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周炎刮痧刮哪些部位
肩周炎较顽固,教你一个简单管用的方法,用大盐粒子一斤炒热,装布口袋里捆结实(不要让盐粒子掉出),放在肩部来回熨烫,感觉很舒服为宜,每天晚上一次,1-2周即可,时间久的也可以。
2、肩周炎如何刮痧
背部:督脉----大椎至至阳
膀胱经----患侧大杼至膈俞
小肠经----患侧天宗
胸背部:胆经----患侧肩井
大肠经----患侧肩髃
小肠经----患侧肩贞
肺经-----患侧云门
上肢: 大肠经----患侧曲池
三焦经-----患侧外关.中渚
阿是穴----疼痛局部
3、肩周炎患者如何刮痧
肩周炎又称漏肩凤肩凝风肩凝症,中医多认为由肩部受风寒或睡眠时肩部着凉诱发,导致肩部经络闭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枢机不利以致关节、肌肉疼痛,活动障碍,属于肩凝肩痹的范畴。刮痧是指利用手指或刮痧板、玉石片等光滑的硬物器对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刮、挤、捏、刺、拍等动作来刺激体表经络,起到改善机体气血流通的作用,从而达到祛除寒邪、疏通经络、活血袪瘀、消肿止痛、调节阴阳、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功效。对于肩周炎病人,刮拭部位及顺序:后颈部:风府至灵台以及天柱至膈俞;肩上部:风池到肩井;肩胛部:秉风、天宗、肩贞;肩前部:中府至云门;肩外三角肌:肩隅至曲池;上肢背部:曲池至合谷。刮痧的手法也是因人、因病而异,外邪内侵、气滞血瘀致肩周炎的病人宜用泄法;对于气血虚弱的肩周炎病人宜用补法。刮痧时,肩周炎病人需要裸露皮肤而且刮痧能使皮肤汗孔开泻,因此要特别注意避风保暖,防止风寒之邪侵袭引发新的疾病。
4、刮沙的正确手法的什么???
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扶阳罐。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
●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扶阳罐,集温刮、温灸、磁疗、红外线于一体,国家专利产品,为新一代的刮痧医疗器械,据专家介绍,传统刮痧都伴有疼痛,一种结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全新温通经络医疗器械“扶阳罐”,它所倡导的“无痛刮痧,扶阳养生”新理念逐渐被社会认识并认同,因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被人们广为推崇。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注意事项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5、肩周炎需要刮痧的穴位有哪些?
肩周炎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名“五十肩”。本病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肩袖韧带等退行性病变,并有渗出与细胞浸润,继而纤维化和粘连。本病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尤以夜间为甚,并有凉、僵感。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随之产生或加重,疼痛可略有减轻,故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刮痧部位】
刮天柱、肩井、天髎、天宗、膈关、肩贞及肩背部、肩髎、曲池、外关及上肢后外侧;抑或刮缺盆、中府、压痛点及肩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