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筋断了怎么接..
肌腱缝合术
肌腱断裂和缺损是常见病,多由于损伤或病变所造成。为恢复肢体、指、趾的功能,断裂或缺损的肌腱均须及时予以修复。但几乎所有修复后的肌腱均与周围组织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和关节活动障碍,这与局部的病理情况、手术操作技术、缝合材料、术后处理是否正确等有密切关系,必须予以重视。
[编辑本段]适应症
1.急性或陈旧性肌腱损伤和断裂或缺损。
2.开放性损伤肌腱断裂,凡在伤后8~12小时以内,污染不重,清创彻底,有完整健康皮肤覆盖,可一期缝合肌腱。否则应延期或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择期修复。
3.因肿瘤或其他病变需要切断或部分切除的肌腱,应予一期修复。
[编辑本段]术前准备
1.肢体和病区的水肿、炎症,即使是轻度的,也应积极治疗,使之完全消退2~3个月后手术。
2.局部的较大和较硬的瘢痕应先切除与皮瓣修复,保症肌腱周围有良好的血运和柔软的疏松组织床。
3.在肌腱缝合前,对其支配活动的关节僵硬应先治疗,给予理疗和主、被动锻炼,使之恢复有较大的活动度,才能手术和收到肌腱缝合的效果。
4.缝合材料要选择反应小、拉力大、表面光滑的品种。一般以0.25~0.30mm直径的软性不锈钢丝为最佳,多用于抽出钢丝缝合。受力不大或直径细的肌腱可用尼隆单丝缝合。细丝线缝合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多用于Bunnell埋藏缝合,但丝线必须能承受1~1.5kg的拉力。
5.准备细长的直圆针作缝合肌腱用。
[编辑本段]麻醉
缝合肌腱手术应在无痛条件下进行,才能保症缝合质量和效果。麻醉选择根据缝合肌腱的部位决定。上肢多用臂丛麻醉,下肢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儿童则用全麻。
[编辑本段]手术步骤
(一)Bunnell埋藏缝合法(∞字缝合)
适用于肌腱两断端直径相仿者。
1.体位、切口 根据缝合肌腱的部位选择,要求肢体安放稳定,宜于手术显露。切口宜稍长些。
2.肌腱近断端缝合 先用止血钳夹住肌腱断端拉紧。取30cm长丝线一条,两头穿细长直针。在距断端1.5cm处横贯肌腱进针,抽出使两侧线等长,然后紧靠出针点旁侧进针,斜向断端交叉而对称地穿过肌腱,如此交叉进针2~3次,最后在止血钳近侧3mm处穿出。继之用利刀沿止血钳近侧大部切开肌腱,翻转止血钳以显露断面,同上法进针,自腱断面内两侧对称引出,切除肌腱残端,拉紧缝线。
3.肌腱远断端缝合 同上法先用止血钳夹住断端,沿钳的内面大部切断肌腱,翻转止血钳,露出断面,调整肌腱轴线与近断端一致,在远断面选与近断面缝线点相对应的位置斜向交叉进针距断面3mm处引出,同样斜向交叉对称贯穿缝合2~3次,选一针横穿到另针近旁,最后将腱断端切下。
4.拉紧缝线,对合肌腱 先拉住一根缝线,另一手扶住远断端肌腱,将缝线拉直,以消除腱内缝线的松弛。再拉另一根缝线同样收紧,使肌腱断面密切相接 ⑼。
5.结扎缝线 将相邻穿出的两根线结扎,使线结陷入腱表面。线结是缝合的弱点,应该使之陷入腱内而受最低张力。
6.缝合皮下及皮肤。
(二)Bunnell钢丝抽出缝合法
主要用于张力较大的肌腱断裂的缝合。
3.体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缝合法。
2.肌腱近断端缝合 同Bunnell埋藏缝合法。惟在第一针横贯线转角处穿过一根15cm长的钢丝,对折拧旋数转,穿三角针从近旁皮肤引出,待肌腱愈合后用以抽出缝合肌腱的钢丝。
3.肌腱远断端缝合 将肌腱近断面引出的钢丝,经远断面相应点沿腱的轴线平行穿过2cm,然后自腱的浅面两侧穿出。
4.钮扣固定 将缝好肌腱的针线顺其缝合腱的方向从远端的皮肤上引出,穿过多层小纱布垫和钮扣的扣眼,拉紧钢丝,使近断端腱移向远端,断面密切对合,再将钮扣反向压紧,拧紧钢丝固定。用细丝线缝合腱膜数针。
5.缝合 按层缝合皮下及皮肤。
