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拜佛颈椎

拜佛颈椎

发布时间:2021-02-12 15:02:47

1、佛教拜佛能治梗椎病和腰椎病吗

当然可以 而且效果很好
方法很重要
比如:
磕头拜忏 !专 磕头为主 ! 其他为辅!( 或放生属)
就是给佛磕头 家里在佛堂就行 没有佛堂的对着佛的照片也行或经书
亦或意想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佛磕头拜忏。磕头时烧香与否自愿的!!
磕大头(五体投地)拜忏,了业最快了!比你念什么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万个!
磕头忏悔:每念一声佛号磕头一次(念阿弥陀佛就行)或念诵八十八佛忏悔文
每天数量看自己体力,一般108个!一般1到2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了!!
再有回向文一定要对!!
看你的体力了 磕头有小头、中头、大头 效果不同的
小:跪着不起来 直接磕头 上半身动
中:跪下磕头 站起来 再跪下磕头
大:就是五体投地那种了

任何纸笔都行的 太多 可以烧掉同时念诵佛号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念诵地藏经 药师经 功德回向 或多多磕头功德回向效果更好!!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 恶 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2、拜佛的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 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摄心,双手合掌当胸肩臂放松,拇指根在二乳尖中点。手勿压迫胸,约离一公分,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须用心观照,心散,则小指开。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深吸气,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间腋勿夹紧。保持端正放松,吸气充满状态。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进观后鼻孔中道之气息。
4、俯首反观,柔软垂头敬礼,头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贴胸,颈放松完全不用力。开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颈肌长期僵紧缩短,只要放松,多练几次,有如瞌睡般,头自然松落,完全不着力的动作,就可放松拉长颈肌,仍收摄眼神,反观自己,拜佛是修习,动中定在动作中,眼前“境”虽变动始终都摄眼神于中。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注意:并非向前弯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脚跟,趾松灵,不载力,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保持垂头,躬身。合掌之手,对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拉下,拉开,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软,持续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触地,彷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贴靠椅脚,向后坐下般。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柔软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初学者难免蹲时小腿向前斜,请参考后面之练习法。
注:因前躬身动作时,腿和膝已曾向后退,故接着屈膝时,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时,不耗力于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时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则非自然物理重心,须耗力于平衡,紧张,腿酸。
8、按地跪下〔谦恭到底〕至双手指尖触地,可以手作支点时,足跟才离地,以膝着地,跪下,跪之瞬间—脚底和脚趾间的关节会充分拉开,每只脚趾之筋都拉到,运动到了。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轻轻相接触,而不相压,坐在二足跟之内侧,跪着坐定,以体重压开二足跟,可拉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此时重心仍在跟中点。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保持垂首勿抬头。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双手指尖贴地滑行。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以中指尖为支点,按地。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会紧张,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经之压迫和障碍,此姿势顶门、脐、跟中约呈一直线。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生佛交彻)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趁着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罣碍身体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3、如何拜佛磕头

抱着一颗真诚的心

4、佛教正规的跪拜过程

1拜佛礼仪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

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

、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2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
大德拜佛示范
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3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2] 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摄心,双手合掌当胸肩臂放松,拇指根在二乳尖中点。手勿压迫胸,约离一公分,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须用心观照,心散,则小指开。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深吸气,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间腋勿夹紧。保持端正放松,吸气充满状态。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进观后鼻孔中道之气息。
4、俯首反观,柔软垂头敬礼,头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贴胸,颈放松完全不用力。开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颈肌长期僵紧缩短,只要放松,多练几次,有如瞌睡般,头自然松落,完全不着力的动作,就可放松拉长颈肌,仍收摄眼神,反观自己,拜佛是修习,动中定在动作中,眼前“境”虽变动始终都摄眼神于中。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注意:并非向前弯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脚跟,趾松灵,不载力,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保持垂头,躬身。合掌之手,对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拉下,拉开,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软,持续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触地,彷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贴靠椅脚,向后坐下般。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柔软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初学者难免蹲时小腿向前斜,请参考后面之练习法。
注:因前躬身动作时,腿和膝已曾向后退,故接着屈膝时,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时,不耗力于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时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则非自然物理重心,须耗力于平衡,紧张,腿酸。
8、按地跪下〔谦恭到底〕至双手指尖触地,可以手作支点时,足跟才离地,以膝着地,跪下,跪之瞬间—脚底和脚趾间的关节会充分拉开,每只脚趾之筋都拉到,运动到了。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轻轻相接触,而不相压,坐在二足跟之内侧,跪着坐定,以体重压开二足跟,可拉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此时重心仍在跟中点。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保持垂首勿抬头。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双手指尖贴地滑行。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范
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以中指尖为支点,按地。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会紧张,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经之压迫和障碍,此姿势顶门、脐、跟中约呈一直线。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生佛交彻)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趁着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罣碍身体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4拜佛顺序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5、拜佛的要求是什么?

