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颈椎 > 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

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8 23:25:58

1、颈椎病中药方有哪些

颈椎病属中医学痛证范畴,由于外感风寒合而为痹,或劳损、外伤,或姿势不良等引起颈部经络失常而发病。中药治疗则采用补肝益肾、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方法治疗。

药方一
组成: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灵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有温经活血、通络作用;葛根用于解痉;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调和诸药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头痛、枕部疼痛、颈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发麻;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身体冷湿,畏寒,颈椎旁可触到软组织肿胀结节。
药方二
组成: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功效: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用于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有养血功效;天麻、川芎、鸡血藤可安神健脑、通血活络;砂仁有理气和胃导滞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药方三
组成:威灵仙50g,当归15g,细辛15g,乳香15g,姜黄15g,丹参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铜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条。
制法:将上述药材浸泡于2000ml、75%酒精中,4天后过滤,留取药液备用,过滤后药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后过滤,过滤后于药液混合搅匀。
用法:用时取药酒加热涂于患处。
药方四
组成:当归50g,川芎50g,葛根50g,红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没药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泽泻50g,丹参50g,透骨草50g,威灵仙50g,熟地黄50g,桂枝30g,麻黄30g,白芍30g,川乌30g,细辛25g,全蝎20g。
制法:将上述药物制成细末,混匀,用时取50-100g加陈醋调匀,放置20-30分钟。
用法:外敷于颈后部。涂药后用灯照射30分钟,每日1次。
药方五
成分: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制法:将上述药装入纱布袋,放入盆中,加水煎煮30分钟。
用法:稍凉后,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颈椎病理疗法?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谢谢?

中医治疗颈椎病,推拿治疗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型治疗比较稳妥。一。颈型颈椎病。
早期以颈项痛部疼,反复发作为主,逐渐颈项部疼痛,延及上背肩部,头颈部,不能仰俯,旋转,个别人伴有眩晕或偏头痛。
治法:按揉肌痉挛处,和穴位。
1.先按肩部一指禅推法,先推健侧再推患侧。
2.滚指颈肩部,以充分放松肩部肌肉。
3.弹拨按揉颈项部肌肉,重点在肌肉痉挛处,按揉弹拨条索状反应物。
4.拿肩井,拿颈项部。
5.颈部斜扳法。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持续一侧或两侧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亦可表现为阵发性剧痛,当颈部疼痛及复压增高时,症状加重。有时患肢及手握力减弱,手中持物有忽然落地现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
治法:
常规手法加按揉天宗,点按上肢穴位,滚上肢,搓抖上肢。
1.颈项部一指禅推法。
2.颈项肩部拿法。
3.滚颈项肩部。
4.摇颈椎。
5.颈部定位扳法。
增加下列手法:
按揉天宗穴
滚上肢 3-5分钟
按揉上肢穴位 曲池穴 手三里穴 外关穴 合谷穴 落枕穴
搓抖上肢三遍 扦抖上肢一分钟
拨伸五指。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作时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每于头部后伸或转动到某一特定方位时出现。甚至有摔倒,头部沉闷,视目不清,偶然双目发黑,肢体麻木。
治法:常规手法,减摇颈椎,加开天门,推坎宫,揉眼眶,按太阳,运耳轮,扫散法,拿五经。
1.颈项部一指禅推法。
2.滚指项肩背部。
3.弹拨按揉颈项肩部。
4.拿肩井,颈项肩部。
5.开三门一分钟。
6.推坎宫一分钟。
7.按揉太阳穴一分钟。
8.揉眼眶一分钟。
9.运耳轮半分钟。
10.扫散颞部半分钟。
11.拿五经五遍,从头向外。
12.颈部定位扳法。
四.脊髓型颈椎病。
初期颈部仅有轻度异样感觉,或完全没有症状,一侧或双侧上下肢有疼痛,麻木,发强,无力等症状。大多先发生于下肢,然后发展到上肢,部分病人出现胸闷或腹部束带感。行走笨拙,甚至四肢瘫痪,二便失禁。
治法:
常规手法减颈椎扳法和摇法,加滚拿四肢,颈部拨伸。
1.颈项部一指禅推法。
2.滚颈项肩背部。
3.拿肩井,颈项部。
4.滚上肢,一手托患肢,另一手用滚法,沿上肢治疗,上下往返三次。
5.拿上肢,一手托患肢,另一手拿患肢肌肉,从上到下往返三次。
6.滚下肢,上下往返三次。
7.拿下肢,从上往下,往返三次。
8.颈部拨伸。
五.交感型颈椎病。
项枕部疼痛,或偏头痛,目眩,伴耳鸣,心悸,感觉过敏,眼胀,咽部不适。
治法:常规手法,减摇颈椎,加开天门,推坎宫,揉眼眶,按太阳,运耳轮,扫散法,擦背部,按揉背腧,擦胸胁,推桥弓。
1.颈项部一指禅推法。
2.滚颈项肩部。
3.拿肩井,颈项部。
4.弹拨按揉颈项肩部。
5.开天门。
6.推坎宫。
7.揉太阳。
8.揉眼眶。
9.运耳轮。
10.扫散颞部。
11.拿五经。
12.颈椎拨法。
13.擦背部2-3分钟。
14.按揉肺俞,心俞,膈俞,三焦俞。
15.横擦胸胁2-3分钟。
16.推桥弓,自上而下20次。不可同时操作两边。
注重事项:
一.颈椎结核,肿瘤等,禁用推拿手法。
二.手法要均匀,柔和,深透,切忌暴力。
三.扳法要严格把握分寸。
四.脊髓型颈椎病,慎用推拿。禁用颈椎扳法,和摇法。
五。配合牵引、针灸、现疗,以加强疗效。

