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原性肉瘤的基本特征
是一种恶性肿瘤,本病极少见,治疗时预后效果也不理想。本篇文章主要从各方面描述相关知识,从其概念、临床特征、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来了解。
骨源性肉瘤起源于颅骨的骨源性肉瘤不超过9%,下颌骨是最好发的部位,是一种原发于骨的肿瘤,其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类骨质。
部位
有两例鞍区原发性骨肉瘤。在蝶骨的3例骨肉瘤有1例是原发性骨肉瘤,1例是鞍上骨肉瘤发生于垂体瘤放疗后10年,另一例是在颅咽管放疗15年后骨肉瘤。
临床特征
一例45岁女性和一例24岁男性患者患有鞍区原发性骨源性肉瘤,表现为头痛和复视。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上
,骨源性肉瘤界限不清,有骨质溶解和骨质形成或混有骨质溶解硬化,在一例鞍区原发性骨肉瘤,CT显示在鞍结节均匀一致增强的肿块,鞍窦前部有破坏。肿块显示有螺环状或放射状的新生骨形成。
大体特点
结节呈灰白色,有硬的骨性的或软骨性物,部分为软的纤维成分。可见小的囊性变和出血灶。
显微镜下特点
每个病例其组织学表现变化特别大,即使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变化也很大。异型性间质产生骨质和软骨,根据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同,骨肉瘤分为3种主要类型:造骨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和纤维母细胞型。
鉴别诊断
骨源性肉瘤主要须同骨肉瘤鉴别的是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及罕见的骨化型肌炎和骨巨细胞瘤(GCTB),这些肿瘤都有各自典型的组织学特点。
临床预后
原发性颅骨骨肉瘤罕见,预后不好,通常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辅以化疗和放疗,但很容易复发,故建议结合中医中药保守治疗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以及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2、骨肿瘤的特征是什么?
骨肿瘤早期往往无明显的症状,即使有轻微的症状也容易被忽略。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状和体征更为突出。具体的临床表现因疾病的性质、部位以及发病的阶段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常见有:
(1)疼痛:这是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一般在开始时较轻,并往往呈间歇性,随症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增剧,且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限于局部,也可以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一般在疼痛发生了一定的时间后才会出现,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些,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并常于短期内形成较大的肿块。
(3)功能障碍: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病情发展迅速则功能障碍症状更为明显,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压迫症状: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组织和鼻险,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5)畸形: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如髋内翻,膝外翻及膝内翻。
(6)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7)全身症状:骨肿瘤在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3、低度恶性骨肿瘤有什么特征?
一般会出现肿瘤部位的疼痛,发烧,消瘦,局部的皮肤体温过高,严重者会导致全身关节疼痛出现恶病质。
4、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特征?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感恶性增生性疾病
5、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免疫增殖病电泳图谱特征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copy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知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属于单克隆免疫增殖性疾病。几乎所有的MM前期均有"前骨髓瘤"的过渡状态,其主道要代表的是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6、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有何特征性的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和免疫球蛋白异常为特征。该病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 2.血清蛋白电泳:丁或日球蛋白显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间出现呈单株峰型M球蛋白。
7、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细胞
浆细胞免疫学检查
随着对MM认识的逐渐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的相关特征及其对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所表达抗原的强弱、异常抗原的出现, 包括有无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区别开来。正常浆细胞表面强表达CD38和CD27, 表达CD138, 且无轻链限制性, 与正常成熟B细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达较弱, 不表达CD56、CD117、CD28, 同时不表达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特点为:异常表达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达CD38, 不表达CD19和CD45, 并且有轻链限制性。
浆细胞免疫标记对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与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并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但在鉴别良、恶性浆细胞病时, 应同时结合其它指标, 如浆细胞形态学、M蛋白鉴定等。
MM骨病标志物
高达90%的MM在初诊时或在病程中出现骨质破坏, 其本质为溶骨性病变, 大多难以痊愈, 表现为骨痛、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37]。60%以上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MM患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活性相对受抑, 导致骨质吸收、破坏增强而成骨、骨的重塑减少, 因此临床上除影像学检查外, 反映骨质破坏的标志物也可用于MM骨病检测。
近年来, 关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研究以及对骨髓微环境越来越深的理解, 均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也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39]。同时实验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的诊断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