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肿瘤 > 颅骨肿瘤鉴别诊断

颅骨肿瘤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2021-05-19 17:28:55

1、关于良性脑瘤的症状、分类、治疗等问题

一、什么是良性脑瘤
脑瘤是良性脑瘤和恶性脑瘤的总称。
所谓良性脑瘤是指生长在颅内某一部位(多在脑神经组织外),组织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多能根治的肿瘤。如脑膜瘤、垂体腺瘤、胚胎残余性肿瘤及血管肿瘤等。而恶性脑瘤则相反(大都生长在脑神经组织内),细胞分化不良,生长迅速,难以根治。如脑内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及侵入瘤等多为恶性。有些良性脑瘤,由于位置较深,其周围有许多重要结构,发现时体积已很大,手术不能全部切除,预后不良。而某些所谓的恶性脑瘤,由于生长在不很重要的脑组织中,几乎能全部切除,手术后也能生存较长时间,甚至能治愈。有极个别的脑瘤,开始为良性,以后逐渐转变成恶性。因此,不论患了何种性质的脑瘤,都不应该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良性脑瘤病因病理
医学对脑胶质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有:
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
②遗传因素,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
③化学因素,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些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中医认为有以下几种病因病理。
①寒气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肿大成积。
②脾肾阳虚,清阳不升,痰湿内生,痰阻经络,致痰迷心窍。
③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眼吊复视,抽搐震颤。
④邪毒内侵,肝郁化火,肝火-L炎,气血上逆,成为湿热淤毒,故颅内肿瘤的内因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因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淤毒等格于奇恒之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
脑瘤病理
颅内肿瘤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部肿瘤的总称,最多见的为胶质瘤,约占1/3~1/2以上;其组织来源为外胚层发生的肿瘤,半数以上属恶性。胶质瘤根据病理和临床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胶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90%为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为最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等,除胶质瘤外,绝大多数为颅内良性肿瘤。
兼顾病理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可将脑瘤分为:
①胶质细胞瘤,占45%,居脑瘤之首;
②脑膜瘤,占15%左右;
③垂体腺瘤,约为15~20%,多位于垂体前叶;
④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10%左右;
⑤先天性肿瘤,占12%左右;
⑥其他少见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
⑦颅内转移瘤,占脑瘤的12%左右。
三、良性脑瘤症状
1.头痛是脑瘤最早和最多见的症状,见于82%~90%的病人,程度各人不同。初为间歇性,以早晨清醒时及晚间较多且较重。多以额部或两颞部的搏动性钝痛或胀痛和变为持续性。咳嗽、用力、喷嚏、俯身、低头时可使头痛加剧。小儿因颅骨未闭,颅压增高时颅缝分开,故可没有头痛,只诉头昏。头痛往往以一般止痛剂治疗无效,而以脱水剂治疗则效果明显。
2.呕吐为主要症状之一,约发生于2/3的病人。常见于剧烈头痛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
3.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幕下及中线肿瘤病人出现较早,幕上的良性肿瘤出现较晚,有的甚至不出现。视乳头水肿早期并不影响视力,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当视乳头水肿持续数周或数月之后,视盘逐渐变得苍白,视力开始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这是视神经萎缩的表现。一旦出现阵发性黑朦,视力将迅速下降,甚至很快失明,这时即使手术解除了颅内高压,视力往往也不能改善。
四、良性脑瘤诊断检查
1.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出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有的可见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颈项强直,以及脑疝时出现呼吸,脉搏变慢,血压增高等变化。因肿癌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体征等。
2.X线平片检查可见颅内压增高及定位的证据。
3.超声波探测 中线波向健侧移位,可见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见肿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5.脑血管或脑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诊断。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肿瘤轮廓和周围水肿带、脑室扩大或移位情况。
7.脑电图检查 出现局限性慢波或弥散性节律异常。
脑瘤鉴别诊断 脑瘤应与癫痫、脑脓肿、脑血管疾病、脑蛛网膜炎、视神经乳头炎、内耳眩晕病等相鉴别。细心诊察,多数不难区别。
五、良性脑瘤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又位于适当部位者,可争取全部切除。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清除坏死及缺氧组织,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2.辨证分型治疗
脑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六.脑瘤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苯并芘、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进入体内。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脑部外伤,发生脑外伤时应及时治愈。已患颅内肿瘤的人不宜再生育。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些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莴苣、油白菜、菠菜、大枣、香蕉、苹果、芒果等。

2、头皮包块如何诊断?

