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外肌的名称,作用,神经支配
眼外肌(extrinsic eyeball muscles)是支配眼球活动的中轴肌,是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能使眼球随意转动。
Zinn纤维环 或称总腱环,在眼眶尖端附着于视神经孔四周的骨壁上,眼外肌(包括提上睑肌)除下斜肌起自前部眶内壁外均起自此总腱环。
第Ⅲ颅神经支配上直、下直、内直及下斜四条眼外肌;第Ⅳ颅神经支配上斜肌;第Ⅵ颅神经支配外直肌。
内直肌是作用最强的一条眼外肌,因肌肉肥厚,肌腱短,止点附着点离角膜最近(约5.5毫米)。在眼球内侧水平方向行走,因此其收缩之作用力较单纯,当眼球在原位时此肌收缩时眼球内转。但当眼球在上转时,肌肉止点处在眼球转动中心的水平面之上,因此肌肉收缩时除使眼球内转外尚略有上转作用。同样理由在下转位时可稍增加下转作用。内直肌鞘前部与内侧眶骨壁(泪骨)之间有纤维膜组织联系,称为内侧节制韧带,限制内直肌过度活动。
外直肌 它与内直肌相似,处在眼球外侧水平线上。此肌较薄弱,止点离角膜缘约6.9毫米。此肌主要力量为使眼球外转。当眼球在上转或下转位,肌肉的附着点在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或下方时,此时还略有上转或下转的作用力。
外直肌鞘膜有纤维膜至颧骨眶结节称外侧节制韧带。上直肌上直肌止于上方角膜缘后约7.7毫米处。此肌中部介于提上睑肌与上斜肌之间。肌肉的走向大致平行于眼眶轴线。当眼球在原位时,肌轴与视轴大约成23度角。由于视轴与肌轴不平行,因此肌肉收缩时对眼球作用力就比较复杂。
首先,在原位时肌肉收缩对眼球发生三个作用力。第一个力,因肌肉止于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及前方,因此收缩时其主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第二个力,因肌肉止点偏在转动中心的前内侧,所以收缩时也使眼球内转。第三个力,因为肌肉的起点在视轴的内侧,因此收缩时还可使眼球内旋。当眼球外展23°时,视轴与肌轴方向一致,此时肌肉作用比较单纯,收缩时主要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如果眼球在内收67°位时,肌轴与视轴成90。角,此时肌肉收缩的作用力即失上转的作用而主要是内旋。在外展23°与内收67°之间的各个位置,上直肌收缩都带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但各力力的比例有所不同,在内收位置时以内旋内收为主,在外展位置时以上转为主。
下直肌下直肌的肌轴方向与上直肌轴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也与眶轴一致,所不同的是在眼球下方,止在角膜下缘外约6.5毫米处。用理解上直肌作用的道理来理解下直肌是比较容易弄懂的。其作用力有二个方向与上直肌是正好对抗的,其下转力正好与上直肌之上转力对抗,外旋力正好与上直肌之内旋力对抗。下直肌使眼球内收的力量与上直肌是一致的。
斜肌与直肌有一个基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直肌起点在眼球转动中心后方,止点在转动中心前方,而斜肌起点在眼球中心的前方而止点在后方。斜肌旋转力较直肌强一倍,而上转及下转作用较直肌弱。
上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沿眶内上壁平行于眶壁向前行走,在鼻上方眶缘附近经滑车再折向后外方呈扇形展开,在上直肌下止予赤道之后。上斜肌的作用起点应在滑车处,此段肌轴与视轴成51°角。收缩时有三种作用,一是下转,一是内旋,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1°时,视轴与肌轴一致,此时只有下转作用。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有两个作用,即内旋及外展。下斜肌 起自眼眶前下方内侧壁,止于眼球赤道部后方近外直肌平面,止点作扇形展开,在后长睫状动脉穿入点之外侧。眼球在原位时下斜肌肌轴与视轴成约51°角,有三种作用力:一为上转,二为外旋,并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l°时,视轴与肌轴一致,作用力比较单纯,主要使眼球上转。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起两个作用,就是使眼球外旋及外展。
2、为什么眼睛不会掉出来
你可以搜索学习下眼睛的结构,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视频的,但是找不到,网上搜了一篇感觉差不多的:网页链接,你可以看看
6块眼外肌的腱性部在眼球后方汇合,形成一道总腱环,环绕在视神经外围。总腱环形成一种强力的束缚,将各块眼外肌的后端紧紧地绞在一起,以方便配合眼球的快速移动。另一方面也对相对薄弱的视神经起一个固定保护的作用。眼外肌的另外一侧腱性部,即与眼球结合的部分,有不少已经化成腱膜与眼外膜愈合,意思就是说人为是无法将它们分开的。这些结构都使眼球被牢牢地固定在眶中。
