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小圆肌肌腱炎

小圆肌肌腱炎

发布时间:2020-08-15 07:15:48

1、肌腱炎治疗,

1、冰敷:
如果工作忙来不及去医院,那么就第一时间找一块冰敷到痛的地方,可以止痛。
2、服用止痛药:
如果有时间去医院,可以用一些止痛药物把痛止住。
3、热敷、理疗:
痛止住以后,可以再做适当的一些康复的热敷、理疗这些都是可以的。
4、打封闭针:
腱鞘炎反复的发作,总是痛、无力,手指的活动被卡住不能正常的活动,就要考虑是不是做一下封闭。但是这种情况下,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我们常说的桡骨茎突的腱鞘炎,这个地方打封闭还是要小心,因为它下面就是骨面,有一些打了以后,不但不好还有可能引起皮肤的萎缩、肌腱的坏死,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5、微创手术:
如果说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很小的微创手术也是可以帮你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把卡住你肌腱的腱鞘挑开。

2、腱鞘炎最佳治疗方法

3、腱鞘炎及腱鞘囊肿什么治疗办法较好?

【概念】
腱鞘囊肿(ganglion)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本病属中医学“筋结”、“筋瘤”范畴。
【临床特征】
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多发于腕部中央为主要临床特征。腕背或足背部缓慢发展的囊性肿物,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治疗】
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囊肿顶部(下同)。
(二)治法
先常规消毒阿是穴,如囊肿较小,直接针刺;囊肿较大者,可用注射器先吸尽囊内容物再针刺。针刺方法分为二种:[1]扬刺,正中刺入1针,从囊肿四周对称地向中央刺入囊内,用泻法;[2]恢刺,用28号1.5寸毫针,对准囊肿顶部直刺。针尖刺破囊壁达囊中后,呈45度及75度分别向四周来回点刺,针刺深度以刺破四周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起针后用力挤压囊肿,使之破裂。部分病人在留针时用艾卷灸针柄,越热越好,但要避免烫伤;亦可起针后作回旋灸或用TDP灯照射15分钟。取针后,宜局部作加压包扎,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425例,结果,痊愈379例,有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9.2%[1~6]。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令患者腕关节向掌侧屈,使囊肿暴露明显,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各压一消毒棉球在囊肿左右,压挟挤紧,使囊肿固定,然后用2%碘酒及75%酒精充分消毒。右手持消毒三棱针对准囊肿之最高点快速刺入,注意勿透过囊肿的下层,然后快速拔针,以掐持囊肿的左手用力掐挤囊肿(拔针与掐挤囊肿应同时进行),囊肿较大者,用双手拇指从囊肿周围向中心挤压,务使囊内的胶性粘液(呈透明糊状物)从针孔中全部排出。如囊肿部位大,时间久,粘液未能排净,针孔被阻塞的,可用消毒三棱针在原针孔处再刺入,并在囊内轻轻拨动数下,直至粘液排净。然后用消毒后的光滑小竹片(约20×15平方毫米),紧贴囊肿壁上,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勿沾生水及不可过度用腕力,三天后取下绷带及竹片。如有复发,可用同样方法治疗。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9例,结果痊愈25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8%[7~9]。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用2号火针或普通小号三棱针(亦可以大头针代替),用止血钳挟持后,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将烧红之针具,对准囊肿迅速刺入深部(以达囊肿基底部为度),快速取出,根据囊肿大小可刺2~3针。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放出胶状液体,挤压干净,用酒精棉球拭干消毒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包扎局部,3日内不沾水,4日后取下敷料。如1次未愈,可隔5~7天再行针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6例,除1例治疗5次外,余均在1~3次内治愈,其痊愈率为100%[10,11,15]。
▲针刺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按揉局部5分钟,使局部潮红,囊肿变软。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囊肿边缘平等向中央快速进针,刺至囊肿中央即退针。退针时,用一手拇指按住与针眼相对的侧面,向针眼方向挤压,边挤压边退针,囊肿内容物即随针外溢,至溢尽为止。然后从原针眼进针,注入强的松12.5~25mg、0.5%普鲁卡因2ml,注完药液后,再向多方向 刺破囊壁。出针后稍加按揉,加压包扎。一周后如仍有囊肿残留或复发,可重复使用上法。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84例,经1~3次,全部有效,其中痊愈79例(占74.0%),好转5例(占6.0%)[12,13]。