拜佛
注音:baìfó
词解:到寺院对佛像虔诚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一、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二、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大德拜佛示范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三、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摄心,双手合掌当胸肩臂放松,拇指根在二乳尖中点。手勿压迫胸,约离一公分,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须用心观照,心散,则小指开。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深吸气,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间腋勿夹紧。保持端正放松,吸气充满状态。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进观后鼻孔中道之气息。
4、俯首反观,柔软垂头敬礼,头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贴胸,颈放松完全不用力。开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颈肌长期僵紧缩短,只要放松,多练几次,有如瞌睡般,头自然松落,完全不着力的动作,就可放松拉长颈肌,仍收摄眼神,反观自己,拜佛是修习,动中定在动作中,眼前"境"虽变动始终都摄眼神于中。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注意:并非向前弯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脚跟,趾松灵,不载力,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保持垂头,躬身。合掌之手,对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大德拜佛示范拉下,拉开,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软,持续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触地,彷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贴靠椅脚,向后坐下般。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柔软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初学者难免蹲时小腿向前斜,请参考后面之练习法。
注:因前躬身动作时,腿和膝已曾向后退,故接着屈膝时,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时,不耗力于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时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则非自然物理重心,须耗力于平衡,紧张,腿酸。
8、按地跪下〔谦恭到底〕至双手指尖触地,可以手作支点时,足跟才离地,以膝着地,跪下,跪之瞬间-脚底和脚趾间的关节会充分拉开,每只脚趾之筋都拉到,运动到了。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轻轻相接触,而不相压,坐在二足跟之内侧,跪着坐定,以体重压开二足跟,可拉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此时重心仍在跟中点。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保持垂首勿抬头。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双手指尖贴地滑行。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范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以中指尖为支点,按地。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会紧张,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经之压迫和障碍,此姿势顶门、脐、跟中约呈一直线。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生佛交彻)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大德拜佛示范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趁着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罣碍身体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四、拜佛顺序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五、注意事项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大德拜佛示范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六、拜佛忌禁
1、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3、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其实一支即可,心诚则灵。制作香需要砍伐很多树木的。
4、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5、烧香时,先点燃香,注意安全,小心别烫伤路人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6、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
7、不要在寺院吃荤食、葱蒜韭菜,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8、如果觉得PM2.5太高,可以不点香,很环保的。不管烧香与否,记得恳求诸佛把功德回向。
9、禁止杀生拜佛
民间对佛教了解不多的人,常用荤菜拜佛这犯下了佛教的大忌,佛教禁止杀生,用荤菜去拜诸佛菩萨,间接导致了杀生,杀生是佛教不允许的。
10、有作用力,则必有反作用力。同理,佛法"因果报应,随业轮回"的道理和爱因斯坦"宇宙间存有森严的规律"的理论是融通的。

6、请问正确的拜佛姿势应该什么样?

如何礼佛(拜佛):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礼佛三拜之含义:

※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1)折伏骄慢心

(2)见贤思齐

(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发露实项)忏悔弟子○○愿与众生同修忏悔。

※发露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实相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妄,心妄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第二拜:发愿修道弟子○○愿与法界众生

同消三障诸烦恼,同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第三拜:同普贤回向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共证真常。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5)礼三宝文

我弟子○○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个得仗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身、智、行、愿威神之力清净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礼佛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礼法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礼僧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圣僧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记忆体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迳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

9.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

拜佛分解动作
http://www.jingtu.org/dd/dzfs/bffjdz.htm

7、为什么拜十万拜能消业障?

