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拇指割伤 肌腱断裂
肌腱断了 必须接 不然就永远那样弯着 不会有什么更坏结果的 我上个月14号打球弄断的肌腱 也是小拇指百 去医院连住院打针带做手术花了不到5000 现在感觉好多了 手指有知觉了 但还用钢针固定着 所以还不能活动度 医生说再过半个月拆钢针 这时候这病才算看完 肌腱断了专的话你手指头就没知觉 根本就活动不了 跟你那个刀伤根本就没关系
我劝你最好做手术 不然真的小拇指一辈子伸不直 现在一般的学校有保险 能赔属偿的
2、我是个女孩子,我17岁了,可是cai 1.56...我觉得我已经不得长暸!怎么办?要怎么cai能长高啊?好懊恼.
可以```````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记载:美国在200多年以前,全国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现已达到180厘米,增长了10厘米;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新兵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我国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一、测量身高
1、测量身高的好处
人们普遍认为体重变化快,因而常用体重的增减作为评定健康的客观标准。其实,用身高增长来评定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疲劳程度其准确性也不亚于体重。
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就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国外有人报告说,从40岁到90岁,人体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现明显的驼背。人体这一生理变化,俗称“老缩”。
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还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身高的这种变化与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5厘米。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脊柱椎间盘被压缩。椎间盘是软骨组织,中间有带弹性的髓核具有缓冲作用,使脊柱有一定的伸展活动能力。由于脊柱承受负荷致使椎间的软骨弹性暂时“减弱”而使脊柱缩短。二是维持人体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颈、背、胸部的肌肉一天承受负荷而逐渐疲劳,脊柱的支撑力减小,弯曲度增大,随之身高亦相应降低。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2、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前面已经讲到,身高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遗传虽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因素,特别是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内,保证充足而又平衡的营养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些,某些女青年找对象也特别注重男子的身高。曾几何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把中等身材的男青年比喻成几等“残废”的笑话。择偶片面强调身高实属欠妥。人高有优越性,矮个也有其优势。将高与矮这两个群体相比,矮个儿比高个儿更聪明、伶俐,更健康长寿。我国医学专家对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调查发现,90岁以上老人的身高多在128~158厘米之间,体重40千克左右。美国学者马劳斯以身高173厘米为界,调查了美国各界名人和运动员,结果有11%的矮个儿比高个儿多活9岁。750名男性中,活过90岁的15人里矮个儿有13人。活过90岁且有成就的9位名人中矮个儿占8人。230厘米以上的巨人平均只活了39.8岁。美国历届总统矮个子平均活80.2岁,高个子平均只活了66.6岁。
人类身高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还将持续。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0.3厘米、女性159厘米。据预测,一百年后,我国男性平均身高将超过183厘米、女性超过169厘米。为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将来也许会像今天控制人口增长一样来控制人类自身的不断增高。
那么理想的身高究竟多少最佳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期待长高和控制长高将变成现实。果真如此,人类更加幸福。
二、影响身高的因素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1、遗传
生长发育受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及各种生活条件因素共同影响。但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是比较重要的。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即是说,男身高有75%~92\\%、女有85\\%~92%,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男最高只有25%、女最高仅有15%取决于后天其它因素。证明遗传对子女身高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体重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较小,男63%、女42%受遗传影响。男有37%、女有58%取决于后天环境因素。可见后天环境对体重的影响较大。
2、营养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已知在人体或自然界的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要靠营养来提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8种必要的氨基酸,这就有利于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骺软骨的生长发育。以赖氨酸为例,日本将六对孪生婴儿分成两组实验,第一组供给正常营养,第二组在正常营养中再加赖氨酸,实验13200小时后检查发现,第二组婴儿比第一组高1.7厘米,体重多1千克。对学龄儿童实验证明,每餐面包中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和体重均显著超过其他学龄儿童。有的国家还在儿童青少年午餐面包中加25克黄豆粉和适量的钙、铁、维生素,半年后这些儿童青少年比吃普通饮食的儿童青少年重2.62千克,高0.9厘米,血色素高3.4克。原因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酶、激素、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以及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同样,母体的营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饮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将会引起胎儿的畸形。
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体育运动
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有效的因素莫过于体育运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是肌肉衰弱。多运动是儿童和少年长高的生理需要。因而体育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明,坚持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与不运动或缺少运动的同龄儿童青少年相比,胸围、肺活量、握力分别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坚持锻炼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辽宁一所小学的调查资料,经常参加学校或少体校训练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身高平均高出4厘米,体重多2千克,肺活量大200毫升。原苏联极北地带儿童,在没有日光的极夜,活动积极性低落,个子虽高,骨架也不小,但体力差、耐力弱,和同龄的南方儿童比较,握力少8千克,跳远成绩差9厘米,跳高成绩少3厘米。这些都证明,体育运动不但能促使长高,而且还影响身体机能的改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4、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中国科学院儿科研究所1975年调查后,对17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厘米)分析得出:男性,北京168.7、武汉167.8、广州164.7;女性,北京157.7、武汉157.3、广州155.3。从1982年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调研证明:北京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与湖南同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要高出2.5~4.6厘米。以上两例调查均证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有北高南低的趋势,这种趋势,除了与食物品种有关外,还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光照时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情绪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给人体的感受是高兴、愉快、幸福或是忧伤、痛苦、失望,直接影响人的一切活动。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剌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剌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因此,给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家庭应在正面启发、疏导的前提下,给孩子以温暖、抚爱、关怀,使其心理上得到必要而又是正常的满足,精神充实,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成长。
5、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改善某些生活习惯同样有助于长高。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当人体进入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青春发育突增期),肌肉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肌纤维细、横切面和体积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另外,医学的进步也能促进长高。如服硫酸锌和赖氨酸制剂,可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原苏联采用牵引手术促进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库斯的侏儒症患者,身高仅130厘米,经过伊里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疗达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疗方法是:用小锤和细凿把四肢长骨两端分别打穿,用毛衣针粗的钢丝透过肌肉、骨骼将其固定在金属架上,三天后用改锥将金属架拉长1毫米,新生的骨细胞仅24小时就将这个小空隙长满,血管、肌肉、肌腱也随之增长。彼德三年里增长了30厘米,仅小腿就增长了19厘米。伊教授已经给30万人拉长了骨头。
三、预测身高
身高是体型特征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为世人关注,预测身高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用骨龄预测法、用足长预测法、用父母身高预测法、用儿童青少年当年身高预测法、用青春期开始时的身高预测法、数学预测法等。本册资料只将国内外经过实验、确有科学依据预测方法简介于后。
预测身高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用当前骨龄和当前身高预测成年后身高:其理论依据是各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根据当前骨龄,就可预测出还可能长多高?
