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肩周炎 > 桂附理中汤治疗肩周炎

桂附理中汤治疗肩周炎

发布时间:2021-03-14 13:02:47

1、桂附理中汤 人参15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肉桂10克,山药5克, 牡丹皮5克,熟地5克, 山

去掉牡丹皮(寒凉药,清热凉血)与泽泻,这两味药均是寒凉性药,与其它成份冲突,使桂附理中汤失去应有的作用。

2、桂附理中汤 人参15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丹

此方不合理,不清楚到底在治什么证,如果是桂附理中汤是理中同时用附子肉桂补肾阳,此方中加入苍术泽泻猪苓生姜等估计是有水饮,但脾胃有水饮不如用苓桂术甘汤或苓生姜术甘汤精准。此方中加入丹参鸡血藤考虑有瘀血,可以考虑应用,但地胆草清热解毒与桂附理中汤方义不符,如果是反佐可以根据病情而定,但总体来说此方不精纯,我认为中医应先治疗主要矛盾再治疗次要矛盾,所以应辩证施治,而不是据病症用药物堆砌成方,面面俱到而实则适得其反。加麻黄真不知道是如阳和汤一般通达阳气还是有表证,亦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寒直中少阴,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在肾气不足情况下不宜加麻黄,

3、恢复真阳元气用什么药?四逆汤,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金匮肾气汤。。

一证一方,你没有谈症状,总结不了证,就无法用方的。这方面建议在网上搜索“JT叔叔”的中医讲座,其中谈到补药,有相应的介绍,应该能满足你的要求。

4、请问脾胃虚寒如何调理好得最快?吃东西完全消化吸收不了,目前喝桂附理中汤,有没有更快速的调理方法?

你好,一般建议建议你不要担心的,一般都是可以吃点人参归脾丸就可以

5、自发性多汗症的辨证论治研究

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
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
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进行论治:
湿邪不化、汗出于眠者,如湿邪在表,方用三仁汤加减以宣畅气机,祛湿清热;湿邪在里,治宜健脾利湿,方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之类加减;湿邪化热,湿热蕴蒸,则以清热化湿之茵陈五苓汤、导赤散之类加减。 血瘀脉阻、津液外溢者,或气虚血瘀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阳虚瘀阻,治宜温阳行滞,化瘀通络,方拟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阴虚血瘀则以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滋阴活血化瘀。 水运留滞,津液走泄,对于气郁化火,炼液成痰者,以温胆汤化痰清热;而痰湿内聚,脾失健痰涎者,则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汤加减。
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
张振辉通过对23例半身汗出患者的分析,将之分为5型:
阳明热盛型:治宜清泻阳明邪热,经证以白虎汤加减,腑证以承气汤加减,经腑合病证宜白虎承气汤加减; 肝经郁热型:治以滋阴清热,养血舒肝,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阴虚内热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清热; 气血两虚型:拟益气养营,助阳固卫法,以八珍、十全大补汤加减; 阳气亏虚型:方选桂附理中汤加昧以温阳益气。其中治愈21例,有效2例。(张振辉.半身汗出的辨证治疗.中医杂志,1993<2>:740)

