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肌腱发黄

肌腱发黄

发布时间:2020-08-24 14:55:51

1、新鲜猪肉发黄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吃?

分以下两种情况。

1、黄脂猪肉:这种猪肉脂肪为黄色,是长期饲喂天然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素、黄玉米面、黄瓜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进入猪的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2、黄疸猪肉:不但体腔内脂肪和皮下脂肪都呈黄色,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肤都呈黄色。其原因是这种猪由于某些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组织发黄,它是一种病变猪肉,不能食用。

(1)肌腱发黄扩展资料:

吃猪肉的禁忌:

1、别吃烧煮过度的肉。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2、不宜用热水浸洗猪肉。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这样做,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当猪肉置于热水中浸泡的时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丢失。同时,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丢失它们会影响猪肉的味道。因此,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

2、新买的肉切开颜色发黄

需要检疫部门检测残能确定能不能吃,如果属于黄脂猪肉的话处理后是能吃的,如果是黄疸肉就不能吃。
黄色的异常猪肉,俗称“黄猪肉”。“黄膘猪肉”在宰前检疫中很难发现,都是宰后才能检出,在人们的意识中“黄膘猪肉”不能食用。但“黄膘猪肉”是由两种情况引起,一种是黄脂肉经处理能食用,另一种是黄疸肉则不能食用,应根据具体的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黄脂肉与黄疸肉形成的原因
(1)黄脂猪肉:这种猪肉脂肪为黄色。脂肪变黄的原因:一是长期饲喂天然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素、黄玉米面、黄瓜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进入猪的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二是饲喂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如鱼粉、蚕蛹粕、荞麦等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引起。三是遗传的因素。四是体内缺乏维生素E。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2)黄疸猪肉:不但体腔内脂肪和皮下脂肪都呈黄色,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肤都呈黄色。其原因是这种猪由于某些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组织发黄,血液中胆红素过多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引起。①血液因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物、寄生虫的损害,有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以致释出的胆红素增多。②肝脏有病,不能将血液输送来的胆红素如常制造胆汁,积存了过多的胆红素。③胆道堵塞,如胆管与胆囊的炎症、结石、肿瘤等。含胆红素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出。所以,它是一种病变猪肉,不能食用。

3、猪肉煮熟发黄?

应该是正常的!....生猪肥肉发黄可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情况,不正常情况通常表现为“黄疸”等病害猪,并且禁止销售食用。“黄疸”猪可从骨髓、肌腱等部位看出异常,异常气味 也可感受到,同时可作留观实验,留置时间越久则黄色越明显;而另一种情况则为“黄脂”,属于正常情况,形成原因多数是所喂饲料差异造成,也与生猪品种有 关。虽然从品质上看“黄脂”猪肉欠佳,但从检疫角度看不属于病害猪

4、猪肉为什么变黄

黄色的异常猪肉是由两种情况引起,一种是黄脂肉经处理能食用,另一种是黄疸肉则不能食用。这种黄 色的猪肉叫黄膘猪肉。在宰前检疫中很难发现,都是宰后才能检出。

形成原因有:

一、黄脂猪肉:这种猪肉脂肪为黄色。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1、长期饲喂天然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素、黄玉米面、黄瓜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进入猪的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2、饲喂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如鱼粉、蚕蛹粕、荞麦等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引起。

3、体内缺乏维生素E。

二、黄疸猪肉:不但体腔内脂肪和皮下脂肪都呈黄色,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肤都呈黄色。它是一种病变猪肉,不能食用。这种猪由于某些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组织发黄。

(4)肌腱发黄扩展资料

黄膘猪肉感官特征检验:

1、黄脂肉,仅脂肪黄染、略带鱼腥味,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或黄染不明显。肝、胆、肾等内脏无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逐渐减褪或消失。

2、黄疸肉,不仅脂肪黄染,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皮肤呈黄色,甚至实质器官都发黄。肝、胆、肾等内脏多有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不褪甚至愈黄。

5、手指肌腱断裂术后指甲根部红肿,后来流脓,现在指甲里边变黄怎么办

立即找给你做手术的医生。如不愿找医生,那就用一次性银针把脓扎破挤出后,用碘伏消毒后撒云南白药,再用纱布包扎。如第二天还没消肿,就拿一个生土豆切薄片敷红肿部位,土豆片热了再换一片,直至半小时,可消肿止痛。

6、求教:猪肉色发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

一种原因是黄脂肉经处理能食用,另一种原因是黄疸肉则不能食用。

1、黄脂猪肉:这种猪肉脂肪为黄色。脂肪变黄的原因:

(1)长期饲喂天然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素、黄玉米面、黄瓜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进入猪的肌体后沉积于脂肪中,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2)饲喂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如鱼粉、蚕蛹粕、荞麦等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引起。

(3)体内缺乏维生素E。这种黄色脂肪,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逐渐减弱,并不影响食用。

2、黄疸猪肉:不但体腔内脂肪和皮下脂肪都呈黄色,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和皮肤都呈黄色。其原因是这种猪由于某些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组织发黄。它是一种病变猪肉,不能食用。

