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骨肉瘤转移的问题?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由于生长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10~25岁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转变者, 年龄常超过5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为骨肉瘤最易发生的部位。骨骺、 骨干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组织,亦能发生骨肉瘤。最典型位置在管状骨(约80%病例)。股骨远端及胫骨、肱骨的近端是最常发病部位。最早的主诉为持续的局部钻入样疼痛。剧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间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 食欲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发生2~3个月后, 局部或可摸到肿瘤, 但软硬不定, 且有轻度压痛。 肿瘤周围肌肉萎缩甚早, 使肿瘤部分显得更大。 以后皮肤紧张发亮,色泽改变, 呈紫铜色, 表面静脉怒张, 有时可以摸到搏动, 或听到血管搏动的杂音,故有称为恶性骨动脉瘤者。患者体温略有增高,体重减轻。
【化验检查】
早期可发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经彻底手术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应立即减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继续超过正常水平,即有转移瘤存在的可疑。血清铜、锌及铜锌比有助于成骨肉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的指标。对于成骨肉瘤患者,血清铜含量增高的程度代表了肿瘤在体内的活动程度。在原发骨肉瘤且无转移的病人,患肢做截肢术后血清铜可降至正常水平。对于成骨肉瘤患者或是伴肺转移者可以出现血清锌下降。骨肉瘤伴有转移者较单纯骨肉瘤患者血清锌低。铜/锌比在单有骨肉瘤无转移患者中,其比值为0.94±0.47,尚在有转移者,比值为2.28±0.48
【X线检查】
肺部和局部摄x线照片为诊断骨肉瘤和判断肉瘤预后的重要步骤。兹从下列几方面来叙述骨肉瘤的线征象:
(一)局部软组织肿瘤;如肿瘤发生在骨膜深层,或肿瘤已由骨质内部向周围突破,则在x线照片上可以发现软组织中留有阴影和不规则的骨化区。
(二)骨膜变化: 早期的骨膜变化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为日光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晚期因肿瘤向周围扩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随之发生缺损,并向骨干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样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肿瘤细胞的挤压和破坏,形成如毛发蓬松的紊乱状态。最后因肿瘤继续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软组织可显有不规则的肿瘤阴影。
(三)皮质骨变化: 骨肉瘤发生于骨膜涣层或皮质骨本身时,其最早和最主要的变化为一侧皮质骨的轻度破坏和疏松。如肿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质破坏和疏松外,另有不规则的肿瘤骨增生的阴影。因此在x线照片中可以发现组织紊乱,毫无纹理,十分致密的肿瘤骨阴影重迭于疏松破坏的骨质上。
(四)松质骨变化:由髓内发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为多,血运丰富, 生长快。骨质破坏系由内向外,迅速广泛,周围均匀,故骨膜反应性新生骨不易产生。x线征象可能为囊肿样,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变化:肺部转移瘤一般在原发肿瘤出现4-9个月内发现。肺部转移瘤在早期不易觉察,故在肺部x线照片上未发现转移瘤时,决不等于肺中无转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个月即应重摄肺部x线照片一次,继续观察至2-3年后,若肺中仍无转移瘤发现,则其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少。转移瘤多数分布于肺叶边缘,偶尔亦可发生于肺门附近,后者应与钙化淋巴结鉴别。转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状。生长缓慢者,产骨较多,密度亦高。亦有转移瘤完全不产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软组织的转移瘤无异。
【鉴别】
骨肉瘤和骨关节结核的鉴别,比较容易。后者为慢性疾病,疼痛不剧烈。骨关节结核局部肿胀较大,大多数病例有关节面破坏现象。骨肉瘤很少侵入关节内部。骨肉瘤与其他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须赖组织病理检查,方可作出最后诊断。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治疗和预后】
过去对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确诊为骨肉瘤后,应尽早作根治术。肿瘤位于四肢长骨者,截肢平面原则上应超过患骨近侧关节,但股骨下段发生肿瘤时,据统计,髋关节离断术效果并不比在股骨上端做截肢术佳。位于股骨上端或髂骨的肿瘤,须做半骨盆切除术。位于肱骨上端者,须做肩肱胸壁间离断术。如果肿瘤位置不适合手术者,才采用放疗。
过去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骨肿瘤死亡率很高,文献中经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在5~20%左右,1972年Jaffe介绍了使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MTX)和甲酰四氢叶酸钙(CFR)治疗骨肉瘤,有了很大发展。在有效化疗基础上,对成骨肉瘤治疗不是单一采用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而是可以在有条件的病例中选用人工关节置换,大块骨切除,局部热疗等保留肢体的方法。
2、列出心肌损害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1、近期有过病毒感染,随后出现心脏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过病毒感染的病史,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2、病毒感染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有心律失常的表现,但有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心律失常。不同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是在遭受病毒感染随后出现的。一般在病毒感染3周后,出现心律失常,如早博、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患者可自我感觉胸闷、心跳过快、乏力、头昏,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检查能帮助确诊。
3、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检查检查可发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明显增高。
4、病毒检测最终确诊病毒感染急性期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可检测出病毒。如果同时具有病毒感染史和心律失常,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肌疾病后,可不做穿刺,便能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可以做如下检查:
1、一般检查
白细胞总数1-2万中性粒细胞偏高,有助于诊断不能确诊。
2、血清酶测定
肌酸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等早期可升高,有助于诊断不能诊断。