(三)双十字缝合法
此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多用于断肢、断手再植,或病情需要尽快结束手术时。
1.体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缝合术。
2.缝合肌腱 用丝线先在近端肌腱上距断面0.5~1cm左右处自浅面垂直贯穿缝合,将线越过断面,在远端肌腱等同距离处的侧面横位贯穿缝合;回至近端腱的侧面横穿缝合,再在远端腱的深面作垂直贯穿缝合,自浅面引出,2线在腱内呈十字。
3.拉紧对合 逐步收紧丝线,使腱断面紧密对合,结扎丝线,线结陷入腱内。
4.缝合 按层缝合
(四)鱼口式缝合法
此法适用于肌腱两侧断端直径相差较大者。
1.体位、切口 同Bunnell埋藏缝合法。
2.腱断端修整 将粗腱断端作V形切除呈鱼口状,深0.5cm左右。在细腱断端缝扎一根牵引线。
3.穿过肌腱 先用尖刃刀尖在粗腱V口底部中央斜刺由腱背侧穿出,用蚊钳夹住刀尖,随刀片退出而穿出V口,分开扩大形成隧道适能容纳细腱,然后,夹住细腱牵引线拉出隧道。在距隧道口近侧0.5cm处另作一隧道横贯粗腱,将细腱再自此拉过。
4.缝合固定 将细腱拉紧到需要张力后在两隧道的中段各褥式缝合两针固定两腱,在粗腱外切除外露的细腱残端,塞入粗腱内,缝合腱膜一针,保持表面光滑。最后,将鱼口上下两片缝在细腱上。
5.缝合 按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编辑本段]术中注意事项
1.分离、钳夹、缝合肌腱时,应尽量注意无创技术。通过隧道的肌腱残端要埋入腱内,断端对合要紧密,缝线、线结均应陷入腱表面,尽量减少外露,以保持腱表面的光滑度和减少粘连。
2.肌腱周围应有良好的血运和疏松柔软的组织包绕,不能与骨相贴。瘢痕应予全部切除,皮肤缺损要用全厚皮瓣修复,不可游离植皮。
3.∞字缝合肌腱时,注意避免在交叉点穿过缝线而影响抽紧缝线。2根线应位于肌腱的各半,或同时2针交叉缝合图5 ⑴。
4.肌腱两断端的缝线点必须相对应,还须注意轴向对合,避免旋转,才能保持腱吻合口的严密对位。断端进出针可用蚊钳先夹住断端,沿钳壁大部切断肌腱,旋转蚊钳以显露断面后即可从容操作;也可先切除残端,引出一针线,用左手牵引该线,用中指抵住肌腱固定,然后缝第2针图5 ⑵。
5.伤口要彻底止血,这是防止肌腱粘连发生的重要措施,必要时也可置胶皮片引流,24~48小时后取出。
[编辑本段]术后处理
1.术后固定肢体、指(趾)保持于肌腱松弛的位置。
2.术后2周拆皮肤缝线,用Bunnell钢丝抽出缝合法者,6周后抽出钢丝,抽出时要固定好近端肌腱,以免损伤断端愈合。
3.术后3周开始轻度活动关节,6周后即可正常功能锻炼。过早活动可造成肌腱断面分离或断裂,过晚活动易发生粘连。[1]
2、骨节响的原理?最好有图解
运动时常能听到有人发出“嘎嘎”的声响,比如蹲起时膝关节有响音,走路时髋关节发出轻轻的“嘎嘎”声,转脖子颈椎有声音,攥手指听到手指有声音……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等,总会发生摩擦而发出声音。在大部分人身上,这种声响不明显,而在有些人身上则听起来比较清楚。特别是那些久坐的人,关节间产生的润滑液少,加大了关节摩擦的损耗,更容易听到弹响了。当伴有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要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受损。
像教师、编辑、秘书、电脑录入员等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时常会抱怨颈椎“弹响”,弹响的出现恰恰在提醒人们不要同一姿势维持过久,而要多加锻炼。最好15—30分钟稍微起来活动一下。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握拳时,指节忽然会发出「叭」的声音,有人甚至乐此不疲,无聊或紧张时,轮流把指节握得「叭答、叭答」响。