(6)肌腱发黄扩展资料:

检验方法:

屠畜中发现黄疸并不困难,但应与其它因素引起黄膘猪肉发黄相区别。感官特征检验:

1、黄脂肉,仅脂肪黄染、略带鱼腥味,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或黄染不明显。肝、胆、肾等内脏无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逐渐减褪或消失。

2、黄疸肉,不仅脂肪黄染,而且粘膜、巩膜、结膜、浆膜、血管膜、肌腱、皮肤呈黄色,甚至实质器官都发黄。肝、胆、肾等内脏多有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不褪甚至愈黄。

7、猪肉为什么发黄

生猪肥肉发黄可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情况,不正常情况通常表现为“黄疸”等病害猪,并且禁止销售食用。“黄疸”猪可从骨髓、肌腱等部位看出异常,异常气味 也可感受到,同时可作留观实验,留置时间越久则黄色越明显;而另一种情况则为“黄脂”,属于正常情况,形成原因多数是所喂饲料差异造成,也与生猪品种有 关。虽然从品质上看“黄脂”猪肉欠佳,但从检疫角度看不属于病害猪

8、肌腱断裂后手术发现肌腱发黄什么原因

你这个情况不是已经做完手术啦呢,怎么还能发现肌腱的颜色呢,麻烦你说一下

9、左脚趾肌腱没弹性,肌腱细,薄,发黄

你这考虑是与你平时缺乏锻炼有关系,平时长时间缺乏锻炼,不活动,就会导致出现局部的粘连,引起弹性差,力量弱。你可以平时多做一下热敷和按摩处理,经常用热水烫一下,另外可以加强活动锻炼。

10、如何修复肌腱

肌腱损伤的修复

在手外科领域中,肌腱损伤问题占很大比重。根据积水潭医院手外科1992年、1993年两年统计,手部损伤,包括新鲜与陈旧性损伤,共3700多例,单纯肌腱损伤和合并肌腱损伤的病例占30%,因此,肌腱修复质量直接关系到手功能恢复程度,肌腱修复过程中,熟悉肌腱系统的功能解剖,了解肌腱损伤的创伤病理,熟练地掌握肌腱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操作技术,是获得肌腱修复术后较好疗效的基本条件。天津市汉沽区盐场医院外科张东坤

肌腱损伤在手外伤中约占开放性损伤病例的三分之一,肌腱损伤致伤原因一般为锐器伤和机器伤。肌腱损伤的修复分为一期直接修复和二期移植修复。

一、肌腱缝合方法

(一)Bunnell缝合方法

采用3-0的无创尼龙或涤纶线双植针,距肌腱断端6毫米处横穿入一针。将肌腱缝线的一半拉出肌腱对侧缘后,反复四次。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缝合断端另一端,将断端两端对合结扎缝线。此缝合方法缝接处抗张力较强。可用于鞘管内屈肌腱缝合。但由于缝合线反复穿插,易造成肌腱断端处血液循环不通畅,现多不采用。

(二) “8”字缝合法

用3-0无创缝线距断端5毫米处进针,呈“8”字缝合两肌腱断端。此方法经常用于新鲜肌腱损伤的缝接,或直径相等移植肌腱的缝合。“8”字缝合简便,对腱断端创伤小,但抗张能力也较小。

(三)Kessler缝合法

Kessler缝合法或称改良法,是目前常采用的肌腱缝合方法之一。采用5-0无创缝合线于断端近端5毫米处,从腱一侧断端处进针,距断端5毫米处出针,再横行穿过肌腱,纵行进针从断端穿出。以同样方法,缝合对侧断端,两断端对合结扎缝线。此方法缝接处结扎线埋在腱内,抗张力较强,且缝线作用为纵向。

改良Kessler缝法,是在上述缝合方法基础上,在肌腱缝合处加一圈间断缝合,以加强缝合处的抗张能力,并使缝合处光滑、平整。

(四)Kleinert缝合法

Kleinert缝合适用于新鲜或陈旧性肌腱损伤缝合。采用3-0无创伤在断端上方5毫米处水平进针,对侧穿出,然后再斜行进针,并于断端穿出。再用一侧的针线在另一断端做同样形式的缝合。此缝合方法简便易行,抗拉力强,对肌腱断端血液循环影响小。

(五)Koch-Mason缝合法

Koch-Mason缝合法略同于Kleinert缝合,所不同的是采用双针分别缝合肌腱远近端,在断腱间有两个缝接线,并间断缝合断端,以加强抗拉力,同时使其缝合处光滑、平整。

(六)津下(Tsuge)缝合法(套圈式)

津下缝合法用3-0或5-0圈形肌腱缝合线,距断端约1厘米处横行穿一针。出针后再套入圈内,拉紧后锁住少量肌腱纤维,偏长侧将针纵向穿入肌腱。并从断端引出,然后再穿入对侧断端,离断端1厘米处将针穿出,拉紧对合好断端后,将线的一端剪断。

