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下颌骨肌腱

下颌骨肌腱

发布时间:2020-08-05 15:31:07

1、脸部整骨

你要磨腮骨呀!这样可能有后遗症的。不过,还是提供一些资料吧!

方脸,俗称“腮帮子(骨)大”;医学上称下颌角肥大或方脸畸形。这种脸形与东方人的审美观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女性,东方女性崇尚的是瓜子脸或鹅蛋脸。面部除了要符合“三停五眼”的美学标准和黄金分割的比例外,曲线也要优美。面上部(即颞骨的宽度,或两太阳穴之间的距离)、面中部(两侧颧弓外缘之间的距离)和面下部(即两下颌骨最外侧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有合适的比例,同时又与面部的长度相和谐。
下颌角肥大一般以双侧为多,单侧的也不少见。往往与青少年身体发育期过多吃零食、嚼口香糖(或槟榔)有关,也可以由于夜间磨牙引起。这些都使提上颌肌群(咬肌、翼内肌等)过度锻炼,刺激下颌角区的肌肉和骨骼发育,最终外观呈现“方脸畸形”。所以可以认为下颌角肥大的成因有两部分:一是下颌骨角部的骨性肥大;二是咬肌的过度发育凸出于两侧腮部。具体到每个病人,两部分病因所起的影响可能不一样,骨性为主或肌性为主都有可能。

知道了下颌角肥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我们紧接着谈谈它的治疗。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在自然界做到上天入地,也可以做到在治疗自身疾病时做到“踏雪无痕”。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手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来需要在面颈部做切口,留下疤痕才能治疗的方脸改瓜子脸手术,在钓鱼台医院整形外科早就已经可以做到在病人体表不留下任何疤痕。到目前为止,已经作了近200例此类手术。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科一改需要切开下颌缘附近皮肤和肌肉、遗留5厘米长的疤痕、并且容易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面瘫的旧方法。而是从口内的黏膜做切口,真正做到毫无痕迹。

手术方法与临床资料
1.方法
(1) 应用解剖⑴⑵下颌骨呈弓形,由水平的下颌体和垂直的下颌升支组成。下颌体与下颌升支相交部称为下颌角。下颌角部外侧为咬肌粗隆,有咬肌附着。内侧为翼肌粗隆,有翼内肌附着。手术时需充分剥离下颌角部肌腱附着。下颌角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角度为120~。下颌骨内部无明显大骨髓腔,主要为松质骨,可以作为下颌角去薄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下颌升支内面中央偏后上方处有下颌孑L。在成人该孔约相当于下颌磨牙的骀平面,在女性则位置较低。下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经此沟进入下颌孔,为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注射处。在下颌孔前下方,有由喙突往下后及内髁突往前下汇合而成的颌隆凸,此处由前往后有颊神经、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越过,在此隆凸处注射麻醉剂,同时可麻醉这3条神经,得到一侧下颌骨、牙齿和口腔粘膜的麻醉。
下颌管位于下颌骨内,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从下颌孔进入,颏孔穿出。手术截骨时勿伤及此管。
(2) 下颌角分型:根据外观及参考下颌骨X线片将下颌骨分为三型即:①外翻型:(正面观)下颌角明显外翘,下颌角间距超过颧骨间距(图1)。②后下突出型:(侧面观)下颌角向下向后突出,角度常小于110°(图2,3)。③复合型:综合具有前两者特性者(图4,5)。
(3) 术前准备:①拍照下颌骨正侧位和曲面断层X层,作为下颌分型及截骨的参考依据。②嘱患者面对镜子,用双手掌遮住欲去除的下面部部分,与患者共同分析其下颌角肥大类型,双方共同就手术方案,包括去骨范围,是否去除咬肌或颊脂垫等达成共识。
(4) 手术要领:①局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剂用2%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大张口,在磨牙后方,翼下颌皱劈中央稍外侧的颊脂垫尖端为进针点,将注射器置于对侧下颌第1、2双尖牙之间,向前推进约2.5cm,即抵达下颌骨升支内侧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5~2.0ml麻醉下齿槽神经,然后针头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0ml,即可将颊神经、舌神经麻醉。②局部浸润麻醉:为加强麻醉效果,经皮在下颌角处进针,紧贴骨面,在骨膜下对咬肌及翼内肌附着区进行浸润麻醉。③暴露下颌骨:在口内自下颌升支下前缘,向前沿颊龈沟至第2双尖牙作切口,深达骨膜,在骨膜下将下颌骨升支外侧板中下段及下颌体,尤其是下颌下缘、下颌角和下颌角后缘的骨膜尽量彻底剥离,不暴露颏神经。④截骨:在光导拉钩辅助下,按术前预测用铅笔在下颌角处作标记。使用Zimmer气动摆锯,对外翻型采用斜行截透下颌角外板,用骨凿劈开外板行去薄术;对后下突出型采用弧形全层截透内外板,去除下颌角全层;对复合型,采用先弧形全层截骨,后去薄外板的联合截骨方式。⑤咬肌和颊脂垫:对伴有咬肌肥大者,去薄后下部份咬肌;对面颊过度丰满者,去除颊脂垫。⑥术后处理:弹力绷带加压固定。5d后换弹力颌托,7d拆线。继带领托至2w。