6、喝桂枝汤可以治疗手汗症吗?如题 谢谢了

手汗症是手部出汗过多,一般都会伴有脚汗过多的现象,尤其在夏季天气闷热,毛孔开张,手汗往往更严重,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会觉得手汗不断,甚至脱皮,严重影响工作及心情,而手汗症的严重程度和情绪也密切相关,一旦遇到压力、或紧张时便心跳加快,接著手汗就会如泉水般滴落下来,中医治疗强调辩证论治,手汗症依个人体质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症下药 依照体质治疗 上海市岳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医师表示,手汗发生的原因,依中医的理论可分成气血虚、湿暖与阴虚三种情况,要确认手汗的型态,一定要经过合格中医师的诊断。以下汤药为每次份量,每星期喝2至3次。 气血虚 症状 平日面色较苍白、食欲较差、情绪不宁、记忆力差、失眠、多梦等。妇女还会有经量过少或流不乾净等问题。 治疗 桂枝、白芍各3钱,龙眼肉5钱,先用两碗半的水煮滚后,放入桂枝与白芍小火煮20分钟,然后将药材取出,再放入龙眼肉闷3分钟后饮用。 湿暖 症状 因体内湿暖过重,不仅手足多汗,头部也多汗,兼有小便黄,便秘或腹泻,易腹胀、大便较软味臭、口乾,午后手汗较严重。 治疗 茯苓5钱、猪苓3钱、茵陈2钱,用3碗水煮滚后,将药材放渗入渗出小火煮25分钟,去渣后饮用。 阴虚 症状 手脚心比较暖、心烦易怒、口乾舌燥、易盗汗。 治疗 麦冬5钱、西洋参3钱、柏子仁2钱、红枣3粒,用3碗水煮滚后,放渗透药材小火煮20分钟后,饮用汤汁。 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药方带著,去观中医,跟医生讨论一下,因为目前也不知道是哪一种情况。 基本上,中药食疗的方法,比起开刀安全太多了,开刀的话目前是不可逆的,开完之后你想后悔 都没有办法,开刀的后遗症多达30种,很多人开刀后比之前有手汗更想死,千万不要开刀!! 一)专病专方 1.止汗饮 适用于局限性多汗证。药用煅龙骨、煅牡蛎、大枣各30g,黄芪25g,党参、白芍各20g,桂枝、五味子、生姜各lOg,炙甘草5g。治疗25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者)21例,显效(症状消失,1年内又复发者)3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者)l例。(李志文,张会芸.止汗饮治疗局限性多汗症25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3>:44) 2.桂枝加龙牡汤 治疗阴阳两虚,阴损及阳,营卫失和所致汗出。以桂枝汤和阴阳,调营卫;龙骨人心,牡蛎入肾,使心肾交通,阳固阴守。并以为处方中桂枝与白芍的比例以1:2为最佳,若比例相同或桂枝剂量超过白芍,则止汗效果差。(施鸿瑞.桂枝加龙牡汤治汗出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9>:21) 胡义保认为小儿睡眠多汗为阴阳,营卫失调,卫不固表,营卫失和所致,故选用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疗56例,其中15例选用常规治疗(谷维素、vitB1、vitB2、谷氨酸等),无效后再改用桂枝加龙牡汤。常规组治疗好转2例,无效13例,而桂枝加龙牡汤组痊愈38例,好转ll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胡义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河南中医,1991<5>:26) 3.补阳还五汤 益气活血,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汗证。方中黄芪用至30g,必要时可加至60~80g,配桃仁、红花、川芎、柴胡、龙骨、牡蛎,对于久治不愈之汗证顽疾有效。治疗7例,均获满足疗效。(赵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汗证.江苏中医,1993(12):38) 4.新加龙萸止汗汤 俞豪民拟本方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方选生龙牡各30~60g,山萸肉30~60g,何首乌30g,酸枣仁20g,黄芪20g,金樱子20g,乌梅15g。