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肌腱紧张

肌腱紧张

发布时间:2020-07-31 21:12:47

1、肌腱异常紧张,为什么?

请问是全身的肌腱都紧张吗?是多大年龄的患者,性别,都有哪些症状啊?你这样说太笼统了,请具体描述,谢谢!

2、肌紧张加强的机制有哪些

你好。肌紧张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例如,在人取直立体位时,支持体重的关节由于重力影响而趋向于弯曲,从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续的牵拉,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背部的骶棘肌,颈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紧张加强,以对抗关节的屈曲,保持抬头、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势。因此,肌紧张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正常机体即使在安静时,其骨骼肌也存在着一定的肌紧张以维持某种姿势;在活动时,肢体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紧张的背景上发生收缩。脊髓的牵张反射可以产生一定的肌紧张,但远不足于维持机体的姿势和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牵张反射要受高位中枢的调控。动物实验证明,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即有些部位对肌紧张起易化作用,使肌紧张加强;而另一些部位则起抑制作用,使肌紧张减弱。利用定向仪刺激动物脑的不同部位,观察到脑内某些部位具有抑制肌紧张及运动的作用,这些部位称为抑制区;而另一些部位则具有加强肌紧张及运动的作用,称为易化区。脑干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是抑制区所在部位,而脑干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脑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是易化区所在部位。此外,下丘脑和丘脑的内侧部分也具有对肌紧张及运动的易化作用,因此也可包括在易化区概念之中。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

3、如何治肌肉不自觉紧张

建议: 肌肉痉挛的真正机理目前尚未被确知,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肌肉抽筋是起因於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阈值降低,使得肌肉的神经行动频率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强直收缩。下列有几种情况较易引起肌肉痉挛的发生:1. 经过长时间运动而形成肌肉疲劳时,仍持续运动。2. 局部循环不良。3. 水份和盐份流失过多。4. 严重腹泻、呕吐和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5.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6. 肌肉或肌腱轻裂伤。7. 情绪过度紧张。8. 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9. 一些慢性疾病、孕妇的抽筋发生率也会提高,须小心留意。预防抽筋的方法:1. 不在通风不良,或密闭的空间做长时间或激烈的运动。2. 长时间运动之前、中、後,皆须有足够的水份和电解质的补充。3. 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如钙、镁)和电解质(如钾、钠)。矿物质的摄取可从牛奶、优格、绿色叶类蔬菜等食物中摄取,电解质可从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或一些低糖的饮料中获得。4. 不穿太紧或太厚重的衣服从事运动或工作。5. 运动前检查保护性的贴扎、护套、鞋袜是否太紧。6. 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运动和伸展操。7. 冷天运动後须做适当的保温,如游泳後应立即将泳衣换起,穿上保暖的衣物。8. 以放松的心情从事运动或工作。9. 晚上睡觉时易抽筋者,在睡觉前需做一些伸展操,由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10. 不做过度的练习。11. 运动前对易抽筋的肌肉做适当的按摩。

4、腱反射和肌紧张的生理意义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 若腱反射亢进,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的作用减弱。可以判断肌张力的高低变化等。 肌紧张是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正常机体即使在安静时,骨骼肌也存在着一定的肌紧张以维持某种特定的姿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多突触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肌紧张与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但中枢的突触接替可能不止一个,即可能其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内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成分。肌紧张是在同肌肉内的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抵抗肌肉被牵拉,所以,肌紧张能持久维持而不易疲劳。

5、紧张时肌肉是扩张还是收缩?

肌紧张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例如,在人取直立体位时,支持体重的关节由于重力影响而趋向于弯曲,从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续的牵拉,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背部的骶棘肌,颈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紧张加强,以对抗关节的屈曲,保持抬头、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势。因此,肌紧张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1]
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6、肌紧张名词解释

肌紧张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7、什么叫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下行系统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肌紧张即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如果此时于某一肌肉内注入局麻药或切断相应的脊髓后根以消除肌梭传人冲动,则该肌的僵直现象即消失。可见去大脑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或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inhitory area),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分;后者称为易化区(facilitatory area),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分、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核群等部。与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除脑干外,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等区域也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而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等部位则有易化肌紧张的作用。这些区域的功能可能都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抑制区和易化区来完成的。去大脑僵直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人类也可出现类似现象,当蝶鞍上囊肿引起皮层与皮层下失去联系时,可出现明显的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状态,称为去皮层僵直(decoricate rigidity),这也是抗重力肌肌紧张增强的表现。人类在中脑疾患出现去大脑僵直时,表现为头后仰,上下肢均僵硬伸直,上臂内旋,手指屈曲。出现去大脑僵直往往提示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是预后不良的信号。
从牵张反射的原理分析,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有两种:α僵直和γ僵直。前者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而后者是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传人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实验证明,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去大脑僵直时,如切断动物腰骶部后根以消除肌梭传人的影响,则可使后肢僵直消失,说明经典的去大脑僵直主要属于γ僵直;如果在上述切断后根的去大脑猫,进一步切除小脑前叶,能使僵直再次出现,这种僵直属于。僵直,因为此时后根已切断,γ僵直已不可能发生。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切断第8对脑神经,以消除由内耳半规管和前庭传到前庭核的冲动,则僵直再次消失,说明α僵直主要是通过前庭脊髓束而实现的。而γ僵直则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而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人冲动增加,由于肌梭传人冲动的增加可以反映梭内肌纤维的收缩加强,因此认为,当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改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8、肌张力与肌紧张是同一个概念吗?

肌张力就是肌细胞之间的相互牵引而形成的一种力量,主要是维持机体姿势和协调内运动;肌紧张则是脊髓容的牵张反射的一种,是肌肉抵抗缓慢外力引起肌腱的改变的力量,换句话说也是维持机体姿势的力量。

所以根据以上的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肌张力和肌紧张在概念上应该是有部分的重合,至于是不是同一个概念,晚点研究透了,再给回复!

9、简述肌紧张和腱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在脊髓前角,效应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与肌腱紧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