3、病毒分离
从心包心肌或心内膜分离到病毒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找到心肌中有特异的病毒抗原电镜检查心肌发现有病毒颗粒可以确证诊断但是由于伤害较大目前应用不多。
4、 心电图检查
主要变化ST-T改变各种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ST-T段QRS波的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心律紊乱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传导阻滞 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颇为常见。
5、心脏彩超
可有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节段性及区域性室璧运动异常等。
以上是关于心肌炎的相关内容,目前缺乏能够确定诊断的常规检测指标,往往患者稍有点疲乏、心悸就被扣上病毒性心肌炎的帽子。不少患者因此而长期辗转多家医院治疗,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3、为什么会得骨肉瘤,怎样才会的骨肉瘤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易发生肺转移。 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预后不良。
一、成骨性肿瘤
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
2.皮质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 osteosarcoma)
二、成软骨性肿瘤
1.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质软骨肉瘤(Juxta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脉管肿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四、其它结缔组织肿瘤
1.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2.脂肪肉瘤(Liposarcoma)
3.恶性间叶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
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
骨肿瘤的病因至今未明,以往认为损伤特别是慢性轻微损伤、慢性感染 均可引起骨肿瘤。近年通过实验研究如Fujinaga曾用Harvey和Moloney的肉瘤病毒制成大量鼠骨肉瘤模型,Finkel曾用不同类型的同位素和病毒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亦有人用放射性物质如镭、锶等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这些致病因素已被许多学者确认。骨肿瘤发病年龄男性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可能与不同性别骨的生长与内分泌发育的早晚和时间长短有关。
在大多数原发性骨癌的病例中,不能明确病因,但有些病例可能有遗传性。某些染色体异常和少数少见的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与骨癌有关。过去癌多可能发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于特殊的致癌物下,如某种染料或涂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患骨癌的危险性。高剂量的放射线和某些化学治疗药物,尤其是称做烷基化物的制剂,可能与某些种类的骨癌发生有关。
4、求儿童血清锌的检验标准?
[项目名称]血清锌
锌是细胞生长和繁殖以及许多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体内缺锌将影响物质代谢及各脏器功能的发挥,影响细胞生长分裂。测定血清锌可知体内是否缺锌。
[英文缩写]Zn
[参考值]8.4~23.0μmol/L(55~150μg/d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降低:见于严重烧伤、发热、营养不良、味觉障碍、生殖机能减退、肝硬变、酒精性肝损伤、肾功能不全、皮质类固醇治疗、肠性肢端皮炎、肺癌等。
2.病理性升高:见于创伤、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甲亢等。
[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5、四岁的女儿四肢有很多出血点,检查碱性磷酸酶ALP202血清磷P1.55血清锌ZN18.2请问这结果正常吗?我女儿...
不好意思,这情况没有经历过,医生怎么说,孩子还一切都好吗?到大型儿童医院看看吧!
6、恶性贫血可做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恶性贫血可做血液、骨髓、生化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贫血常较显著,属大细胞、正常色素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多在110~14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35%。由于大红细胞较多,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多增高至33~38pg,但如同时缺铁,则可以较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减少,低于1%,但亦可以正常或增至2%~3%。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匀很明显,但以大者居多,正常和小者亦有;形状很不规则,很多细胞呈卵圆形或各种不规则形。多染性和嗜碱性点彩细胞均增多。可见到Howell-Jolly小体,少数有核红细胞,偶见巨幼细胞。白细胞计数常减少至3000~4000/μl。中性粒细胞分叶增多,4叶以上者多见。
偶见中幼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可稍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可变大或形状不规则。
(2)骨髓检查。骨髓呈暗红色,有核细胞量极丰富,红系细胞明显增多,粒系细胞增生也很活跃。粒∶红比例降至1∶1。最突出的变化为巨幼细胞的出现,其中很多是原巨幼细胞。可以见到较多畸形的有丝分裂。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也都有巨幼样变化。
骨髓铁染色显示碎粒中铁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也增多,所含铁小粒增多增大。如果患者同时有缺铁,两者可能都消失。但更多见的是在未治疗时,骨髓碎粒中铁颗粒并不减少;而在治疗后,由于大量铁被用来合成血红蛋白,于是碎粒中的铁颗粒和铁粒幼细胞均消失。
(3)生化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常轻度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降低,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明显降低。血清叶酸大多正常,也可增高或减低,红细胞内叶酸常减低。血清铁浓度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增高,治疗后很快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高,有时可以很显著。
尿及粪中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尿内甲基丙二酸的排出量显著增多。
胃液分析显示游离盐酸消失,即使在注射组织胺或倍他唑后亦不出现。胃液分泌量及所含酶均减少。
7、求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范围
肝功能:
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 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8、查血锌是查血清还是血浆?
查血锌是查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