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讲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1)黄帝内经医治肩周炎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的历史价值影响:
1、《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2、《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中医对肩周炎的怎么分类?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阳陵泉 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条口 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鱼肩穴 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三间穴 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后溪穴 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3、肩周炎怎么能治好
4、《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黄帝内经的经典处方?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6、中医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能论》),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 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如今,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7、发现黄帝内经
赚钱事小,市场为大,文化为大,人心为大。
发现黄帝内经的人
一九九五年九月三十日,田瑞生因肝癌医治无效,未到古稀,便与世长辞。
神奇的香功未能保住自己的传人。
大师死后,其子女将父亲秘密安葬,对外封锁消息,继续从父亲原单位骗领退休金,并编造"香功"图书、录像带到处传播,在台湾省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发展组织,成立集团。事败,洛阳市廛河田族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大师之子田同欣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此后,香功逐渐销声匿迹。香功留下的文化和市场的空缺,立刻被另一位大师填补了。
这个人叫胡万林。
据《发现黄帝内经》载:
胡万林日诊五百至千人,据病施药,百病百药,准确精当,从无差错。这是何等惊人的效率。他坚持病人每天看病,每次给药不同,几百患者的姓名、民族、年龄、病情他熟谙于心,像录入电脑磁盘一样准确,超凡的记忆力惊人。
胡万林在新疆行医四年中,收治各类疑难病症120万人,共治愈癌症(其中大多数为晚期患者)6400多例。(按一年300天、一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胡万林平均36秒钟诊治一个病人。)
有不少媒体宣扬该书"翔实考察了胡万林惊人的医疗事实,全面深刻地破译了胡万林的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奥秘"。(还有说胡万林治愈了1000多例的艾滋病,对50%至90%的癌症晚期患者治疗有效。)
胡万林的奇迹来源于胆量:以超大剂量毒药治病。给病人用芒硝2500克、冰片110克、甘遂80克、全蝎50克、砒霜110克、马钱子950克。
全是虎狼之药!
在我的记忆中,两千多年中医史上,没有一个人敢如此用药。
中医七大学派: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其中攻邪学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子和所创,"世人欲论说大病,舍汗、下、吐三法,其余何足言哉"。所谓汗、吐、下三法,就是指发表、下泻、上吐的方法。中医学界称之为攻邪派。对于吐法,由于太过凶猛,自张氏之后,历代医家很少运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胡万林,以剧毒药物,将攻邪派的汗、吐、下三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一时间名噪大江南北,被誉为"当代华佗"、"旷世神医"、"玄机大师"。
不"玄"不出名,"玄"了出人命。
胡万林头罩光辉,手戴钢铐,被押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