十万大头磕了之后你的业障就消了,…什么是真正有福的人?古人所谓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人有福报。对自己要严格,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果烦恼习气重,业障深重,古德教给我们,用拜佛忏悔的方法,这个方法有效。万缘放下,每天礼佛三千拜,古人用这种方法,三年业障消除,智慧现前的,比比皆是。我在初学佛时,忏云法师教我这个方法,那时我跟他一起住茅篷,他老人家每天拜佛三百拜,他拜的速度很慢。我在茅篷里,住了五个半月,每天拜八百拜。有一位达宗法师,东北人,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我们拜佛的时间分三次,早晨三点钟起来拜佛,拜到五点钟;中午,吃过午饭,经行回来之后,拜佛一个小时;晚上吃完晚饭之后,六点钟拜到八点钟。九点钟休息,两点钟起床,生活非常有规律。拜佛确实能够忏除业障。----净空法师讲拜佛:消除业障,开发潜能 [大礼拜]—道证法师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我生病不久,忏公师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业障。 ‘业障’两个字,浅显一点说—‘业’就是行为,‘障’就是障碍,也就是由过去种种行为累积下来所产生的障碍,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理的障碍。所谓过去的种种行为包括—我们心里想的念头,与嘴里说的语言和身体的姿势、作为。为什么说念佛、拜佛可以消业障呢? 因为在拜佛时心念要调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净’,口里念佛就没有其他的杂话,达到‘言语清净’,身体的动作是柔软又谦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势不良,所造成的压迫、障碍。 这样身口意三方面都清净恭敬,就可以消除过去自己身心行为不合理所制造的障碍,(消业障),这也顺便训练在‘动中的安定’。也仿佛把水管不断的灌水、冲洗,慢慢的就可以流畅而清净,可以开发出潜能,也可以活化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在我很衰弱的时候,因为肿瘤又很大,拜佛的动作是‘五体投地’—人要跪下来而且头要贴在地上,(因为‘两个手、两个膝盖和头部’,五部位都贴在地上所以叫作‘五体投地’。)刚开始不明白方法,作这个动作时使肿瘤和肠子挤在一起,感觉几乎喘不过气来,站起来的时候觉得天昏地暗,每拜一拜都很吃力。不过我对佛倒是有很深的尊敬和信心,所以心里觉得能拜死在佛前总是比没有拜好,总是比躺在床上病死好,就再支持拜下去。 刚开始一天拜一百拜要很努力才拜得到,感觉身体很沉重,稍微动一下就很喘,天昏地暗。后来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位患了骨癌的王学长,她锯掉了一条腿,每天都用她仅剩下来的一条腿,单脚站立念佛拜佛,她天天都能拜一百零八拜,还能做很多的家事,我听了很惭愧就想:她用一条腿那么困难都能恭敬拜一百零八拜,我的两条腿还好好的,至少也要拜三百拜。 其实您只要自己试试看就可以知道一条腿拜比两条腿拜是十倍困难!比我十倍困难的事她都有办法做到,所以我应该要更努力,所以就发了一个愿:要拜十万拜来感谢佛恩、感谢父母、师长、一切众生的恩惠,也回向苦难的众生和癌症的朋友们,大家都能够离苦得乐。 以为会很累,不料越舒畅轻松,世界上并没有人强迫我拜佛,相反地,大家都劝我不要太累,是我自己发的愿,发了愿就要作,再苦也要支持下去。然而很奇怪,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么苦、那么累。 相反的似乎越来越不累,包袱好像越来越轻了。本来一天三百拜要分好多次才能完成,后来不知道怎么了,越拜就越轻快,我也没有想到要赶速度,只是身体的重量好像减轻许多。有一种水管冲得比较干净,水流得比较舒畅的感觉,不像刚刚冲水的时候好像有许多泥沙黏在一起冲不动的样子。 有一天忽然不觉中,一次就把三百拜拜完,而且也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刚刚拜了第一拜那样。 杂念越少,身心越轻. 以前我听说有一位法师他每天早上都拜三千拜。这是我很早以前听到的,当时我不信,人家说他很快就拜完三千拜,我实在难以相信,因为我自己拜得很迟钝又很沉重,怎么加速度也没有办法拜完三千拜,其他也有像我一样不信的人就去现场看那位法师拜佛帮他计算,真的看他拜得并不急迫,样子也很从容,没有赶速度加快的样子,只是看起来很轻飘,动作很流畅,好像没有什么重量,帮他计算真的是三千拜,一拜都不少,后来我才相信‘当人的妄念越减越少时,身体的负担就愈少、愈轻飘,活动越没有障碍,才能作得那么快。’,在佛门里默默这样用功的法师很多,算起来我是很懒隋懈怠的。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以前听忏公师父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比气功和太极拳更好’,我还不能体会,后来在拜佛中发现很多拜佛的好处,以及拜佛和医学的原理相应的关系才渐渐了解师父的话:拜佛是使我们身、口、意清净的运动,可以和佛相应当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医学的关系,我们有一个另外专门的专题来讨论,在这里只简单地说几句话。 