当有外力抓扯眼球时,总腱环虽然很牢固,但是它始终是6个肌腱汇合而成,其牢固程度远没有眼外肌眼球端的膜性融合来的结实。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眼球即使掉出眼眶——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眼球脱臼”——都应该是和眼外肌连在一起的,脱臼的结果肯定不只是白白的一个球。再者说,即便没有眼外肌,眼球周边的血供也是很丰富的,再怎么心狠手辣快手掏眼球,拿出来的眼球也应该是血淋淋的才对。此外,在眼球脱臼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明显的肌肉撕裂,6条眼外肌不可能都保持完整,有些会断掉,还有些会被拉长。
因此,在眼球脱臼的情况下,眼球很可能还会“连”在眼睛上,如果非要把眼球扯下来扔地上的话,就必须得把后面的总腱环一块儿给拉出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人类很少见,因为总腱环的位置较深,且与周围组织的结合较紧,一般是很不容易被拉出来的。而且视神经非常坚韧,很难被扯断,所以就算肌肉都断掉或者总腱环一起撕裂,眼球也会连着视神经,挂在眼眶上。
以上文字均复制于链接内容
3、眼框边上的肌健有何作用
上斜肌(obliquus superior) 起自于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经上直肌与内直肌之间,沿眼眶上壁内侧缘前行至其前端的滑车,再转向后外,止于眼球赤道后方巩膜的上面。收缩时,牵拉眼球,使瞳孔转向外下方。上斜肌与上直肌作用相对应,二者同时收缩,使瞳孔对向前方。由滑车神经支配。 该肌是眼外肌中较细而肌腱最长的一条,起始于视神经孔内上方的Zinn氏总睫环上。该处一部分盖着上睑提肌的起端。发出后经较短的肌腱便是呈梭形的肌腹,其沿眶顶和眶内壁之间前行到达滑车。在距滑车约10mm处肌腹演变为肌腱,穿过滑车,向后外下转折并延伸,与视轴成约55°角,经过上直肌下,呈扇形附着在眼球后外上象限处,该肌全长约62mm,肌腱长约30mm。附着点宽约10.7mm。上斜肌肌腹上方为眶顶; 下方为内直肌,与内直肌间有眼动脉、筛前后动脉及鼻神经通过。该肌与上睑提肌间由后至前有滑车神经、滑车上神经、额动脉及眼上静脉分支等通过。反折腱的上方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的内侧支及眶上血管。扇状腱膜上方有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方为眼球,该肌反折腱与视轴成55°角,故其主要功能是下转眼球,也有学者认为是内旋,其次为外展和内旋。
4、做斜视眼睛手术的流程
斜视智能矫正术,即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的智能矫正术,其优点在于在斜视治疗过程中能做到自由调整眼位、智能的、灵活纠错。
斜视矫正手术适用于各种斜视,特别是斜视角易变化的内斜视、较复杂的垂直性斜视、以及各种眼外肌综合征。应用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的智能斜视矫正术矫正成人斜视、儿童斜视。
斜视智能矫正术,即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的智能矫正术,其优点在于在斜视治疗过程中能做到自由调整眼位、智能的、灵活纠错,与常用的矫正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便,灵活调整,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智能斜视矫正手术中及斜视矫正术术后1至5天内通过拉动调整环就可调整眼位,调整时如过矫,可将黑线环向后牵拉,以减少肌肉后徙量;如欠矫,可将黑色线环向前牵拉,以增加后徙量。与传统的调整线比较,由于我们采用在肌止端中心穿出缝线,并呈八字形,针间距小,调整灵活,非常方便。
2、定位准确,安全可靠
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优点包括各种麻醉状态下均可采用。斜视矫正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总之,应用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的智能矫正缝合术,使斜视矫正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对年龄小的斜视,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不再因为年龄小而延误病情,造成患儿及家长的遗憾。
3、适应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斜视,特别是斜视角易变化的内斜视,较复杂的垂直性斜视,以及各种眼外肌综合征。
步骤
斜视手术过程:首先考虑病人是什么类型的斜视,有没有垂直肌的异常,眼球运动情况怎样,是需要尽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术前如何配戴眼镜,戴多长时间该加减度数,需不需要弱视训练及遮盖,如何配合训练矫正异常视网膜对应等等。
5、眼上斜肌 的作用