1987~88年我国国家体委组织了中国人的骨龄评定标准研究,制订了《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1992年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正式公布实施。
拍摄手腕骨X片时,左手五指分开,手心向下紧贴X片盒,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X光镜头对准第三掌骨头,距手背约90厘米。X片除应包括全部手、腕骨外,还应包括桡骨远侧端3~4厘米。
CHN法共评定桡骨、掌骨、指骨、腕骨中的14块骨的发育程度。将14块骨等级得分相加,再查表就可以评定出骨龄。经过系统培训和反复练习准确掌握区分各骨块等级的标准后,用CHN法评片的误差是不大的。
用评定手腕骨骨龄的方法评定出的骨龄也称为:生物年龄,它是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标志。在儿童青少年阶段,通常把生物年龄看成生长发育的程度。生物年龄与人按出生年月计算出的生活年龄大体相符。但是,由于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等因素的影响,发育的速度并不一定和日历年龄完全一致。有的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会大于生活年龄。也有的人生物年龄小于生活年龄。发育速度有时是不均匀的,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发育落后,过了一段时间,也可能因为发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习惯上将: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定期评定他们的发育程度,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多种骨龄预测身高的方法中,经过比较,TW2Mark2法准确性更好些。预测时,要求输入当前身高和骨龄,女孩还要输入是否已经来例假。然后采用男女不同的预测公式计算成年后身高。
另一类是根据父母的遗传因素来预测成年后的身高。也有好几种预测公式。经过使用比较,国外的公式误差较大,湖北省体育科研所于1983~84年对1821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进行了调查统计后,计算出的身高预测公式,比用国外的公式预测误差小,在我国运动员选材和青少年体质评定中运用效果较好。身高预测公式如下:(单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亲身高+0.431×母亲身高
用骨龄预测的未来身高,主要是从当前的发育水平来预测,用父母身高预测的未来身高,是从先天的遗传可能性方面来预测,所以,两者的预测结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预测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在某时间内预测后,被预测对象的营养、疾病、环境等许多变化因素也无法预测。所以,虽然我们肯定这些预测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但是,身高预测的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四、体育运动促长高。
1、人体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
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长发育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婴儿期。孕中期(4~6个月时)胎儿的身高增长最快,在这三个月中约增长27厘米,占整个胎儿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婴儿期(自出生至1周岁),生长速度稍有减慢,但仍增长20~25厘米,为出生时的50%。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大约女10岁、男12岁(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体重年增长值为4~7千克,个别可达8~10千克。约三年以后生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女17岁左右、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由于女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较男孩早开始,故在10岁左右男女的身高发育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于女孩,交叉以后变为女超过男;到12岁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故又反过来男身高高于女,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由于男孩突增期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男子身体形态指标均比女子高。
依据平均值得出的发育规律,但是无论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特点是开始发育的年龄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现早,但突增的过程往往较短,因而开始虽然显得较高,但最后不一定高于晚熟者。早熟女孩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一般高于晚熟者,最后肩窄、骨盆宽,趋于矮胖型。晚熟的特点是开始虽然身材较矮,但突增的时间较长,最后往往比早熟的还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宽,呈瘦高型。正常型发育情况介乎二者之间。
当我们知道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和增长高峰之后,就可以在这两个时期内对孕妇和胎儿、婴儿以及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调剂,除补充全面而平衡的营养,特别是质优量足的蛋白质外(怀孕后半期,胎儿生长骨骼,需供给钙质,宜多吃些含钙食物,如豆浆、豆腐、鸡蛋、土豆、白菜、胡萝卜等,小鱼、虾炸后可连皮吃下,多吃鲜菜、水果、蜂蜜等),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孕中期(4~7个月时),流产率大大降低,妊娠反应消除或减轻,精神状态已稳定,要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动性游戏、步行,还可进行轻度操练背腹肌等量小、强度弱、节奏缓和的运动。这既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胃肠功能和人体代谢,又可帮助胎儿的发育和分娩。
出生后的婴儿在无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啼哭几声并非坏事,而是很好的运动,有益健康。婴儿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给大脑、骨骼、肌肉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且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长发育。6~12个月的婴儿,根据情况适度诱导其玩、翻、爬或搀扶其步行,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统。6~7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到20岁时大脑的重量才增加10%,重约1400克,但这时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过程,高度发展,达到非常完善的时期。因此,婴幼儿时多给些信息刺激对其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青春发育突增期是儿童青少年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时期人体的形态、生理、心理、生化、内分泌和智力等都将发生突变,因而在青春期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运动,更有助于长高。
2、体育运动何以能长高
体育运动能促进长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种,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和性激素。这三种激素中,生长激素的功效最显著,它是确保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证明,进行9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静时增加两倍。体育运动的良好刺激,还能保证睡眠更深沉。科学家们通过脑电图、心电图和眼流动监测仪发现,儿童青少年沉睡1小时,体内的有关激素(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极为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里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据报载,有一位23岁的女青年因病昏睡两个月后,身高增长近3厘米。如果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甚至还会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软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关键在于下肢长骨的长短和脊柱生长发育状况。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四肢长骨是管状骨,两端与骨体之间有软骨(婴儿时期,每一块骨头都有一个生长点或叫骨化中心),称为骺软骨。人从婴儿发育成熟,身高增长了好几倍,主要是由于骺软骨增长的结果。当骺软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长高了。骺软骨的生长发育是由生长激素控制的。坚持体育运动不但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陈代谢旺盛,血流加快。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需要20~25秒,运动时缩短至8~9秒。体育运动还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岁的青少年,呼吸频率可由安静状态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气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给骨细胞充足的原料。
适宜的运动除能给骺软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对其施以有益的“机械按摩”外,还能对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等变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质增厚,使骨变得更加粗壮结实;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表面的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等。这些变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牵拉、压缩、扭转、抗弯、抗折等的性能。
(3)能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物理学家研究发现,阳光透过三棱镜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光线,这些光线约占阳光的50~70%。红光有兴奋神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黄光和绿光具有镇静功效,蓝光和紫光则有抑制作用。不同季节,光照时间长短、强弱也不一样,因而季节对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以身高、体重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份的三个月与9~11月份的三个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长要高出2~2.5倍。相反,体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个月中是全年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春季身高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阳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因而阳光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增多。红外线波长短,穿透力强,且含有大量的热能,能给人体皮肤均匀地加温,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给骺软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叫做“麦角固醇”的物质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能促使胃肠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给骨细胞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能获得更多的“空气维生素”。南方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红柳绿,这样的自然环境里阴离子数倍增。阴离子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学家们称它为“空气维生素”。有人将白鼠分成两组喂养(营养完全相同),甲组在正常的空气中喂养,乙组在经过棉花过滤的空气中喂养。四周后甲组无变化,安然无恙;乙组患病率高,有的面临死亡。关键原因就在于乙组白鼠呼吸的空气中的阴离子已被棉花完全吸收所致。可见,人体内阴离子数增多,既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长高,又有助于提高有机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
3、练哪些项目有助长高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系统生长迅猛,且骨骼里含有机物比例大,无机物比例小,骨骼脆弱、柔韧性大。儿童青少年脊柱弹性大,但肌肉、韧带力量差,固定关节力量弱。儿童青少年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兴奋比抑制更占优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容易疲劳,但反应快、恢复快、灵活性好。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青春发育突增期,身高增长迅猛,胸廓发育相对落后,心脏的发育速度赶不上身体其它部位增长的速度,供血、供氧相对不足,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亦不稳定。鉴于儿童青少年上述特征,锻炼时应选择那些伸展幅度大、频率较高、节奏感强、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尽量避免练那些过于紧张、持续时间长、憋气的耐力性和静力性的练习。
(1)全身性伸展项目:全身性伸展项目内容非常多,如徒手操、轻器械操、健美(身)操、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屈臂伸摆浪、悬垂摆动、摆腿、压腿、踢腿、骗腿、劈腿、“桥”等等。
(2)协调性项目:这类项目包括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滑雪、舞蹈、活动性游戏等等。
(3)跳跃项目:这类项目有原地单、双足跳、行进间单足和双足跳、跨步跳、蛙跳、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远、跳橡皮筋、跳绳、支撑跳跃、跳越障碍等等。
(4)短距离竞赛项目:短距离竞赛项目包括田径径赛项目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跑,游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2
3、急,女儿比标准身高少5厘米
才4岁有什么好急的啊..