拜佛具‘脊椎医学’的疗效,(整脊医学)强化内脏、增加细胞带氧量现代人精神很紧张、压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觉的都是很紧绷,而且因为缺乏运动,整条脊椎都很硬很难弯曲。由医学上来讲,脊椎一节和一节中间的缝隙是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地方,由脊髓出来的神经是负责管理各个内脏的,如果脊椎骨一节一节挤得太近就会压迫血管和神经,哪一节的血管神经受压迫,那一节就会出问题,它所支持的内脏功能就会渐渐坏掉。因为姿势不良,肌肉紧张迫使脊椎骨太挤了,血流不通、神经不畅所以不能送充分的营养和氧气给内脏的细胞,细胞若是缺氧就容易变成癌细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平时行、住、坐、卧的姿势、动作和呼吸对整个病情有很大的影响。拜佛动作正确可帮助治疗,消除生理、心理障碍(业障) 拜佛的动作如果正确就可以帮助治疗,因为拜佛的时候要把头很柔软的低下来,低垂到下巴可以贴到胸骨,这个动作可以把脖子的七节颈椎骨一节一节拉开,所以有以下各种利益:(一)脑部‘血流量’充足:因供应脑部唯有两对血管,前是‘颈动脉’,后是‘椎动脉’。此动作使‘椎动脉’不受挤压、供血流畅、供‘氧’丰富,改善脑功能。 (二)‘脑脊髓液’流畅:‘脑脊髓液’是循环在脑、脊髓外围,及内部脑室的液体层,它有(1)调节脑压,(2)保护脑,(3)供应营养,(4)运送废物之功能。若头、颈姿势不良、角度不对,其流动受阻,则脑脊髓如泡于不新鲜的水中,脑压也不正常,易头痛头晕。拜佛之动作可助脑脊髓液流畅,使脑功能良好,能妥善指挥全身细胞。(三)使由颈椎出来的‘神经’不受压迫,功能良好:颈椎各节的神经,和心脏、血压调节及气管,和眼、唾液等五官功能有密切关系。手臂的神经也来自颈椎,若有压迫,则产生种种症状酸、痛、麻。若常拜佛、柔软垂头,拉开颈椎各节,则可治疗上述部位之病症。拜佛—矫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 拜佛拜下去(俯首、弯腰、曲膝)的时候是用‘脚跟’作为支持点,以脚跟支持是‘自然物理重心’,肌肉才不必紧张吃力。胸腹部先尽量后退,(至能见后脚跟),才把腰弯下去,最好弯到小腹也可以贴到大腿,这个动作可以把脊椎两旁的肌肉都拉长放松,使得脊椎的隙缝可以拉开,这样对整个内脏和血流神经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整个拜下—跪的动作中,身虽动,而重心保持不动(一心),(动中定)。 又拜佛中眼睛勿闭上,宜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若闭眼则姿势不稳,血压调节功能也会受影响。而且开眼与闭眼‘脑波’不同,我们拜佛是开发‘觉性’功能,开发脑部高级统理功能,并非盲目崇拜。 拜佛时双手本来是合掌,但是跪下去之前把双手先放开放松,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后膝盖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后脚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后脚跟内侧的中间(拉开足踝关节,同时刺激活化淋巴反射点),然后上身俯下来把眉心印堂的部位贴在地上,要注意始终眼睛要打开。 这个动作可以矫正我们的脊椎,因为人类为了要维持站立的姿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时候,腰的部位比较紧张,所以腰椎都会向腹部的方向塌进去,这样会使腰部的脊椎一节一节挤得太紧造成压迫的障碍(而影响腹腔中器官如:肝、胃、胰脏、大小肠、肾、膀胱......等功能。)。 拜佛可以清除这个障碍,也就是‘消业障’—矫正塌进去的腰椎,使再度向背部的方向移出来,也就是把挤得太紧的脊椎都推开,清除压迫。拜佛—增加肺活量,打开心量,并开发自觉之力 拜佛,跪著头将贴地的时候,同时两只手很柔软轻松的向前伸出去准备来接佛(双足),手大概伸到离头顶一个拳头的距离。同时两边的腋下要尽量的张开,它的意思是打开我们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换空气的量(增加带氧量)。在手伸向头部前面以后就把手心翻向上面,这个动作表示‘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掏尽我的心来供养佛,一点都没有保留’,这个时候要观照我们的手指头,像莲花的花瓣那么柔软轻松,不要用力。 以双手的莲花来接佛(双足),这个动作是提醒我们莲花的开放并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内部自觉的力量,我们的心花开放也是一样。这时候要观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们的双手莲花上接受礼拜。我们可以和佛面对面,这是多么欣喜的事啊!这时候自然由内心微笑出来。 我们再观想佛放清净慈悲的光明由我们的头顶照进来,使全身全心都清净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有了光明就没有黑暗。我们再观想所有的众生都和我们一起拜佛沐浴在佛的光明中。