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超声肌腱

超声肌腱

发布时间:2020-07-29 21:23:40

1、超声波的波形分类是哪几种?

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超声作用下,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成熟。促进或抑制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从而达到对受损细胞组织进行清理、激活、修复的过程。

2、B超的作用及原理是什么?

除了心电图、x光外就是b超,B超是利用超声传导技术和超声图像诊断技术的一种仪器,叫B超透视仪,主要运用在医疗领域 。
什么叫“B超”
人耳的听觉范围有限度,只能对16-20000赫兹的声音有感觉,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超声。和普通的声音一样,超声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利用这种原理,人们将超声波用于诊断和治疗人体疾病。在医学临床上应用的超声诊断仪的许多类型,如A型、B型、M型、扇形和多普勒超声型等。B型是其中一种,而且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简便的一种。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比较清晰。B超比较适用于肝、胆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多种脏器疾病的诊断。B超检查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又无不良反应,可反复检查。B超检查也有其不足之处。它的分辨率不够高,一些过小的病变不易被发现。一些含气量高的脏器遮盖的部分不易被十分清晰地显示。同时检查者的操作细致程度和经验对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

可见它是应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

1)B超、彩超做为胆、肾结石的诊断,是目前比较好的工具之一;
2) B超是一种经济、实用、可重复、无损伤的检查手段。由于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当入射的超声波进入相邻的两种组织或器官时,就会出现声阻抗差,当此差值>0.1时,通过这两种组织的交界面上的超声波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因而当声波穿过时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了声学界面,不同组织又表现出不同的回声。根据不同回声超声仪可以检测出某些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及某些骨的病变,是诊断骨科疾患的重要辅助手段,
3)尤其在产科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展,它对于评估胎儿结构是否异常、多胎妊娠、胎儿大小以及怀孕周期等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科b超以其无痛、无创、快速三大优点而著称于世。
4)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

1.B超的工作原理 http://www.liontor.com/bcyl/bcdgzyl.htm
每秒振动2万-10亿次,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以某种方式扫查人体,诊断疾病的科学称为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对超声的反作用规律,以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与CT、X线、核医学、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它以强度低、频率高、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而著称,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有其独到之处。超声诊断学包括作用原理、仪器构造、显示方法、操作技术、记录方法、以及界面对超声的反射、散射或者透射信号的分析与判断等内容。
超声诊断仪有各种档次,先进的高档仪器结构复杂,具有高性能、多功能、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等特点。它们的基本构件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组成部分,分为两大部件,即主机和探头。
2.B超原理简介
http://www.ehelp.com.cn/physics/jxck/c8/05030020.htm
3.B超工作原理简述http://www.chaoxin.com.cn/page3_2.asp

3、超声波和B超是一个东西吗

B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的方法,是B型超声波的简称,另外以前还有A型超声波,现在比较先进的是3D超声。
但是超声波现在不只是用在检查上,临床上已经有了超声刀,应用在手术切开,及肿瘤的聚焦烧灼等。
所以超声波和B超不能说完全是一样的!!

