涎,耳疾,中风偏瘫。

[按语]内应外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中以拇指及余四指着力于颌面部的手法之一。临床常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偏瘫后遗症、口眼歪斜。本法与朱金山先生提出的按摩推拿四应大法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四应,即应经络、应穴位、应部位、应症状。手法分:商接法、间接法、相对法、强弱法、诱导法、补泻法。朱金山先生的独特见解为内应外合手法提供了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依据。

双指开宫法以双手食指端置患者左右听宫穴,同时相对点按,形如双指打开宫门之势,称为双指开宫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以双手食指端分别着力于患者两侧听宫穴,同时相对点按,形如双指开宫之势。听宫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耳门与听会间,操作时用双指对点,点而吸定,按而散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逐渐施力。此法是专用手法,可配合应用于全身按摩。

注意事项:操作时避免暴力戳按,并严格控制着力的程度。

功效:消肿止痛,活血散瘀,通耳开窍,散热止痛,通经活络,调和阴阳。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心绞痛,面瘫,三叉神经痛,外耳道炎,中耳炎,齿痛。

[按语]双指开宫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以双手食指着力于听宫穴的手法之一。听宫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间,主耳聋、耳鸣、耳痛。临床上指针按摩流派常施用于点穴开筋,通经活;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常施用于理气活血。最近有用此法治疗头晕动症的报道。

二龙戏珠法以拇指、食指指腹于喉结上丽旁着力,两指相对点揉,因两指相对形如双龙,喉结圆如珠,故称为二龙戏珠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头稍后仰显露喉结,医者以拇指与食指指腹置于喉结左右(即:外金津、外玉液),两指对合点揉。点而揉捻,点则按之,揉而动之,捻则旋转。此法宜轻揉而中空如戏珠。

注意事项:切忌暴力捏按,损及皮肉、喉结,着力以向下倾斜为宜。施术之前,须与患者讲话,应用目的,求得患者密切配合。

功效:清热利咽,活血化痪,理气松肌,消肿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流涎,口腔炎症,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中风不语。

[文选]《脏腑经络按摩》:部位喉头两侧,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大指指腹按压左右侧喉头部的压痛点(通常咽喉疼痛的病人,其喉头左右侧均有敏感疼痛点),连续施以按点、压点,按压时令患者咽唾液。按压毕,局部施以捻转法和揉法。功效利咽止痛。治咽喉痛。

[按语]二龙戏珠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挤压类及摩擦类以拇、食指指腹着力于喉结两侧的外金津、外玉液穴的手法之一。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系经外奇穴,具有消炎止痛,利咽息风之功。临床常被经络按摩流派用于清咽利喉,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外金津、外玉液是治疗中风不语的重要穴位。二龙戏珠法在临床应用也较普遍。

双揪铃铛法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对合着力于患者左右耳垂向下垂直揪神,因耳垂形如铃铛于左右相挂。故称为双揪铃铛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双手分别以拇指与食指指腹的对合力于患者两侧耳垂着力揪伸3~5次。再以拇指于耳垂部推按l~2次为宜。此外,还可根据临床辨证的需要,掐按耳垂及耳区穴位,以增加疗效。此法疗效明显,多用于治疗气血阻滞的征候。

3、颈椎病如何按摩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

4、如何疏通颈部经络气血?求答案

疏通颈部抄经络气血用良京袭良推出慢回弹零压力太空波浪记忆枕 最舒适的柔软枕头 对颈椎疾病的预防可控制尤其卓有成效,人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枕头可以说是相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伙伴了。权威养生专家认为:人们越早进行睡眠保健越好。这个伙伴选对了,不仅能够保障我们高质量的睡眠,而且决定着其余2/3时间工作生活的质量,避免因疲劳驾驶造成的车祸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很多白领在办公室坐着时习惯于驼着背、哈着腰,趴在电脑前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繁忙的工作使他们无暇体育锻炼,使颈腰椎长时间处于向前屈的劳累状态,往往是忙碌了一整天之后,颈部、后背、腰部感觉酸、涨、涩,很不舒服。专家提醒你,这是脊椎长时间受“压迫”的抗议,久而久之,颈椎病就会产生,并随着年龄增长而病痛加重。通过京良慢回弹零压力太空波浪记忆枕这款最舒适的柔软枕头,每天睡眠时自动调整一天的不适,使你的颈椎终生受益。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按摩一下颈部,促进血液循环。在电脑面前坐一段时间后就要活动一下,调节一下,还有,坐姿一定要改正。

5、颈椎病的推拿治疗方法是什么?

推拿手法治疗与分型无关。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治疗时应手法轻柔,先进行影像学检查,除外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造成的椎管狭窄。如有椎管狭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治疗对于椎孔、椎间孔较大或软组织损伤者疗效较好。

[治疗原则]活血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

[常用穴位]夹脊穴、风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关、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牵引法、牵引旋转法、理筋复原法。

[治疗步骤]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病人背后,用法施于颈项部三线:颈正中线风府至大椎,颈两侧线风池至肩井,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点按风池、风府,按揉颈项部两侧韧带、肌肉,由上至下数遍,继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风池以及颈项部,由上而下数遍。

直擦颈项部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能使颈部肌肉放松,经络疏通,关节松解,为治疗手法做准备。

2.端提牵引法

术者立于病人背后,双手从患颈两侧以虎口卡在下颌和后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牵引旋转法

此法用于钩椎关节旋转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础上,助手站在病人侧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术者立于病人背后,一手托住下颌及后枕部向上牵引,另一手拇指推顶患椎的棘突,嘱病人放松颈部,头向患侧旋转,当不能再转动时,术者稍加用力推顶移位的患椎,可听到颈部“咔嚓”响声。再用同法向另一侧旋转,病人多于当时即感颈椎轻松。

4.理筋复原法

接上法,术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单手提拿,小鱼际滚动颈椎两侧软组织,反复5~7次,双手提拿两侧肩井、上肢部软组织,并点揉两侧肩胛提肌、背阔肌数遍。

注意事项:颈椎手法治疗时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蛮力和过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颈椎牵引重量应适当,注意颈部生理曲线,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确定前屈角度。

6、求关于颈椎病的按摩方法,最好是视频!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舒缓一下: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
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
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
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
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与颈椎经络手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