▲温针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囊肿局部以26号或28号1寸毫针,直剌入1针,两旁各剌入1针的齐刺法,每一针上各加2cm长之艾段,从下部点燃。燃尽起针后即以微型玻璃罐吸拔3~5分钟,以拔出黄色粘稠样液体为佳。拔后用消毒敷料加压固定。1次未愈,隔2·3日再针。
(三)疗效评价
共治21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14]。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但应注意严格清毒,以防感染。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鸿斌,等。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01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1987;9(4):48。
[2]田永祥。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00例。广西中医药 1982;(2):26。
[3]杨通礼。针刺加揉按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新中医 1984;(4):35。
[4]保祥。针刺加灸治疗腱鞘囊肿7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2):74。
[5]俞国瑛。恢刺法治疗腱鞘囊46例。中国针灸 1996;16(10):40。
[6]孙万祯,等。针刺加TDP辐射治疗腱鞘囊肿50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2;(3):40。
[7]林惠珍。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16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4;3(3):17。
[8]恒健生,等。三棱针治疗腱鞘囊肿83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8;7(3):41。
[9]胡建平,等。针刺治疗腱鞘囊肿6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6;(1):33。
[10]赵怀儒,等。火针治疗腱鞘囊肿160例。中国针灸 1986;6(1):16。
[11]由福山,等。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00例。中国针灸 1990;10(4):38。
[12]温木生。针刺加封闭治疗腱鞘囊肿5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11):655。
[13]赵连发。针刺加封闭治疗腱鞘囊肿疗效确切。中级医刊 1994;29(4):61。
[14]张允英。温针加拔罐治疗腱鞘囊肿21例。陕西中医 1992;13(2):81。
[15]罗平。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6例。 中国针灸 1997;17(9):540。
[编辑本段]腱鞘囊肿原因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周围的半球状囊性而且有弹性的肿块,内含胶冻样物质。病因尚不清楚,好发于腕背及足背,可能与慢性外伤有一定关系。
可以是受伤过份劳损(慢性尤其见於手及手指)骨关节炎、一些系统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会较易患上这病病人得以会感到关节疼痛,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关节活动障碍。
[编辑本段]腱鞘囊肿的治疗
腱鞘囊肿的治疗通过挤压或捶击,使腱鞘囊肿破裂,逐渐自行吸收,但是治疗后可能复发。与关节腔相通的不容易破裂。或采用穿刺抽出囊液,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有一定疗效。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术后应避免患病的关节剧烈活动1个月。
[编辑本段]腱鞘炎的日常预防注意事项
腱鞘炎注意对患部的休息。由于腱鞘炎是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的炎症,因此,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的方式。预防注意正确移植工作时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编辑本段]电脑族要谨防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关节或腱鞘附近,腕背、腕掌侧挠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长期和电脑打交道的人士,手握鼠标时间过长,或是姿势不正确,都可导致手关节滑膜腔的损伤,而致病。
提醒大家,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若需要长时间上网,也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勤做室内运动,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针对肩颈、上肢、手腕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以增加柔软度及肌力。