拜佛引发彻底呼吸,横膈膜强力收缩、放松,诱导丹田呼吸;吐尽陈积废气,吸入清净佛气 我们一般人好像一直都在呼吸,但是事实上很少人知道怎么呼吸,很少人能有完整而彻底的呼吸,为什么呢?你可以观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状态,或者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呼吸就会受影响—变成很浅、很短的呼吸,甚至有时候会在半停顿的状态,尤其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这种呼吸会使体内肮脏的空气没有办法吐出来,换新鲜的空气,所以久了以后就会累积污浊的空气在体内,而缺乏氧气,细胞缺乏氧气就容易发生癌病变,所以容易得癌症,我们拜佛可以调整呼吸,使呼吸更彻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气功’。 我们拜佛拜下去的动作会使得我们彻底‘吐气’,使全身及肺部污浊的空气都吐得干净,而五体投地的时候,因为全身放松,肌肉放松就没有阻力,在没有阻力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气’。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血流也因为深吸气的吸引作用,很顺利地流回心脏再打出去。我们每一个细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氧气,以及极乐世界快乐欢喜的气氛。 当拜好要站起来的时候,必须趁著吸气的时候运用吸气的力量站起来,就会很轻不必费力。所谓‘永远快乐无忧’,就是每个‘现在’快乐无忧现在不开心造福大家,长命也没用 慢慢地,我感觉到原来一千拜、一万拜都不过是眼前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挂碍,更不必费心去想下一拜,享受眼前这一刹那和佛面对面的时光就好,古人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以来广阔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这一时的风月,每一个一朝风月都是万古长空。 所谓‘永远快乐无忧’就是每一个‘现在’都快乐无忧。假如现在不能够开心欢喜地发挥生命造福大家,那么说实在,争取明天也没有用,争取更长的生命也没有用。我还是喜欢一句老话—‘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园中种满莲花,以清风明月的胸怀,歌咏阿弥陀佛’。 PS:上班族真的要安排好时间,才不会有压力。晚上6-8时拜佛,早上3-5时拜佛。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压力,一天心情愉快,修行才不会苦。PS:1、每天八百拜一周后,正赶上生理期,四天便彻底干净。发现好多同修这样,惊喜。 2、第二周退堕,看了几天小说,忏悔! 3、第三周开始认真落实道证法师的拜佛方法。刚开始有几条很难办到。三两天后,臀部竟然可以坐到足踝的内侧,以前是万万不能。也可以办到,手与膝齐了,要点是头要按照要求,内外都要谦卑到底。 4、拜佛时一直想着,我要象同修那样,拜佛至诚礼敬到极点。后来突然明白,至诚礼敬在于内心持诵阿弥陀佛名号不起妄念。 --------------------------------------------------------------------我在一切境界里面,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不动心。世间人在顺境里面生贪爱心,逆境里面生瞋恚心,心动了,动了心。动心,自己要提起警觉,这个心一动就是造业,就是业障现前。我起了贪爱、起了瞋恚,起了贪瞋痴慢疑,起了分别执著,这个业障现前,所以马上就觉悟,「我业障又现前了」,这是一个警觉。你能够晓得你业障现前,这就是觉悟,觉悟之后要用方法来对治。净宗用这一句佛号来对治,马上阿弥陀佛,把这个妄念平息下去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消业障,比什么都有效! 你们在佛门里面讲只是拜忏、求消业障,不晓得业障在哪里?也不晓得怎么消法?究竟消了没有消,自己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在那里修行,这古人讲的盲修瞎练!果然我们在六尘境界里头,这个心不被境界转了,心得清净了,自己晓得我业障消了。我在境界里面贪瞋痴慢大起大落,这业障非常重!在一切境界里头,心逐渐平静了,纵然有贪瞋,这个念头很微薄,不严重,轻轻提起一句佛号,它就没有了,就把它取而代之,这就是业障消除的样子。所以自己的功夫到什么样程度,有什么样的成就,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人要在这个地方讲求,要求真正的成就。01-003-015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真正往生、真正得到经典里面所说这样殊胜的利益,那就得要认真,一定要把烦恼习气、妄想执著念掉!这些东西一现行就是业障现前,什么叫业障?妄想是业障、分别是业障、执著是业障,这个东西一冒出来,马上就是「我业障现前」。怎样忏悔业障?