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肩关节的肌肉是如何配布的?
在肩关节周围,肩带肌腱板形成肌腱袖,加强和稳固肩关节。
进入肩胛区的血管神经有三组:肩胛上血管神经经肩胛上孔进入;旋肩胛血管和肩胛下神经经三边孔进入;颈横血管及副神经经肩胛骨上角进入。三组血管在肩胛骨背面吻合成网。
在肩胛骨的上角处,肩胛提肌的浅面为副神经及颈横动脉浅支,其深面有菱形肌神经及颈横动脉深支。
2、手指血管和神经的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
手指的血管神经是走在手指的两侧的...
意义在于手在抓握别的东西的时候不容易损伤神经,并且保持血供不被压迫
3、局解的实验课考试都让找什么结构?
绪 论
一、 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二、 了解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三、 掌握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四、 掌握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
五、 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
二、掌握头部的表面解剖。
第二节 面 部
一、面部的浅层结构
(一)了解面部的皮肤、浅筋膜和肌肉配布特点。
(二)了解面部血管和神经的行程、分布及特点。
(三)掌握三叉神经末支的出颅腔位置及分布。
二、面侧区
(一)掌握腮腺的形态、分部、腮腺鞘及穿过腮腺的结构,了解腮腺管的体表投影。
(二)了解面神经的分段、分支及其分布。
(三)了解面侧深区的位置、境界及面部间隙之间的交通。
第三节 颅 部
一、颅顶
(一)了解额顶枕区的境界、层次,掌握头皮的概念、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颞区的境界和层次。
二、颅底内面
(一) 了解颅底各窝境界、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 掌握海绵窦的位置、构成、穿行结构及交通。
第二章 颈 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了解颈部的境界与分区。
二、掌握颈部的表面解剖及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一、了解颈部浅层结构中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二、了解颈部筋膜的层次、附着和筋膜间隙及其交通。
第三节 颈前区
一、舌骨上区
了解颏下三角和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二、舌骨下区
(一)了解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内容、毗邻关系。
(二)掌握甲状腺前面的层次结构及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血管和神经。
(三)掌握气管颈部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一、胸锁乳突肌区
(一) 了解胸锁乳突肌区的范围、内容及毗邻。
(二) 了解颈根部的范围、内容及毗邻。
第五节 颈外侧区
了解枕三角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境界、内容及毗邻。
第六节 颈部淋巴
一、了解颈上部和颈前区的淋巴结位置和收集范围。
二、了解颈外侧区的淋巴结位置、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 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了解胸部的境界与分区。
二、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和标志线。
第二节 胸 壁
一、了解胸壁的浅层结构,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胸壁深筋膜及肌层的分布,掌握肋间隙内的走行结构及排列。
三、了解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胸内筋膜的分布。
第三节 膈
一、了解膈的位置、分部,掌握膈裂孔的位置及穿行结构。
二、了解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一、掌握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的构成、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了解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第五节 肺
一、 掌握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二、 掌握肺门的走行结构、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毗邻关系。
三、 了解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第六节 纵 隔
一、了解纵隔的位置、境界与分区。
二、上纵隔
(一)了解胸腺位置、毗邻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二)了解主动脉弓的位置、毗邻及其三大分支,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的排列关系。
三、下纵隔
(一)掌握心包腔的构成和心包斜窦、横窦、前下窦的位置与临床意义。
(二)掌握心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心、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等器官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四)了解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以及与食管静脉的关系。
(五)了解纵隔间隙和纵隔内淋巴结的位置。
第四章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一、了解腹部的境界与分区,掌握腹部的表面解剖。
二、了解腹膜腔与腹腔脏器的关系。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一、掌握腹前外侧壁的皮肤及浅筋膜的特点,了解浅静脉的流注和皮神经的分布。
二、了解肌层各肌配布特点、血管和神经的分布,了解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的分布及形成物,掌握腹直肌和腹直肌鞘的位置、形态。
三、了解腹股沟区的境界与层次,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内容。
四、了解腹股沟区的薄弱处与疝形成的关系。掌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第三节 结肠上区
一、掌握胃的位置与毗邻、韧带与网膜、淋巴回流、血管与神经的分布。
二、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毗邻及其与腹膜的关系、十二指肠乳头和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