眼上斜肌的作用:因该肌滑车后的一段,走行方向与视轴呈51°角,在第一眼位时,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下转及外转。
当眼球内转与第一眼位呈51°时,肌牵引方向与视轴一致,仅有下转作用;当眼球外转与第一眼位呈39°时,使肌牵引方向与视轴呈直角,仅发挥内旋动作,可伴随外转动作。
眼上斜肌为起自总腱环的内上方、附着于眼球中纬线或赤道稍后偏外侧巩膜上的横纹肌。其肌长约60毫米,为眼外肌中最长之肌,沿眶内上侧前进,至眶内上缘额骨滑车处,肌腱变圆,穿过滑车后,折向眼球后外方,并与视轴成51°角。
在上直肌下方肌腱变扁,越过眼球赤道部后,止于偏外侧的巩膜上。其附着线前端距上直肌附着线外侧端之后约5毫米;距角膜缘13毫米,附着线后端距视神经6.5毫米;附着线为弧形,肌宽为10.7毫米,腱长30毫米,腱宽9.4毫米;由滑车神经支配,离滑车后26毫米为神经支配点。
(5)眼外肌肌腱扩展资料
眼皮跳就是眼肌痉挛,眼周围的肌肉发生不自主地抽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如操作电脑时间过长、用眼太久、考前精神压力过大等。此外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也可引起。
这些症状主要是神经末梢受刺激的表现,因此症状往往局限于一侧的上眼皮或下眼皮。只要通过缓解压力、适当休息就可得到恢复。绝大多数人只局限于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动,少数人眼皮跳动会逐渐加重,从单纯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发展为上下眼睑抽动,甚至发展为同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
6、如何判断眼眶外伤与眼外肌外伤?
眼眶挫伤多由跌撞或较大物体撞击眶部所致,往往合并皮肤裂伤等,单纯的挫伤较少见。眼眶挫伤常有眶骨骨折,或伴有附近的颅骨骨折,或相邻的脑组织损伤。亦可同时发生眼球及视神经挫伤,而损害视功能。视神经管处发生骨折,可使视神经挫伤,而损害视功能,严重的可使视神经及眼动脉受压,甚至被切断,而致视力受到严重损害或立即失明。眶上裂或眶尖部的损伤,则出现典型的眶上裂综合征,即由于经过该处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的损伤而致眼球运动发生障碍等;或眶尖综合征,即眶上裂综合征加视神经损伤所致的视力损害。眶下壁的骨折,使眼眶组织陷入上颌窦内时,则出现眼球后退、下移或垂直偏移等。筛骨纸板更是容易发生骨折之处。窦的骨折常出现皮下气肿,且易致感染,甚至形成眶蜂窝组织炎。眼眶挫伤有时可引起眶内大量出血或球后出血,眼睑下垂亦是眼眶挫伤的常见症状。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眼眶外伤,称为眼眶挤压伤。眼眶锐器伤是由锐利物体经眼睑、眶壁或邻近组织刺入眼眶,而损伤眶内组织。故常伴有眼睑或眶骨的损伤,或同时合并有眼球穿通伤和眼外肌、视神经的外伤等。也可能波及颅脑或其他邻近组织。锐器外伤所致的眶内出血,亦引起眼球突出。如发生感染,则可出现眶蜂窝织炎或眶骨髓炎等。若眶内有异物存留,则异物可直接压迫或刺激眶内的神经或肌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眼外肌外伤多伴随于眼眶的挫伤或锐器伤,单独发生者颇为少见。眼眶外伤可伤及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致使肌肉的功能严重障碍或丧失。眶骨骨折常可伤及眼外肌而发生复视。眼肌的损伤可影响与之伴随的前睫状血管,从而影响眼球前段的正常血液供应,个别严重者可发生眼球前段缺血性病变。除了外伤直接造成肌腱撕脱和肌腹的断裂外,眶骨骨折所致的眼肌嵌顿,或眼眶软组织的外伤后瘢痕收缩,亦可使眼肌功能障碍。单独损伤支配个别眼肌的神经,而致眼肌麻痹则较少见。眶上裂处的损伤则出现典型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与外展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麻痹的症状(眶上裂综合征)。
7、人的眼外肌能换个吗
现在还没有达到换的水平。
眼外肌是司眼球运动的横纹肌,每眼各有6条,按其走行方向分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下、内、外直肌;斜肌两条是,上斜肌和下斜肌。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zd。各肌的肌纤维自成一束,包围视神经版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5.5mm、6.5mm、6.9mm、7.7mm处。
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权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
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眼外肌的血液由眼动脉的肌支供给。
8、急!!!外伤引起的眼肌麻痹最佳治疗方法?