看看吧.希望能帮到你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记载:美国在200多年以前,全国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现已达到180厘米,增长了10厘米;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新兵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我国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一、测量身高
1、测量身高的好处
人们普遍认为体重变化快,因而常用体重的增减作为评定健康的客观标准。其实,用身高增长来评定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疲劳程度其准确性也不亚于体重。
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就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国外有人报告说,从40岁到90岁,人体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现明显的驼背。人体这一生理变化,俗称“老缩”。
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还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身高的这种变化与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5厘米。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脊柱椎间盘被压缩。椎间盘是软骨组织,中间有带弹性的髓核具有缓冲作用,使脊柱有一定的伸展活动能力。由于脊柱承受负荷致使椎间的软骨弹性暂时“减弱”而使脊柱缩短。二是维持人体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颈、背、胸部的肌肉一天承受负荷而逐渐疲劳,脊柱的支撑力减小,弯曲度增大,随之身高亦相应降低。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2、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前面已经讲到,身高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遗传虽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因素,特别是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内,保证充足而又平衡的营养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些,某些女青年找对象也特别注重男子的身高。曾几何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把中等身材的男青年比喻成几等“残废”的笑话。择偶片面强调身高实属欠妥。人高有优越性,矮个也有其优势。将高与矮这两个群体相比,矮个儿比高个儿更聪明、伶俐,更健康长寿。我国医学专家对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调查发现,90岁以上老人的身高多在128~158厘米之间,体重40千克左右。美国学者马劳斯以身高173厘米为界,调查了美国各界名人和运动员,结果有11%的矮个儿比高个儿多活9岁。750名男性中,活过90岁的15人里矮个儿有13人。活过90岁且有成就的9位名人中矮个儿占8人。230厘米以上的巨人平均只活了39.8岁。美国历届总统矮个子平均活80.2岁,高个子平均只活了66.6岁。
人类身高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还将持续。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0.3厘米、女性159厘米。据预测,一百年后,我国男性平均身高将超过183厘米、女性超过169厘米。为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将来也许会像今天控制人口增长一样来控制人类自身的不断增高。
那么理想的身高究竟多少最佳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期待长高和控制长高将变成现实。果真如此,人类更加幸福。
二、影响身高的因素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1、遗传
生长发育受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及各种生活条件因素共同影响。但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是比较重要的。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即是说,男身高有75%~92\\%、女有85\\%~92%,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男最高只有25%、女最高仅有15%取决于后天其它因素。证明遗传对子女身高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体重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较小,男63%、女42%受遗传影响。男有37%、女有58%取决于后天环境因素。可见后天环境对体重的影响较大。
2、营养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已知在人体或自然界的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要靠营养来提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8种必要的氨基酸,这就有利于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骺软骨的生长发育。以赖氨酸为例,日本将六对孪生婴儿分成两组实验,第一组供给正常营养,第二组在正常营养中再加赖氨酸,实验13200小时后检查发现,第二组婴儿比第一组高1.7厘米,体重多1千克。对学龄儿童实验证明,每餐面包中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和体重均显著超过其他学龄儿童。有的国家还在儿童青少年午餐面包中加25克黄豆粉和适量的钙、铁、维生素,半年后这些儿童青少年比吃普通饮食的儿童青少年重2.62千克,高0.9厘米,血色素高3.4克。原因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酶、激素、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以及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同样,母体的营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饮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将会引起胎儿的畸形。
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体育运动
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有效的因素莫过于体育运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是肌肉衰弱。多运动是儿童和少年长高的生理需要。因而体育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明,坚持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与不运动或缺少运动的同龄儿童青少年相比,胸围、肺活量、握力分别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坚持锻炼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辽宁一所小学的调查资料,经常参加学校或少体校训练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身高平均高出4厘米,体重多2千克,肺活量大200毫升。原苏联极北地带儿童,在没有日光的极夜,活动积极性低落,个子虽高,骨架也不小,但体力差、耐力弱,和同龄的南方儿童比较,握力少8千克,跳远成绩差9厘米,跳高成绩少3厘米。这些都证明,体育运动不但能促使长高,而且还影响身体机能的改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4、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中国科学院儿科研究所1975年调查后,对17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厘米)分析得出:男性,北京168.7、武汉167.8、广州164.7;女性,北京157.7、武汉157.3、广州155.3。从1982年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调研证明:北京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与湖南同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要高出2.5~4.6厘米。以上两例调查均证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有北高南低的趋势,这种趋势,除了与食物品种有关外,还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光照时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情绪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给人体的感受是高兴、愉快、幸福或是忧伤、痛苦、失望,直接影响人的一切活动。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剌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剌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因此,给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家庭应在正面启发、疏导的前提下,给孩子以温暖、抚爱、关怀,使其心理上得到必要而又是正常的满足,精神充实,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成长。
5、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改善某些生活习惯同样有助于长高。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当人体进入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青春发育突增期),肌肉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肌纤维细、横切面和体积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另外,医学的进步也能促进长高。如服硫酸锌和赖氨酸制剂,可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原苏联采用牵引手术促进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库斯的侏儒症患者,身高仅130厘米,经过伊里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疗达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疗方法是:用小锤和细凿把四肢长骨两端分别打穿,用毛衣针粗的钢丝透过肌肉、骨骼将其固定在金属架上,三天后用改锥将金属架拉长1毫米,新生的骨细胞仅24小时就将这个小空隙长满,血管、肌肉、肌腱也随之增长。彼德三年里增长了30厘米,仅小腿就增长了19厘米。伊教授已经给30万人拉长了骨头。
三、预测身高
身高是体型特征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为世人关注,预测身高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用骨龄预测法、用足长预测法、用父母身高预测法、用儿童青少年当年身高预测法、用青春期开始时的身高预测法、数学预测法等。本册资料只将国内外经过实验、确有科学依据预测方法简介于后。
预测身高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用当前骨龄和当前身高预测成年后身高:其理论依据是各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根据当前骨龄,就可预测出还可能长多高?