治疗后显效,一般服2~3剂即可见效。(俞豪民.新加龙萸止汗汤治疗心脏病大汗症.中医杂志,1988<2>:58) 5.猪蹄甲汤 用于治疗卫气不固,阴不内守之自汗证,不论轻重症均有疗效。方中黄芪、党参、浮小麦、牡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猪蹄甲。治疗25例,痊愈20例,另5例自汗明显减少,常在服药后2~3剂显效,治愈率达80%。(陆曦,黄炳军.猪蹄甲汤治疗25例疗效看察.福建中医药,1989(6):24) 6.九味汤 本方散脾胃积暖,清心肝之火,用于治疗小儿汗证,表现为寐则汗出,醒后汗止,出汗部位为枕、胸、颈、背部,前胸至乳线,背后至肩胛骨,汗出淋漓,面黄,头发稀直,眼睑发灰,面部三角区发黄,口唇周发灰,手足心热,睡卧露睛,苔薄白或薄黄,口渴喜冷饮,便干者。药用: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回各10g,乌梅6g,五味子3g,天花粉10g,甘草6g共治疗50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张小平.九味汤治疗小儿汗证5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2<9>:31) (二)单昧中药 1.仙鹤草 丁福保用仙鹤草治疗盗汗疗效确切,用量随证增减,一般每剂需用30~50g,大枣5~15枚;重症者仙鹤草用至90g,大枣用至30枚,方能取效。(庞国明,阎国杰,范思行.仙鹤草的临床新用研究概况.中医药信息,1991<5>:22) 李圣平等以仙鹤草为主,采取配伍治疗各种顽固性汗证:仙鹤草配炙白术疗自汗,配柴丹参医盗汗,配藿胆治头汗,配北黄芪止半身汗。(李圣平,余韵星.仙鹤草专题笔谈.中医杂志,1992<9>:5) 2.附子 钟新山认为阴盛于内,阳浮于外,迫津外泄之盗汗,可用附片引火回原,治疗肺结核盗汗,以盐附片12g,肉桂、五味子各5g,山萸肉10g,生黄芪20g,服药1剂,盗汗即止。(钟新山.附子可治盗汗.中医杂志,1992<11>:6) 3.桑叶 吕振卿认为盗汗为虚火内炽、迫津外泄、伤阴化燥导致虚阳偏亢,而桑叶益阴可配阳,调以米饮甘平和中,助桑叶益阴润燥之力,且焙干为末,以焦香益胃,使风熄而火静,虚阳内潜,汗孔自合。(吕振卿,卢视平.桑叶止虚汗逶邪汗辨析.中医杂志,1988<8>:639) 4.麻黄根 以麻黄根与椒目等分为末,每服3g,日服2次。(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 5.干葛 以白矾、干葛等分,每次用60g煎汤洗手脚,治疗手汗和足汗。(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20) 【自发性多汗症的辨证论治研究】 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 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 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入行论治: 湿邪不化、汗出于眠者,如湿邪在表,方用三仁汤加减以宣畅气机,祛湿清暖;湿邪在里,治宜健脾利湿,方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之类加减;湿邪化暖,湿暖蕴蒸,则以清暖化湿之茵陈五苓汤、导赤散之类加减。 血瘀脉阻、津液外溢者,或气虚血瘀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阳虚瘀阻,治宜温阳行滞,化瘀通络,方拟参附汤合血府逐瘀汤;阴虚血瘀则以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滋阴活血化瘀。 水运留滞,津液走泄,对于气郁化火,炼液成痰者,以温胆汤化痰清热;而痰湿内聚,脾失健痰涎者,则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汤加减。 