讨 论
1.自1880年Legg⑷首先描述了咬肌肥大以来,西方学者一直将其定义为良性咬肌肥大,后有人⑶发现东方人下面部过宽或方型面的主要原因是下颌角骨质肥大而并非单纯咬肌肥大。下颌角肥大是一种先天或后天发育上的缺陷,并非病态。东方人的审美观点认为,瓜子型或椭圆面型更能显出女性的妩媚、温柔和恬静。故女性常有改方型脸为椭圆型的要求。本组病例20~30岁年轻女性比例占85%,即可说明。
2.关于下颌角肥大的诊断及分型:由于方型脸或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下颌角角度、下颌骨体两翼张开的角度以及咬肌肥大程度甚至颊部丰满度均能影响下面部的宽度。有关下颌角肥大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有人⑶曾对下颌角X线侧位片作过统计,认为角度<110°即可诊断。而另有人⑶认为正位相下颌角宽度等于或大于颧骨宽度即可诊断。本法综合面型立体外观和头颅X线曲面断层片,大致将下颌角肥大分为3型,以指导截骨方式。
3.采用不同的截骨方式以达到面型立体观的改善:既往下颌角肥大多以截除角部实现侧面观圆滑、平顺的效果,术后往往造成正面观仍有下面部“过宽”之嫌。根据临床观察有相当一部分人下颌角部呈外翻肥厚状态,但其角度正常或大于110°,本组病例此型占19.8%,对这部分人只能采取下颌角外板去薄手术。另外一种情况是下颌角既有外翻肥厚又有角度过锐。本组此型占42%,手术采用弧形截骨,使下颌升支后缘缩短(侧颈部显长)、下颌角角度增大并同时去薄外翻肥厚的下颌骨外板。对双侧下颌角不对称者,依据两侧下颌角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方式处理。
4.根据下颌角分型以便采取不同的截骨方式,如对后下突出型,截骨时可以尽量弧形截透内外板,把用骨凿劈开时产生的震动程度减到最小。对外翻肥厚型,只截透外板,利用内外板与松质骨不同硬度的特性,用骨凿巧将外板劈下。正确合理地使用骨锯及骨凿,不但便于截骨,而且可以防止出现下颌体意外骨折
5.方脸或圆脸型的综合手术:对下颌角肥大并伴有咬肌肥大或圆脸型者,往往采取同时去除部分咬肌或摘除颊脂垫,这样术后中下面部可以形成下颌角过渡自然,颊部轻凹的和谐美观面型。
6.1948年Adams首先应用口外切口去除下颌角,1951年Converse将其改为口内切口⑷。以后经口内切口下颁角截骨成为一种流行术式,它的优点是:没有皮肤瘢痕;完全在骨膜下操作,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可能性小;可以同时去除咬肌和颊脂垫。但是以往口内切口下颌角手术往往需在全麻⑸⑹⑺⑻鼻插管下进行,手术风险性高,对病人全身影响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常需要麻醉专科医生和设备。本术式完全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人清醒,可与医生配合,对超出麻醉范围的组织病人可以感到,防止误伤。由于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手术出血少,肿胀轻,术后恢复快。缺点是:由于气锯响声和截骨时震动,造成一些病人紧张,可以术前给镇静药缓解。由于病人始终清醒,术后护理简单,对有输液条件者观察一夜后,可以回家休息。适合门诊开展工作。