1987~88年我国国家体委组织了中国人的骨龄评定标准研究,制订了《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1992年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正式公布实施。
拍摄手腕骨X片时,左手五指分开,手心向下紧贴X片盒,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X光镜头对准第三掌骨头,距手背约90厘米。X片除应包括全部手、腕骨外,还应包括桡骨远侧端3~4厘米。
CHN法共评定桡骨、掌骨、指骨、腕骨中的14块骨的发育程度。将14块骨等级得分相加,再查表就可以评定出骨龄。经过系统培训和反复练习准确掌握区分各骨块等级的标准后,用CHN法评片的误差是不大的。
用评定手腕骨骨龄的方法评定出的骨龄也称为:生物年龄,它是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标志。在儿童青少年阶段,通常把生物年龄看成生长发育的程度。生物年龄与人按出生年月计算出的生活年龄大体相符。但是,由于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等因素的影响,发育的速度并不一定和日历年龄完全一致。有的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会大于生活年龄。也有的人生物年龄小于生活年龄。发育速度有时是不均匀的,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发育落后,过了一段时间,也可能因为发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习惯上将: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定期评定他们的发育程度,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多种骨龄预测身高的方法中,经过比较,TW2Mark2法准确性更好些。预测时,要求输入当前身高和骨龄,女孩还要输入是否已经来例假。然后采用男女不同的预测公式计算成年后身高。
另一类是根据父母的遗传因素来预测成年后的身高。也有好几种预测公式。经过使用比较,国外的公式误差较大,湖北省体育科研所于1983~84年对1821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进行了调查统计后,计算出的身高预测公式,比用国外的公式预测误差小,在我国运动员选材和青少年体质评定中运用效果较好。身高预测公式如下:(单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亲身高+0.431×母亲身高
用骨龄预测的未来身高,主要是从当前的发育水平来预测,用父母身高预测的未来身高,是从先天的遗传可能性方面来预测,所以,两者的预测结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预测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在某时间内预测后,被预测对象的营养、疾病、环境等许多变化因素也无法预测。所以,虽然我们肯定这些预测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但是,身高预测的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四、体育运动促长高。
1、人体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
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长发育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婴儿期。孕中期(4~6个月时)胎儿的身高增长最快,在这三个月中约增长27厘米,占整个胎儿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婴儿期(自出生至1周岁),生长速度稍有减慢,但仍增长20~25厘米,为出生时的50%。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大约女10岁、男12岁(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体重年增长值为4~7千克,个别可达8~10千克。约三年以后生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女17岁左右、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由于女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较男孩早开始,故在10岁左右男女的身高发育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于女孩,交叉以后变为女超过男;到12岁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故又反过来男身高高于女,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由于男孩突增期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男子身体形态指标均比女子高。
依据平均值得出的发育规律,但是无论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特点是开始发育的年龄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现早,但突增的过程往往较短,因而开始虽然显得较高,但最后不一定高于晚熟者。早熟女孩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一般高于晚熟者,最后肩窄、骨盆宽,趋于矮胖型。晚熟的特点是开始虽然身材较矮,但突增的时间较长,最后往往比早熟的还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宽,呈瘦高型。正常型发育情况介乎二者之间。
当我们知道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和增长高峰之后,就可以在这两个时期内对孕妇和胎儿、婴儿以及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调剂,除补充全面而平衡的营养,特别是质优量足的蛋白质外(怀孕后半期,胎儿生长骨骼,需供给钙质,宜多吃些含钙食物,如豆浆、豆腐、鸡蛋、土豆、白菜、胡萝卜等,小鱼、虾炸后可连皮吃下,多吃鲜菜、水果、蜂蜜等),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孕中期(4~7个月时),流产率大大降低,妊娠反应消除或减轻,精神状态已稳定,要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动性游戏、步行,还可进行轻度操练背腹肌等量小、强度弱、节奏缓和的运动。这既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胃肠功能和人体代谢,又可帮助胎儿的发育和分娩。
出生后的婴儿在无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啼哭几声并非坏事,而是很好的运动,有益健康。婴儿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给大脑、骨骼、肌肉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且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长发育。6~12个月的婴儿,根据情况适度诱导其玩、翻、爬或搀扶其步行,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统。6~7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到20岁时大脑的重量才增加10%,重约1400克,但这时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过程,高度发展,达到非常完善的时期。因此,婴幼儿时多给些信息刺激对其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青春发育突增期是儿童青少年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时期人体的形态、生理、心理、生化、内分泌和智力等都将发生突变,因而在青春期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运动,更有助于长高。
2、体育运动何以能长高
体育运动能促进长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种,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和性激素。这三种激素中,生长激素的功效最显著,它是确保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证明,进行9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静时增加两倍。体育运动的良好刺激,还能保证睡眠更深沉。科学家们通过脑电图、心电图和眼流动监测仪发现,儿童青少年沉睡1小时,体内的有关激素(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极为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里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据报载,有一位23岁的女青年因病昏睡两个月后,身高增长近3厘米。如果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甚至还会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软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关键在于下肢长骨的长短和脊柱生长发育状况。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四肢长骨是管状骨,两端与骨体之间有软骨(婴儿时期,每一块骨头都有一个生长点或叫骨化中心),称为骺软骨。人从婴儿发育成熟,身高增长了好几倍,主要是由于骺软骨增长的结果。当骺软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长高了。骺软骨的生长发育是由生长激素控制的。坚持体育运动不但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陈代谢旺盛,血流加快。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需要20~25秒,运动时缩短至8~9秒。体育运动还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岁的青少年,呼吸频率可由安静状态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气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给骨细胞充足的原料。
适宜的运动除能给骺软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对其施以有益的“机械按摩”外,还能对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等变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质增厚,使骨变得更加粗壮结实;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表面的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等。这些变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牵拉、压缩、扭转、抗弯、抗折等的性能。