(七)田岛(Tajima)缝合法

田岛缝合法适用于粗的肌腱,即津下缝合法双套圈缝合,抗拉力较强。此缝合方法对断端肌腱血液循环干扰较少。

(八)腱骨固定法

键骨固定法用于肌腱植腱固定术,用小骨刀在固定肌腱处掀起一骨皮质,或用骨钻钻孔以接纳肌腱,再用细钢丝将肌腱断端做“8”字缝合,然后将钢丝分别从骨创面两侧穿向背侧,拉紧钢丝,使肌腱端嵌入骨创面内,穿出的钢丝在植背侧用钮扣或纱布卷固定,拆线时剪断一侧钢丝,牵引出另一端即可。

(九)编入缝合法

编入缝合法适用于肌腱端侧缝合,包括一条与多条肌腱端侧缝合,一般在利用一条肌腱带动多条肌腱时采用。用11号尖刀在肌腱适当部位戳穿,将要移位的肌腱劈开,穿过肌腱裂隙缝合,再用同样方法,穿抽两次缝合,最后将移位肌腱断端部分切除,用接受移位的肌腱包埋。

单条肌腱端侧缝合法,常用于两直径不等的肌腱缝合。先将粗肌腱用11号刀做切口,将细肌腱穿入裂隙并缝合,再于粗肌腱的稍远端处与第一个切口成90度切开,再将肌腱远端穿入并缝合。如此穿抽缝合3至4次,于粗肌腱断端将肌腱牵引与其平行,断端修剪成鱼嘴状,包绕细肌腱,使肌腱位于粗肌腱中央部位。

二、肌腱缝合方法的选择

(一)肌腱缝合的要求

1.肌腱缝合后接合部有一定的抗张能力;

2.肌腱缝合部位要光滑,不留粗糙面;

3.缝合材料抗拉性能好,组织反应小;

4.缝合方法简便,实用,较少干扰肌腱内部血循环;

5.遵守无创操作,使用无创肌腱缝合针线,减少手术对肌腱的损伤。

(二)缝合方法选择

伸肌腱多采用“8”字缝合方法;屈肌腱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较常采用Kessler、Kleinert及Tsuge 等缝合法。

(三)肌腱缝合的材料

肌腱缝合的材料要求拉伸性好,组织反应少,目前多选用3-0或5-0的尼龙单丝无创线缝合肌腱,有单针和双针与直针和弯针之分。

(四)肌腱损伤的处理原则

1.修复时机

开放性损伤在损伤时间、损伤情况及技术条件允许时,均应一期修复肌腱。如不宜做一期修复或各种原因没有做一期修复,应争取在伤后一个月内做迟延一期修复。因为肌腱断裂后,腱端回缩,断腱的肌肉收缩,如若时间过长,即使肌腱没有缺损,也很难再直接缝合。肌腱长时间松驰废用,将发生变性、变细、发黄、脆软、回缩等使肌肉萎缩,这些变化在屈肌腱比伸肌腱更明显。如进行二期晚期修复,肌腱无法直接缝合,只能行肌腱移植修复术。

2.肌腱的缝合

肌腱修复后妨碍功能效果的重要原因是肌腱粘连。粘连最多的部位是肌腱缝合处,为此不能不在肌腱缝合方法和应用材料上有所讲究。力求缝合方法简便、可靠,有一定的抗张能力,并能减少腱端缝合部位血管的狭窄。

3.局部的条件

肌腱愈合所需营养主要是血液与滑液,所以修复的肌腱应位于较完整的滑膜鞘内,或富于血液循环的松软组织床内,在这些部位愈合的质量高,粘连少。再缺血处如瘢痕覆盖部位、裸露硬韧的组织韧带、纤维鞘管壁、骨面等,不宜修复或进行肌腱移植。

4.腱鞘的处理

具有完整壁层滑膜的鞘管,不仅不会妨碍肌腱的愈合,而且还是防止肌腱粘连很好的屏障。因此,手指屈肌腱二屈内损伤时,较完整、具有壁层滑膜的鞘管不应切除,应予修复。破损严重,或滑膜已不存在的鞘管应切除。要考虑在适当的部位保留滑车,以利于修复后肌腱的功能恢复。

5.良好的骨支架

良好的骨与关节是肌腱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新鲜肌腱损伤伴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修复肌腱之前应先行骨折与骨关节复位,并给予稳妥固定。必要时应用可靠的内固定,然后再缝合肌腱。晚期肌腱修复时,如同时存在骨折不愈合,或关节不稳、畸形等,应首先解决骨与关节问题,然后再行肌腱修复。

6.术后正确可靠的制动

肌腱修复手术后,需要良好的术后制动。制动的方法要正确。屈肌腱损伤石膏打在背侧,屈腕、屈掌指关节固定。伸肌腱损伤,石膏打在掌侧,掌、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处于伸直位。

7.功能练习

肌腱缝结后24-48小时,开始早期被动活动,可以促使新生胶原纤维形成纵向排列,促进愈合,减少粘连。功能练习应在严格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避免发生肌腱缝结处断裂。

与肌腱发黄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