「阿弥陀佛」,业障就没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就是忏除业障,就是把妄想执著这个妄念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掉。你真的能换过来,业障就消除。所以,忏除在哪里作?随时随处,在起心动念的时候修忏除业障,这样修法。绝对不是说我罪业很重,我找几个法师、找几个同修来拜个《梁皇忏》,那个没用处的;一面在拜忏,一面还打妄想,业障照样现前,没用处。01-003-0159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身体是个机器,机器一定要活动,不活动就生锈了,坏了。这就说是运动很重要,心要定,身体要动。拜佛就是最好的方法,拜佛的时候心是定的、静的,身体是动的。出家人每天能保持三百拜,运动量就够了。拜的时候平拜,不要拜垫,有拜垫收不到效果,一定要平拜。当然你能够拜得愈多愈好,消除我慢,把恭敬心给拜出来,对一切众生都恭敬。这个观念很重要,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还不够,要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蚊虫蚂蚁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看到合掌,阿弥陀佛。我们要有这个心,心转变境界,就把这个世界转成极乐世界了。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是以一句佛号对待它。阿弥陀佛在不在?在。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是法身,是我们自己的法身,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灵性,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意念,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自性,这个不能不知道。你念这一声阿弥陀佛,它真相应,与什么相应?就与阿弥陀佛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就是与遍法界虚空界相应,与整体相应。02-037-0004 净土大经科注阿弥陀佛有没有给我消息?有。我在七十九岁那一年,那一年是个关头,我在庐江,身体有点不舒服,到北京去就病倒了,住在旅馆里头,四天。他们找些中医来给我看,我自己心里有个感觉寿命到了,四十五岁延长到七十九岁。真的见到阿弥陀佛了,是病的第三天,第三天见到佛,境界非常清楚,似梦非梦,因为不像一般梦中的境界,就像我们睁著眼睛看得很清楚。我在床上睡著,醒过来了,看到天空非常明亮,在我面前是青山,没水,一重一重的,以后我到云南在大理看到,就像大理那个青山一样一层一层的。看到满山遍野全是人,面孔都对著我,那么多的人。我都感觉到很奇怪,是不是听众,讲经的时候听众,这么多人?我这个念头起来之后忽然那些人全变成畜生,我就觉得不大对了,一个人都看不到,个个都变成畜生,各种不同形样的畜生。 这个时候我念了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每天拜佛,我在这边拜的,你们大家看到,我第一拜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是南无本师毗卢遮那佛,几十年养成习惯了。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念了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现了,多大?跟天空一样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身放光。我又接著念第二句南无本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不见了,阿弥陀佛出现了,真叫现大身,身跟天空一样大,就半边天。我接著念南无本师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不见了,毗卢遮那佛出现了。最后我念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现的相也是那么大,毗卢遮那佛没有了。这个时候我就听到有人在我旁边,我看菩萨像,没有回头,我一心专注看佛像,这么大的佛像从来没看见过。旁边人问我:「你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没了的?」我说:「了了,我没有事情。」「你还有没有人要见面的?」我说:「没有,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见面。」他说:「那你全都放下?」我说:「是,全都放下了。我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想跟佛到极乐世界去。不过如果佛要留我在这个世间,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也可以,我听佛的吩咐。」这样就醒过来了,不像是梦,非常非常清楚。醒过来怎么样?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回到香港,在香港养了两个星期就恢复讲经。