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 张振辉通过对23例半身汗出患者的分析,将之分为5型: 阳明热盛型:治宜清泻阳明邪暖,经证以白虎汤加减,腑证以承气汤加减,经腑合病证宜白虎承气汤加减; 肝经郁暖型:治以滋阴清热,养血舒肝,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阴虚内热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清暖; 气血两虚型:拟益气养营,助阳固卫法,以八珍、十全大补汤加减; 阳气亏虚型:方选桂附理中汤加昧以温阳益气。其中治愈21例,有效2例。(张振辉.半身汗出的辨证治疗.中医杂志,1993<2>:740) 【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则属阴虚内暖,但后世医家不拘于此说法。 徐善元以为自汗非皆阳虚,亦有阴虚者,阴虚自汗可由肺肾两虚或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徐善元.阴虚自汗、阳虚盗汗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6):8) 马居里等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盗汗并非皆阴虚,气虚失摄、阳虚失固、湿暖熏蒸、血分暖盛、湿邪内阻、暖邪郁蒸及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均可致盗汗。(马居里,严慧芳.盗汗并非皆阴虚.陕西中医函授,1994(1):1) 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病机应责之于湿、痰、瘀方面。 柴可群结合汗的生理,认为汗证由湿邪侵袭,致气机郁滞,失于宣泄而成,湿邪若在表,则卫阳被困,气化失利,营卫失调,营在里,三焦被湿所困,营卫受阻,而湿邪日久化热,均可见汗出增多;血瘀也可致汗,血瘀致气血运行失调,津液散布失常,拒卫于外,开合失司则见多汗,肺、肾、脾三脏气化功能障碍,影响津液正常敷布与排泄而成痰,痰浊又可影响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卫外失固,津液外泄则为汗证。(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 李辅仁老中医认为瘀血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多汗。(刘毅.李辅仁救治医案.中医杂志,1993<5>:275) 胡明灿将本病的病位责之于脾、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病及肺,开合不利,则卫表失固而汗多如渍。(胡明灿.变法治验举隅.中医杂志,1992(6):38) 李鸿祥老中医认为自汗病位在肾,由于肾气亏虚,津液输布失常而汗出不止。(张晓春.李鸿祥益肾利水法治自汗.北京中医,1993<6>:10) 胡臻认为盗汗病位在肾,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可迫津外溢致盗汗,肾气虚而阳火衰,水火不和则盗汗不止;肾虚不化,气化不利,开合失司亦可使津液外溢而成盗汗。(胡臻.盗汗治肾心得.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42) 【自发性多汗症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人体全身体表除了黏膜以外,均有汗腺的分布,汗腺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面部发汗受交感神经颈上神经节所支配,而上、下肢及躯干的发汗受颈下神经节、胸节及腰节的支配,而发汗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延脑及脊髓。自发性多汗症为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异常增多,病因多数不明。神经系统的某些器质性疾病,如丘脑、内囊、纹状体,脑干等部位出现 可以用外洗法,是我们这一个老中医的方子。 组成:葛根30克,王不留行30克,白矾15克,地肤子30。 用法:煎汤外洗,二日一剂,每日洗5-6次。 小孩子出手汗我倒没怎么注重,但成年人出手汗的挺多,通过观察,这类型的人多数情绪容易紧张,用养肝阴,泻心火的办法有一定疗效。