3、颈椎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4、颈椎病中医推拿治疗好吗

按摩推拿效果比其他疗法好得多,好的按摩师一次就能减轻,按摩结束立感头脑清新、轻松舒服。 我是一个按摩师,说实在的,按摩只能控制症状,减轻病痛,彻底治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颈椎病是世界一大难题。不过你还年轻,通过一段按摩,待病情减轻后还可以作颈椎功能锻炼(颈椎病的自我按摩).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伏案工作劳累而引起,虽然好了还要注意颈部的合理休息,(工作一段时间,颈椎出现酸胀时,将颈椎活动一下。) 颈椎病自我按摩 颈椎病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自觉症状与体征】 颈部甚至至肩背部有酸胀、沉重等不适感,经常有落枕的表现,也可有一侧上肢及手指麻木,严重者可伴有肌肉萎缩或无力,经医院检查颈椎有退行性变或确诊颈椎病。 【动作要领】 患者坐位,健侧手施术于颈部患处,揉摩1-2分钟。 如有条索、硬结,于局部指揉并弹拨1分钟。间插推法。 点按双侧风驰、肩井、缺盆穴各1分钟。 若出现患肢麻窜感时,重点捏拿。弹拨及揉颈外侧的前、中斜角肌。 如伴有头痛,加点按该侧完骨、风驰穴。 【颈椎功能锻炼操】 我国古代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成语,《内经》有“导引按骄”,华佗有“五禽戏,均为全身性的锻炼,可以强身防病。对于颈椎病既可通过太极拳、广播操等作全身性的锻炼,也可通过颈项功能的锻炼,增强局部肌力,滑利颈椎关节,缓解症状,使病变逐步好转。这里介绍三种锻炼颈项功能的锻炼方式。一 、“与项争力” 先作立正姿势,两脚稍分开,两手撑腰。练习时①头颈向右转,双目向右后方看。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低头看地(下颁能触及胸骨柄为佳) ④还原动作宜缓慢进行,以呼吸一次作一个动作为宜。 二、 “往后观看” 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①头颈向右转,双目向右后方看。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后方看。④还原。动作也要配合呼吸,缓慢进行。 三 、“回头望月” 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①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右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仰望天空。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头颈向左同略向右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仰望天空。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左转,双目转视左后上方,仰望天空。④还原。呼吸一次作一个动作。 上面三个锻炼动作,主要是练习颈部的伸屈与旋转功能。没有练习颈部侧弯 的动作因侧弯动作可使一侧椎间孔受压,产生副作用。对于轻症患者,侧弯无副作用时,可以加练侧弯动作“往后观看”及“回头望月”,都是练习颈项旋转的动作。“往后观看”的 旋转角度更大,眩晕型患者如有副作用,以暂停为宜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以自身能耐受为度。 2、 要坚持操作,每天1-2次 除了以上颈椎病自我按摩外,还要注意晚上睡觉枕枕头“怎样枕枕头” 有颈椎病的人怎么垫枕头? 对于枕头的高矮软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颈椎部劳损,以至形成颈椎病。那么怎样使用枕头最科学呢?对于喜欢使用硬枕头的人来说,应该在大枕头靠脊背一侧的边缘上,再加上一个厚约5厘米的小枕头,睡觉时,将头放在大枕头上,颈椎部则靠在小枕头上。这样,头和颈部枕垫妥贴,既保持了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也避免了颈部裸露、受凉。对于喜欢软枕头的人来说,只准备一个大枕头就可以了,只是在睡眠时头放在枕头上时,应该把枕头靠脊背后侧推得高一些,使其与颈部的生理弯曲相吻合,以保持颈椎的自然弧度,这样,也可以达到既防止颈椎病发生,又有利于睡眠和解除疲劳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喜欢仰卧的人来说,最好选择低一些的枕头,在6~9厘米较为适合;喜欢侧卧的人,则适合使用高一些的枕头,大约在9~12厘米左右。 好了暂不多说,祝你早日康复!

