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发布时间:2020-04-07 17:46:04

1、局部解剖学的考试重点是什么呀

字数太多 无法全部贴在这里 留下你的邮箱我发文档给你

局部解剖学 层次结构类,床类,鞘类,管类
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
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 7a6431333264643132
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
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
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

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
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

鞘类
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二,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层)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动脉及后方迷走神经形成。
三,腋鞘:颈深筋膜深层(椎前层)包绕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形成。
四,股鞘:腹横筋膜,髂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包绕股动脉、静脉,近端(上端)形成有两个筋膜膈分成三个腔,外侧为股动脉,中间为股静脉,内侧无结构通过,称股管。
五,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六,手掌筋膜鞘,外侧(鱼际)内侧(小鱼际)中间鞘
外侧:鱼际筋膜,掌外侧肌间隔和第一掌骨围成,含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拇对掌肌及去拇指的神经血管。
内侧: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间隔和第五掌骨围成,含:小指展肌,对掌肌及相应神经血管。
中间:掌腱膜,掌内外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和拇收肌筋膜围成,含:指浅深层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掌浅弓及分支,指掌侧总神经。
七,手指腱鞘:是包绕长肌肌腱表面的鞘环:1、纤维层,附于指骨两端,2、脏层,3、壁层。2、3间形成封闭腔隙,2、3移行处称腱纽,有神经血管出入。
八,眼球鞘:即眼球筋膜,TENON囊。前方起自角膜缘,后方止于视神经周围,包绕眼球的大部分。鞘与眼球间的间隙称巩膜外隙,眼球在此鞘中可灵活转动。

2、腹肌的正确位置是从哪里到哪里算

腹肌的位置在心窝到肚脐之间的肚皮下。

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肌的浅层,为宽阔扁肌,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内下,后下部肌束止于髂峪前部,其余肌束向内下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inguinalligament、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返折至耻骨梳,称腔隙韧带(陷窝韧带)lacunarligamento,腔隙韧带延伸并附于耻骨梳的部分称耻骨梳韧带pectinealligament(即cooper韧带)。腹股沟韧带和耻骨梳韧带都是腹股沟疝修补术时用来加强腹股沟管壁的重要结构。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superficialinguinalringo。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峪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形,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内斜肌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越过精索前面,延续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inguinalfalx,或称联合腱conjointtendon,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腹内斜肌的最下部分出一些细散的肌束,与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一起包绕精索和睾丸等,称为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成提睾肌和腹股沟镰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峤,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tendinousintersection分成多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后面,腱划不明显,不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因而腹直肌的后面是游离的。

腹直肌

鞘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的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称弓状线arcuateline或半环线semicircularline。

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上部较宽,自脐以下变窄成线状。在白线的中点有脐环umbilicalring,为在胎儿时期脐血管通过0处,是腹壁的一个薄弱点,若腹部脏器经此处膨出,则称为脐疝。

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腰方肌quadratuslumborum,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内侧有腰大肌,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作用是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2)腹外斜肌腱膜扩展资料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inguinalcanal,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4、5cm,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deepinguinalring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superficialinguinalringo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为疝的好发部位。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海氏)三角inguinal(Hesselbach)triangle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部筋膜

腹部筋膜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1、浅筋膜在腹上部为一层,脐以下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内含脂肪,称Camper筋膜深层为膜性层,含有弹性纤维,称Scarpa筋膜,向下与大腿的阔筋膜愈着向内下与会阴浅筋膜、阴囊肉膜相续。

2、深筋膜可分为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3、腹内筋膜贴附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大多与所覆盖的肌相同,如膈下筋膜、腰方筋膜、髂腰筋膜、盆筋膜和腹横筋膜等。

参考资料

腹肌-网络

3、腹肌种类有哪些?

腹肌分类

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7a686964616f31333337626137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后群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4、人类腹肌一共有几块?

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1.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2.后群 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3.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4.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5.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6.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还可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为腹股沟斜疝。如不经过深环而经腹股沟管后壁直接向浅环突出者则为腹股沟直疝

5、腹肌的名称及作用

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1.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2.后群 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3.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4.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5.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6.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6、腹部两侧肌肉叫什么?

