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
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
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
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
骨肉瘤的亚型:
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5%,是恶性度较高的成骨肉瘤。病史短,肿瘤生长迅速,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大体标本肿瘤呈梭形肿胀,皮质变薄,为红褐色血窦,窦壁有肿瘤组织。镜下:在充满血液的腔隙里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X线片和低倍镜观察相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
2.小圆细胞骨肉瘤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肉眼所见灰白鱼肉样,镜下由大量密集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短梭形,包膜界限不清,胞质量少,核大小不等,核仁不清楚,细胞间有结缔组织分隔。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
3.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发病年龄通常在第3个年龄组之后。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累及长骨骨端,有时有棉团状或云雾状的阴影。很少有典型的骨膜反应。镜下视野有特征性的多形性梭形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许多多核巨细胞有怪形核,有时有炎症背景,特征性的车辐状或螺旋状排列,有时细胞可以有少数突起,像所有的成骨肉瘤一样,多形细胞弥漫排列,镜下还可见典型的肿瘤样骨及骨样组织形成。
4.髓内高分化骨肉瘤极少见,是恶性度低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症状轻,X线相似纤维异样增殖症,但边界不清,侵犯或穿透皮质。大体标本为灰白色橡皮样,镜下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这些细胞核染色深,形态不一,细胞间可见数量不等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
5.多中心型骨肉瘤现代学者认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多数为单发的病灶和现代检测方法不能查出的微小病灶组成。多发型者少见,多个肿瘤病灶同时出现,而成年病人先为单发病灶,而后逐渐多发。均好发于长骨,X线表现为成骨型,AKP很高,预后较差,多无内脏转移。
6.皮质内骨肉瘤极少见,病变常发生于胫骨干的骨皮质内,X线在皮质内有透光区,周围有硬化,相似骨样骨瘤。镜下同于一般的成骨肉瘤。可复发及转移。
7.骨旁骨肉瘤常见,好发于30~40岁病人的股骨后侧。典型的X线表现为相当致密的阴影,位于正常骨皮质的表面,向周围软组织侵犯。X线片或CT可见肿瘤与皮质之间有放射透光缝隙。肿瘤表面呈完整的分叶状,边缘不规则。肉眼可见肿瘤为高度硬化的肿块。镜下:肿瘤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少见,其中可见中等量胶原纤维。这些梭形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有时尚可见分化好的骨内病灶。预后较好。
8.去分化骨旁骨肉瘤罕见,可以从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发展而成或由先前切除不彻底的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复发而成高度恶性肿瘤。X线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镜下可见分化较好的梭形细胞成分,平行而不规则的骨小梁排列,相邻部位可见高度间变纤维肉瘤成分并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预后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
9.骨膜骨肉瘤很少见,好发于青年人的长骨干的表面,向外生长形成透光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中间可见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长骨干。肉眼肿瘤分叶状,有明显的软骨,其中有钙化和骨化。镜下为分叶状恶性软骨组织可见纤细的花边状的骨样组织生成,病变晚期可侵犯髓腔。预后较好。
10.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较少见,常发生在股骨干的表面,骨皮质表面与髓腔不相通。X线像骨膜骨肉瘤。肉眼所见肿瘤体积较大,常见出血坏死。镜下为高度间变的肿瘤,细胞形成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预后与传统型骨肉瘤相同。
根据病史、外伤史(诱因)、全身表现、局部体征、X线检查能够成立诊断。
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扫描、CT、MRI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2、掌骨拇指侧韧带软组织损伤怎么治
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们平时的软组织损伤时多为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Ø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Ø 处理原则:
ü 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渗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缓解炎症反应。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严禁严伤处按摩和热疗。