(3)能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物理学家研究发现,阳光透过三棱镜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光线,这些光线约占阳光的50~70%。红光有兴奋神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黄光和绿光具有镇静功效,蓝光和紫光则有抑制作用。不同季节,光照时间长短、强弱也不一样,因而季节对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以身高、体重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份的三个月与9~11月份的三个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长要高出2~2.5倍。相反,体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个月中是全年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春季身高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阳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因而阳光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增多。红外线波长短,穿透力强,且含有大量的热能,能给人体皮肤均匀地加温,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给骺软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叫做“麦角固醇”的物质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能促使胃肠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给骨细胞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能获得更多的“空气维生素”。南方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红柳绿,这样的自然环境里阴离子数倍增。阴离子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学家们称它为“空气维生素”。有人将白鼠分成两组喂养(营养完全相同),甲组在正常的空气中喂养,乙组在经过棉花过滤的空气中喂养。四周后甲组无变化,安然无恙;乙组患病率高,有的面临死亡。关键原因就在于乙组白鼠呼吸的空气中的阴离子已被棉花完全吸收所致。可见,人体内阴离子数增多,既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长高,又有助于提高有机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
3、练哪些项目有助长高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系统生长迅猛,且骨骼里含有机物比例大,无机物比例小,骨骼脆弱、柔韧性大。儿童青少年脊柱弹性大,但肌肉、韧带力量差,固定关节力量弱。儿童青少年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兴奋比抑制更占优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容易疲劳,但反应快、恢复快、灵活性好。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青春发育突增期,身高增长迅猛,胸廓发育相对落后,心脏的发育速度赶不上身体其它部位增长的速度,供血、供氧相对不足,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亦不稳定。鉴于儿童青少年上述特征,锻炼时应选择那些伸展幅度大、频率较高、节奏感强、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尽量避免练那些过于紧张、持续时间长、憋气的耐力性和静力性的练习。
(1)全身性伸展项目:全身性伸展项目内容非常多,如徒手操、轻器械操、健美(身)操、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屈臂伸摆浪、悬垂摆动、摆腿、压腿、踢腿、骗腿、劈腿、“桥”等等。
(2)协调性项目:这类项目包括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滑雪、舞蹈、活动性游戏等等。
(3)跳跃项目:这类项目有原地单、双足跳、行进间单足和双足跳、跨步跳、蛙跳、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远、跳橡皮筋、跳绳、支撑跳跃、跳越障碍等等。
(4)短距离竞赛项目:短距离竞赛项目包括田径径赛项目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跑,游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
4、肘部肌腱炎的治疗方法?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和症状,考虑是由于慢性腱鞘炎引起的问题,这种情况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可以采取局部物理治疗和针刀松解进行治疗。
投诉2018-12-09 10:54
5、有养过人骨骼肌细胞的筒子么?求资料。。。
因为骨骼肌又称横纹肌,肌肉中的一种。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骨骼肌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H线的中部有一M线。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两个z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 骨髓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任何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完成,直接影响人体的力量和耐力。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科学家Daniel Bovet经大量研究证实:骨骼肌在血糖利用方面作用极其重要,人体85%的血糖转化和70%的糖元储存由骨骼肌完成。骨髓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人体所有的活动几乎都是由骨骼肌收缩来完成,其强弱直接影响人体的力量和耐力。人体85%以上的糖分是供给骨骼肌转化成能量和体力的,是人体力量的主要能源。那么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肌是什么状况呢? 专家研究发现,99.8%的糖尿病人骨骼肌出现弱化甚至萎缩现象,骨骼肌的弱化,一方面不能将糖分转化为能量和体力,从而造成糖尿病人长期感觉疲惫、虚弱、乏力;另一方面由于糖分不能被骨骼肌完全利用,而在体内堆积,造成血糖升高。 同时,骨骼肌还是人体糖分主要的储存场所,承担了70%以上糖分的储存,对人体血糖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缓冲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血糖增多时将多余糖分转运存储在骨骼肌中,避免糖分堆积在血液中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当血糖过低时,骨骼肌释放存储的糖分,维持人体正常能量的需要,防止血糖过低。所以只有修补骨骼肌,才能打通人体用糖渠道,使血糖通过利用达到平衡,防止血糖淤积,平衡血糖代谢,防止并发症。 2006年,英国皇家糖尿病协会J.R.Kantor教授的糖尿病研究证实:自然界中有一种神奇物质——L阿拉伯糖,具有修补骨骼肌的显著作用。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研究证实:L阿拉伯糖可以修补骨骼肌,有助于骨骼肌的恢复,加强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和存储。人体肌肉众多,但基本结构相似。一块典型的肌肉,可分为中间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肌腹venter是肌的主体部分,由横纹肌纤维组成的肌束聚集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腱tendo呈索条或扁带状,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有光泽,但无收缩能力,腱附着于骨处与骨膜牢固地编织在一起。阔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膜状,其肌腱叫做腱膜aponeurosis。肌腹的表面包以结缔组织性外膜,向两端则与肌腱组织融合在一起。 骨骼肌
肌的形态各异,有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等基本类型。长肌多见于四肢,主要为梭形或扁带状,肌束的排列与肌的长轴相一致,收缩的幅度大,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但由于其横截面肌束的数目相对较少,故收缩力也较小;另有一些肌有长的腱,肌束斜行排列于腱的两侧,酷似羽毛名为羽状肌(如股直肌),或斜行排列于腱的一侧,叫半羽状肌(如半膜肌、拇长屈肌),这些肌肉其生理横断面肌束的数量大大超过梭形或带形肌,故收缩力较大,但由于肌束短,所以运动的幅度小。短肌多见于手、足和椎间。扁肌扁薄宽阔,多分布于胸、腹壁,收缩时除运动躯干外,还对内脏起保护作用。长肌的腱多呈条索状,扁肌的腱呈薄膜状称腱膜。阔肌多位于躯干,组成体腔的壁。轮匝肌则围绕于眼、口等开口部位。骨骼肌中含有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以及结缔组织。肌肉可根据共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和作用等命名。依形态命名的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状肌等;依位置命名的如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肱肌等;依位置和大小综合命名的有胸大肌、胸小肌、臀大肌等;依起止点命名的如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等;依纤维方向和部位综合命名的有腹外斜肌、肋间外肌等;依作用命名的如旋后肌、咬肌等;依作用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命名的如旋前圆肌、内收长肌、指浅屈肌等。人体肌肉中,除部分止于皮肤的皮肌和止于关节囊的关节肌外,绝大部分肌肉均 骨骼肌
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以所跨越关节的运动轴为准,形成与该轴线相交叉的两群互相对抗的肌肉。如纵行跨越水平冠状轴前方的屈肌群和后方的伸肌群;分别从内侧和外侧与水平矢状轴交叉的内收肌群和具有外展功能的肌群;横行或斜行跨越垂直轴,从前方跨越的旋内(旋前)肌群和从后方跨越的旋外(旋后)肌群。一般讲几轴性关节就具有与几个运动轴相对应的对抗肌群,但也有个别关节,有的运动轴没有相应肌肉配布,如手的掌指关节,从关节面的形态看属于球窝关节,却只生有屈伸和收展两组对抗的肌肉,而没有与垂直轴交叉的回旋肌,所以该关节不能做主动的回旋运动,当然它有一定的被动的回旋能力。上述围绕某一个运动轴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叫做对抗肌,但在进行某一运动时,一组肌肉收缩的同时,与其对抗的肌群则适度放松并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另外,在完成一个运动时,除了主要的运动肌(原动肌)收缩外,尚需其它肌肉配合共同完成,这些配合原动肌的肌肉叫协力肌。当然,肌肉彼此间的关系,往往由于运动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转化的,在沿此一轴线运动时的两个对抗肌,到沿彼一轴线运动时则转化为协力肌。如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在桡腕关节冠状轴屈伸运动中,二者是对抗肌,而在进行矢状轴的收展运动时,它们都从矢状轴的内侧跨过而共同起内收的作用,此时二者转化为协力肌。此外,还有一些运动,在原动肌收缩时,必须另一些肌肉固定附近的关节,如握紧拳的动作,需要伸腕肌将腕关节固定在伸的位置上,屈指肌才能使手指充分屈曲将拳握紧,这种不直接参与该动作而为该动作提供先决条件的肌肉叫做共济肌。筋膜fascia可分为浅、深两层。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为分布于全身皮下层深部的纤维层,有人将皮下组织全层均列属于浅筋膜,它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静脉、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皮神经等,有些部位如面部、颈部生有皮肌,胸部的乳腺也在此层内。 深筋膜profundal fascia又叫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 骨骼肌