2、下颌骨关节会响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特别是那些久坐的人,关节间产生的润滑液少,加大了关节摩擦的损耗,更容易听到弹响了。当伴有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要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受损。
关节会发出声音,乍听下似乎很新鲜,不过,以物理学观点来看,关节的动作不外是滑动(如膝之初弯)、滚动、磨动(旋转)等,这些都不脱机械原理,自然会因摩擦、振动而产生声音,只因关节腔完密的封闭,以及关节滑液有效滑润,声音小到听不到。
当关节初「动」时,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会瞬间先使关节产生形变,最多可增大至7%,形变产生关节腔负压。这负压虽微,但足以使关节囊凹陷(被吸入),使溶于滑液内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部分气化成气泡。动作将完成之际,气泡及滑液受压缩,即像开香槟似「叭」 一声,把凹陷的关节囊给弹回去,回复原形,气体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气体回溶需要时间,所以指节响声虽可周而复始,却无法连发。
当然,除此机转外,膝关节、踝关节或背部发出声音,也可能是绷紧的肌腱在关节运动时,先稍有「走」位,再弹回原位;或是与关节隆突处有较大的磨擦,而发出响声,若未伴随红肿热痛,一般应无大碍。
目前也知道,正常关节在休止状况下是负压的。当关节发炎,腔压升高,除了疼痛,也对软骨细胞存活不利,反之,四头肌的缩收运动,会降低膝压,有利于减缓关节退化。因此,能作适当的肌腱伸展运动降低关节腔压,理论上应当可以有效改善关节退化,瑜伽的某些动作,或许与此不谋而合。
至于因关节退化、病变,如退化性关节炎、软骨溃坏、膝关节半月软骨破裂等,所发出的声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状及病理变化,非本文所述之关节响声,不可混淆,仍应循正轨求医以免延误。针对这一症状,就要早些通过药物疗法,改善关节的功能,在此介绍一种叫做苗老爹的产品。针对你脖子的酸痛和声音问题,可以起到缓解和康复作用。

3、颞下颌关节盘结构和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颞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骨关节面),下颌骨髁突,前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外包有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
关节盘分五部分:前伸部、版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中间带、双板区都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颞下颌关节主要有三条神经分布:耳颞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权归纳为 开闭颌运动 、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三种基本形式。
希望满意吧。。。

4、全身有哪些骨性和肌性标志

1、干部的体
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体
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
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 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 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乳突肌 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斜方肌 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 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 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 在胸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 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 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 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 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 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头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 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 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 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 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5、颞下颌关节主要韧带的附着及其功能

好专业的问题,兄弟在读研还是读博啊?这问题恐怕能答出来的人还真不多,嘿嘿。
答案:
1 颞下颌韧带:
浅层起于颧弓,向下、后呈扇形集中止于髁突颈部的外侧和后缘。深层起于关节结节,水平向后止于髁突外侧和关节盘外侧。
功能:左右一对可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只允许髁突向前滑动,限制过度向下、后运动。
2 蝶下颌韧带:
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
功能:髁突向前滑动时,颞下颌韧带松弛,下颌主要有蝶下颌韧带悬挂,有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3 茎突下颌韧带:
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部分韧带止于翼内肌的筋膜。
功能:防止下颌过度向前移位。

6、全身有哪些骨性和肌性标志?

 1、干部的体
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体
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
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 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 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乳突肌 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斜方肌 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 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 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 在胸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 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 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 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 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 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头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 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 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 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 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7、男女骨骼肌肉差异

头部

相对女性而言男性的头盖骨更大,更有棱角,结构更有力度感,其表面更粗糙,更多的坑坑洼洼,可以使肌肉的肌腱部分紧紧附着在上面,从而增强肌肉的牵拉能力。男性下颌更方而女性更尖。女性的额部较直而平滑。男性有更多更明显的额窦,这使双眼上方的眉骨更为厚实。男性的面部肌肉较女性而言更厚实。