一般把头皮局部隆起称为头皮包块。头皮包块比较复杂:皮肤病;头皮血肿 ;头皮感染;头皮淋巴结肿大;头皮良性病变;头皮肿瘤;头皮血管病 颅骨组织病变;甚至脑膜瘤 血液淋巴瘤 等都可以表现为头皮包块 。皮肤病多见的是疣 多为良性,其他有痣 有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头皮血肿 多有明显外伤史,无外伤史的血肿要考虑血液疾病引起者。头皮感染 多见的是脓肿 痈 甚至真菌感染等 其他疾病 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原因。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有包块的压痛和周围的肿胀,甚至全身发热。头皮的良性病变多是 脂肪瘤和纤维脂肪瘤 皮脂腺囊肿。头皮肿瘤 常见的是头皮鳞癌 呈菜花样生长,有溃烂时候因合并感染而出现恶臭。头皮血管畸形 血管性疣也可以表现为头皮包块。这类包块表面红色或紫色,有的触之有波动感。颅骨肿瘤 发生在其他部位的骨肿瘤都可以在颅骨上,常见的是良性骨瘤 包块均匀生长 密度均匀,x线或ct可以随访确定。个别凸面脑膜瘤可以以头皮包块为首先症状就诊。颅骨的血管病变也可以出现头皮包块。颅内静脉窦发育异常也有表现为头皮包块者。全身各种肿瘤转移都可以出现头皮包块。单发以头皮包块为首要症状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有报道。头皮包块触之不可过于用力;头皮包块手术前至少要行切线位置x线,检查和颅骨的关系;头皮包块手术后必须做病理检查。小儿颅缝附近的肿块,有脑膜脑膨出的可能

3、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

?

4、骨原性肉瘤的基本特征

是一种恶性肿瘤,本病极少见,治疗时预后效果也不理想。本篇文章主要从各方面描述相关知识,从其概念、临床特征、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来了解。
骨源性肉瘤起源于颅骨的骨源性肉瘤不超过9%,下颌骨是最好发的部位,是一种原发于骨的肿瘤,其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类骨质。
部位
有两例鞍区原发性骨肉瘤。在蝶骨的3例骨肉瘤有1例是原发性骨肉瘤,1例是鞍上骨肉瘤发生于垂体瘤放疗后10年,另一例是在颅咽管放疗15年后骨肉瘤。
临床特征
一例45岁女性和一例24岁男性患者患有鞍区原发性骨源性肉瘤,表现为头痛和复视。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上
,骨源性肉瘤界限不清,有骨质溶解和骨质形成或混有骨质溶解硬化,在一例鞍区原发性骨肉瘤,CT显示在鞍结节均匀一致增强的肿块,鞍窦前部有破坏。肿块显示有螺环状或放射状的新生骨形成。
大体特点
结节呈灰白色,有硬的骨性的或软骨性物,部分为软的纤维成分。可见小的囊性变和出血灶。
显微镜下特点
每个病例其组织学表现变化特别大,即使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变化也很大。异型性间质产生骨质和软骨,根据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同,骨肉瘤分为3种主要类型:造骨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和纤维母细胞型。
鉴别诊断
骨源性肉瘤主要须同骨肉瘤鉴别的是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及罕见的骨化型肌炎和骨巨细胞瘤(GCTB),这些肿瘤都有各自典型的组织学特点。
临床预后
原发性颅骨骨肉瘤罕见,预后不好,通常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辅以化疗和放疗,但很容易复发,故建议结合中医中药保守治疗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以及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5、脑膜瘤症状表现有什么