包裹肌肉、血管神经束和内脏器官。深筋膜除包被于肌肉的表面外,当肌肉分层时,固有筋膜也分层。在四肢,由于运动较剧烈,固有筋膜特别发达、厚而坚韧,并向内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将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开,叫做肌间隔。在体腔肌肉的内面,也衬以固有筋膜,如胸内、腹内和盆内筋膜等,甚而包在一些器官的周围,构成脏器筋膜。一些大的血管和神经干在肌肉间穿行时,深筋膜也包绕它们,形成血管鞘。筋膜的发育与肌肉的发达程度相伴行,肌肉越发达,筋膜的发育也愈好,如大腿部股四头肌表面的阔筋膜,厚而坚韧。筋膜除对肌肉和其它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对肌肉起约束作用,保证肌群或单块肌的独立活动。在手腕及足踝部,固有筋膜增厚形成韧带并伸入深部分隔成若干隧道,以约束深面通过的肌腱。在筋膜分层的部位,筋膜之间的间隙充以疏松结缔组织,叫做筋膜间隙,正常情况下这种疏松的联系保证肌肉的运动,炎症时,筋膜间隙往往成为脓液的蓄积处,一方面限制了炎症的扩散,一方面浓液可顺筋膜间隙的通向蔓延。一些运动剧烈的部位如手和足部,长肌腱通过骨面时,其表面的深筋膜增厚,并伸向深部与骨膜连接,形成筒状的纤维鞘,其内含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状套管,套管的内层紧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层则与纤维鞘相贴。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因此肌腱既被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又可滑动并减少与骨面的摩擦。在发生中滑膜鞘的两层在骨面与肌腱间互相移行,叫做腱系膜,发育过程中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一定部位上保留,以引导营养肌腱的血管通过。在一些肌肉抵止腱和骨面之间,生有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含滑液,叫做滑液囊synovial bursa,其功能是减缓肌腱与骨面的摩擦。滑液囊有的是独立封闭的,有的与邻近的关节腔相通,可视为关节囊滑膜层的突出物。骨骼肌细胞纵切面呈长条状; 核多,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肌原纤维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显横纹,染色较深的为暗带,较浅而发亮的为明带(HE染色)。肌纤维横切面呈不规则块状,肌原纤维断面呈细点状,核位于边缘(HE染色)。在特殊染色切片中,骨骼肌横纹尤其明显(PTAH染色 ,)。每条肌原纤维都有色浅的明带(I带)和色深的暗带(A带)交替排列,明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Z线、 暗带中部有色浅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M线。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 I带 + A带 + 1/2 I带,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具体结构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长1~40mm,直径10~100μm。肌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浆的周边即肌膜下方。核呈扁椭圆形,异染 骨骼肌萎缩
色质较少,染色较浅。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在骨骼肌纤维的横切面上,肌原纤维呈点状,聚集为许多小区,称孔海姆区(Cohnheim field)。肌原纤维之间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以及少量脂滴,肌浆内还含有肌红蛋白。在骨骼肌纤维与基膜之间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排列在肌纤维的表面,当肌纤维受损伤后,此种细胞可分化形成肌纤维。肌原纤维(myofibril)呈细丝状,直径1~2μm,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肌纤维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明带(light band)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isotropic),又称I带;暗带(dark band)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anisotropic),又称A带。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sarcomere)。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长约2~2.5μm,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肌原纤维就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构成的。肌原纤维是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组成的,明、暗带就是这两种肌丝排布的结果。粗肌丝(thick filament)长约1.5μm,直径约15nm,位于肌节的A带。粗肌丝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细肌丝(thin filathent)长约1μm,直径约5nm,它的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因此,I带内只有细肌丝,A带中央的H带内只有粗肌丝,而H带两侧的A带内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所以在此处的横切面上可见一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两种肌丝肌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粗肌丝是由许多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的。肌球蛋白(myosin)形如豆芽,分为头和杆两部分,头部如同两个豆瓣,杆部如同豆茎。在头和杆的连接点及杆上有两处类似关节,可以屈动。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的两端并露出表面,称为横桥(cross bridge)。M线两侧的粗肌丝只有肌球蛋白杆部而没有头部,所以表面光滑。肌球蛋白头部是一种ATP酶,能与ATP结合。只有当肌球蛋白分子头部与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才被激活,于是分解ATP放出能量,使横桥发生屈伸运动。 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分子组成,即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后二种属于调节蛋白,在肌收缩中起调节作用。肌动蛋白(actin)分子单体为球形,许多单体相互接连成串珠状的纤维形,肌动蛋白就是由两条纤维形肌动蛋白缠绕形成的双股螺旋链。每个球 骨骼肌
形肌动蛋白单体上都有一个可以与肌球蛋白头部相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是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肌原蛋白(troponin)由3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T、 TnI和 TnC 。肌原蛋白借TnT而附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TnI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 TnC 则是能与Ca2+相结合的亚单位。它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由于它的走行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或称T小管)。人与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同一水平的横小管在细胞内分支吻合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故又称纵小管。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呈环行的扁囊,称终池(terminal cisternae),终池之间则是相互吻合的纵行小管网。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triad)。在横小管的肌膜和终池的肌浆网膜之间形成三联体连接,可将兴奋从肌膜传到肌浆网膜。肌浆网的膜上有丰富的钙泵(一种ATP酶),有调节肌浆中Ca2+浓度的作用。目前认为,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肌丝滑动原理(sliding filament mechanism)。其过程大致如下:①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②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迅速传向终池;③肌浆网膜上的钙泵活动,将大量Ca2+转运到肌浆内;④肌原蛋白TnC与Ca2+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位置也随之变化;⑤原来被掩盖的肌动蛋白位点暴露,迅即与肌球蛋白头接触;⑥肌球蛋白头ATP酶被激活,分解了ATP并释放能量;⑦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⑧细肌丝向A带内滑入,I带变窄,A带长度不变,但H带因细肌丝的插入可消失,由于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⑨收缩完毕,肌浆内Ca2+被泵入肌浆网内,肌浆内C 骨骼肌
a2+浓度降低,肌原蛋白恢复原来构型,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又掩盖肌动蛋白位点,肌球蛋白头与肌动蛋白脱离接触,肌则处于松弛状态。 骨骼肌是体内最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在骨和关节的配合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人和高等动物的各种躯体运动。骨骼肌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就是一个肌细胞。成人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直径约60 μm,长可达数毫米乃至数十厘米。在大多数肌肉中,肌束和肌纤维都呈平行排列,它们两端都和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相融合,后者附着在骨上,通常四肢的骨骼肌在附着点之间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可能引起肢体的屈曲和伸直。我们的生产劳动、各种体力活动等,都是许多骨骼肌相互配合的活动的结果。每个骨骼肌纤维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它们至少接受一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并且在体骨骼肌纤维只有在支配它们的神经纤维有神经冲动传来时,才能进行收缩。因此,人体所有的骨骼肌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所以没人养过
6、我88年出生的,今年一米五八,个子叫矮吗?我是个女孩子.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记载:美国在200多年以前,全国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现已达到180厘米,增长了10厘米;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新兵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我国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一、测量身高
1、测量身高的好处
人们普遍认为体重变化快,因而常用体重的增减作为评定健康的客观标准。其实,用身高增长来评定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疲劳程度其准确性也不亚于体重。