三、掌握肝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了解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的位置,肝门与肝蒂的位置及内部的结构关系。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
四、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胰的位置、分部和毗邻,了解其血管分布和淋巴回流。
五、掌握脾的位置,了解脾的毗邻、韧带及血管。
六、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类型、位置、毗邻、属支与回流范围。
第四节 结肠下区
一、了解空、回肠的形态结构及区别。
二、了解盲肠的位置、形态,掌握阑尾的位置、形态、根部的体表投影及阑尾动、静脉的走行。
三、掌握结肠的分部、位置和血管,了解各部的毗邻及其淋巴回流。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一、了解腹膜后间隙的范围及内容。
二、掌握肾的位置和毗邻,掌握肾门、肾蒂和肾窦的位置、结构及排列,掌握肾被膜的层次。了解肾的血管与肾段,肾的淋巴回流与神经支配。
三、了解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
四、了解肾上腺的形态、位置及血管。
五、了解腹主动脉的位置、分支及分布。
六、 了解下腔静脉的位置、属支、睾丸静脉(卵巢静脉)的行程和注入部位。
七、了解腰交感干的位置。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概 述
一、 了解上肢的境界与分区。
二、 掌握上肢的表面解剖。
第二节 肩 部
一、掌握腋窝的构成、内容,腋鞘及其交通。
二、了解三角肌区及肩胛区的血管、神经分布,掌握肌腱袖的构成及其意义。
第三节 臂 部
一、了解臂前区浅层结构的皮神经分布和浅静脉的行程、注入,了解肱动脉的行程及分支,了解正中、尺、肌皮神经的行程。
二、了解臂后区四条皮神经的分布,掌握肱骨肌管的构成及内容,桡血管神经束的组成及内容。
第四节 肘 部
一、掌握肘前区浅静脉的吻合类型及临床应用,掌握肘窝的境界及内容。
二、了解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第五节 前臂部
一、了解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和肌肉配布。掌握尺、桡血管、神经及正中神经的行程与分布。了解旋前圆肌的起止意义。
二、了解前臂后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配布,骨间后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第六节 手 部
一、掌握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关系。
二、了解手掌皮肤、皮下组织的特点和手掌筋膜。
三、了解掌腱膜的构成及手掌筋膜鞘的构成,了解手掌的结构层次。
四、了解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五、掌握手背的浅静脉和皮神经的分布。了解肌腱的排列及结构特点和筋膜间隙的交通。
六、了解手指皮肤、浅筋膜、神经和血管,了解腱纤维鞘和腱滑膜鞘。
第八章 下 肢
第一节 概 述
一、了解下肢的境界与分区。
二、掌握下肢的表面解剖。
第二节 臀 部
一、了解臀部皮肤、浅筋膜和皮神经及其分布范围。
二、了解臀部深筋膜及臀肌,掌握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三、了解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了解髋周围动脉网的形成。
第三节 股 部
一、掌握大隐静脉及其属支。了解腹股沟浅淋巴结、阔筋膜、髂胫束及隐静脉裂孔。
二、了解骨筋膜鞘、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三、掌握股三角的境界、内容和股管与股鞘,了解收肌管及闭孔血管。
四、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
第四节 膝 部
一、了解膝前区的浅、深层结构。
二、了解膝后区的浅层结构,掌握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三、了解膝关节动脉网的形成。
第五节 小腿部
一、了解小腿前外侧区浅层结构,前骨筋膜鞘内胫前血管和腓浅、深神经的起止、行程及分布。
二、了解小腿后区浅层结构,掌握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和注入。
三、掌握胫后血管、胫神经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
第六节 踝与足部
一、了解踝前区与足背皮肤、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足背动脉的位置、分支、分布及其与腓深神经的关系。
二、掌握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物的排列,了解腓骨上、下支持带,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位置及作用。
三、了解足底腱膜及筋膜鞘,了解足底的血管及神经。
四、了解足内、外侧弓及横弓的构成及作用。
4、肩袖肌群四块肌肉的功能评估方式
其实所谓肩袖是指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因为它们象肩部的袖子一样包裹肩部,又叫肩胛旋转袖,对肩部的功能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了解肩部的疾病就首先必须熟知肩袖的解剖及其功能。
冈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肌肉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遮盖,此肌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经过肩关节的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小圆肌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的上2/3的背侧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肩胛下肌扁且广阔,邻近前锯肌,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外上,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冈下肌、冈上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尚有许多腱纤维编入关节囊壁,所以肩袖肌群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尚有悬吊肱骨,有协助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功能。其中冈上肌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收缩时,使肩关节外旋;肩胛下肌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5、肩袖肌肉群包括那些?
