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额窦骨化纤维瘤
给你一篇论文自己看吧
鼻窦骨化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及发育异常有关,但一般认为是骨组织起源的良性新生物[1,2]。鼻窦骨化纤维瘤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临床上则具有侵袭性,肿瘤常常侵犯到眼眶、颅底及颅内,引起眼部及颅脑症状。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进路的选择较多,一般依据病变范围而定[3,4]。但如何选择切除病变彻底、负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术式,则是临床上比较难于决定的。近年来,临床上鼻窦骨化纤维瘤的病例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分析各种手术的特点和方法。
临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8月~2001年7月共治疗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35例,全部病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证实。男23例,女12例。年龄2~45岁,平均17.1岁。年龄分布为:0~9岁10例,10~19岁14例,20~29岁4例,30~39岁5例,40岁以上2例。20岁以下占68.6%(24/35)。
临床表现:眼球突出17例,鼻塞17例,头痛6例,视力下降5例,鼻出血4例,颌面部肿胀4例,嗅觉减退、斜视、视野缺失各1例。从出现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间隔时间为:6个月以下11例,6个月~1年10例,1年以上24例,其中有1例病史达26年。
影像检查:所有患者常规行鼻窦CT检查,12例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而行MRI检查。31例患者病变累及筛窦28例、蝶窦15例、上颌窦8例、额窦5例、下鼻甲1例,向周围侵犯眶内23例、前颅窝13例、鞍区6例、翼腭窝1例。有16例肿瘤包绕了视神经,5例包绕颈内动脉。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加控制性低血压全麻下进行。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鼻侧切开手术、Caldwell-Luc进路手术以及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内镜下手术、冠状切口颅骨切开联合鼻侧切开手术。
鼻内镜下手术22例。肿瘤彻底切除8例,部分切除14例。彻底切除的8例中,病变局限于鼻窦或鼻腔的6例,侵犯眶纸板的2例(连同眶纸板一起切除)。部分切除的14例中,病变至少侵犯眶内、前颅窝和鞍区中的一个部位。2例在影像导航辅助下手术。术中出血100~2200ml,平均700ml。
鼻侧切开手术6例,另有2例为鼻内镜术后复发的病例,共8例。彻底切除6例,1例局限于鼻窦,5例侵犯眶,1例侵犯翼腭窝。部分切除2例,均有视神经的侵犯。术中出血150~2000ml,平均900ml。
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5例,另有2例为鼻内镜及鼻侧切开术后复发的病例,共7例。彻底切除3例,3例均有眶内的侵犯,2例侵犯前颅窝,1例侵犯鞍区。部分切除4例,3例侵犯视神经,3例侵犯颈内动脉。7例患者有3例联合鼻内镜下手术,1例联合鼻侧切开手术,这4例除有前颅窝侵犯外,均有广泛的鼻窦病变。术中出血200~3500ml,平均1500ml。
Caldwell-Luc进路手术2例,均为部分切除。病变主要为于上颌窦,1例侵犯眶尖视神经,1例为避免破坏面容而部分切除。术中出血100~2200ml,平均700ml。
特殊病例:男,13岁。病变主要位于筛窦,侵犯筛板及眶壁。1996年3月18日在鼻内镜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半月复发,肿瘤占据筛窦和大部分鼻腔,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半月肿瘤又迅速复发,第三次行鼻内镜手术。术后行局部放疗。
结果
35例患者随访29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结果13例无复发,11例带瘤生存,5例复发后再次手术。
鼻内镜下手术的22例,随访18例,失访4例。彻底切除的7例无复发,1例失访。部分切除的7例带瘤生存,4例复发,3例失访。复发的4例中,1例行冠状切口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侧切开肿瘤彻底切除术,1例为特殊病例,放疗后随访6年无复发无恶变。
鼻侧切开手术的6例,随访5例,失访1例。彻底切除的3例无复发,1例失访。部分切除的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行冠状切口肿瘤彻底切除术。
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的5例,3例无复发,2例带瘤生存。
Caldwell-Luc进路手术的2例,1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
讨论
鼻窦骨化纤维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病多在少儿及青少年时期,20~40岁也有发病,40岁以上少见[1]。本文20岁以下占68.6%,40岁以上仅2例,男:女约2:1。临床表现以眼球突出和鼻塞为多见,与其它鼻窦肿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依靠鼻窦CT和组织病理学。
鼻窦骨化纤维瘤CT有其独特的表现:肿物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壁厚而不均匀,有钙化和骨化,瘤内有致密骨样间隔及低密度囊变区。鼻窦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一方面协助诊断,另一方面明确病变范围制定手术方案。