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正常人以20~30岁为最高峰,从40岁开始,年龄每增加10岁,身高就降低1~2厘米。男性老年人的身高平均要降低2.25\\%,女性平均要降低2.5%。国外有人报告说,从40岁到90岁,人体身高可下降7~9厘米,甚至出现明显的驼背。人体这一生理变化,俗称“老缩”。
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还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身高的这种变化与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5厘米。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脊柱椎间盘被压缩。椎间盘是软骨组织,中间有带弹性的髓核具有缓冲作用,使脊柱有一定的伸展活动能力。由于脊柱承受负荷致使椎间的软骨弹性暂时“减弱”而使脊柱缩短。二是维持人体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颈、背、胸部的肌肉一天承受负荷而逐渐疲劳,脊柱的支撑力减小,弯曲度增大,随之身高亦相应降低。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2、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3、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4、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普通家庭没有身高计可用小卷尺拉直固定在门上,用书代替身高计的水平板,按操作方法测量,同样可以准确地测出身高。
前面已经讲到,身高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遗传虽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因素,特别是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内,保证充足而又平衡的营养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些,某些女青年找对象也特别注重男子的身高。曾几何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把中等身材的男青年比喻成几等“残废”的笑话。择偶片面强调身高实属欠妥。人高有优越性,矮个也有其优势。将高与矮这两个群体相比,矮个儿比高个儿更聪明、伶俐,更健康长寿。我国医学专家对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调查发现,90岁以上老人的身高多在128~158厘米之间,体重40千克左右。美国学者马劳斯以身高173厘米为界,调查了美国各界名人和运动员,结果有11%的矮个儿比高个儿多活9岁。750名男性中,活过90岁的15人里矮个儿有13人。活过90岁且有成就的9位名人中矮个儿占8人。230厘米以上的巨人平均只活了39.8岁。美国历届总统矮个子平均活80.2岁,高个子平均只活了66.6岁。
人类身高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还将持续。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0.3厘米、女性159厘米。据预测,一百年后,我国男性平均身高将超过183厘米、女性超过169厘米。为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将来也许会像今天控制人口增长一样来控制人类自身的不断增高。
那么理想的身高究竟多少最佳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期待长高和控制长高将变成现实。果真如此,人类更加幸福。
二、影响身高的因素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1、遗传
生长发育受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及各种生活条件因素共同影响。但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是比较重要的。人体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多细胞个体,从一个幼小的胎儿发育成一个体格健壮的个体,均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体长的遗传力高达0.75~0.92,尤其对女儿的影响更大,遗传力高达0.85~0.92。即是说,男身高有75%~92\\%、女有85\\%~92%,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男最高只有25%、女最高仅有15%取决于后天其它因素。证明遗传对子女身高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体重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较小,男63%、女42%受遗传影响。男有37%、女有58%取决于后天环境因素。可见后天环境对体重的影响较大。
2、营养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已知在人体或自然界的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要靠营养来提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8种必要的氨基酸,这就有利于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骺软骨的生长发育。以赖氨酸为例,日本将六对孪生婴儿分成两组实验,第一组供给正常营养,第二组在正常营养中再加赖氨酸,实验13200小时后检查发现,第二组婴儿比第一组高1.7厘米,体重多1千克。对学龄儿童实验证明,每餐面包中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和体重均显著超过其他学龄儿童。有的国家还在儿童青少年午餐面包中加25克黄豆粉和适量的钙、铁、维生素,半年后这些儿童青少年比吃普通饮食的儿童青少年重2.62千克,高0.9厘米,血色素高3.4克。原因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酶、激素、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以及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同样,母体的营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饮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将会引起胎儿的畸形。
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体育运动
在诸多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有效的因素莫过于体育运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是肌肉衰弱。多运动是儿童和少年长高的生理需要。因而体育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明,坚持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与不运动或缺少运动的同龄儿童青少年相比,胸围、肺活量、握力分别增加5~8厘米,500~1500毫升、4.6~5.7千克,坚持锻炼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辽宁一所小学的调查资料,经常参加学校或少体校训练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身高平均高出4厘米,体重多2千克,肺活量大200毫升。原苏联极北地带儿童,在没有日光的极夜,活动积极性低落,个子虽高,骨架也不小,但体力差、耐力弱,和同龄的南方儿童比较,握力少8千克,跳远成绩差9厘米,跳高成绩少3厘米。这些都证明,体育运动不但能促使长高,而且还影响身体机能的改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4、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中国科学院儿科研究所1975年调查后,对17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厘米)分析得出:男性,北京168.7、武汉167.8、广州164.7;女性,北京157.7、武汉157.3、广州155.3。从1982年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调研证明:北京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与湖南同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要高出2.5~4.6厘米。以上两例调查均证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有北高南低的趋势,这种趋势,除了与食物品种有关外,还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光照时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情绪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给人体的感受是高兴、愉快、幸福或是忧伤、痛苦、失望,直接影响人的一切活动。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剌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剌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因此,给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家庭应在正面启发、疏导的前提下,给孩子以温暖、抚爱、关怀,使其心理上得到必要而又是正常的满足,精神充实,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成长。
5、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改善某些生活习惯同样有助于长高。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当人体进入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青春发育突增期),肌肉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肌纤维细、横切面和体积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另外,医学的进步也能促进长高。如服硫酸锌和赖氨酸制剂,可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原苏联采用牵引手术促进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库斯的侏儒症患者,身高仅130厘米,经过伊里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疗达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疗方法是:用小锤和细凿把四肢长骨两端分别打穿,用毛衣针粗的钢丝透过肌肉、骨骼将其固定在金属架上,三天后用改锥将金属架拉长1毫米,新生的骨细胞仅24小时就将这个小空隙长满,血管、肌肉、肌腱也随之增长。彼德三年里增长了30厘米,仅小腿就增长了19厘米。伊教授已经给30万人拉长了骨头。
三、预测身高
身高是体型特征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为世人关注,预测身高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用骨龄预测法、用足长预测法、用父母身高预测法、用儿童青少年当年身高预测法、用青春期开始时的身高预测法、数学预测法等。本册资料只将国内外经过实验、确有科学依据预测方法简介于后。
预测身高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用当前骨龄和当前身高预测成年后身高:其理论依据是各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根据当前骨龄,就可预测出还可能长多高?