也有人只要上、下楼梯,膝关节就有节奏的「嘎、嘎」响;有的是脚跟一拱直就「啪」一声巨响;有人甚至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颈背或牙关(颞颔关节)就会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节会发出声音,乍听下似乎很新鲜,不过,以物理学观点来看,关节的动作不外是滑动(如膝之初弯)、滚动、磨动(旋转)等,这些都不脱机械原理,自然会因摩擦、振动而产生声音,只因关节腔完密的封闭,以及关节滑液有效滑润,声音小到听不到。
事实上,关节发出的声音可用麦克风放大并记录声波,多年前,国内即有医师研发出关节的声波记录仪,可用于临床上,「听」出膝关节的病变。关节声音之大,有时会吓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来,当关节初「动」时,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会瞬间先使关节产生形变,最多可增大至7%,形变产生关节腔负压。这负压虽微,但足以使关节囊凹陷(被吸入),使溶于滑液内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部分气化成气泡。
动作将完成之际,气泡及滑液受压缩,即像开香槟似「叭」 一声,把凹陷的关节囊给弹回去,回复原形,气体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气体回溶需要时间,所以指节响声虽可周而复始,却无法连发。
研究虽指出这些响声不足以造成软骨伤害(能量不到可伤害软骨的15%),不必为此担心,不过另一项长达35年、针对350位长期扳响指节者的追踪,却发现这些人普遍有指节变大、抓握力却变弱的问题。由此看来,乐此不疲的仁兄,应该有所节制才好。
当然,除此机转外,膝关节、踝关节或背部发出声音,也可能是绷紧的肌腱在关节运动时,先稍有「走」位,再弹回原位;或是与关节隆突处有较大的磨擦,而发出响声,若未伴随红肿热痛,一般应无大碍。
目前也知道,正常关节在休止状况下是负压的。当关节发炎,腔压升高,除了疼痛,也对软骨细胞存活不利,反之,四头肌的缩收运动,会降低膝压,有利于减缓关节退化。因此,能作适当的肌腱伸展运动降低关节腔压,理论上应当可以有效改善关节退化,瑜伽的某些动作,或许与此不谋而合。
至于因关节退化、病变,如退化性关节炎、软骨溃坏、膝关节半月软骨破裂等,所发出的声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状及病理变化,非本文所述之关节响声,不可混淆,仍应循正轨求医以免延误。
3、红外线的原理
红外线的原理:
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3)肌腱原理图扩展资料:
红外光谱的分区: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因此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积累的资料也最多,仪器技术最为成熟。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即指中红外光谱。
4、图中是人的屈臂、伸臂示意图,请结合自己的运动回答问?(1)当你伸肘时,______处于舒张状态,______处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
(2)手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感觉比较累.
(3)由图中可知,肱二头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两块骨上;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收缩 收缩
(3)两 ③
5、怎样让自己的肌腱更加强壮?