ü 中期:损伤24—48后,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组织正在修复。此期可持续1—2周。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及传统中医药方法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同时安排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练习。
ü 后期:损伤基本恢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已经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组织挛缩形成的瘢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均低于正常组织水平,组织粘连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组织也仍未达到正常组织的物理特性水平。处理原则是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通常以功能锻炼为主,治疗可采用理疗、按摩及其他中医药方法。
外用药酒,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治疗。使用时,先将药酒涂擦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
涂擦时以温擦为宜,这样有利于药酒渗透到皮下组织,发挥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为一疗程。
外用药酒时应注意:
1.外用药酒多数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类药物,因而切忌内服,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2.按摩手法宜先轻后重,临近结束时再逐渐减轻;
3.软组织损伤在2天内出现局部出血、红肿,如果在患处用力按摩,会使症状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药酒按摩握拿组织时,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损伤骨面的软组织和骨膜组织而加重病情;5.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于新鲜的骨折、关节脱位、表皮破损,对心、肝、肺、肾有严重疾患者也应禁止用该法治疗;
6.对有骨肿瘤、骨结核、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较重处作表面涂抹,不要推拉重压,以免病灶扩散。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3、多发性软骨瘤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小时候因为身体瘦弱,所以特别明显。肋骨上,肩胛骨上。都有一些。
多发性骨软骨瘤是一种遗传疾病,它是一种骨胳发育异常,在骨胳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骨隆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病员有家族遗传史。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下面跟大家说说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
男性多见,有显著的家族遗传病史。所有的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均可发病,其中以四肢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多见。常对称性发生,下肢发病多于上肢,下肢以膝关节周围骨骼最多。早期肿瘤小常无症状,一般在儿童和青春期由于骨赘增生成肿块、发生畸形、压迫附近软组织而疼痛时方被注意而发现。

肿瘤在关节附近可影响关节功能,压迫神径时(特别是腓总神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在儿童早期就可发现,到青少年时,前臂可发生弓形畸形,手向尺侧偏斜,有时可有骨盆和胸廓变形。

X线表现与孤立性骨软骨瘤相似,仅在许多骨上有不同大小的骨软骨瘤。膝部附近的骨胳,如股骨下端、胫骨下端、腓骨上端有大小不等的骨软骨瘤甚至膝关节上下可因骨软骨瘤的生长而交锁,甚至类似骨融合,除长管状骨外,肩胛骨的脊椎缘也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然后依次为有掌骨、跖骨、指骨、趾骨、肋骨、脊椎和骨盆。髂骨嵴在与骺软骨的连接处,可有无数的小骨软骨瘤出现。颅骨从未发生过这种病损。发生恶性变后ECT表现恶变部位代谢明显活跃。

注意事项
注意自己的饮食搭配。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骨癌的饮食要营养均衡、丰富,要保证“双高”(即高热量、高蛋白)。骨癌患者还应该多了解疾病的知识。要预防疾病还应该从自己的饮食做起,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导致疾病发病。
4、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术后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肿瘤,主要见于肢体上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骨的皮质变薄和膨胀。这情况多见于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可以转变为软骨肉瘤,但这种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软骨瘤,而短管状骨内者很少有恶性变。
(一). 临床表现
1.发病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少见于14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报告软骨瘤的发病率为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占15%,平均年龄27-47岁。无性别区别。