02-037-0114 净土大经科注远离我慢这个太重要了,远离我慢怎么办?怎么做法?实在讲拜佛是很好的方法,你看以我们尊贵的头去礼佛的足。我这个习气真的得力在忏云法师那个地方半年,老法师什么也没教我,就叫我拜佛,规定一天八百拜,可以多,不可以少。我在那住了半年磕了十万多个头,降伏傲慢。每天拜佛真好,而且对身体有好处,拜佛是个运动,你看身每一个关节都运动到了,心是定的,心没有胡思乱想,心要定,身要动,拜佛这个方法全都落实了,所以学佛的人最好的运动就是拜佛。心地清净真得三宝加持,对待一切人都知道尊敬,学善财童子,这个很重要。读《华严经》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对任何一个人,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社会上的一切大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参里面出家的只有五个人,不多,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哪里?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你所看到的都是。所以不要以为善财运气好,都遇到善知识,我们运气不好,一个都没遇到,错了,就是社会上所有的大众,全都是善知识。你看善财是用什么心态去看人?礼敬、赞叹、供养他全都有。供养他没有什么礼物,恭敬就是供养,礼貌就是供养,和颜悦色就是供养,让大众都生欢喜心,言词都是供养,我们这才真正学到、学会,才真能够管用。02-037-0144 净土大经科注 早年我在美国一些同修的道场,我就教他用这个方法。除了听经,听经一天初学的不超过四个小时,老同修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念佛。念佛就采取谛老的开示。念佛的方法只有引磬,为什么?念的音调要一致,引磬在打拍子,大家在一起共修,一个人那就不需要,音声一致整齐这是庄严道场。适合於每个人他自己的需要,有人喜欢坐著念,所以佛像前面摆些蒲团,佛七里叫止静,他在那里坐著,不出声,心里头默念。有人在拜佛,拜著念,拜著念也不出声,心里头默念。最主要的还是走著念,绕佛,以这个为主。走累了可以休息,昏沉的时候可以拜佛,来调解自己让佛号不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一直念下去。真累了想休息一下,旁边有休息的房间,休息的时候不脱海青,休息好了立刻就进念佛堂。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为什么?没有压力,没有拘束,大众虽然在一起,每个人都很自在。02-037-0170 净土大经科注「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是用真诚心、恭敬心念佛,佛就加持你。一个人真修,每天功课不间断,持佛名号不能间断,每天拜佛至少三百拜,天天不缺,你决定得到佛加持,名号功德慢慢你才能觉得真的不可思议。02-037-0193 净土大经科注宝池德水,莲花化生,我们这一生有这个缘分,自己要不把这个缘分抓住,那就失掉了,这一生成佛的机会你没有了。如果真修、真干,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万缘放下,专念弥陀。我们的真诚恭敬心发不出来,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发出来,拜佛。你每天能拜三千拜,我相信三个月你的真诚心就出现,为什么?真的转了。拜佛是忏除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没有杂念。一心顶礼,忏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这统忏除。因为你搞别的,心里头还有杂念,念佛心里有杂念,诵经有杂念,听法也有杂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杂念拜掉。02-037-0245 净土大经科注 所以现在我们是进入倒数计时,还有三百天,一天一天接近。我们认真努力,我们要放下万缘,一心专念。最有福报的人,他工作量很少,每天有时间念佛、有时间听经、有时间拜佛。如果一天能够有五百拜到一千拜,拜佛有什么好处?拜佛帮助你心定下来,拜佛、念佛能把你的妄想杂念排除掉,所以非常好的修行方法,那也修禅定。禅定自己要晓得,是心定,不是身定。身动、心定是真的禅定;坐在那里不动,心里头胡思乱想,那不是禅定。身体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杂念都没有,那叫甚深深妙禅,那是禅定。02-037-0249 净土大经科注

8、佛教怎样看待颈椎病

有哪一个人敢代表佛教去评论对于某件事的看法呢?佛教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有说出事实而已!

如果你问佛教有什么办法能治疗颈椎病,那么我可以回答你,只要你发真诚心,每天拜佛一百拜,不怀疑、不间断、不打妄想,如理如法的去做,有一年的时间,你的颈椎病就能得到恢复。

阿弥陀佛

9、我念佛号有一段时间了,觉得颈椎比以前舒服了,这是佛菩萨的加持吗

打坐,站桩都解决颈椎病

与拜佛颈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