你观察一下这孩子的体质等情况。 可以针刺背部腧穴治疗。 干葛洗方:干葛120g,明矾15g 制作:加水1000-1500g,煮沸15-20min. 功用:祛湿,止汗收敛。 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腋部多汗症。 用法:待温后浸泡手足。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可以取表虚有汗,用黄芪、防风、五味子加浮小麦、牡蛎施治。 我从小手汗也多,多是冷汗。曾看中医示阳虚不能摄阴液,故以附柜之类。小有改善。此小孩单述手汗,未明意气消沉暖等征候特征,请提供。 试试针内关 谢谢von_suzy12 战友,小朋友出汗是热的,请问该如何施治呢? 请教linlin123486战友,恕小虾无知,何谓针内关? 微握拳针 得气酸麻下去后 可重覆弯伸手指的动作 (动针) 如果没有其他的不适应,就让他出吧 白矾洗可以减轻这种症状,但是到了中老年会得干手证,得不偿失啊 谢谢von_suzy12和linlin123486战友,请问有成功的病例吗? 老师的经验 参考看观 另本版有一篇文章可参考 "道少斋浅说中医系列讲座" 不知道中医的治疗效果如何啊?问题是能不能根治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哪?我知道西医的胸腔镜可以根治.不知道哪样更好些? 西医的胸腔镜容易发生代偿性出汗等副作用,所以觉得还是中医调理更安全些 谢谢各位老师指教!谢谢JIER.我用三氯化铝的酒精溶液外涂治疗,效果显著,涂两次,可以3-4周不出汗,但再涂时,发现皮肤过敏严重,出现大批红点还搔痒,不能再涂,请指点!谢谢! 还是应该辨证,是脾虚,还是肝胆湿暖。楼主要说出其它症状,饮食睡眠二便。 汗凉者理中汤,汗暖者桂枝加芍药加葛根汤 刚见到一例手汗证舌淡苔薄白根厚,脉弱.我给开了六君子汤,我觉得应该是脾气为约,散精不力,水液失于常道. 但伤寒冷中有多处说到,手足戢然汗出.不知有何启发. doctorzhang1982 wrote: 不知道中医的治疗效果如何啊?问题是能不能根治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哪?我知道西医的胸腔镜可以根治.不知道哪样更好些? 中医完全可以根治此病,五液中汗为心之液,可灸心经郗穴阴郗,温和灸每次30分钟,2~3次即可治愈 1.《医述》 “脾胃湿蒸旁达四肢,则手足多汗。” 热者 二陈汤加川连、白芍 冷者 理中汤加乌梅 弱者 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子 2. 张志礼《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脾胃湿暖,蕴蒸肌肤 先天不足,阳气偏虚 腠理不固,津液外渗 3. 李伯鉴《皮肤科证治概要》 (1)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 ,导致湿热蕴蒸脾胃,旁溢四肢 皮肤浸渍发白,伴口臭,喜心灰意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脾胃湿暖 调理脾胃,清暖除湿 芩连平胃散化裁 黄芩10黄连10苍术10厚朴10熟川军10(后)生石膏30(先)炙草10枳实10 (2)寒凝气滞,脉络瘀阻,荣卫失和,卫外不固 伴四肢不温,心灰意冷汗外溢,肤色青紫,舌青紫,脉细涩 严寒凝气滞,脉络瘀阻 通经散寒冷,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化裁 当回15桂枝10细辛6木通3赤芍10炙草10丹参15炙山甲10大枣10枚 (3)情志失调,心气内虚,收敛失司 精神紧张加剧,伴心悸多梦,少气懒言 舌淡 脉细弱 心气不足 脉失收束 养心益气 收敛汗液 柏子养心丸、生脉散化裁 党参10柏子仁10麦冬10五味子10枣仁10生龙、牡各30(先)远志10当归12石菖蒲10茯神10 临床中医 wrote: 成年人出手汗的挺多,通过观察,这类型的人多数情绪容易紧张...... 确实如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这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有一定效果。如果觉得偏暖,可倍白芍加黄芩。

