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吊引的颈托用法
颈椎牵引疗法
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故较少应用。 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是: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每次时间20-30分钟;每天1-2次就可以了;牵引的力度以自己适应为好;有牵拉感;不宜太紧太松.缓慢加大力度;颈托上垫以柔软的毛巾,会减轻压力,舒服点.老年人做牵引时最好有家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
2、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怎么做
1 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与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密切相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颈肌的劳损导致肌张力下降,伸屈肌之间动力平衡失调;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盘膨出,椎间隙变窄,并引起椎体及韧带的退变,出现椎体及小关节增生,椎间孔相应变小;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增生的椎体和增生肥厚的韧带使椎管、椎间孔、横突孔出现相对狭窄,刺激或压迫颈椎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或脊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 。这些病理变化最易在活动度和受应力较大的下颈椎发生,导致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局部压迫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反应。因此,颈椎牵引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降低椎间盘内压,使纤维组织复位,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的压迫力,松解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使扭曲的椎动脉伸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1、3〕 。 2 颈椎牵引的牵引体位及牵引角度 2.1 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临床多用枕颌布带牵引,体位有坐位和卧位,均包括重锤滑轮牵引及牵引机牵引两种方式。对于两种体位,大多根据各自的临床条件、传统习惯选择,认为疗效并无太大的差异。但霍红等 〔4〕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认为,卧式牵引无痛苦又少疲劳感,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问题。很多学者经过力学试验和临床观察总结认为,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主要病变位置,采用相应角度牵引,其疗效较固定角度牵引佳;颈椎牵引的角度与牵引最大应力作用有关。牵引角度多数报道为颈前屈20°左右到0°(垂直位),也有报道认为后伸位牵引较前屈合适 〔5〕 。主张颈前屈位牵引的学者认为,前屈位牵引更易使力点直接落在颈椎后侧 〔6〕 ,力直接落在颈椎的中后柱或钩椎关节上,可使椎管和椎间孔相对增大,从而使脊椎和神经根所处的有效间隙增大 〔7〕 。李晶等 〔3〕 通过光弹性实验认为,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因此,建议牵引时可按病变在颈椎上段以小角度牵引,病变在下段用较大角度牵引的原则,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高楚荣等 〔8〕 通过X线观察认为,牵引前倾角度小于10°或垂直位,颈椎后缘不能充分伸展,大于20°则牵引力减小,只有15~20°前倾位牵引才符合力学要求,效果最佳。张希利等 〔9〕 统计分析认为,牵引角度应结合临床表现,对照颈椎X线片所见选择,直线型的多采用直立或前倾角度,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直立或后仰,而神经根型多采用颈前屈20~30°角,颈型采用颈前屈20°以下,脊髓型采用颈后仰10~15°角,椎动脉型采用5°以下。邵建萍 〔7〕 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采用颈前屈30°牵引,认为可以使椎间隙距离拉大,颈椎弧度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变直,钩椎关节的骨赘远离椎动脉;脊髓型采用中立位牵引,顺应原颈椎的生理弧度,比屈曲牵引疗效突出,混合型以偏重于某一型而采用相应的牵引角度。姜瑛等 〔10〕 根据X线改变及症状,采用病变位于C 4~5 牵引角度为0°;位于C 5~6 前屈5~10°;位于C 6~7 前屈15°;位于C 7 T 1 前屈20~30°;位于上颈椎时多为后伸5~20°。与李晶等 〔3〕 的结果相似。周章武等 〔5〕 主张仰卧后伸牵引。认为牵引时将在牵引状态下的各个颈椎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近乎维持其生理状态,是最为理想的牵引方式;仰卧后伸牵引的牵引力是通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均匀布散,较集中地作用于中段颈椎,中段颈椎恰好是颈椎病的好发部位,因此,这种牵引能直达病所。另外,颈椎后伸时脊髓、神经根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减轻;后纵韧带紧张,椎间隙的前方开大,髓核有向前滑移之势,不易引起后方的纤维环损伤;颈后方的肌肉及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牵引力作用于颈椎骨本身,不致于加重对颈部肌肉及韧带(后方的)的副损伤;颈后伸,横突之间的距离缩短,牵拉力不会作用到椎动脉,不会影响到其血液供应。对于牵引角度,认为在治疗初期宜选用较小的后伸度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牵引时的后伸角度,直到15°为止。后伸15°牵引力正好沿中上段颈椎的轴线,对维持颈椎的弧度及调节颈椎的内外平衡最为合适。 3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及牵引时间 3.1 牵引量 颈椎牵引的牵引量多采用传统定量牵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分型等选择适合的重量。李恭等 〔11〕 认为调整牵引量到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隋孝忠等 〔12〕 认为,牵引量调到病人牵引过程中患肢麻木消失,并出现灼热感,脉搏加快,掌心出汗等表现为最有效。通常坐式牵引牵引量为3~12kg 〔8、11〕 或体重的15%~20% 〔10〕 ,卧位牵引则牵引量多为5~20kg 〔4〕 。