1987~88年我国国家体委组织了中国人的骨龄评定标准研究,制订了《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1992年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正式公布实施。
拍摄手腕骨X片时,左手五指分开,手心向下紧贴X片盒,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X光镜头对准第三掌骨头,距手背约90厘米。X片除应包括全部手、腕骨外,还应包括桡骨远侧端3~4厘米。
CHN法共评定桡骨、掌骨、指骨、腕骨中的14块骨的发育程度。将14块骨等级得分相加,再查表就可以评定出骨龄。经过系统培训和反复练习准确掌握区分各骨块等级的标准后,用CHN法评片的误差是不大的。
用评定手腕骨骨龄的方法评定出的骨龄也称为:生物年龄,它是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标志。在儿童青少年阶段,通常把生物年龄看成生长发育的程度。生物年龄与人按出生年月计算出的生活年龄大体相符。但是,由于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等因素的影响,发育的速度并不一定和日历年龄完全一致。有的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会大于生活年龄。也有的人生物年龄小于生活年龄。发育速度有时是不均匀的,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发育落后,过了一段时间,也可能因为发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习惯上将: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定期评定他们的发育程度,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多种骨龄预测身高的方法中,经过比较,TW2Mark2法准确性更好些。预测时,要求输入当前身高和骨龄,女孩还要输入是否已经来例假。然后采用男女不同的预测公式计算成年后身高。
另一类是根据父母的遗传因素来预测成年后的身高。也有好几种预测公式。经过使用比较,国外的公式误差较大,湖北省体育科研所于1983~84年对1821名男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身高进行了调查统计后,计算出的身高预测公式,比用国外的公式预测误差小,在我国运动员选材和青少年体质评定中运用效果较好。身高预测公式如下:(单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亲身高+0.431×母亲身高
用骨龄预测的未来身高,主要是从当前的发育水平来预测,用父母身高预测的未来身高,是从先天的遗传可能性方面来预测,所以,两者的预测结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预测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在某时间内预测后,被预测对象的营养、疾病、环境等许多变化因素也无法预测。所以,虽然我们肯定这些预测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但是,身高预测的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四、体育运动促长高。
1、人体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
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长发育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婴儿期。孕中期(4~6个月时)胎儿的身高增长最快,在这三个月中约增长27厘米,占整个胎儿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婴儿期(自出生至1周岁),生长速度稍有减慢,但仍增长20~25厘米,为出生时的50%。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大约女10岁、男12岁(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体重年增长值为4~7千克,个别可达8~10千克。约三年以后生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女17岁左右、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由于女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较男孩早开始,故在10岁左右男女的身高发育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于女孩,交叉以后变为女超过男;到12岁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故又反过来男身高高于女,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由于男孩突增期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男子身体形态指标均比女子高。
依据平均值得出的发育规律,但是无论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特点是开始发育的年龄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现早,但突增的过程往往较短,因而开始虽然显得较高,但最后不一定高于晚熟者。早熟女孩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一般高于晚熟者,最后肩窄、骨盆宽,趋于矮胖型。晚熟的特点是开始虽然身材较矮,但突增的时间较长,最后往往比早熟的还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宽,呈瘦高型。正常型发育情况介乎二者之间。
当我们知道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和增长高峰之后,就可以在这两个时期内对孕妇和胎儿、婴儿以及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调剂,除补充全面而平衡的营养,特别是质优量足的蛋白质外(怀孕后半期,胎儿生长骨骼,需供给钙质,宜多吃些含钙食物,如豆浆、豆腐、鸡蛋、土豆、白菜、胡萝卜等,小鱼、虾炸后可连皮吃下,多吃鲜菜、水果、蜂蜜等),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孕中期(4~7个月时),流产率大大降低,妊娠反应消除或减轻,精神状态已稳定,要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动性游戏、步行,还可进行轻度操练背腹肌等量小、强度弱、节奏缓和的运动。这既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胃肠功能和人体代谢,又可帮助胎儿的发育和分娩。
出生后的婴儿在无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啼哭几声并非坏事,而是很好的运动,有益健康。婴儿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给大脑、骨骼、肌肉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且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长发育。6~12个月的婴儿,根据情况适度诱导其玩、翻、爬或搀扶其步行,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统。6~7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到20岁时大脑的重量才增加10%,重约1400克,但这时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过程,高度发展,达到非常完善的时期。因此,婴幼儿时多给些信息刺激对其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青春发育突增期是儿童青少年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时期人体的形态、生理、心理、生化、内分泌和智力等都将发生突变,因而在青春期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运动,更有助于长高。
2、体育运动何以能长高
体育运动能促进长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种,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和性激素。这三种激素中,生长激素的功效最显著,它是确保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证明,进行9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静时增加两倍。体育运动的良好刺激,还能保证睡眠更深沉。科学家们通过脑电图、心电图和眼流动监测仪发现,儿童青少年沉睡1小时,体内的有关激素(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极为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里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据报载,有一位23岁的女青年因病昏睡两个月后,身高增长近3厘米。如果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甚至还会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软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关键在于下肢长骨的长短和脊柱生长发育状况。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四肢长骨是管状骨,两端与骨体之间有软骨(婴儿时期,每一块骨头都有一个生长点或叫骨化中心),称为骺软骨。人从婴儿发育成熟,身高增长了好几倍,主要是由于骺软骨增长的结果。当骺软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长高了。骺软骨的生长发育是由生长激素控制的。坚持体育运动不但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陈代谢旺盛,血流加快。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需要20~25秒,运动时缩短至8~9秒。体育运动还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岁的青少年,呼吸频率可由安静状态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气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给骨细胞充足的原料。
适宜的运动除能给骺软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对其施以有益的“机械按摩”外,还能对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等变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质增厚,使骨变得更加粗壮结实;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表面的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等。这些变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牵拉、压缩、扭转、抗弯、抗折等的性能。
(3)能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物理学家研究发现,阳光透过三棱镜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光线,这些光线约占阳光的50~70%。红光有兴奋神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黄光和绿光具有镇静功效,蓝光和紫光则有抑制作用。不同季节,光照时间长短、强弱也不一样,因而季节对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以身高、体重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份的三个月与9~11月份的三个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长要高出2~2.5倍。相反,体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个月中是全年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春季身高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阳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因而阳光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增多。红外线波长短,穿透力强,且含有大量的热能,能给人体皮肤均匀地加温,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给骺软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叫做“麦角固醇”的物质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能促使胃肠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给骨细胞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能获得更多的“空气维生素”。南方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红柳绿,这样的自然环境里阴离子数倍增。阴离子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学家们称它为“空气维生素”。有人将白鼠分成两组喂养(营养完全相同),甲组在正常的空气中喂养,乙组在经过棉花过滤的空气中喂养。四周后甲组无变化,安然无恙;乙组患病率高,有的面临死亡。关键原因就在于乙组白鼠呼吸的空气中的阴离子已被棉花完全吸收所致。可见,人体内阴离子数增多,既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长高,又有助于提高有机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
3、练哪些项目有助长高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系统生长迅猛,且骨骼里含有机物比例大,无机物比例小,骨骼脆弱、柔韧性大。儿童青少年脊柱弹性大,但肌肉、韧带力量差,固定关节力量弱。儿童青少年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兴奋比抑制更占优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容易疲劳,但反应快、恢复快、灵活性好。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青春发育突增期,身高增长迅猛,胸廓发育相对落后,心脏的发育速度赶不上身体其它部位增长的速度,供血、供氧相对不足,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亦不稳定。鉴于儿童青少年上述特征,锻炼时应选择那些伸展幅度大、频率较高、节奏感强、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尽量避免练那些过于紧张、持续时间长、憋气的耐力性和静力性的练习。
(1)全身性伸展项目:全身性伸展项目内容非常多,如徒手操、轻器械操、健美(身)操、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屈臂伸摆浪、悬垂摆动、摆腿、压腿、踢腿、骗腿、劈腿、“桥”等等。
(2)协调性项目:这类项目包括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滑雪、舞蹈、活动性游戏等等。
(3)跳跃项目:这类项目有原地单、双足跳、行进间单足和双足跳、跨步跳、蛙跳、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远、跳橡皮筋、跳绳、支撑跳跃、跳越障碍等等。
(4)短距离竞赛项目:短距离竞赛项目包括田径径赛项目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跑,游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2
7、18岁1。65有救吗?
放心吧,你长1.75左右没有问题,基因只会选取父母其中一个作为参照,因为你已经超过你妈妈的身高比例了,所以身高只能按照你爸爸的生长了
8、小指肌腱询伤,自己能修复好吗
与你类似断了几根手指肌腱的因战五级残疾军人回答你:小指肌腱损伤,随着时间自己能修复好部分,不能恢复如原的!
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手指的运动,当你肌腱断裂初期那是一点儿也是没有力量的,更不要说拉扯手指运动的;但是在我受到地雷爆炸、三根手指末节关节处肌腱击断(那并不是评定残疾等级的依据,评定五级(当时的二等甲级)是因为脊椎嵌入多处弹片的原因)受伤两三年以后,就有一点力量了,大概十年左右才有基本的力量的同时,手指也能收缩回来一点的(30度左右)。
这个康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当时在24小时外手术的就会一辈子手指弯曲的(肌腱重新切面后嫁接)。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