7、温氏奔豚汤用法

本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师遗方,与《金匮》奔豚汤名同方异。本方 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桂附理中汤去白术,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温热灵动,彻上彻下,通 行十二经表里内外。功能温养先天命门真火,救元阳之衰亡,固元气之厥脱。补火生土,化湿醒脾,补土制水,而消水肿。纳气平喘,安养冲脉;引火归原,制伏奔 豚。消五脏寒积,逐六腑冷凝,除骨脉寒痹,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气治诸痛。于大队辛热燥药之中,重用一味山药之性润,健脾和胃益肺,补肾强精益阴之品为佐, 滋阴配阳,共奏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之效。原方无剂量,笔者经验:君药附子,轻症温养lO克,大病阳衰15~30克,危重急症,斩关夺门,破阴救阳 100~200克;山药30克;红参平剂10克,急救暴脱30克,加山萸肉90~120克;炙甘草平剂为附子的两倍,当附子破格重用时,保持60克;肉桂 平剂10克,火不归原用小量(3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药前先吞);沉香、砂仁用小量3~5克。余药随证酌定。煎服法:小剂,加冷水1500毫升, 文火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大剂,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750毫升,日3夜1服。上有假热,热药冷服,偷渡上焦。
 原方主治:肝脾肾三阴寒证;奔豚气;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疝;水肿鼓胀等症。本方运用要点,以“厥气上攻”为主症,即方名“奔豚”之取意。“奔豚”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属冲脉病变。
冲为血海,其脉起于小腹,循腹上行,会于咽喉。隶属肝肾,又隶属阳明。当肾阳虚衰,肝寒凝滞,寒饮内停,冲脉即不安于位,挟饮邪上逆奔冲,便成本 证。当发作时,患者自觉一股冷气从少腹直冲胸咽,使其喘呼闷塞,危困欲死而痛苦万分。其证时发时止,发则欲死,止则冲气渐平,平复如常,与《金匮》描述一 致。方中肉桂、沉香直人肝肾,破沉寒痼冷,温中降逆,为治奔豚之专药,故投治辄效。李老运用本方34年,临证加减变通,扩大应用范围,用治一切沉寒痼冷顽 症、临床罕见奇症,皆能应手取效。尤对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余从以上二位老师的教诲下_感悟 之,现 将 临床应用本方治愈 一例重症冠心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患者:
骆光武 男 76 岁 ,因冠心病伴痛风20年病史;1974年曾做阑尾切除术。冠心伴痛风病情加重1年4个月,曾三次因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房纤颤住院治疗,都以病情缓解出院。至2008年3月4日因其病情再度加重,并经医院三次下病危通知书,前两次经县医院住院抢救脱险。第三次(第12天)病情急剧加重,经医院抢救病情未见缓解,并出现全身水肿、神智不清、心慌心悸、 呼吸困难 等,而急转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经生化检查; DBIL3.6umOI/L,ALT127U/L,AST70U/L,LDH341U/L,GGT64U/L,TP56g/L,CK(磷酸肌酸激酶)250U/L,HBDH(a-羟丁酸脱氢酶)217U/L,Na145.2mmoI/L,CL113.4mmoI/L,Ca1.30MMOL/L,IP2.24mmoI/L,CO2 13.9mmol/L,AG22.3mmol/L,UN(尿素)41.0mmol/L,CRE(肌酐)904.0umol/LCRP30.40mmol/L;UA(尿酸)671umol/L.乙肝二对半结果(--);DR(号:0804822)检查提示:1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2 心影增大,以向左增大为主,主动脉球钙化。3 右膈面中份向上膨隆。4 左膈面胸膜增厚粘连;B超(检查号:200803190024)扫查:腹腔未见明显积液暗区。1 胰腺声像图改变合并双肾囊肿。2 前列腺测值增大。3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彩超(超声号420082141):提示1心脏:左室增大、瓣膜反流(中度)、脉瓣(中
度);2肾脏:大小约9.0*4.0*4.4cm,实质内见两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壁薄内清,后方回声区增强,较大者1.8cm,有肾大小约8.9*4.0*4.5cm,实质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壁薄内清,后方回声增大约2.0cmX2.1cm,皮髓质界限欠清,汇集部集中。CDFI: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电压标准:LST/T 异常)。 诊断为“严重心衰竭合并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经市医院抢救治疗加肾透析二周。2008-04-02生化检查ALI62U/L,AST49U/L,GDT110U/L,TP59.0g/L,ALB33.8g/LA/G1.30,Ca1.36IP2.52mmol/LCo2 19.3,AG22.6mmol/L,UN25.8mmol/LCRE1002.0UMOI/L,UA448UMOI/L,CRP29.2Mg/L. 病情无明显好转出院。
于2008年4月3日下午出现病危求治余。诊见患者昏睡时醒,吸氧。心悸气喘,唇指青紫,畏寒肢冷 ,全身水肿,腹大如鼓,阴囊湿冷如冰,晨起恶心 呕吐,口臭,有烂苹果味,脉弦迟。舌紫胖水滑边有齿痕。自觉有凉气从小腹直奔心胸,患者即全身怕冷抖动,心悸头摇,特别惊恐惧慌。故脉症合参,证属肝脾肾三阴寒证,处以重剂温氏奔豚汤5剂-----------
附子200 生山药30 红参20 砂仁5 沉香5 云苓 30 泽泻30 紫石英30 生龙牡30 肾四味各30 山萸肉120 灸草60 怀牛膝10 半夏30 鲜生姜10片 大枣10枚 核桃4枚 加水3000毫升 先急火煮10分钟,后文火煮取750毫升 日三夜一服。患者服一剂药后奔豚气未发。心悸心慌亦止,三剂后大便通畅,尿量增加日夜可达1500毫升。食俗增加,并可到户外散步。5剂服完,水肿已去其七,精神明显好转。但仍有晨起恶心 呕吐,口臭,有烂苹果味,二诊方:上方加细辛15克大黄10克,以达温阳泻浊,邪去则正安.,此患者以本方调治1月余,服药20余剂, 后因邪退正虚,气短懒言,腰腿仍微困疲乏。故以培元固本散巩固疗效,以善其后。

与桂附理中汤治疗肩周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