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骨巨细胞瘤患者多位年轻人,一半以上的病人发病前有过损伤历史。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症状为疼痛、肿胀。本文主要介绍了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症状表现。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病变破坏骨皮质并刺激骨膜时或当骨的强度下降即将出现病理骨折时,可以产生临床症状。同大多数骨肿瘤一样,往往因局部的肿胀和疼痛而发现。骨巨细胞瘤症状临床症状的程度不一,一般与就诊时肿瘤的大小无关。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诊,就诊时已有大范围的骨破坏。(1)疼痛:早期多见,一般不剧烈。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生长,髓内压力增高所致。发生于脊椎者,肿瘤可压迫神经或脊髓,产生相应的神经放射痛或截瘫。少数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医。(2)局部肿胀、肿块:出现迟于疼痛症状,肿胀一般较轻,由于骨壳膨胀性改变及反应性水肿所致。如病变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内肿物,则肿胀明显。肿胀逐渐地缓慢增大,有时迅速增大,多属肿瘤内出血所致。(3)关节功能障碍:长骨骨端肿瘤的局部浸润反应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肿瘤很少穿破关节软骨,但可造成关节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时肿瘤体积较大,范围超过关节,但X线片所见其关节软骨面尚完整,这也是该肿瘤的特点之一。骨巨细胞瘤体征(1)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显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应区,特别是骨皮质破坏,形成软组织内肿块时,皮温增高明显,也与该肿瘤血液丰富有关。(2)骨壳完整且较厚时,触及硬韧的肿物,薄的骨壳可有弹性。骨壳破坏或无骨壳者,呈囊性肿物。有时肿瘤呈现搏动,表示肿瘤充血明显。(3)发生于脊柱的骨巨细胞瘤,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及截瘫。位于骶骨者可引起骶区疼痛、马鞍区麻木及大小便障碍,肛门指诊可扪及骶前肿物。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 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病变在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X线表现为骨端局限性均匀一致的溶骨性破坏,呈肥皂泡沫状。镜下为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2、骨巨细胞瘤和骨癌症有区别吗?可以治吗?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发性骨肿瘤,属恶性肿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种。它由梭形和卵圆形的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肿瘤间质富于血管。由于本瘤内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因而称为巨细胞瘤;又因过去认为这些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故也称为破骨细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组织来源未明,以上各名称纯系形态学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国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发年龄为20~40岁的青壮年,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理改变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有恶变倾向;Ⅲ级为恶性。但Ⅰ级者也可以早期肺转移。
治疗原则:
1.骨巨细胞瘤需手术治疗,化疗无效,放射治疗对骨巨细胞瘤只有抑制作用,仅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的辅助治疗。
2.对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头、尺骨远端肋骨,可作肿瘤全切除。对桡骨远端切除后可行腓骨小头移植重建腕关节。
3.对范围较小之Ⅰ、Ⅱ级肿瘤行彻底刮除病变组织,后选用50%氯化锌、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冻或镭射烧灼等办法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然后植入自体骨、异体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对范围较大或刮除术后复发之Ⅰ、Ⅱ级肿瘤可行节段切除术,人工关节或异体关节移植术。
5.Ⅲ级骨巨细胞瘤应行截肢术或节段截除术。
用药原则:
1.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2.本病主要行手术治疗,术后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要用新特药物。
辅助检查:
1.对骨巨细胞瘤之诊断根据临床、X线摄片和病理检查三结合定级。
2.住院病人,以检查框限“A”及“B”为主。如怀疑远处转移之可能,可酌情选用检查框限“C”。
疗效评价:
1.治愈:骨巨细胞瘤经手术治疗后不复发。
2.好转:肿瘤经手术治疗,伤口愈合。
3.未愈:肿瘤虽经手术,但残存肿瘤,近期内又复发。
专家提示:
骨巨细胞瘤是我国常见的原发骨肿瘤之一,化疗无效,放疗只有起抑制肿瘤生长之作用但有促使恶性变的发生,仅用于无法手术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肿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分级和肿瘤部位。
3、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此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造成严重残废而导致截肢,少数病例尚可转移而致命.瘤组织循环丰富,质软而脆性大,似肉芽组织,易出血,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细胞组成为圆细胞及梭形细胞(即间质细胞),间有较大空隙,隙内有出血征象,并有许多巨大型多核细胞(核数10~200个),骨皮质变薄,有时穿过皮质扩大至软组织,切片检查应包括肿瘤各部分.目前,多倾向于把间质细胞作为该肿瘤的主质细胞. 仅常有隐痛或刺痛,间歇发作,局部可有肿胀.由于进展隐匿,有的肿瘤已发展至相当大小才来就诊,病变多发于长骨两端,故而附近关节活动可以受限. 本病80%发生在20岁以后,很少发生在骺板关闭以前,仅有3.5%在15岁以下,50岁以上也很少见.最多见在20~40岁.良性巨细胞瘤,女比男多,约3∶1;而恶性者,男比女多,也约为3∶1. 75%的肿瘤位于长管状骨的两端,50%在膝关节附近,即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也为常发部位.少数见于骨盆和脊椎骨.偶有报告呈多发性. X线表现由于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其特征是骨组织出现局灶性溶骨性破坏.在长管状骨的骨骺区,可见一较大而偏心的射线透光区;病灶的边缘清晰,其中有纤细或粗糙的骨小梁穿过所见骨小梁并非新骨形成,而代表破坏骨骺的腔壁.肿瘤可伸展至关节的软骨,甚至能引起关节内骨折,在患部一侧骨皮质的扩大和变薄明显,在骨皮质外一般没有骨膜新生骨形成,有时呈多囊性或肥皂泡沫样改变.某些巨大、膨胀性肿瘤可涉及干骺端,也可占据骨骺全部,有一层薄而硬化的边界,由扩大的皮质内层皱缩或少量周围性反应性新骨生成引起.也偶见形成典型的骨膜反应如Codman3角.由于肿瘤的生长,骨膜呈脱皮状.如该肿瘤患处骨皮质破裂,骨膜新生骨增多都提示有恶性变的可能. 建议你到当地医院骨外就诊,针对病情做下一步的治疗.
4、如何从形态上区分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
固定后的大体标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骨组织有无完整性, 骨肉瘤多有骨破坏,且浸润骨膜,所以会有骨的不连续性。骨巨细胞瘤属于干骺端骨皮质的损害,通常不累及骨皮质,所以具有连续性。
2 骨内肿瘤组织的颜色 前者固定后多为白色或红白的斑斓状颜色,后者固定后有黄色的区域,这是因为泡沫细胞的原因。
3 坏死特点: 前者切面中通常为絮状的纤维中有坏死, 后者通常为片状坏死,有时呈砂砾样。
4 干骺端形态 : 前者主要为 实性,肿瘤如长出骨皮质,会有codman三角形成 后者主要为泡状损害
5、骨巨细胞瘤是癌症吗?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发性骨肿瘤,属恶性肿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种。它由梭形和卵圆形的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肿瘤间质富于血管。由于本瘤内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因而称为巨细胞瘤;又因过去认为这些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故也称为破骨细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组织来源未明,以上各名称纯系形态学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国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发年龄为20~40岁的青壮年,性别无明显差异。病理改变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有恶变倾向;Ⅲ级为恶性。但Ⅰ级者也可以早期肺转移。
治疗原则:
1.骨巨细胞瘤需手术治疗,化疗无效,放射治疗对骨巨细胞瘤只有抑制作用,仅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的辅助治疗。
2.对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头、尺骨远端肋骨,可作肿瘤全切除。对桡骨远端切除后可行腓骨小头移植重建腕关节。
3.对范围较小之Ⅰ、Ⅱ级肿瘤行彻底刮除病变组织,后选用50%氯化锌、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冻或镭射烧灼等办法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然后植入自体骨、异体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对范围较大或刮除术后复发之Ⅰ、Ⅱ级肿瘤可行节段切除术,人工关节或异体关节移植术。
5.Ⅲ级骨巨细胞瘤应行截肢术或节段截除术。
用药原则:
1.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2.本病主要行手术治疗,术后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要用新特药物。
辅助检查:
1.对骨巨细胞瘤之诊断根据临床、X线摄片和病理检查三结合定级。
2.住院病人,以检查框限“A”及“B”为主。如怀疑远处转移之可能,可酌情选用检查框限“C”。
疗效评价:
1.治愈:骨巨细胞瘤经手术治疗后不复发。
2.好转:肿瘤经手术治疗,伤口愈合。
3.未愈:肿瘤虽经手术,但残存肿瘤,近期内又复发。
专家提示:
骨巨细胞瘤是我国常见的原发骨肿瘤之一,化疗无效,放疗只有起抑制肿瘤生长之作用但有促使恶性变的发生,仅用于无法手术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肿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分级和肿瘤部位。
6、骨巨细胞瘤是恶性肿瘤吗?
