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足踇长屈肌腱解剖图

足踇长屈肌腱解剖图

发布时间:2020-09-23 11:37:02

1、足底部肌肉组织的作用

分群肌的名称起点止点作用内侧群拇展肌跟骨、舟骨拇趾近节趾骨底外展拇趾拇短屈肌内侧楔骨屈拇趾拇收肌第2、3、4跖骨底等内收和屈拇趾 中间群趾短屈肌跟骨第2~5趾的中节趾骨底屈第2-5趾足底方肌跟骨趾长屈肌腱蚓状肌趾长屈肌腱趾背腱膜屈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骨间足底肌第3~5跖骨内侧缘第3~5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内收第3~5趾骨间背侧肌跖骨的相对缘第2~4趾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外展第2~4趾外侧群小趾展肌跟骨小趾近节趾骨底屈和外展小趾小趾短屈肌第5跖骨底屈小趾 1.内侧群 为运动拇趾的肌肉,共3块。浅面并列的两块为拇展肌和拇短屈肌。拇展肌位于足底内侧缘皮下,为羽状肌。拇短屈肌位于拇展肌的外侧及深面,直接与第一跖骨相贴。拇收肌位于深面,紧贴骨间肌。 2.外侧群 为运动小趾的肌肉,共2块,小趾展肌在外侧,小趾短屈肌位于内侧。 3.中间群 可分浅、中、深三层。 浅层叫趾短屈肌,位于足底腱膜的深面,远端分为4个肌腱分别至2-5趾。 中层为足底方肌(跖方肌),起自跟骨结节,止于趾长屈肌腱。 深层由浅向深排列着4块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骨间跖侧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蚓状肌起于趾长屈肌各趾腱的腓侧,止于趾背腱膜。骨间足底肌3块,分别起自第3~5跖骨内侧缘,止于第3~5趾趾背腱膜。骨间背侧肌各以两头起自相邻跖骨相对缘,分别止于第2趾近节趾骨底的两侧和第3、4趾近节趾骨底的外侧。足趾的收展运动以第二趾为中心,所以骨间足底肌使第3~5趾内收,而骨间背侧肌则使第2~4趾外展(第2趾向两侧侧动)。

2、和踝关节有关的肌肉有哪些?

脚踝前侧疼痛

相关肌肉:胫骨前肌、第三腓骨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这4块肌肉组成小腿前侧肌间隙)

胫骨前肌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行走时,当脚后跟着地时脚掌突然失控着地,是踝关节背屈肌。当胫骨前肌过于紧张时,会引起足踝前内侧、拇趾背侧和内侧的疼痛,甚至脚尖下垂或踝关节无力,以及走路时背屈无力而导致绊倒。

第三腓骨肌的主要功能是:足背屈并辅助足外翻,与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一起组成小腿前侧肌间隙。这块肌肉损伤会引起踝关节前侧和外侧疼痛。

趾长伸肌的主要功能是:伸展四个脚趾并使足背屈和外翻。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引起脚踝前外侧、脚趾背部以及靠近中间三个脚趾趾尖痛,并会引发典型的锤状趾。

拇长伸肌的主要功能是:强有力地拉伸拇趾的近节趾骨,同样协助足部的背屈和外翻。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引起脚踝前侧、脚背、第一跖骨远端和拇趾底部疼痛,向下可扩散至拇趾趾尖。

脚踝外侧疼痛

相关肌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短肌组成小腿外侧肌间隙)

腓骨长、短肌位于小腿侧面(如上图),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步态的中期防止固定脚的腿向内侧倾斜,并能控制足的跖屈和旋后。当肌肉损伤时,会引起踝关节的外踝上方、后方及下方疼痛,还可沿足的外侧延伸一段,导致踝关节的无力。

脚踝内侧疼痛

相关肌肉:拇外展肌、趾长屈肌

拇外展肌的主要功能是:为扁平足的人静止时提供足弓平衡,还能在大脚趾的的近端趾骨中起到屈曲和外展的作用。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引起足踝内侧和足跟中线处疼痛。

趾长屈肌的主要功能是:稳定中后期足和踝关节的作用,保持内外侧平衡,协助其它跖屈肌使人体将重量转移到前脚,并可以屈曲四个脚趾末端关节,还能协助跖屈和内翻。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导致脚踝内侧、足底疼痛。

脚踝后侧疼痛

相关肌肉: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比目鱼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跖屈以及协助腓肠肌使膝关节屈曲。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导致足后部和足内侧以及跟腱远端的疼痛,甚至脚跟痛,小腿痛。

胫骨后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旋后且跖屈。当这块肌肉损伤时,会导致从小腿中部到脚跟到脚和脚趾的跖面疼痛。

3、提足跟使足跖屈的肌是?