炼臂部肌肉就选臂力器 臂力器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1.两臂弯曲,在颈后用力弯曲弹簧。 2.两臂向前,向上弯曲弹簧,然后放松。 3.两臂向胸前靠拢,弯曲弹簧,然后伸直,慢慢放松。 4.站立,两脚分开,右肘弯曲,用左手弯曲弹簧,然后左肘弯曲,用右手弯曲弹簧。 5.两臂向身后,紧握弹簧,然后向下伸直逐渐弯曲。 注意事项: 1.请在使用前检查臂力器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 2.请选择适合自己体能级别的臂力器,以免拉伤肌肉。 3.使用时,应依左图所示,将臂力器手柄上的安全带套在手腕上。 4.使用时,应选择相对宽敞的场地锻炼,以免脱手伤人。 5.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臂力器 臂力练习十五条: 为什么练手臂只有15种法则,而不是5种、10种或20种呢?因为这15种是最实用、最重要的法则,是我15年训练经验的总结。年轻人都想拥有强壮的臂膀,因为手臂是个吸引人的靓点,人们总会首先注意它们。为此,我想把我遵循的这15种法则推荐给爱健美的年轻朋友。 1.意念集中:只关注你所练的部位——手臂。当你开始训练时,要觉得你整个身体好象都是由手臂组成的。惟一要做的就是收缩、伸展,忘记生活中的其他任何事。此时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臂肌鼓起来。 2.全程运动:在训练中,如果你采用1/4动作幅度或1/2动作幅度做动作都等于在混日子。有一件事必须明确:给肌肉合适的强度以使肌肉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肌纤维的生长需要通过充分施展其功能——全程的收缩和伸展才能实现。 3. 有一定基础后采用强迫次数:开始用强迫次数之前,需要有2个条件:(l)已拥有一定的臂围。(2)有一个好的训练伙伴。如果缺少这2个条件,你会撕裂肱二头肌或损伤肘关节。假如你已有2年的训练经验,拥有较好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并且有能力控制大重量,那么强迫次数就是让臂肌增长的好策略。 4.不要训练过度:我看到一些人拼命训练、训练、再训练,从不休息。肱二头肌和三头肌是较小的肌肉,训练时很容易达到兴奋点,如果过度训练,则会适得其反。建议一星期练一次手臂,如果你是一个资深运动员,每块肌肉可以练15组,但对手臂来说次数至关重要,我总是保持每组练 10-12次。 5.不要被赞美蒙骗:当健身房的人夸奖你的手臂如何好时,不要把那些话当真,因为它只会让你觉得不必再刻苦训练了。对自己诚实,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6. 耐心和不屈不挠:不要整天去想手臂会长得多快。应面对现实,要明白臂围的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接15种法则刻苦训练,臂围是不可能不增粗的。记住,这是我花了15年时间得出的体会。 7.每个练习都应做到极限:要纠正一个错误观点:轻轻松松完成每一组练习就能使肌肉生长。你应把压力集中在肌肉上,而不是关节上。关节疼痛说明你应更好地控制重量来挤压肌肉,并做全程运动。在最后几个强迫次数上你可以请人帮助。 8.增加训练重量:在最初的健美训练中,你应采用中等强度。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即应增加重量,以获取更高质量的肌肉。 9.不要用掌握不了的重量:那些想用大重量来吸引别人注意力的人是很愚蠢的。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受伤。训练应该聪明一点。 10.保持臂肌放松:每次训练前要伸展手臂肌肉,让血液充分循环,流人训练部位。在组与组之间也应伸展肌肉,以免肌肉受伤。事实上,肌肉里的血液越多,肌肉获得的营养就越多。 1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前臂肌一起练:这是与上一法则呼应的原理。让手臂充分充血能使训练更持久。如果你同时训练其他部位,则血液会被从手臂里抽走。有些人将肱二头肌和背肌、肱三头肌和胸肌一起练,这样做不能使手臂具有最合适的生长条件。 12.练臂后休息一天:身体各部很少有像手臂那样总是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因为做任何动作手臂都要用力。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一对相关联的肌肉,很容易疲劳,需要充分的休息来复原。让它们好好地休息一天,以获得真正的生长。 13.不要灰心,也不要做傻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59厘米(上)臂围的手臂的,你应该面对现实。如果你让妄想驾驭你,你就会在训练中弄伤自己。情绪低落会使情况更糟,甚至会因此而结束你的健美生涯。事实与梦想有很大的差距,努力训练将会带给你丰硕的回报。近乎残忍的训练会使你达到最初的梦想。一旦达到了,你就会为没人能做得和你一样好而感到骄傲。 14.展开你的想像:训练手臂时,想象你肱二头肌的肌腱是一根永不断裂的钢绳,想象你的肱三头肌是一块有条纹的牛排。你要把你的思想和肌肉连接起来。这样做很有效。 15.享受训练乐趣:臂肌是人们想看见的肌肉,所以当你训练它们时应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相信自己会带给别人山峰般的肱二头肌和牛蹄般的肱三头肌。当某大有人请你展示一下肌肉时,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做一个美妙的肱二头肌的造型。 你能按计划进行两个月准行!祝你成功!