1、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

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

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

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3、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6)腹外斜肌腱膜扩展资料:

我们比较6种腹肌锻炼动作:

空中蹬车

空中蹬车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负重卷腹

首先调整下拉配重。龙门架支点调至最高位。双膝跪于龙门架平面一侧负重卷腹,膝盖距龙门架底座60-100cm,以头部不碰撞龙门架为准。双手紧握绳索拉把置于头后,保持双臂及腿部姿势固定,含胸、呼气同时收缩腹肌下拉,保持2秒钟抬起上身,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重复。

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传统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参考资料来源:

腹部肌肉-网络

7、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Repair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斜疝均应行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手术:
1.增加腹内压的因素未能解除或缓解者,如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排尿困难、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气腹未愈期间。
2.其他系统有严重疾病,全身情况不适于手术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晚期恶性肿瘤、 糖尿病等。
3.手术区域或全身存在感染。
4.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而渐强壮,故婴儿期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不主张手术。
嵌顿疝,时间短者,可以试行手法复位,若复位不成功,则行手术复位。
无论任何年龄,一旦发生绞窄疝,都应行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控制症状以后手术。
2.术前1周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
3.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置尿管,以免手术误伤膀胱。
4.巨大疝,术前需卧床休息3天,使疝内容物还纳。局部组织疏松,减轻水肿,有利于术后愈合。
5.特殊巨大疝,腹腔脏器有一部分降入疝囊内,突出腹外。若估计手术不能将内容物完全还纳,术前可作气腹,以扩大腹腔。
6.绞窄疝,术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可给胶体液防止休克,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在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麻醉】
可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较理想,其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 可靠。术中可嘱病人增加腹压,以辨别斜疝和直疝。修补前后,嘱病人抬头或抬肩检测腹股 沟管后壁的强度和修补效果。
【体位】
平卧位,床脚略抬高。
【手术步骤】
1.切口:取下腹部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上2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图1),一般上端超过内环2cm左右,下端至耻骨结节。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皮肤以后,切开皮下组织,注意结扎腹壁浅动、静脉和阴部外动、静脉的分支(图2),直至腹外斜肌腱膜,暴露出腹股沟管浅环。于腹股沟管浅环和深环的连线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走行的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图2、3)。切口应略偏浅环 口的上方,以免伤及髂腹股沟神经。
3.寻找、切开疝囊:用2把止血钳夹起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于其下面钝性分离,上片至显露出联合腱,下片至腹股沟韧带(图4)。注意分离下片时勿伤及髂腹股沟神经,可将此神经自腹内斜肌上分离出来(图4),用止血钳自神经下将下片腱膜拉至神经下方,再将腱膜外翻,使神经被腱膜覆盖加以保护(图5、6)。
嘱患者增加腹压,于精索的前内侧可见隆起的疝块,纵行于此处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 膜,于精索的前内侧可见到灰白色疝囊(图6),用有齿镊子提起疝囊,于两镊子之间纵行切 开疝囊(图7),勿伤及疝内容物。扩大切口,示指伸入疝囊探查其内容物(图8),大多为小肠、大网膜。
4.游离疝囊:示指伸入疝囊将疝内容物顶回腹膜腔,切口边缘用小止血钳提起,示指于疝囊内顶起疝囊,钝性轻轻将疝囊周围的精索组织分开(图8)。分离疝囊下方时,勿伤及输精管(图9),直至疝囊颈部,即见到腹膜外脂肪。注意止血,以免手术后形成血肿。
5.高位结扎疝囊:用小止血钳将疝囊四周边提起,右手示指伸入疝囊进一步探查深环口的大小,也可以进一步确定是斜疝还是直疝(图10)。纵行切开疝囊,将疝囊周边的止血钳 向四周拉开,显露疝囊颈内面,于腹股沟管深环的深部即疝囊颈基底部内面,用4号线行荷 包缝合(图11),注意疝囊内针距要小,疝囊外针距要大,这样才能收紧荷包不留腔隙,结扎缝线,关闭疝囊颈(图12)。可用7号线在荷包缝线上方0.5cm处再结扎一道,以防线结脱落。也可取7号线贯穿缝扎疝囊颈。缝扎完毕后,距结扎线结0.5cm处,将多余的疝囊切 除(图12)。此时疝囊颈残端可自行回缩至腹内斜肌深面,不必固定。也有人习惯将疝囊颈结扎线缝合固定于其前方的腹内斜肌上(图13)。
远端疝囊若较小,可以剥除;若较大,不必剥离,敞开不缝合,如有渗液,皮下组织可 以吸收。
6.修补斜疝:腹沟斜疝修补有多种方式,根据腹股沟管前后壁的薄弱程度,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Ferguson修补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于精索前将联合腱、腹e799bee5baa631333361303133内斜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以增强腹沟管前壁。适合于儿童、青壮年患者腹股沟管后壁较完整的情况。用1 号线将切开的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缝合,修复精索(图14)。可再用1号线将提睾肌和腹内斜肌、联合腱间断缝合(图15),以使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腱靠拢。