2.部位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多见于肢体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胫骨、腓骨和尺骨。除肢体骨外,其他骨骼极少发生内生软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见部位中较多见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极个别报道。Bielecki[2] 报告了3例发生于喉部的软骨瘤(1例甲状软骨、2例环状软骨)。不论是发生于短管状骨或长管状骨,一般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肿瘤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肿瘤跨越骨骺板的机会不大。若骨骺已与骨干融合,则骨端极易被波及。
3.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员并不感到有肿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损伤。损伤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X线片可显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报告的内生软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现患骨病理性骨折才发现的,11%的病人是偶然发现的。有些病员可以久已发现有肿胀,但无痛,或仅有微痛,或间歇性疼痛。只有在受伤后,疼痛才变为明显。摸诊时,肿胀指骨有坚实感;若有骨折,则局部可发生剧烈压痛,并有热感。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很多这类病例在进行X线检查时,发觉已有很多的钙化区。内生软骨瘤的生长很慢,症状的出现远在肿瘤的实际存在之后。症状主要是发生于损伤之后,X线检查则显示有一个疏松病损。若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开始就发生疼痛,而无明显的损伤,则应当考虑是否有恶性变的可能。
(二).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在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损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处于一侧,则可使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疏松区呈云雾状,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深。这种钙化和骨化病灶更进一步说明是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瘤主要发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损,同时有上述的X线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内生软骨瘤。Geirnaerdt[4] 等总结分析了35例软骨瘤和43例I级软骨肉瘤,其结果是中轴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于5cm与I级软骨肉瘤有明显关系,是预测恶性变相对可靠的依据。临床症状与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根据X线表现如骨质破坏的轮廓边缘、内部钙化的形态、骨皮质的改变等判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87%,恶性的阴性预测值为62%,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3%。单纯X线平片表现预测恶变的作用有限,对中轴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径大于2cm、有临床症状、活检组织学不明确者应进一步检查和随访。
2.CT和MRI表现 X线平片结合临床表现一般都可以诊断软骨瘤,CT用于肿瘤内部无明显钙化、骨皮质的完整性不明确或不规则的进一步估价。MRI的作用是显示肿瘤内部的非钙化软骨、病灶范围、骨皮质有无穿破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软骨瘤在T1加权像上显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与透明软骨的信号相似[5]。注射Gd-DTPA增强能更好地显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6、7]。
掌骨与跖骨的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与指骨的完全相似,肿瘤部位主要是在骨干的远端,这一点可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进行鉴别。这病损有时易与孤立性纤维结构不良混淆。根据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掌骨和跖骨,同时肿瘤内可有点状钙化,就不难作出鉴别。至于长管状骨上的内生软骨瘤,主要见于骨干的中央,皮质膨胀较小,范围亦小。若疏松区内有点状钙化,则可说明病损属内生软骨瘤。若没有这种点状钙化,则很难与纤维结构不良区别,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有的长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骨端,则病灶主要向骨骺发展,并向关节软骨延伸,而向骨干延伸的范围较小。
(三). 病理表现
1.大体所见 从手术刮出的内生软骨瘤病的标本包括骨皮质碎片和刮出来的肿瘤组织。若骨皮质膨出,则骨皮质碎片较薄呈壳状,这多见于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质没有膨出,如长管状骨,则骨皮质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蚀性的嵴突和沟纹。骨外膜一般较光滑,表面无新骨沉积。若肿瘤处曾发生过骨折,则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状。肿瘤组织呈蓝白色、坚实或略呈粘液样的透明软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软骨和黄色砂粒性组织,这些砂粒性组织为高度钙化或骨化的软骨。有的刮出物主要为钙化和骨化软骨,仅有极少的透明软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般均有较显著的钙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损,也可出现显著钙化和骨化。