颈部
男性的甲状软骨(喉结)比女性的大得多,甲状软骨下的环状软骨也是男性的更明显,在咽的下方引出一个小小的唧筒。女性的甲状腺更大些,盖住了环状软骨,使颈部外形更圆润。甲状腺肿大常造成脖颈变粗,这种情况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常见。
由于上肋骨与胸骨连接处的角度与男性不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女性的颈部要比男性长。男性的胸骨上端一般与第二胸椎一样高,女性的胸骨较低,与第三胸椎齐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颈的前部都要比后部低,若将整个胸部往上提向下巴处的话,颈部就会变短。女性的枕骨比男性的更斜一点,这使其颈后部更高一些。男性的更为强有力的颈肌,尤其是颈后和两侧的肌肉使男性的颈部显得更宽一些。

躯干部
男性的肌肉明显比女性更加厚实和发达,女性的皮肤下面的脂肪层要比男性更厚一些,因此女性身体的骨骼和肌肉都不象男性那么明显。

男性的胸大肌和胸小肌比较发达,轮廓清晰,而女性由于乳房的原因,胸部肌肉被乳房覆盖,变得不那么明显。男性的乳头在第五肋上面,也就是剑突上方一点点,当站直的时候,若从肩膀的最边缘处画一条到脐的直线,通常会经过乳头。女性的两个乳房向两侧偏,乳头周围的乳晕可以使略微隆起,也可以是平坦的。由于胸部及背部肌肉较为发达的原因,男性从侧面看胸廓厚度通常呈倒梯形,较女性而言要厚的多。

由于男性的骨盆较为狭窄,肌肉表面的脂肪层较少,男性腰部两侧通常有较为明显的腹外斜肌。女性非常不明显。

肩和臂
男性的肩部更宽更平直,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肩部低垂,这一点在亚洲女性身上尤其明显,欧洲女性相对于亚洲女性而言,肩部相对更宽,胸廓也较为宽大。男性手臂的脂肪较女性要少,肌肉较发达且轮廓清晰。

前臂和手
男性的前臂肌肉发达,握拳动作时粗细变化明显。尺骨头突起明显,手腕部分更宽更粗大,手掌宽且更厚实,指关节粗大,手整体上看起来更方。由于男性脂肪较少,静脉在皮肤下的凸起更为清晰可辨。女性的尺骨头较不明显,手腕部分较细,手掌窄长,指关节不明显,手指显得细长,女性很少可以在前臂皮肤下看到静脉凸起。

髋和大腿
男性的骨盆较女性而言更高更狭窄,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更小,女性的骨盆较宽且浅,在体表,覆盖在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上脂肪的厚度及其柔和的曲线决定了女性骨盆的外形。女性在怀孕生产后,骨盆会被撑得更开,髂嵴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背面观察同一个女性的怀孕生产前后,会发现臀部的髂嵴、臀大肌和臀中肌所构成的轮廓会由少女时上小下大的梨形,逐渐变成上大下小的蝴蝶型。

从表面看,髋和大腿的肌肉通常男性的更大,因为他们的肌肉一般较大较强壮,肌肉的棱线和体块更加清晰,骨点也更加明显。而女性的大腿是由更多的脂肪构成,因此更为柔软,从视觉角度来说,形体更浑圆,骨点较为圆润及模糊,不象男性那样清晰的显现在形体表面。表层脂肪常能决定臀部和大腿上的皮肤肌理,女性尤为如此。

小腿和足
男性的髌骨,胫骨粗隆都较为宽大,因此膝关节显得更粗大,髌骨也显得较为突出,脚踝凸出也较明显。女性的小腿通常线条更柔和,膝关节较狭窄,踝关节尤其是内踝凸出较不明显。男性的足部骨骼清晰,足背部静脉血管凸起清晰可辨。

8、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名称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 ,在神经系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 。

1.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

每块肌肉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肌质和肌腱两部分。肌质位于肌肉的中 央,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位于两端,是附着部分,由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每块肌肉通常都跨越关节附着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着在骨面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一般将肌肉较固定的一端称 为起点,较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2.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

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于头面部皮下,多起于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肌肉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咀嚼肌 为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包括浅层的颞肌和咬肌,深层的翼内肌和翼 外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层的肌肉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一扁平阔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可分为前外 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外侧的三 层扁阔肌,这三层阔肌由浅而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后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 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 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与下颌骨肌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