骨巨细胞瘤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具有恶性性质的良性肿瘤,目前,骨科学界及专病理学界,对此肿瘤属生物学性质(即:良性、恶性)仍有争论。以往骨巨细胞瘤分三期,所谓一期良性,三期为恶性。但近年来,也发现有一期病人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因此,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骨巨细胞瘤良恶之分。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7、如何鉴别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是我国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此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造成严重残废而导致截肢,少数病例尚可转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邻近关节的肿瘤,生长缓慢,局部可有肿胀,疼痛及压痛,关节活动度常受限,瘤内出血或病理骨折往往伴有严重疼痛。骨巨细胞瘤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那么要如何区分呢?容易与骨巨细胞瘤相混淆的疾病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常见10岁~20岁青少年,好发下颌骨。现在认为发生于颌骨者通常并非真性GCT而是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镜下多核巨细胞体积小,中等数量,分布不均匀,常聚集于出血、坏死与含铁血黄素沉积部位,并可见骨样与骨组织形成,病灶经单纯刮除后预后较好。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椎骨及扁骨,但也可发生于长骨干。X线上与GCT相似,呈骨的偏心膨胀,骨皮质消融,与GCT镜下不同的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且多位于血管囊肿和出血灶附近,胞体较小,间质为成熟的纤维组织。单纯病灶刮除四分之一会复发,大块切除或刮除并结合骨移植效果较好。多核巨细胞性骨病变十分复杂,稍不警惕就易造成误诊,对于患者是儿童,病变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颌骨和手足骨,病灶多发,通常不是GCT。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骨折时可因坏死、出血及多核巨细胞反应而误诊为GCT合并病理性骨折,应加以鉴别。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如有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8、骨巨细胞瘤是什么病?
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来源尚不清楚,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回织。骨巨细胞答瘤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极少数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少数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即所谓良性转移)。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
9、骨巨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
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病变破坏骨皮质并刺激骨膜时或当骨的强度下降即将出现病理骨折时,可以产生临床症状。同大多数骨肿瘤一样,往往因局部的肿胀和疼痛而发现。
1.症状临床症状的程度不一,一般与就诊时肿瘤的大小无关。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诊,就诊时已有大范围的骨破坏。
(1)疼痛:早期多见,一般不剧烈。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生长,髓内压力增高所致。发生于脊椎者,肿瘤可压迫神经或脊髓,产生相应的神经放射痛或截瘫。少数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医。
(2)局部肿胀、肿块:出现迟于疼痛症状,肿胀一般较轻,由于骨壳膨胀性改变及反应性水肿所致。如病变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内肿物,则肿胀明显。肿胀逐渐地缓慢增大,有时迅速增大,多属肿瘤内出血所致。
(3)关节功能障碍:长骨骨端肿瘤的局部浸润反应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肿瘤很少穿破关节软骨,但可造成关节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时肿瘤体积较大,范围超过关节,但X线片所见其关节软骨面尚完整,这也是该肿瘤的特点之一。
2.体征
(1)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显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应区,特别是骨皮质破坏,形成软组织内肿块时,皮温增高明显,也与该肿瘤血液丰富有关。
(2)骨壳完整且较厚时,触及硬韧的肿物,薄的骨壳可有弹性。骨壳破坏或无骨壳者,呈囊性肿物。有时肿瘤呈现搏动,表示肿瘤充血明显。
(3)发生于脊柱的骨巨细胞瘤,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及截瘫。位于骶骨者可引起骶区疼痛、马鞍区麻木及大小便障碍,肛门指诊可扪及骶前肿物。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病变在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X线表现为骨端局限性均匀一致的溶骨性破坏,呈肥皂泡沫状。镜下为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