2. 显微镜检查 镜下能观察到软骨的分叶性倾向很明显,软骨小叶被裂隙分隔开来。如在不同的视野进行比较,则不难推测这种裂隙的演变过程。它们形成于软骨细胞隐窝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细胞同时有崩解现象。这空隙最后被血管侵入。在空隙边缘,可发生钙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内生软骨瘤中,细胞多少不等。有些富于细胞,而另一些在细胞丰富的区域内混杂着细胞稀少的区域。其实,内生软骨瘤不会象软骨肉瘤那样富于细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内的细胞比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损的细胞间物质(即基质)可呈透明性、水肿状或粘液样。若基质属透明性,软骨细胞常位于隐窝内。隐窝一般较大,大都只含有一个细胞,也可含有两个细胞,偶而可有一群细胞。若基质属水肿性或粘液样,软骨细胞一般不再处于隐窝内,它们的细胞浆呈多极性或星形。在这种退行性过程的早期,胶元纤维被暴露,基质则呈嗜酸性染色的倾向。在苏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质如有钙质小粒沉积,可呈污浊的蓝色。如钙化较显著,颗粒在隐窝周围特别明显,在软骨小叶周围亦然,特别在靠近小叶间血管间隙的部位。如钙化显著,软骨细胞可发生渐进性坏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钙化的区域,特别在血管间隙边缘,可通过化生而骨化。当判断一个软骨性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时,应注意细胞的成分,特别应注意一些健康而钙化不太显著的区域,检查时应避免接近骨折区的组织。在肯定系良性内生软骨瘤的代表性区域中,软骨细胞总是小的,细胞浆色淡,并常呈空泡样,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小,呈圆形,着色深。良性内生软骨瘤的所有的软骨细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现,不论是否位于隐窝内,或后者是否增大。仔细搜索,可能看到个别的含有双核的细胞,虽然它们的体积很小,但仍呈双核。这种双核的软骨细胞是处于无丝分裂的状态。在良性内生软骨瘤内,一般都看不见软骨细胞内存在着有丝分裂。总之,标志肿瘤为良性的细胞特征是软骨细胞小,单核占大多数。
内生软骨瘤的恶性变 凡发生于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内生软骨瘤,很少会发生恶性变。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在良性阶段,这种肿瘤可以毫无症状。在转变为恶性以前,内生软骨瘤可以有广泛性钙化和骨化。良性的内生软骨瘤转变为软骨肉瘤的过程是较缓慢的。从细胞学上来看,在一开始时,就已有明确的变化,但这种情况是散在的,因此在检查这类肿瘤时,应注意到细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广泛分布的双核细胞出现,细胞核是否肥硕。即使这种情况是散在的,若发现在一个视野下有几个双核软骨细胞,尤其是巨大软骨细胞内含有大细胞核,或几个核,或许多染色体团块,就不应视为良性。
(四). 鉴别诊断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主要发生于指骨,如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变再有上述的影像学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内生软骨瘤。大多数的软骨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病灶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皮样囊肿 指骨的皮样囊肿与无钙化的软骨瘤表现相似,但前者更多见于远节指骨,后者好发于近节指骨,发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鉴别点。
2.骨的巨细胞瘤 长骨端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被误认为骨的巨细胞瘤,尤其是没有钙化或骨化的病例。内生软骨瘤一般很少有极度膨胀,同时病损比较局限。在诊断困难时,须依靠组织检查才能做出鉴别。
3.骨梗死 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误认为骨梗死,后者的X线阻射是由于坏死骨髓的钙化以及骨组织在分解坏死后的钙化,故钙化阴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许多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MRI T1加权像上含有高信号的脂肪,在T2加权像上缺少高信号的软骨。切片显示骨坏死,隐窝内无骨细胞。
4.骨软骨瘤 若内生软瘤波及骨皮质的一侧,可类似骨软骨瘤,但影像学表现可将这两种情况鉴别出来。
(五). 治 疗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治疗应视有否症状而定。若局部发生疼痛,或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影响关节的功能,则可作手术切除。一般的手术方法是刮除,并在空腔内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对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如果发生症状,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对大多数的内生软骨瘤来说,单用刮除和置入自体骨或异体骨即可。对复发病人应考虑作较底的手术,这将根据发病部和是否有恶性变来决定。对有些部位可考虑节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块植骨来治疗。恶性变的内生软骨瘤也可用微波灭活加植骨术。
5、掌骨骨瘤易发生骨折吗
?
6、左手第二掌骨软骨瘤,全麻醉,要不要用镇痛泵呢?
不用了,如果疼的很就打针,曲马多,杜冷定等,另外不要问麻醉大夫为什么不用臂丛,因为他可能不善于打臂丛或者是为了你的心理压力制定的,好多医院的麻醉医师打臂丛后效果都有欠缺
7、我右手第一掌骨内生软骨瘤术后两月
?