您好!这种情况目前没有什么特效疗法,主要是去除外伤因素,防止继续压迫眼外肌,解除眼外肌或者其支配神经的麻痹;其次运用神经和肌肉营养剂,眼部热敷理疗等,促经神经肌肉功能的逐渐恢复。如果复视很厉害,可以先遮盖麻痹眼,或者使用棱镜,还可以用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拮抗肌来缓解复视症状,但不能根治。6个月后还没有恢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9、眼球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哪些
眼球是一个球形器官,分成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
眼球壁 分外层、中层、内层。 外层称为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交织而成的结缔组织,眼球的外形由此层决定。
①巩膜为一层厚度为0.3~1.0mm、直径为24mm的白色球形膜,前面有一直径为11mm的孔,供角膜镶嵌于其中,近孔缘的巩膜内埋有一环形的施莱姆氏管,是房水流出的管道,后极部偏鼻侧的巩膜有一直径为1.5mm的筛板状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由此孔穿出眼球形成视神经。巩膜的赤道部后有四根斜穿巩膜壁的涡静脉。后睫状动脉和神经在巩膜后极部穿入眼内。6根眼外肌的肌腱附着于巩膜壁上。巩膜壁外还包裹着眼球筋膜囊,起着滑囊样作用,利于眼球转动。
②角膜,为一厚度0.5~1.0mm、直径11mm的透明膜、镶嵌于巩膜前面圆孔内,其交叠部为宽0.3~1.5mm、灰白色半透明的环,称为角膜缘,外露的角膜为一横径11mm、竖径10mm的卵圆形、凸起的透明组织,其中央部的曲率半径为8mm,周边部较平坦,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76,与空气的界面具有+43D的屈光度,为眼球的主要屈光媒质。
角膜分为五层,最表面为上皮层,为非角化性复层鳞状上皮,上皮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痛觉和触觉最敏锐的部位。上皮表面有一层泪膜覆盖,维持其湿润与呼吸功能。上皮层内尚有游走的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作为体表防御系统。上皮层下为前弹力层,或称鲍曼氏膜,为增厚的胶原纤维层,厚 8~14μm,它不具备再生能力,一旦受破坏即遗下疤痕。角膜第三层为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由高度分化的角膜细胞、胶原和含有粘蛋白、糖蛋白的底质构成,它们均匀一致的排列,使角膜具有高度透明性。基质层的后面贴裱着后弹力层,或称德赛梅氏膜,是内皮细胞的基底膜,约10~12μm,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角膜后面为单层的内皮细胞覆盖,具有主动转输离子的功能,将角膜基质层内的水分子不断地泵入前房,使角膜基层保持在脱水状态而透明。
人类的内皮细胞不能再生、分裂,随着年龄增大,单位面积内的内皮细胞密度相应减少,外伤、炎症都可破坏内皮,当内皮细胞减少到1000/mm2时,内皮功能就有可能失去代偿,此时角膜发生水肿并变混浊。正常角膜内不存在血管,它的营养由角膜缘的血管网供应。 眼球壁的中层为葡萄膜,因其有丰富的血管和深浓的色素,如一个剥去外皮的紫葡萄,故名,又称色素膜,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