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对应的脏腑?
子时一胆经当令;丑时一肝经当令;寅时一肺经当令;卯时一大肠经当令;辰时一胃经当令;巳时一脾经当令;午时一心经当令;未时一小肠经当令;申时一膀胱经当令;酉时一肾经当令;戌时一心包经当令;亥时一三焦经当令。
1、13-15点
正未时(13-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于脾。
2、15-17点
正申时(15-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3、17-19点
酉时(17-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4、19-21点
戌时(19-21点),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5、21-23点
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在工作,三焦对照解剖学的定义,叫胸腔、腹腔,上腹、下腹,中医叫三焦。
6、23-1点
子时(23-1点),足少阳胆经最旺,是骨髓造血,胆经运作时间,胆汁推陈出新。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正丑时(夜里1-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肝藏血,肝血推陈出新,必须休息,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7、3-5点
经脉的循行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的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夜里3-5点)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年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8、5-7点
卯时(早晨5-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蠕动最旺盛,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是吃早餐的时间。
9、7-9点
正辰时(上午7-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是胃最活跃的时间。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10、9-11点
正巳时(9-11点),足太阴脾经最旺,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所以吃早餐不会发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11、11-13点
正午时(11-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
(1)肩周炎所对应的脏腑扩展资料:
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兹分述如下:
(一)肝与胆
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
(二)胃与脾
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分工合作。所以任何一方有病,都会相互影响;治疗上也是二者兼顾。
(三)心与小肠
心和小肠的经络互通于心,心火盛,舌尖碎痛,小便也会赤涩。所以采用清心利小便的疗法,使心和小肠的热从小便外出。
(四)肺与大肠
大肠为传导之腑,但必须借肺气的下降。所以大便秘结,可以用开泄肺气的方法;痰浊壅塞肺部的实喘,可以开泻大肠,以利肺气。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密切关联的。
(五)肾与膀胱
肾和膀胱互为表里。小便既要靠肾的运化,又要藏于膀胱,从而得以正常地排泄。所以小便不通就应当温化肾和膀胱之气。
(六)心包络与三焦
心包络是心的外卫,三焦为脏腑外卫,二者脉络原自相通。在经络方面,手厥阴经是络三焦,属心包,手少阳经是络心包,属三焦,是相互交通的。所以心包络和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身体各器官工作时间表
网络-脏腑
2、中医认为,十二个月份分别对应那些脏腑?
那三抄五七月,是指孕妇妊娠期的三五七月,不是自然月。
以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方论人之受孕,一月肝经养胎,二月胆经养胎,三月心经养胎,四月小肠经养胎,五月脾经养胎,六月胃经养胎,七月肺经养胎,八月大肠经养胎,九月肾经养胎,十月膀胱经养胎。
3、中医中五行对应个脏腑的关系
五行:木 - 火 - 土 - 金 - 水
五脏:肝 - 心 - 脾 - 肺 - 肾
五行与五脏之间关系为:依次相生、隔一为克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器官对应的五脏六腑
1.心 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主神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位置;神志的含义包括精神状态,意识思维等,所以中医学的心包括了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心又主血脉,即主管血液在脉管内的运行。心开窍于舌,在体为脉,其华在面。
心合小肠,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胃中的水谷,主化物和分别浊清。
以上心与小肠、血、脉、舌等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即心的系统。
2.肝 肝主疏泄,性喜舒畅条达。肝的疏泄正常,即脾胃健强,故能助脾胃生化血气,肝藏学,对人体动静时的血量有调节的作用。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指、趾甲)。
肝合胆,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助脾胃消化。
以上肝与胆、筋、目、爪甲等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即肝的系统。
3.脾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脾主运化水谷和津液,将水谷精微输送于其他脏腑;器官和组织,以供营养之用,所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能统摄周身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管之外。脾开窍于口,主四肢、肌肉。脾的健运情况,可以反应于唇。
脾合胃,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胃气主降。喜润恶燥。为主受纳水谷,并将水谷进行初步的消化后传送于小肠。
以上脾与胃、肌肉、四肢、口唇等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即脾的系统。
4.肺 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主治节,能辅助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肺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膀胱。肺开窍于鼻,与气管、喉、鼻等连成呼吸道,中医学称为肺系。肺合皮毛,与声音的发生也密切有关。
肺合大肠,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水谷经小肠消化后剩下的糟粕。
以上肺与大肠、鼻、气管、皮毛等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即肺的系统。
5.肾 肾主水,是人体水液代谢最重要的器官。肾主纳气,是人体元气之根。肾藏精,主骨(齿为骨之余),生髓(脑为髓之海)。肾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肾气的情况,可以反应于头发。
肾合膀胱,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以上肾与膀胱、骨、齿、髓、脑、耳、前后二阴等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即肾的系统。
5、中医对肩周炎的怎么分类?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阳陵泉 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条口 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鱼肩穴 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三间穴 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后溪穴 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