8、什么是内生须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肿瘤,主要见于肢体上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骨的皮质变薄和膨胀。这情况多见于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可以转变为软骨肉瘤,但这种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软骨瘤,而短管状骨内者很少有恶性变。 (一). 临床表现 1.发病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少见于14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报告软骨瘤的发病率为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占15%,平均年龄27-47岁。无性别区别。 2.部位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多见于肢体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胫骨、腓骨和尺骨。除肢体骨外,其他骨骼极少发生内生软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见部位中较多见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极个别报道。Bielecki[2] 报告了3例发生于喉部的软骨瘤(1例甲状软骨、2例环状软骨)。不论是发生于短管状骨或长管状骨,一般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肿瘤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肿瘤跨越骨骺板的机会不大。若骨骺已与骨干融合,则骨端极易被波及。 3.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员并不感到有肿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损伤。损伤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X线片可显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报告的内生软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现患骨病理性骨折才发现的,11%的病人是偶然发现的。有些病员可以久已发现有肿胀,但无痛,或仅有微痛,或间歇性疼痛。只有在受伤后,疼痛才变为明显。摸诊时,肿胀指骨有坚实感;若有骨折,则局部可发生剧烈压痛,并有热感。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很多这类病例在进行X线检查时,发觉已有很多的钙化区。内生软骨瘤的生长很慢,症状的出现远在肿瘤的实际存在之后。症状主要是发生于损伤之后,X线检查则显示有一个疏松病损。若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开始就发生疼痛,而无明显的损伤,则应当考虑是否有恶性变的可能。 (二).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在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损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处于一侧,则可使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疏松区呈云雾状,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深。这种钙化和骨化病灶更进一步说明是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瘤主要发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损,同时有上述的X线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内生软骨瘤。Geirnaerdt[4] 等总结分析了35例软骨瘤和43例I级软骨肉瘤,其结果是中轴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于5cm与I级软骨肉瘤有明显关系,是预测恶性变相对可靠的依据。临床症状与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根据X线表现如骨质破坏的轮廓边缘、内部钙化的形态、骨皮质的改变等判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87%,恶性的阴性预测值为62%,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3%。单纯X线平片表现预测恶变的作用有限,对中轴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径大于2cm、有临床症状、活检组织学不明确者应进一步检查和随访。 2.CT和MRI表现 X线平片结合临床表现一般都可以诊断软骨瘤,CT用于肿瘤内部无明显钙化、骨皮质的完整性不明确或不规则的进一步估价。MRI的作用是显示肿瘤内部的非钙化软骨、病灶范围、骨皮质有无穿破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软骨瘤在T1加权像上显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与透明软骨的信号相似[5]。注射Gd-DTPA增强能更好地显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6、7]。 掌骨与跖骨的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与指骨的完全相似,肿瘤部位主要是在骨干的远端,这一点可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进行鉴别。这病损有时易与孤立性纤维结构不良混淆。根据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掌骨和跖骨,同时肿瘤内可有点状钙化,就不难作出鉴别。至于长管状骨上的内生软骨瘤,主要见于骨干的中央,皮质膨胀较小,范围亦小。若疏松区内有点状钙化,则可说明病损属内生软骨瘤。若没有这种点状钙化,则很难与纤维结构不良区别,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有的长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骨端,则病灶主要向骨骺发展,并向关节软骨延伸,而向骨干延伸的范围较小。 (三). 病理表现 1.大体所见 从手术刮出的内生软骨瘤病的标本包括骨皮质碎片和刮出来的肿瘤组织。