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引反射?
肌梭
2、膝跳反射发生的顺序是 ①扣打的刺激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
答案C
此题考查对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途径的掌握。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顺序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人神经元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把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元传导到效应器,引起大腿相应肌肉的收缩,结果产生了运动,表现为小腿前伸。
3、眼球震颤中医治疗效果怎么样?
眼球震颤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在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无效后,可选择改善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可采取光学治疗,包括屈光矫正、三棱镜治疗。
屈光矫正
散瞳后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应配镜矫正。
接触镜与眼球同步运动,能够使镜片的光学中心始终与眼周保持一致,屈光矫正效果较好。
也可配戴负度数镜片,刺激调节性集合,减弱眼震,改善视力。
三棱镜
同向三棱镜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存在静止眼位(中间带),即在向某一方向注视时,眼球震颤的幅度及频率明显减轻,因此在中间带位置的视力较佳。治疗时,患者双眼配戴同向三棱镜,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将静止眼位由侧方移向正前方,从而消除代偿头位、提高正前方视力。
异向三棱镜患者双眼配戴基底向外的三棱镜,可诱发辐辏以刺激调节性集合,从而减轻眼震,改善视力。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明确安全有效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
目前成人眼球震颤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应用抗癫痫药加巴喷丁,肌肉松弛剂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等进行治疗,但儿童禁用。
临床也有用肉毒素注射眼外肌治疗者,但效果短暂,而且可能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中间带移位术可通过手术将中间带由侧方移向中央正前方,使正前方获得较好的视力。从而能改善或消除代偿头位,对儿童患者的面部及脊柱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手术不能根治眼球震颤。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本体感受器主要集中于眼外肌肌腱与肌肉的连接处,部分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本体感受器功能异常,当切除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及缝线引起局部机械性变形、充血、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本体感受的反射环路被改变。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可同时联合眼外肌缩短手术,从而减轻眼球震颤的频率和幅度,提高视觉质量。
对伴有斜视的眼球震颤,医生可能在移动中间带或者切除本体感受器的同时把斜视矫正计算到手术量内,再进行手术。
手术年龄目前未有严格限制,建议在眼球震颤病情稳定后再接受治疗。考虑到低龄患者不易配合检查和治疗,医生普遍建议 6~10 岁是最适合进行手术的年龄。
部分婴幼儿年龄较小,手术以后,视功能还在发育阶段,需要进行视觉功能的康复训练。若先天性眼震患儿等成人后再手术,此时弱视等视力损害已经形成,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治疗目前临床上也有通过中药、针灸治疗眼球震颤者,但疗效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4、解剖学上的第一、二、三级神经元胞体是什么?
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
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
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
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4)肌腱感受器扩展资料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
5、肌紧张的感受器位于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