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筛骨,蝶骨,颞骨相交的孔是什么?
蝶骨体上面又称大脑面,前方平滑处为蝶轭,轭的后界为交叉沟的前缘,沟向外侧到视神经管。沟后为鞍结节,其后的深凹是蝶鞍,构成颅中窝的一部分,
2、蝶骨属于外耳门吗
蝶骨不来属于外耳门自
蝶骨,形如蝴蝶,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外耳门位于颞骨鳞部与鼓部的交界处,从外耳门之鼓膜的管道为外耳道。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鼓室之间。
3、蝶骨在人体哪个部位?
蝶骨的位置,大致是在鼻骨的后面,在体表是看不到的。蝶骨形如蝴蝶,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
4、上额窦骨化纤维瘤
给你一篇论文自己看吧
鼻窦骨化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及发育异常有关,但一般认为是骨组织起源的良性新生物[1,2]。鼻窦骨化纤维瘤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临床上则具有侵袭性,肿瘤常常侵犯到眼眶、颅底及颅内,引起眼部及颅脑症状。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进路的选择较多,一般依据病变范围而定[3,4]。但如何选择切除病变彻底、负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术式,则是临床上比较难于决定的。近年来,临床上鼻窦骨化纤维瘤的病例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分析各种手术的特点和方法。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8月~2001年7月共治疗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35例,全部病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证实。男23例,女12例。年龄2~45岁,平均17.1岁。年龄分布为:0~9岁10例,10~19岁14例,20~29岁4例,30~39岁5例,40岁以上2例。20岁以下占68.6%(24/35)。
临床表现:眼球突出17例,鼻塞17例,头痛6例,视力下降5例,鼻出血4例,颌面部肿胀4例,嗅觉减退、斜视、视野缺失各1例。从出现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间隔时间为:6个月以下11例,6个月~1年10例,1年以上24例,其中有1例病史达26年。
影像检查:所有患者常规行鼻窦CT检查,12例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而行MRI检查。31例患者病变累及筛窦28例、蝶窦15例、上颌窦8例、额窦5例、下鼻甲1例,向周围侵犯眶内23例、前颅窝13例、鞍区6例、翼腭窝1例。有16例肿瘤包绕了视神经,5例包绕颈内动脉。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加控制性低血压全麻下进行。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鼻侧切开手术、Caldwell-Luc进路手术以及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侧切开手术。
鼻内镜下手术22例。肿瘤彻底切除8例,部分切除14例。彻底切除的8例中,病变局限于鼻窦或鼻腔的6例,侵犯眶纸板的2例(连同眶纸板一起切除)。部分切除的14例中,病变至少侵犯眶内、前颅窝和鞍区中的一个部位。2例在影像导航辅助下手术。术中出血100~2200ml,平均700ml。
鼻侧切开手术6例,另有2例为鼻内镜术后复发的病例,共8例。彻底切除6例,1例局限于鼻窦,5例侵犯眶,1例侵犯翼腭窝。部分切除2例,均有视神经的侵犯。术中出血150~2000ml,平均900ml。
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5例,另有2例为鼻内镜及鼻侧切开术后复发的病例,共7例。彻底切除3例,3例均有眶内的侵犯,2例侵犯前颅窝,1例侵犯鞍区。部分切除4例,3例侵犯视神经,3例侵犯颈内动脉。7例患者有3例联合鼻内镜下手术,1例联合鼻侧切开手术,这4例除有前颅窝侵犯外,均有广泛的鼻窦病变。术中出血200~3500ml,平均1500ml。
Caldwell-Luc进路手术2例,均为部分切除。病变主要为于上颌窦,1例侵犯眶尖视神经,1例为避免破坏面容而部分切除。术中出血100~2200ml,平均700ml。
特殊病例:男,13岁。病变主要位于筛窦,侵犯筛板及眶壁。1996年3月18日在鼻内镜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半月复发,肿瘤占据筛窦和大部分鼻腔,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半月肿瘤又迅速复发,第三次行鼻内镜手术。术后行局部放疗。
结果
35例患者随访29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结果13例无复发,11例带瘤生存,5例复发后再次手术。
鼻内镜下手术的22例,随访18例,失访4例。彻底切除的7例无复发,1例失访。部分切除的7例带瘤生存,4例复发,3例失访。复发的4例中,1例行冠状切口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侧切开肿瘤彻底切除术,1例为特殊病例,放疗后随访6年无复发无恶变。
鼻侧切开手术的6例,随访5例,失访1例。彻底切除的3例无复发,1例失访。部分切除的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行冠状切口肿瘤彻底切除术。
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的5例,3例无复发,2例带瘤生存。
Caldwell-Luc进路手术的2例,1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
讨论
鼻窦骨化纤维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病多在少儿及青少年时期,20~40岁也有发病,40岁以上少见[1]。本文20岁以下占68.6%,40岁以上仅2例,男:女约2:1。临床表现以眼球突出和鼻塞为多见,与其它鼻窦肿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依靠鼻窦CT和组织病理学。
鼻窦骨化纤维瘤CT有其独特的表现:肿物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壁厚而不均匀,有钙化和骨化,瘤内有致密骨样间隔及低密度囊变区。鼻窦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一方面协助诊断,另一方面明确病变范围制定手术方案。