6、肌肉发力原理
肌肉是随意肌,是由神经控制的,当肌肉收到神经传来的信号就会收缩,收缩的话,长度变短体积不变,自然从宽度上向外鼓胀和变硬,肌肉在运动时因为需氧量的提高。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6)肌腱原理图扩展资料: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7、照肌腱图是属于MRI吗
属于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MRI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C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C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伪影也较CT多。
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
8、投石车的原理
投石车那是用杠杆原理做的
杠杆(投石车)的支撑点不在中心,而是在杠杆的1/8或1/9处,比数越大,用的力量和达到的速度就越大,相对的石头的重量就越小。
投石机(杠杆)的短处绑头非常重的东西(虽然这边短,但重,所以杠杆失去平衡短这一边往下垂),长端顶处有一长绳和一个放石头碗,拉长绳把碗拉下来,绳子绑好固定,把石头放在碗处,必要时砍断绳子,短端的重力把长端讯速往上扬,把石头抛出去。
很简单的比喻就是跷跷板,
当一个胖子坐在一边,另一边可以要三个小朋友一起坐上才能和胖子平衡,但是如果其中两个小朋友突然走开,只有一个小朋友坐着,那那个坐着的小朋友一定会被弹飞的。
也就是,胖子就像是投石机那个固定绑在头面的重物,小朋友就是坐在投石机放石头的碗那里,三个小朋友能与拦子衡就像那根长绳(板机),两个小朋友突然走开(砍断绳子)
9、触电死亡的原理?
触电时当电流量进入身体达到18-22毫安(mA)时,会引起呼吸肌不能随意收缩,致使呼吸停止,产生严重窒息;如电流量超过22亳安以上,可使心室发生纤颤,造成心泵排血困难,几分钟内即可停止心脏跳动。所以心室纤颤是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一次超过10安培的电流量就会把皮肉击穿。脑子和其它神经组织通过大量电流时,都会失去所有的正常兴奋性,而使伤者很快进入触电后昏迷状态。如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立即产生强烈反应,这时触电者会发生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和神志不清等症状;如强大电流继续进入人体,将会麻痹其呼吸、心跳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如救治不及时则会很快死亡。
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1) 通过人体的电压;
(2) 通过人体的电流;
(3)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
(4) 频率的高低;
(5)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6)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
(7) 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
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电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频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表皮灼伤,并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脏及呼吸器官的机能。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这样一来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了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一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
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从左手到脚从右手到脚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3.33.76.70.4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和皮肤的干湿润程度: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当皮肤角质层失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 这个,具体步骤,实在是。。。。。。
10、请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______,
(1)如图所示,骨骼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1]肌腱.中间较粗的红色部分是[2]肌腹.
(2)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协调配合来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4)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5)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6)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7)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故答案为:(1)肌腱;肌腹;(2)关节软骨;滑液;(3)收缩; 舒张; 协调配合;(4)关节;(5)B;(6)A、B、F;(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