提足跟的是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应为足字旁,但输入法中无此字)长屈肌,

4、肌腱图怎么查法

检查法
即使手部没有明显的畸形,手的姿势也常能提示是哪条屈肌腱损伤。
习惯上常说 “手指可以指路”,即手指的状态可以提示损伤的结构。但是,在检查指屈肌腱损伤时却常常会出偏差,这是由于在病人或检查者活动伤手时可能引起疼痛,从而造成活动受限和判断失误。这种情况也见于神经损伤后的手部检查中。
当一个手指的深、浅屈肌腱都断裂时,手指处于非自然的过伸位置,与正常指比较将更加明显。指屈肌腱损伤时,可以试用以下几种被动的手法检查加以确定。当被动伸腕时,伤指不会出现正常的“腱固定”性屈指。如果屈曲腕关节,则伤指出现比正常手指更大的、无拮抗的过伸。轻压前臂肌肉,有时正常指关节会随之屈曲,而伤指则无此反应,提示屈肌腱断端已分离。轻压指尖,可感觉到伤指丧失了正常的张力。
通过手指的随意主动活动通常可判断肌腱的功能情况,这项检查常常在检查者指导下进行。如果患者是一个激动的、不合作的儿童,或是过度紧张、不配合的或酗酒的成人,这种检查方法就不可靠,也就可能没有什么价值。检查者可用自己的手或用患者的健康手来演示、说明拟采用的检查方法,这可能有助于患者的配合。如果损伤在腕部以远,应该固定伤指使指定的关节活动。当固定近侧指间关节时,如果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屈曲,说明指深屈肌腱断裂(图63-3);当固定掌指关节时,如果近、远侧指间关节都不能主动屈曲,提示指深和浅屈肌腱可能均已断裂。
证明单纯指浅屈肌腱横断而指深屈肌腱完好的方法:保持伤指的邻指处于完全伸直位,使指深屈肌腱固定于伸展位以及消除近侧指间关节对它的影响。如此,当患指的两邻指处于完全伸直位时,如果患指指浅屈肌腱断裂,近侧指间关节通常不能屈曲(图63-4)。这种检查方法不适于食指,因为该指指深屈肌腱单独起作用。Lister所倡导的方法对判断是否存在该肌腱孤立性损伤很有帮助。检查时要求病人用每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并拉出一纸片。在正常食指,此动作由指浅屈肌完成,而指深屈肌处于放松状态,允许远侧指间关节过伸,这样手指与纸片有最大的接触;如果指浅屈肌腱损伤,伤指即出现远侧指间关节过屈和近侧指间关节呈伸直状态。
在拇指,检查拇长屈肌腱时,应稳定拇指掌指关节。如果拇长屈肌腱断裂,指间关节即不能屈曲。
如果损伤位于腕部,即使有某指的屈肌腱断裂,指间关节仍能主动屈曲,这是因为在腕部指深屈肌腱互相交连的结果,特别是在环指和小指。
有时,可能根本无法对屈肌腱断裂作出明确的诊断。上述方法不能诊断指屈肌腱的部分断裂,因为此时指屈肌腱仍有功能。但是,手指的活动会因疼痛而受限,因此物理检查法虽不能确定肌腱是否断裂,但可以提示肌腱有损伤。

