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是什么穴位
你说的位置,有手少阳三焦经通过。在这条经络上,前有中渚穴(握拳时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处),后有阳池穴(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尺、桡、月三骨结合点),而你说的位置,差不多位于这两个穴位的中点处。至少在三焦经上,似乎没有你问的穴位了。
不过,其附近似乎该有一经外穴的,我一时想不起来、查找不到了。我水平很有限,只好和你一起静候高人了来解答、指教了。
2、脚掌的穴位分布情况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3、足部四个基本反射区有哪些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1、反射区:重点反射区——垂体、甲状腺、肾、输尿管、膀胱等;
关联反射区——胃、肝、脾、上下身淋巴结、前列腺、生殖腺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反射区:重点反射区——甲状腺、垂体、肾及肾上腺、生殖腺、上下身淋巴结等;关联反射区——脾、胃、大小肠、心、前列腺、肝等。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4、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可用于治疗什么疾病?
(一)主治病症
手少阳三焦经共有23个腧穴(图8-76),主要治疗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及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
(二)腧穴歌诀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耳门乡,和髎前接丝竹空,三焦经穴此推详。
(三)腧穴
1.关冲(井穴)
[取法]在无名指尺侧,约距指甲0.1寸处取之(图8-76)。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液门(荥穴)
[取法]在手背侧,第四、五手指指缝间,当掌指关节前的凹陷中取之(图8-76)。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疟疾。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3.中渚(输穴)
[取法]在手背侧第四掌指关节的掌骨间,当液门后1寸,握拳取之(图8-76)。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手指不能屈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阳池(原穴)
[取法]在手背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尺侧凹陷中取之(图8-76)。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消渴、疟疾;腕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图8-76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5.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取法]在阳池上2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之(图8-77)。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支沟(经穴)
[取法]在阳池上3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之(图8-77)。
[主治]耳鸣、耳聋;便秘;落枕、胁肋痛;热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7.会宗(郄穴)
[取法]在阳池上3寸,支沟穴的尺侧,当尺骨桡侧缘取之(图8-77)。
[主治]耳鸣、耳聋;癫痫;上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三阳络
[取法]在阳池上4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之(图8-77)。
[主治]耳聋、暴暗、齿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9.四渎
[取法]在肘尖下方5寸,当桡、尺两骨之间取之(图8-77)。
[主治]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齿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图8-77
10.天井(合穴)
[取法]在尺骨鹰嘴后上方,屈肘呈凹陷处取之(图8-78)。
[主治]偏头痛、耳聋;瘰疬;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清冷渊
[取法]在肘上1寸,伸肘举臂取之(图8-78)。
[主治]头痛、目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消泺
[取法]在尺骨鹰嘴与肩髎穴的连线上,当臑会与清冷渊连线中点取之(图8-78)。
[主治]头痛、齿痛;项强、肩背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3.臑会
[取法]在尺骨鹰嘴与肩髎穴的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取之(图8-78)。
[主治]瘿气、瘰疬;上肢痹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4.肩髎
[取法]在肩峰后下际,上臂外展平举时,与肩髃后约1寸的凹陷处取之(图8-78)。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刺灸法]向肩关节直刺1~1.5寸,可灸。
图8-78
15.天髎
[取法]在肩井与曲垣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取之(图8-79)。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急。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79
16.天牖
[取法]在乳突后下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天容穴与天柱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0)[主治]头痛、目痛、耳鸣;瘰疬、项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图8-80
17.翳风
[取法]在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凹陷中取之(图8-81)。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18.瘈脉
[取法]在乳突中央,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下1/3折点处取之(图8-81)。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颅息
[取法]在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上1/3折点处取之(图8-81)。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0.角孙
[取法]折耳,在耳尖尽端所指处,颞部入发际处取之(图8-81)。
[主治]颊肿、目翳、齿痛;偏头痛、项强。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耳门
[取法]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处,张口取之(图8-81)。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22.耳和髎
[取法]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前,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后缘取之(图8-81)。
[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
[刺灸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
23.丝竹空
[取法]在眉毛外端的凹陷处(图8-81)。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头痛、癫狂痫症。
[刺灸法]平刺0.5~1寸。
图8-81
5、手背上有一个突起是什么
你手上的是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古称“腕筋瘤”。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多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沉寂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粘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症的主要表现是局部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
2.病人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手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感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仅觉是一种累赘,不美观。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时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 温经镇痛,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
2.施术部位 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取穴 囊肿上部相应穴位及局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 按、揉、挤、压。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5到7分钟,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对压内外关穴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拇、中指重叠,相对挤压内关、外关穴半分钟。
(2)屈腕按揉推挤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托握腕部,将腕关节略向囊肿的对侧屈曲,使囊壁紧张,双拇指在囊肿局部及其周围按揉数分钟,或以局部充血、麻木为度;继之,双手拇指重叠揿定囊肿近端推挤,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本法适用于一般的囊肿。
(3)针刺推挤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顶刺)后,再用双拇指强力推挤(方法同上法),然后加以按揉,囊肿即可消散,本法适用于质硬、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以上手法使囊肿消散后,随即加压用绷带包扎固定3日。
(二)手术治疗
经数次手法治疗无效,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6、脚底反射区
脚底反射区的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 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 5 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 4 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 5 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 7 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7、太渊穴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主治病症: 此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太渊穴,对于腕部疾病有疗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大陵穴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的大陵穴
阳池穴【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间使穴腕横纹上3寸 即你除拇指外余四指拼拢放入腕横纹上方中间是穴
郗门穴,位于手腕第一横纹与肘关节弯曲处之间中间点
8、怎样区分腱鞘囊肿与良性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