5、中医如何治疗颈椎病

6、颈椎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风寒湿痹

[辨证要点]由于病人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发病较急,颈部酸痛沉重,肩臂疼痛、麻木、酸胀,畏风怕寒,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加葛根汤加减:防风10g,麻黄3g,川芎10g,当归10g,秦艽10g,肉桂3g,片姜黄10g,羌活10g,威灵仙10g,白芷10g,葛根10g,茯苓10g,生薏苡仁12g,芍药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6g。

方中以防风、麻黄祛风散寒;川芎、当归、秦艽、肉桂、片姜黄活血通络;羌活、威灵仙、白芷、葛根散风解肌止痛;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渗湿;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大枣和中调营。

(二)气虚血瘀

[辨证要点]头晕,头胀痛或跳痛,转动头部即发生眩晕,甚至发生晕厥、跌倒,以中老年为多发,舌质暗淡,苔白,脉细弱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人参6g,白术12g,黄芪12g,当归12g,川芎9g,赤芍9g,红花9g,桃仁9g,麝香100mg,生葱10g,柴胡6g,升麻3g,蔓荆子9g,甘草9g,生姜9g,大枣9g。

方中以人参、白术、黄芪益气;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通络;麝香、生葱通窍;柴胡、升麻、蔓荆子具升提之力;甘草、生姜、大枣和中。

(三)肾精不足

[辨证要点]头晕,耳鸣,疲倦乏力,健忘,头空痛,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转头时加重。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温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宜左归丸为主方:熟地15g,山药10g,构杞子15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

方中熟地、山萸肉、菟丝子、龟板胶补益肾阴;鹿角胶可填精补髓。五心烦热可加知母、黄柏、丹皮、菊花、地骨皮滋阴清热。

温肾助阳宜右归丸:熟地15g,山药10g,构杞子15g,山萸肉15g,丝子15g,鹿角胶10g,杜仲15g,肉桂10g,当归15g,炮附子8g。

方中熟地、山萸肉、杜仲、构杞子、山药、菟丝子补肾,附子、肉桂、鹿角胶益火助阳,当归补血。形寒肢冷用附子、肉桂,辛温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仙灵脾、巴戟天等温润之品。两方用于治疗颈性眩晕多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川芎、丹参、葛根等。

(四)痰浊中阻

[辨证要点]眩晕,头痛,困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身体肥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陈皮12g,法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白术9g,天麻9g,葱白9g,郁金9g,石菖蒲9g。

本方用二陈汤燥湿祛痰,白术健脾,天麻熄风而治眩晕,加葱白、郁金、菖蒲以通阳开窍。

(五)肝肾亏损

[辨证要点]发病缓慢,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走路不稳,甚至瘫痪,二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虎潜丸加减:狗骨10g,牛膝10g,锁阳10g,陈皮10g,白芍12g,黄柏20g,知母10g,熟地12g,龟板20g。

方中狗骨与牛膝合用可壮筋骨;锁阳温肾益精;白芍养血柔肝;黄柏、知母、熟地、龟板滋阴清热;陈皮理气。可酌加鹿角胶10g温肾补阳,炙黄芪20g、党参12g、当归12g、鸡血藤30g补气养血。

与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