外科进路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原发部位及侵犯的范围。Caldwell-Luc进路可以彻底切除局限于上颌窦的病变,而对病变涉及颅底、眶内甚至筛蝶窦等部位时则不易切除。鼻侧切开手术以往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它适合于筛窦、蝶窦、上颌窦、额窦以及眶内、翼腭窝的病变,对小部分颅底受侵的病变也可切除。但鼻侧切开手术会遗留面部较大的瘢痕,影响容貌,对颅内的病变也不易切除。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适合于病变侵犯颅底、颅内、眶内等部位的病例,手术视野大,便于彻底切除和整块取出肿瘤,不易损伤视神经和硬脑膜,并发症少,且面部无切口瘢痕[5]。对于肿瘤同时广泛波及鼻窦的病例,则可以联合鼻内镜下手术或鼻侧切开手术。鼻内镜下手术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于筛窦、蝶窦、小部分上颌窦、小部分眶内壁的病例,可以彻底切除;对鼻侧切开手术或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也不能彻底切除的病变则适合鼻内镜下部分切除;对面容要求高,又不适合进行冠状切口颅骨切开大手术的病例。鼻内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术后容易复查,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并及时处理。鼻内镜下手术的缺点是不容易完整地取出肿瘤,常需分次分块切除,容易造成病变的残留。影像导航辅助下鼻内镜手术则可以帮助术者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指导部位深在、不易观察的肿瘤切除。对侵犯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的病变,不管那种手术方法均不易彻底切除,盲目切除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只能进行部分切除,随着患者的成熟,病变生长渐趋缓慢,其疗效是稳定的,本研究有11例患者带瘤生存,其肿瘤生长较慢,对患者生活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尽可能再次手术彻底切除。
外科进路的选择除了依据病变范围外,还要考虑器官结构功能的保护、美容、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术者的经验和习惯。
鼻窦骨化纤维瘤一般不主张放疗,但本文特殊病例1先后三次手术,每次手术后约半个月肿瘤即复发,最后行局部放疗,病变得到了控制,随访6年无复发无恶变,需要进一步追踪随访。
5、右侧颞骨,颧骨,蝶骨,上颌骨及部分筛骨骨质改变,考虑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这种手术比较疼,我个人觉得,最好不要动手术,试着就去找找的其他的方法,毕竟在脸上动刀是一样大事情
6、脑颅骨分成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怎么记忆...
我知道是否有顺口溜,我可以给你说一下我的记忆方法,把这个骨名对应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比额骨,你就指着自己的额头了,呵呵
7、下列各骨中,不属于规则骨. A.蝶骨.B.上颌骨.C.筛骨.D.椎骨.E跟骨
病情分析:你好,在解剖学定义上,形状不规则的骨称为不规则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空腔。
意见建议:从前面所列举的骨中,符合不规则骨的主要有蝶骨,上颌骨,筛骨(上面几块骨中都含有空腔),椎骨(属于典型的不规则骨)。而跟骨属于短骨,是一种规则骨。
8、左侧筛骨质板属于卢骨吗?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人和脊椎动物头部的骨架。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各结构组成
颅骨由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组成。脑颅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
(1)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及内板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和蝶骨大翼,经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鳞状缝连接在一起。颅盖骨的内面凹陷,压迹为脑回、蛛网膜粒、静脉窦及脑膜血管压迹构成。
(2)颅底骨颅底内面高低不平,由前至后以蝶骨嵴和岩骨嵴为界,形成三级阶梯状的结构,分别称为前、中、后颅窝。
前颅窝的中央小部为筛骨筛板,两侧大部为额骨眶板,后部为蝶骨小翼,容纳额叶。
中颅窝由蝶骨体和蝶骨大翼组成,呈蝶形,分为较小的中央部(鞍区)和两个较大而凹陷的外侧部(容纳颞叶)。蝶鞍位于中颅窝中央,蝶骨体上方,前方正中突起称鞍结节,两侧为前床突,下方为视交叉沟和视神经管,是视神经出颅通道,鞍的中央凹陷为容纳垂体的垂体窝,后方骨板的上突起叫鞍背,两侧外上角为后床突。中颅窝有很多骨孔和裂隙与颅外沟通,是神经、血管的通道,其中包括:①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和眼上静脉通过;②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在蝶骨大翼根部从前向后排列,分别为三叉神经第二支、第三支及脑膜中动脉通过;③破裂孔:位于蝶鞍与岩尖之间,有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通过。
后颅窝大部分由枕骨构成,两侧部的前壁为岩骨的后面,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窝中央是枕骨大孔,为颅腔与椎管相连处,延髓经此与脊髓相连,并有椎动脉和副神经颈支通过。枕骨大孔的前方为斜坡,斜坡下端的两侧各有一圆形隆起为颈静脉结节。岩骨嵴后面有内耳孔,为面神经、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通过。枕内隆突为窦汇所在处,横窦起自窦汇的两侧,走向颞骨岩部上缘的后端,续于乙状窦。颈静脉孔内有颈内静脉、舌咽、迷走和副神经通过。
9、什么的蝶骨
颅骨分两类:脑颅骨6种(额、顶、枕、筛、颞、蝶骨)共8块和面颅骨9种(上颌、下颌、鼻、泪、颧、犁、下鼻甲、腭、舌骨)共15块。
蝶骨sphenoid bone形如蝴蝶,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