用7号线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自下而上和腹股韧带间断缝合,一般缝3~4针,最下一针不可太紧,以能容一示指尖,以免过紧压迫精索。腹股沟韧带的缝线不应在同一纤维间隙,以免撕裂腹股沟韧带(图16)。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重建腹股沟管浅环(图17、18)。
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9)。
(2)Bassini修补法:此法特点是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适合于青壮年或年老病人腹股沟管后壁缺损者。
寻找疝囊前先游离精索。左手示指自精索的内侧、耻骨结节的上方伸入精索的下面,将 精索和腹股沟韧带分离(图20、21)。取纱布条或橡皮管穿过精索(图22),以备牵引之用。
用拉钩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纵行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显露疝囊,用镊子提起疝囊,纵行切开(图23),左手示指伸入疝囊内将其顶起,钝性分离周围的精索组织直至疝囊颈(图24),用4号线于颈部行荷包缝合,高位结扎疝囊(图25)。
将精索提起,暴露出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图26),用7号线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自上而下行间断缝合(图27、28),先不打结,缝完以后一起打结。注意在精索上端的内侧和外侧,缝合腹横筋膜,使扩大的腹股沟管深环缩小,以不压迫精索为宜。
将腹内斜肌弓状下缘、联合腱向腹股沟韧带牵拉、靠拢,测试其张力(图29)。若张力大,可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上片,显露出腹直肌鞘前层(图30),此时可使张力缓解一部分。若仍不能使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靠拢,可于腹直肌鞘前层上做减张的纵行切口(图31),每个长1cm,一般切8~10个小切口可使张力得以缓解(图32)。
用7号线自下而上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和腹股沟韧带结节缝合(图33)。注意第1针要将联合腱、腹横肌腱膜、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和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图33)。
用7号线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两层折叠缝合(图34、35)。将精索置于联合腱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3)Halsted修补法:此法亦为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或腹股 沟管后壁明显薄弱者。将疝囊颈高位结扎后,除如Bassini法将腹横肌腱膜、联合腱和腹内 斜肌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上,还将上、下二叶腹外斜肌于精索下作间断缝合,将精索置于 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脂肪之间(图36)。一般将精索自腹外斜肌腱膜切口的上1/3拉出,注 意出口处不可过紧(图36),用1号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和皮肤(图37)。
(4)Shouldice修补法:为多层加强疝修补或加拿大疝修补术。其重点在修复腹横筋膜, 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
开始的分离操作同前几种修补术。游离出精索以后用纱布条牵开,暴露出腹横筋膜(图 38)。切开并切除部分提睾肌,切开、游离疝囊,并于疝囊颈部行内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切 除多余疝囊(图39)。自内环口至耻骨结节纵行切开腹横筋膜(图39),并行分离形成上下两瓣。
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的下瓣自耻骨结节上方开始缝于腹直肌鞘外侧的深面和上瓣腹横筋膜、腹内斜肌的深面(图40)。再自上而下将上瓣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图41)。 再取7号线自内环处由上而下将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部上(图42),到耻 骨结节上方向回返转将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的浅部连续缝合(图43)。
用7号线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精索前结节缝合(图44)。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术后取平卧位。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切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亦可 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术后3周不可 剧烈活动,2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3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手术类型
FerguSon法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适用于腹横腱膜弓无明显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儿童和年轻人的小型斜疝。 修补重点在腹横筋膜层次。自20世纪70年代有广泛应用趋势,适用于较大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8、人有十二块腹肌吗

我们平时说的腹肌都是指腱划所在的腹直肌百,因为腱划的原因才使腹肌看起度来是一块一块状的。而腱划决定了腹肌看来是八块还是六块,也就是说腹肌最多看来是八块的,也有些人只能有六块腹肌。因为问,这个叫做腱划的东西,是天生的,答不会在你的锻炼中变多或者变少。

9、腹肌在哪个部位?

腹肌可分为前外侧e799bee5baa631333335316435群和后群。 1. 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2. 后群 腰方肌 。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10、膜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有哪些?

腹股沟韧带、腹直肌鞘、精索外筋膜、腹股沟管前壁、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其中腹股沟韧带内侧参与围成腹股沟三角。腹股沟韧带内侧一小部分腱膜会形成腔隙韧带及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浅环外侧脚形成反转韧带(Colles韧带)。
----整理自人卫《局部解剖学》第7版

与腹外斜肌腱膜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