4、如何确定是肌腱炎

腱鞘炎最多见就是桡骨茎突腱鞘炎,桡骨茎突的位置是拇指根部,桡骨茎突在腕关节屈伸时是有窝的,叫鼻烟窝。出现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腱鞘炎:

1、鼻烟窝往往有明显压痛,急性期的病人会有红肿、疼痛,挤压这个位置,病人会疼痛难忍;

2、腕关节屈伸或者握拳时,引起桡骨茎突腱鞘的疼痛;再重的病人,握东西时可能会引起握力下降;

3、桡骨茎突,摸着比较紧、比较硬。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腱鞘炎。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到医院进行确诊。

5、运动中臀部肌肉拉伤了怎么办

在运动中,当准备活动不充分,某部分肌肉还没有活动开,没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或在肌肉疲劳、机能下降、动作错误、动作粗暴、温度过低时都可导致肌肉拉伤。大腿后群肌肉、腰背肌、小腿三头肌和上臂肌肉是最易拉伤的部位。

处理方法:

(1)停止运动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的肌肉休息,避免加重损伤。

(2)冷敷把冰袋放在受伤部位,注意不要冻伤,也可用冰块直接在受伤部位摩擦。如果没有冰袋,可将冷毛巾敷在患处,2~3分钟换一次,或用冷水直接浸泡。每2~3小时冷敷一次,每次10~15分钟。

(3)包扎对拉伤的肌肉局部加压包扎,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包扎处以下部位无发紫、发麻、发凉为宜。

(4)拉伤早期处理拉伤早期(24小时内)不要进行热敷或者局部按压、揉捏,以免加重肿胀和出血。

(5)就医处理若肌肉拉伤严重,导致肌肉断裂了,就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应的处理。

6、小圆肌的小圆肌损伤

1.病史常由投掷、抛物或受风着凉引起该肌肉损伤,多伴有肱二头肌短头腱的损伤。
2.症状肩背部疼痛或酸痛,严重者伤侧不能卧位,偶有手指麻凉感。
3.检查可在肩胛骨外缘(相当于肩贞穴处)触及该肌纤维隆起、变硬,压痛明显,滑动按压时可向前臂足侧扩散。上臂外旋抗阻力试验阳性。 1.原则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除风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外展抚摩滚揉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托其肘部将上臂外展,另受大鱼际部推或抚摩肩关节后方及肩胛骨的腋窝缘2分钟;继之,用一手掌指关节或小鱼际在上述部位施滚揉手法数分钟,同时活动肩关节,以达到舒筋通络之目的。
(2)弹拨理筋顿拉法病人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伤肢肘部将上臂外展、内收、同时另手拇指弹拨该肌数十次,并顺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而后,(一助手双拇指重叠按压该肌肩附着处)术者立于健侧,一手固定健侧肩部,另手握伤肢腕部,先活动肩关节数次,趁其不备,迅速向健侧前方顿拉一次。
(3)按摩俞穴痛点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用一手拇指按压缺盆,揉压天宗、肩贞、肩缪等穴与肩部痛点各、分钟左右。 1.施手法后,应配合局部湿热敷。
2.疼痛显著的病例,施手法后应注意肩部制动;疼痛缓解后,适当配合功能锻炼。

7、腱鞘炎和腱鞘囊肿有什么不同?

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都是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常见于手工操作者、运动员和家庭妇女等。
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然而近来研究表明,腱鞘炎与肌腱炎则是二种不同的病理改变。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当手掌握物时,腱鞘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腱鞘长期摩擦而逐渐形成狭窄,相对应的肌腱亦可变成梭形或葫芦开膨大,肌腱滑动发生困难,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一般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如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则更易产生腱鞘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如有迷走肌腱,须切除之。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当肩关节活动时,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盐沉着,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应与肩周炎分开。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效果很好,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4.肌腱炎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粘多糖和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应予手术修补。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5.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应予治疗。早期可予保守疗法,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
由于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见病,而且这些疾病与某些职业和操作技术有关,因此除对这些疾病予以有效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治结合,增加疗效,预防复发。在防治这类疾病中应注意下述几点:①局部制动,动静结合。限制损伤的动作,鼓励其他方面的动作。②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剂量及次数要适当控制,特别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肌腱内。③对于局部有细菌性炎症及有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局部禁用类固醇药物。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又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腘窝囊肿,或叫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与预防: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边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结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古称“腕筋瘤”。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多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沉寂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粘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症的主要表现是局部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

2.病人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手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感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仅觉是一种累赘,不美观。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时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 温经镇痛,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

2.施术部位 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取穴 囊肿上部相应穴位及局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 按、揉、挤、压。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5到7分钟,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对压内外关穴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拇、中指重叠,相对挤压内关、外关穴半分钟。

(2)屈腕按揉推挤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托握腕部,将腕关节略向囊肿的对侧屈曲,使囊壁紧张,双拇指在囊肿局部及其周围按揉数分钟,或以局部充血、麻木为度;继之,双手拇指重叠揿定囊肿近端推挤,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本法适用于一般的囊肿。

(3)针刺推挤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顶刺)后,再用双拇指强力推挤(方法同上法),然后加以按揉,囊肿即可消散,本法适用于质硬、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以上手法使囊肿消散后,随即加压用绷带包扎固定3日。

(二)手术治疗

经数次手法治疗无效,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与小圆肌肌腱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