肩袖肌群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4块肌肉的肌腱。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 ,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肌腱袖的构成扩展资料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其环绕肱骨头的上端,可将肱骨头纳入关节盂内,使关节稳定,协助肩关节外展,且有旋转功能。冈上肌附着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部,经常受肩峰喙肩韧带的磨损,从解剖结构和承受的机械应力来看,该部位为肩袖的薄弱点,当肩关节在外展位做急骤的内收活动时,易发生破裂,因肢体的重力和肩袖牵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愈合。
【病因病机】
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如为青年人,绝大多数伴有严重外伤史。由于肩袖受肩峰保护,直接暴力很少造成肩袖破裂。间接暴力多因肩袖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变后上肢外展,手掌扶地骤然内收而破裂,尤因冈上肌肌力薄弱,而承受牵拉力最大,故易破裂,约占50%.
肩袖损伤依破裂程度可分为部分破裂和完全破裂两类。若处理不当,部分破裂可发展为完全破裂。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如为青年人必有严重外伤史,当肩袖破裂时,患者常自觉有撕裂声响,局部肿胀,皮下出血,伤后局部疼痛限于肩顶,并向三角肌止点放散,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患者不能主动外展肩关节。
(二)检查
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局部压痛点用1%普鲁卡因封闭,待疼痛消失以后患者可以主动外展肩关节,表明肩袖未破裂或仅为部分破裂,若封闭后仍不能主动外展,则表明严重破裂或完全破裂。
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弧部分破裂者肩关节外展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
4.裂隙完全破裂者,可以摸到破裂的裂隙。
5.肌肉萎缩早期因有丰满的三角肌遮盖不明显,日久同现冈上肌、冈下肌失用性萎缩,尤以冈下肌明显。三角肌有时不但不萎缩反而肥大。
6.关节活动异常肩袖破裂较大时患臂不能外展,而由耸肩活动代替。由于肩袖破损,三角肌的收缩,肱骨沿其垂直轴向上,迫使肩胛骨在胸壁上滑动并旋转,出现肩关节活动异常,同时抗阻力外展力量减弱。
7.上臂下垂试验行局部麻醉后,将患侧上臂被动外展至90°,如不加以支持,患肢仍能保持这一位置,表示肩袖无严重损伤,如不能维持被动外展位置则表明肩袖严重破裂或完全破裂。
(三)X线检查
可关节内充气亦可碘油造影,如发现肩关节腔与三角肌下滑囊阴影相互贯通,表示肩袖完全破裂。
(四)鉴别诊断
1.肩部骨折脱位。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断裂部多位于肱骨结节间沟处。急性外伤破裂时剧痛,肘部屈曲无力。慢性破裂者,屈肘力量逐渐减弱。抗阻力屈肘试验无力感或疼痛加重。
3.牵拉肩。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急性期忌用手法治疗,在功能恢复期可在肩关节周围使用穴位点按、拿捏、弹拨、摇肩、牵抖等手法,并配合肩外展及上举被动运动,争取及早恢复肩关节功能。
(二)固定疗法
不完全破裂者大多不需要手术治疗,多采用在局部封闭下将肩部外展、前屈、外旋,用“人”字形石膏或外展夹板支架固定3~4周,以使肩袖破裂部分接近而获得愈合。
(三)药物治疗
1.内服药初期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可用云南白药、跌打丸,后期舒筋、活络、止痛,口服舒筋丸。
2.外用药外用消瘀止痛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接骨续筋膏等。
(四)功能锻炼
在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时以被动活动为主,3个月内应避免做提举重物等动作。
(五)其他疗法
1.局部封闭疗法局部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在肩峰下间隙行局部封闭。
2.手术疗法肩袖部分破裂经4~6周非手术治疗,仍不能恢复肩关节有力、无痛、主动的外展活动及完全破裂和陈旧性破裂的患者,应行手术修补。
参考资料:网络—肩袖
6、肌腱袖名词解释
肌腱袖,又称肩袖(shouldercuff)或称旋转袖(rotatorcuff),是由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上述4块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肩关节囊紧贴,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肩关节囊很松弛,肩关节周围这些小肌的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面相接触,此作用较为重要。
在组织学结构上,肩袖可视为3层构造,即滑囊层、中间层和关节面层。肩袖及其表面结构是由大束腱纤维、小束腱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肩袖损伤的修复可分为外在修复方式(Ⅰ型)和内在修复方式(Ⅱ型)。
Ⅰ型修复是指肩袖损伤后依靠滑膜组织及血管增生来修复。病变区大量血管增生,滑膜长入,纤维母细胞形成大量胶原,通过纤维的编织来完成肩袖的连续性,此过程多发生在滑膜层。
Ⅱ型修复是指肩袖损伤后依靠腱细胞本身的分化来修复。一部分腱细胞演化为纤维母细胞,而另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软骨细胞,从而修复肩袖的损伤,此变化多发生在肩袖的中间层和关节面层。
7、肩袖肌群由哪些肌肉组成?
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主要起到稳定肩关节的作用。
如果可以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