5、脚下老有脚肌是有病吗?脚下老有硬的肌肉

你好,以您所说,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同时它也是引起脚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在足底近足跟处,您通常可以按压到明显痛点。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理学检查可发现,病患最疼痛处在跟骨的前内侧,被动地往上牵拉病人脚趾,或请病人用脚尖站立,会引发足跟疼痛。足部的X光片有时可以见到跟骨处产生骨刺,但骨刺的程度与足底筋膜炎无绝对关系,故其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为主,并可辅以超音波影像。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的较常见于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
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行走时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
足底筋腱出现无菌性炎症,属于足跟痛的一种。
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发病缓慢。好发于较肥胖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如长时间跑跳的专业运动员、舞蹈家以及长距离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软底鞋和大运动量的人也多见。在早晨下床或行走头几步时感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后疼痛可部分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可加重症状。检查时可见足跟部前内侧肿胀。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厘米处有明显压痛。还要观察有无足部力线异常,有无胫骨内翻,足内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无挛缩等。X线检查:约50%病人可见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
以下这些原因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
1、穿着高跟鞋
2、体重增加
3、走路及爬楼梯的次数增加,以及长时间站立
如果您经常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包括西式长靴,那么在您足底有一层类似肌腱的组织将会因此发生挛缩。医学上称这层组织为足底筋膜。在你活动的时候,牵拉这层已经短缩的筋膜就会产生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光脚踩地行走时常会发生这种痛性牵拉。
在体重增加时,你也很可能患上足底筋膜炎。特别是走路走多了或者穿着后跟较浅又不坚固的鞋长时间站立。正常情况下,在你的足跟骨下方有一层脂肪组织。体重增加时,在进行双足站立负重活动中,过多的重量会增加对这层组织的压力,而使其遭受破坏,引起足跟痛。
喜欢跑步锻炼的人也容易患足底筋膜炎。常在你改变练习方式,增加跑步距离和频率时发生。如果你经常在高低不平的路面跑步,也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另外,当你的运动鞋磨损严重,特别是后跟底,无法为你的足跟提供足够的保护也可能患此病。
除此之外,先天性足弓异常,比如高弓足或者低弓足患者,较正常足弓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引发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1)步行时,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足底筋膜,从而牵拉跟骨结节。随着年龄增大,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减弱,足底筋膜牵拉跟骨结节的力量增大,长期反复牵拉使足底筋膜起点部发生微小撕裂,继发炎症,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处的骨膜炎和跟骨内侧结节的疲劳骨折
(3)屈趾短肌止点炎症和水肿及其增生的骨刺导致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神经的卡压。
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胫骨内翻、跟腱挛缩、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韧带发生退变后足弓的改变等,都会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应力,长期慢性的牵拉可使局部腱膜发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称为“网球跟”。
处理: 穿有足弓承托的专业健康鞋或配合物理治疗均可治疗足底筋膜炎,较严重者需咨询医生, 配合消炎止痛之药物,配合休息、温水泡脚有助足底筋膜炎之康复

6、最近跑完步,踝内侧上面大概趾长屈肌腱鞘那个位置痛。我是前掌落地方式跑的。求问这是怎么回事。

跑完步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只要记住跑步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拿世界冠军而跑步,只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已,像刘翔一样照样摆脱不了受伤的困扰,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赶紧休息下,以后记住循序渐进哦。

7、这块肌肉叫趾长屈肌,跑步完就酸疼,只要跳的动作就疼,蹲时间长了起来也疼,请专家给点建议如何康复?

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
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止?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4、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8、屈髋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髋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腓肠肌。
“屈髋”动作的“拮抗肌”则有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群。正常情况下,伸髋肌群的收缩能有效制约屈髋肌群的作用,防止过度屈髋。

任何一个肢体运动A都必须有一个定点作为基础,然后主动肌附着在此定点上收缩,才能产生相关骨关节远端运动的结果。所以,当这个“定点”本身也是一个可动关节B、或具有可移动性的时侯,负责固定/稳定这个“定点”的肌肉就被称为运动A的“稳定肌”了。

稳定肌的主动收缩固定的关节B,使关节B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整体,继而使之可以成为运动A
的支点或基础。

由于股四头肌的近端附着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着在T12~L5的椎体外侧(含椎间盘),髂肌近端附着在骨盆的髂窝及髂脊的内唇;所以“屈髋”动作的“稳定肌”主要就是对骨盆及腰椎起到稳定作用的肌群,如:竖脊肌、腹肌(内、外斜肌、直肌、横机)等;以及固定骨盆髂、耻、坐骨的诸多韧带。
的支点或基础。

由于股四头肌的近端附着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着在T12~L5的椎体外侧(含椎间盘),髂肌近端附着在骨盆的髂窝及髂脊的内唇;所以“屈髋”动作的“稳定肌”主要就是对骨盆及腰椎起到稳定作用的肌群,如:竖脊肌、腹肌(内、外斜肌、直肌、横机)等;以及固定骨盆髂、耻、坐骨的诸多韧带

与足踇长屈肌腱解剖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