脑瘤的早期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包括“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
意见建议:颅内手术很复杂,如做的不好,容易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因此不建议手术;也不建议放化疗,年老体弱免疫低下患者怕吃不消,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先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以消灭癌组织提高免疫抗癌力为最,这个力量要是上去了,病情可进入良性循环。再辅以中医治疗,我国中医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可治本;另外心态很重要,不要害怕和着急,否则只会加重病情。如能做到,可以显著的延长患者的寿命,早期的治疗明显有效,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意志坚强的话,中晚期转移患者能够提高5-20年等不同的寿命,甚至更长。关键不用手术,不用放化疗,所以费用不高。

6、颅骨骨瘤的鉴别诊断

1

7、脑膜瘤的症状有哪些?

脑膜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原发于眶内的脑膜瘤发生年龄似较颅内者年轻。发病年龄越小,肿瘤发展越快,多发性肿瘤机会越多,手术后复发率也较高。
原发于眶内的脑膜瘤,因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即使发生于视神经鞘的肿瘤,原发于管内或眶内症状也不相同。发生于视神经鞘的肿瘤,往往有两种增长形式。一种形式是瘤细胞增生,并侵犯鞘间隙、软脑膜和硬脑膜,但硬脑膜不被穿破,表面保持完整,肿瘤向眼球和颅内两个方向发展,外形呈管状增粗。另一种形式是肿瘤早期穿破硬脑膜,即沿视神经纵轴发展,围绕视神经或向一侧增长,外形呈梭形或块状。肿瘤不断增大,受到眶壁限制,则形成与眶腔一致的锥形肿块。发生于骨膜的肿瘤,沿骨膜增长,早期不影响视神经,症状和体征同于周围间隙肿瘤。
眶内脑膜瘤最常见和较早出现的体征是眼球突出,95%以上的病例有此体征,特别是早期穿破脑膜向视神经一侧或围绕视神经增长以及原发于视神经鞘之外的肿瘤,眼球突出最早引起患者注意。眼球突出的方向一般沿眼轴向前发展,原发于蝶骨大翼骨膜的肿瘤,往往使眼球向内、向下移位。眼球突出的程度因人而异,区别可以很大。肿瘤起源于视神经管内视神经鞘,或沿鞘发展,眼球突出度较低,甚至颅内已有蔓延,两眼突出度仅差2~3mm。肿瘤发生于眶内,呈块状增长的,眼球突出明显,双侧差值可达20mm以上,严重者眼球脱出于睑裂之外。
视力严重减退也是发生较早的症状之一。初诊患者,视力低于0.1者达50%以上。视力的丧失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发生于视神经管内的,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往往是早期惟一的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伴有头痛,较长时间内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沿视神经鞘发展,外形呈管状的脑膜瘤,因压迫视神经纤维,发生萎缩,视力丧失也较早,而眼球突出不明显。只有那些早期穿破视神经硬脑膜,肿瘤向一侧发展,或原发于视神经鞘之外的脑膜瘤,晚期才有视力减退。管状脑膜瘤早期视野收缩,发生于眶尖者,可出现视野内暗点。
眼底改变也是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见的重要体征。早期发生视盘水肿,经过长期过程后,发展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边界不清,色调灰白污秽,且向前轻度隆起,视盘表面往往出现视神经睫状静脉。后极部向前扁平隆起及脉络膜-视网膜皱褶。视神经萎缩后仍向前隆起,是由于长期的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的结果,也可能是瘤细胞侵犯。
脑膜瘤质地较硬,发生于视神经鞘的可妨碍视神经的移动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眼睑和结膜水肿。中年女性眼睑慢性水肿,除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和恶性肿瘤之外,还应考虑脑膜瘤。在病程的晚期,或发生于眶前部骨膜的肿瘤,还可扪及硬性肿物。脑膜瘤的症状在妊娠期比较显著,发展较快。
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诊断特点为:①临床四联征,成年女性多见,单侧眼球突出;②视力丧失;③特征性视盘水肿和萎缩;④视盘表现的睫状静脉。CT和MRI显示视神经不同程度的增粗,尤其是肿瘤经视神经管向颅内蔓延时。

与颅骨肿瘤鉴别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