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关节囊肿
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然而近来研究表明,腱鞘炎与肌腱炎则是二种不同的病理改变。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当手掌握物时,腱鞘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腱鞘长期摩擦而逐渐形成狭窄,相对应的肌腱亦可变成梭形或葫芦开膨大,肌腱滑动发生困难,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一般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如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则更易产生腱鞘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如有迷走肌腱,须切除之。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当肩关节活动时,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盐沉着,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应与肩周炎分开。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效果很好,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4.肌腱炎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粘多糖和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应予手术修补。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5.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应予治疗。早期可予保守疗法,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
由于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见病,而且这些疾病与某些职业和操作技术有关,因此除对这些疾病予以有效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治结合,增加疗效,预防复发。在防治这类疾病中应注意下述几点:①局部制动,动静结合。限制损伤的动作,鼓励其他方面的动作。②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剂量及次数要适当控制,特别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肌腱内。③对于局部有细菌性炎症及有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局部禁用类固醇药物。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又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腘窝囊肿,或叫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与预防: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边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结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古称“腕筋瘤”。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多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沉寂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粘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症的主要表现是局部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
2.病人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手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感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仅觉是一种累赘,不美观。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时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 温经镇痛,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
2.施术部位 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取穴 囊肿上部相应穴位及局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 按、揉、挤、压。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5到7分钟,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对压内外关穴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拇、中指重叠,相对挤压内关、外关穴半分钟。
(2)屈腕按揉推挤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托握腕部,将腕关节略向囊肿的对侧屈曲,使囊壁紧张,双拇指在囊肿局部及其周围按揉数分钟,或以局部充血、麻木为度;继之,双手拇指重叠揿定囊肿近端推挤,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本法适用于一般的囊肿。
(3)针刺推挤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顶刺)后,再用双拇指强力推挤(方法同上法),然后加以按揉,囊肿即可消散,本法适用于质硬、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以上手法使囊肿消散后,随即加压用绷带包扎固定3日。
(二)手术治疗
经数次手法治疗无效,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2、左手腕关节囊破损,肌腱断了,要多久才会恢复啊?
?
3、将骨骼肌连接在骨上的结构是()A.关节囊B.韧带C.肌腱D.肌
骨骼肌通过两端的白色的肌腱连接在不同的骨上,关节囊和韧带不是骨骼肌的结构.
故选:C
4、一块骨骼肌中,能够收缩和舒张的部分是()A.肌腱B.关节囊C.神经D.肌
A、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不能够收缩和舒张,A错误.
B、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B错误.
C、神经在运动中有协调作用,C错误.
D、肌腹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能够收缩和舒张,D正确.
故选:D
5、关节囊肿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
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然而近来研究表明,腱鞘炎与肌腱炎则是二种不同的病理改变。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当手掌握物时,腱鞘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腱鞘长期摩擦而逐渐形成狭窄,相对应的肌腱亦可变成梭形或葫芦开膨大,肌腱滑动发生困难,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一般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如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则更易产生腱鞘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如有迷走肌腱,须切除之。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当肩关节活动时,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盐沉着,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应与肩周炎分开。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效果很好,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4.肌腱炎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粘多糖和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应予手术修补。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5.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应予治疗。早期可予保守疗法,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
由于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见病,而且这些疾病与某些职业和操作技术有关,因此除对这些疾病予以有效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治结合,增加疗效,预防复发。在防治这类疾病中应注意下述几点:①局部制动,动静结合。限制损伤的动作,鼓励其他方面的动作。②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剂量及次数要适当控制,特别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肌腱内。③对于局部有细菌性炎症及有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局部禁用类固醇药物。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又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腘窝囊肿,或叫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与预防: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边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结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古称“腕筋瘤”。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多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沉寂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粘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症的主要表现是局部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
2.病人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手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感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仅觉是一种累赘,不美观。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时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 温经镇痛,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
2.施术部位 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取穴 囊肿上部相应穴位及局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 按、揉、挤、压。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5到7分钟,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对压内外关穴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拇、中指重叠,相对挤压内关、外关穴半分钟。
(2)屈腕按揉推挤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托握腕部,将腕关节略向囊肿的对侧屈曲,使囊壁紧张,双拇指在囊肿局部及其周围按揉数分钟,或以局部充血、麻木为度;继之,双手拇指重叠揿定囊肿近端推挤,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本法适用于一般的囊肿。
(3)针刺推挤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顶刺)后,再用双拇指强力推挤(方法同上法),然后加以按揉,囊肿即可消散,本法适用于质硬、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以上手法使囊肿消散后,随即加压用绷带包扎固定3日。
(二)手术治疗
经数次手法治疗无效,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6、左手无名指手筋断了关节囊破裂肌腱断裂,属于几级工伤?
如果丧失功能,构成十级伤残。
职工工伤致左手无名指关节囊破裂、肌腱断裂,无名指不属于四肢大关节,不够成伤残等级。但如果经过治疗,因此手指丧失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5.10十级”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之规定,应评定为十级伤残。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180-2014
5.10 十级
5.10.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10.2十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十级。
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1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未做手术者;
12)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
13)四肢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7、我妈在竹制品厂上班,左手无名指全没了,中指和小指关节囊破裂,肌腱受损,算几级工伤
1、按实际原因填写,只要是在工伤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无论劳动者是否有过失,都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你改成在其他地方不小心摔倒,写好后单位反悔不予以赔偿,想通过认定工伤获得赔偿就很难了。
2、如果单位不给盖章,可以收集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收集相关工伤证据。单位在一个月内不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通过认定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相关费用全部由单位承担。
3、工伤认定后,待伤情稳定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从你的情况看估计在9级左右。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各地有差异,建议咨询当地律师。
8、运动解剖简答题:膝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有那些?
一、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结构有:
1、髌韧带
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
2、腓侧副韧带
为条索状坚韧的纤维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遮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侧副韧带
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
4、斜韧带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
5、膝交叉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强韧,由滑膜衬覆,可分为前、后两条: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降起的刖方内侧,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
后交叉韧带.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二、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达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
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alar folds,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
(8)关节囊内有肌腱关节是扩展资料: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结构特点:
1、关节囊:广阔而松弛。
2、韧带:分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内韧带有膝交叉韧带,它包括前方的前交叉韧带,后方的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囊外韧带主要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
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由股四头股包髌骨的前方和二侧向下止于胫骨粗。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连于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之间.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外侧,连于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头之间。
3、半月板:它可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而窄,呈“C”字形;外侧半 月板较小而宽,近似环形,有时也呈盘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