另外,有人主张超体重牵引 〔13〕 ,重量可达60kg。但成鹏等 〔14〕 经过对比观察认为,在5~10kg范围内,牵引重量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不显著。何慧等 〔15〕 认为,颈椎牵引的重量对疗效无显著影响。姜瑛等 〔10〕 认为,牵引力小于体重的10%或大于体重的20%,椎间隙无明显改变。因此,牵引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3.2 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一般为每次牵引15~30分钟,每日牵引1或2次,以7~20次为1疗程。孟庆明 〔16〕 经统计学处理认为,牵引60分钟与牵引30分钟椎间隙拉开程度无差别,没有必要延长1次的牵引时间。王斌等 〔6〕 认为,临床牵引不一定要牵引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李恭等 〔11〕 则认为,治疗次数多则效果明显而且巩固。在牵引方式上主要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2、17〕 。持续牵引多是小重量牵引时采用,王斌等 〔6〕 认为,稍长时间的小重量维持牵引能有效地消除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调整颈部的内在平衡,缓解临床症状。间歇牵引多在大重量牵引时采用,能有效拉开椎间隙。姜瑛等 〔10〕 还认为,持续牵引配合间歇牵引效果好,可克服持续牵引造成的一些副作用。 总之,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史、分型、牵引后的反应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式、牵引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退变和慢性劳损等有关,为了预防其发病,减轻病人痛苦,方便平时治疗,我们认为可依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制作一类简便有效的家庭用牵引装置,使广大颈椎病患者治疗家庭化。
3、撑拉、牵拉颈椎治疗病注意什么
撑拉、牵拉颈椎的器具,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1、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有利于肌肉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2、解除对椎间盘的压力,促进颈间盘突出组织消肿、还原。3、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压迫,使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4、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5、促进颈椎结构恢复正常。
在低头状态,头颅对颈椎体、椎间盘产生的压力、剪应力,能达到二十多公斤。低头时颈部肌肉、颈椎承受重力负荷很大,更容易受损伤。颈椎压力损伤是颈椎形态改变的根本原因,而颈椎形态的病变,颈椎形态改变以颈椎骨质增生最常见。当骨质增生挤压到神经血管时,直接导致了颈椎病症状的发生。
牵引或撑拉的反向用力,可以拉开椎间隙,解除了对神经血管对挤压,颈椎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颈椎有生理曲度,直线牵拉解除挤压神经的血管肯定不好,撑拉的过程要兼顾了颈曲,翘首松颈器就是这样的器具,它沿着颈椎弯曲处撑拉颈椎,仿佛是在自主昂起头(翘首),颈椎的拉升过程保持在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这种状态撑拉颈椎的治疗效果无疑是较理想的。
4、象宝佳颈椎牵引固定带的作用原理是啥?
可以将颈椎牵开,减轻椎间盘对其他组织的压迫,增加颈椎的稳定性。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利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5、颈阔肌的功能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使嘴向下伸张的肌肉。
6、颈椎病最好治疗方法;到现在都解决不了?
对于治疗颈椎最好的方法这个问题你需要正确认识, 颈椎病的最好治疗方法,很回多人都觉得答是选用外用药,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种方法,但是颈椎病也分为几种病因,有些人是因为身体劳累,长时间不活动而导致的颈椎病,有些人是因为经常负重物,使颈椎变形而导致的颈椎病,所以治疗颈椎病也有不同的方式,以上是我对于你请问治疗颈椎最好的方法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牵引可能理解成颈椎的拉升,能过拉伸,让你的颈椎恢复到原来挺直的状态。属于力学治疗技术,那种斜面护脊床垫就能用来做颈椎牵引 ,都属于一种物理疗法。如下,请参考:
8、颈椎牵引疗法的作用?
颈椎牵引疗法
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故较少应用。 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是: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牵引方法: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9、翘首松颈器,翘首如“仙鹤饮水”的招式
当我们低头时间长了,颈子有点儿不舒服时,多不由自主地将头昂起来(翘首),这样颈子就会感到舒服些。这是本能的翘首动作,颈椎(肌肉、椎间盘)能得到全部的放松,这种状态能使颈椎回归正常弯曲度,颈子自然会感到很舒服。
无独有偶,在颈椎保健操中,就有这样一个放松颈椎的翘首动作。在传统的颈椎保健操中,有一个“仙鹤饮水”招式,也类似于这种放松颈椎的动作。
当颈椎病变以后,“仙鹤饮水”的翘首动作,就能使颈子舒服一些。如果在这个动作的基础上,用器具拉升(伸)颈椎,这模仿生理动作的器具,无疑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翘首松颈器,就是根据这个理念发明的产品。在佩戴时,器具抵住后脑勺为支点,颈椎弯曲处被抵在器具的曲面上,下颌被托住由下而上上升,直至头颅昂起。病变的椎间盘、颈曲形态都有改变,器具沿着颈曲的拉升颈椎,是对椎间盘、颈曲形态改变的修复有利。
器具在“仙鹤饮水”招式基础上,向上拉升颈椎,1,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放松肌肉,使其充血,水肿的消退。2,解除颈椎压力,促进颈间盘突出组织消肿、还原。3、增大椎间隙、孔,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压迫,松解对神经根和组织的粘连。4、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5、促进颈椎结构恢复正常。
所以说,翘首松颈器,是受到“仙鹤饮水”的启发的产物,用器具重现了“仙鹤饮水”的动作。坚持长期使用器具,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颈椎病,无疑是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