若骨皮质膨出,则骨皮质碎片较薄呈壳状,这多见于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质没有膨出,如长管状骨,则骨皮质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蚀性的嵴突和沟纹。骨外膜一般较光滑,表面无新骨沉积。若肿瘤处曾发生过骨折,则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状。肿瘤组织呈蓝白色、坚实或略呈粘液样的透明软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软骨和黄色砂粒性组织,这些砂粒性组织为高度钙化或骨化的软骨。有的刮出物主要为钙化和骨化软骨,仅有极少的透明软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般均有较显著的钙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损,也可出现显著钙化和骨化。 2. 显微镜检查 镜下能观察到软骨的分叶性倾向很明显,软骨小叶被裂隙分隔开来。如在不同的视野进行比较,则不难推测这种裂隙的演变过程。它们形成于软骨细胞隐窝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细胞同时有崩解现象。这空隙最后被血管侵入。在空隙边缘,可发生钙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内生软骨瘤中,细胞多少不等。有些富于细胞,而另一些在细胞丰富的区域内混杂着细胞稀少的区域。其实,内生软骨瘤不会象软骨肉瘤那样富于细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内的细胞比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损的细胞间物质(即基质)可呈透明性、水肿状或粘液样。若基质属透明性,软骨细胞常位于隐窝内。隐窝一般较大,大都只含有一个细胞,也可含有两个细胞,偶而可有一群细胞。若基质属水肿性或粘液样,软骨细胞一般不再处于隐窝内,它们的细胞浆呈多极性或星形。在这种退行性过程的早期,胶元纤维被暴露,基质则呈嗜酸性染色的倾向。在苏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质如有钙质小粒沉积,可呈污浊的蓝色。如钙化较显著,颗粒在隐窝周围特别明显,在软骨小叶周围亦然,特别在靠近小叶间血管间隙的部位。如钙化显著,软骨细胞可发生渐进性坏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钙化的区域,特别在血管间隙边缘,可通过化生而骨化。当判断一个软骨性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时,应注意细胞的成分,特别应注意一些健康而钙化不太显著的区域,检查时应避免接近骨折区的组织。在肯定系良性内生软骨瘤的代表性区域中,软骨细胞总是小的,细胞浆色淡,并常呈空泡样,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小,呈圆形,着色深。良性内生软骨瘤的所有的软骨细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现,不论是否位于隐窝内,或后者是否增大。仔细搜索,可能看到个别的含有双核的细胞,虽然它们的体积很小,但仍呈双核。这种双核的软骨细胞是处于无丝分裂的状态。在良性内生软骨瘤内,一般都看不见软骨细胞内存在着有丝分裂。总之,标志肿瘤为良性的细胞特征是软骨细胞小,单核占大多数。 内生软骨瘤的恶性变 凡发生于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内生软骨瘤,很少会发生恶性变。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在良性阶段,这种肿瘤可以毫无症状。在转变为恶性以前,内生软骨瘤可以有广泛性钙化和骨化。良性的内生软骨瘤转变为软骨肉瘤的过程是较缓慢的。从细胞学上来看,在一开始时,就已有明确的变化,但这种情况是散在的,因此在检查这类肿瘤时,应注意到细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广泛分布的双核细胞出现,细胞核是否肥硕。即使这种情况是散在的,若发现在一个视野下有几个双核软骨细胞,尤其是巨大软骨细胞内含有大细胞核,或几个核,或许多染色体团块,就不应视为良性。 (四). 鉴别诊断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主要发生于指骨,如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变再有上述的影像学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内生软骨瘤。大多数的软骨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病灶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皮样囊肿 指骨的皮样囊肿与无钙化的软骨瘤表现相似,但前者更多见于远节指骨,后者好发于近节指骨,发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鉴别点。 2.骨的巨细胞瘤 长骨端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被误认为骨的巨细胞瘤,尤其是没有钙化或骨化的病例。内生软骨瘤一般很少有极度膨胀,同时病损比较局限。在诊断困难时,须依靠组织检查才能做出鉴别。 3.骨梗死 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误认为骨梗死,后者的X线阻射是由于坏死骨髓的钙化以及骨组织在分解坏死后的钙化,故钙化阴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许多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MRI T1加权像上含有高信号的脂肪,在T2加权像上缺少高信号的软骨。切片显示骨坏死,隐窝内无骨细胞。 4.骨软骨瘤 若内生软瘤波及骨皮质的一侧,可类似骨软骨瘤,但影像学表现可将这两种情况鉴别出来。 (五). 治 疗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治疗应视有否症状而定。若局部发生疼痛,或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影响关节的功能,则可作手术切除。一般的手术方法是刮除,并在空腔内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对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如果发生症状,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对大多数的内生软骨瘤来说,单用刮除和置入自体骨或异体骨即可。对复发病人应考虑作较底的手术,这将根据发病部和是否有恶性变来决定。对有些部位可考虑节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块植骨来治疗。恶性变的内生软骨瘤也可用微波灭活加植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