4、B超与X光有什么区别

成像媒介、原理均有不同。有时CT也采用的是X光。

X光是照单张投影照片,依据的是比尔定律。

CT是用多张投影照片重建出体内横截面信息,依据的是中心切片定理。

B超是通过超声波反射来成像。

5、肌腱炎的症状

当运动时肌腱过度受压,可引起肌腱发炎。偶尔而非经常运动的周末运动员很少被肌腱痛困扰、最常见的原因是同一关节受同一反复的动作的压迫而引起。不仅仅发生在体育运动,而且在许多类型的办公室工作或其他情况下也可发生。
治疗
1.常规治疗
急性期应使用冰敷,每数小时冰敷患区20分钟;并且抬高并固定患肢;对于上肢的肌腱炎,可以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于合适的功能位置,休息是缓解肌肉紧绷的最好方法;其他位置的肌腱炎,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减轻水肿。急性期过后,制定适合的康复计划,比如外敷【济愈堂肌腱顺古安玉贴】来治疗。坚持锻炼来提高肌肉的强度,恢复活动范围
2.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疼痛。严重的疼痛,可以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可以控制炎症、减轻疼痛。然而不推荐反复多次注射类固醇,因为多次注射类固醇可以减弱肌腱的强度,导致肌腱断裂。
3.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尤其是产生粘连时;若以上治疗方式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切除一小条腱鞘,从而根除疼痛来源。缺点:创伤大,痛苦大,恢复期长。
4.理疗
洗按摩浴可帮助提高体温并促进血液循环。若肌腱炎发生在膝盖部位,可用温湿的毛巾热敷。近年来有采用超声波疗法治疗肌腱炎,特别是伴有钙化的肌腱炎的报道,但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6、什么是超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范围是每秒震动20-20000次,低于20次的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次的就是超声波.

7、超声波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人在自然环境下无法听到和感受到的声波。
超声波治疗的概念:
超声治疗学是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治疗时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患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在全球,超声波广泛运用于诊断学、治疗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赛福瑞家用超声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超声波的特点:
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3、超声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治疗)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诊断);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用作治疗)。
超声波的发展史:
一、国际方面: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治疗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治疗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才有了超声治疗方面的论文交流,为超声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已有许多论文发表,超声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
二、国内方面:
国内在超声治疗领域起步稍晚,于20世纪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超声治疗工作,从1950年首先在北京开始用800KHz频率的超声治疗机治疗多种疾病,至5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并有了国产仪器。公开的文献报道始见于1957年。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国产超声治疗仪,超声疗法普及到全国各大型医院。
40多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和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超声体外机械波碎石术和超声外科,是结石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如今已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外科,已使超声治疗在当代医疗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21世纪(HIFU)超声聚焦外科已被誉为是21世纪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
超声波治病机理:

1.机械效应:超声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的效应。(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是由反射而产生的机械效应)它可引起机体若干反应。超声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由于超声的细微按摩,使细胞浆流动、细胞震荡、旋转、摩擦、从而产生细胞按摩的作用,也称为“内按摩”这是超声波治疗所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等。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的功能变化,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伸,松软。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因此具有超声波独特的治疗意义。
2.温热效应: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本领,因此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而变成热量,其结果是组织的自身温度升高。
产热过程既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内生热。超声温热效应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著,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3.理化效应: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变化。实践证明一些理化效应往往是上述效应的继发效应。TS-C型治疗机通过理化效应继发出下列五大作用:
A.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B.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C.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D.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E.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超声作用下,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成熟。促进或抑制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从而达到对受损细胞组织进行清理、激活、修复的过程。

(摘自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超声医学》、《实用超声治疗学》和《物理治疗全书》):

8、肌肉骨超声

肌骨超声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声检查技术,也可以称为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它能够清楚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周围神经等浅表软组织结构及其发生的病变。比如如果有炎症或者是损伤,肌腱断裂,风湿性关节炎等等,这些都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它可以和磁共振相媲美,能够精细分辨肌肉浅表神经的解剖结构,现在对临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肌骨超声常规的费用是150元左右。

9、超声波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超工作原理是利用声波的物理原理,频率>20000Hz为超声波,医用超声频率为1~15MHz。超声的本质是声波,即机械波,所以它没有电离辐射的危害,目前仍未发现超声检查对人体产生过危害。

超声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与超声功率和照射时间有关。低功率超声波,照射时间有限,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尽管高强度超声(>5W/cm2)用来粉碎结石,破坏肿瘤组织,具有强大的机械功率作用,但诊断用超声只是利用超声作为一种信号,所需功率极小。
因此,多年来诊断用超声一直被认为是很安全的。在国际规定的安全阀值条件下,未发现任何明显副作用,包括对胚胎和早孕胎儿的不利影响。

尽管超声检查是十分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日常超声诊断工作中仍宜采取谨慎态度。即采用最小输出功率,减少检查时间,避免在固定部位(尤其是眼部和早期胚胎)做长时间照射,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超声照射可能引起地某些副作用。

10、照肌腱图是属于MRI吗

属于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MRI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C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C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伪影也较CT多。

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

与超声肌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