外科进路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原发部位及侵犯的范围。Caldwell-Luc进路可以彻底切除局限于上颌窦的病变,而对病变涉及颅底、眶内甚至筛蝶窦等部位时则不易切除。鼻侧切开手术以往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它适合于筛窦、蝶窦、上颌窦、额窦以及眶内、翼腭窝的病变,对小部分颅底受侵的病变也可切除。但鼻侧切开手术会遗留面部较大的瘢痕,影响容貌,对颅内的病变也不易切除。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适合于病变侵犯颅底、颅内、眶内等部位的病例,手术视野大,便于彻底切除和整块取出肿瘤,不易损伤视神经和硬脑膜,并发症少,且面部无切口瘢痕[5]。对于肿瘤同时广泛波及鼻窦的病例,则可以联合鼻内镜下手术或鼻侧切开手术。鼻内镜下手术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于筛窦、蝶窦、小部分上颌窦、小部分眶内壁的病例,可以彻底切除;对鼻侧切开手术或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也不能彻底切除的病变则适合鼻内镜下部分切除;对面容要求高,又不适合进行冠状切口颅骨切开大手术的病例。鼻内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术后容易复查,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并及时处理。鼻内镜下手术的缺点是不容易完整地取出肿瘤,常需分次分块切除,容易造成病变的残留。影像导航辅助下鼻内镜手术则可以帮助术者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指导部位深在、不易观察的肿瘤切除。对侵犯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的病变,不管那种手术方法均不易彻底切除,盲目切除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只能进行部分切除,随着患者的成熟,病变生长渐趋缓慢,其疗效是稳定的,本研究有11例患者带瘤生存,其肿瘤生长较慢,对患者生活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尽可能再次手术彻底切除。
外科进路的选择除了依据病变范围外,还要考虑器官结构功能的保护、美容、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术者的经验和习惯。
鼻窦骨化纤维瘤一般不主张放疗,但本文特殊病例1先后三次手术,每次手术后约半个月肿瘤即复发,最后行局部放疗,病变得到了控制,随访6年无复发无恶变,需要进一步追踪随访。
2、蝶骨嵴脑膜瘤
手术治疗是首要选择,内侧型手术切除较困难,外侧相对易.蝶骨嵴外1/3及中1/3脑膜瘤之绝大多数能做到完全切除,效果较好。至于内1/3脑膜瘤则全切困难,手术死亡率较高。瘤压迫神经和动脉后手术难度较大.建议到天坛医院治疗.
3、脑出血微创手术是几级手术
神经外科一级手术1、头皮肿物切除2、颅骨骨折整复术、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脓肿清4、颞肌下减压术二级手术1、 脑清创术2、 脑内血肿、脑脓肿清除术3、 大脑半球浅表肿瘤切除术4、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5、 脑脊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6、 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7、 脑室-腹腔分流术8、 全脑血管造影术9、 颅后凹减压术10、 重度颅脑损伤手术三级手术1、 垂体瘤切除术2、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 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4、 小脑肿瘤切除术5、 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6、 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7、 神经内镜手术8、 侧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 颅内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术2、 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及栓塞术3、 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4、 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5、 岩斜坡肿瘤手术6、 脑干肿瘤切除术7、 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术8、 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9、 第三脑室肿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镜下全切术10、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1、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2、新开展手术你所问的应该属于耳机手术。
4、脑膜瘤做完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脑肿瘤在手术切除后当然是有出现复发可能的,因为脑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如果能够完全切除干净,可以不再复发完全治愈,但如果有残留,那就会复发,而如果是恶性肿瘤,一般是切不干净的,并且容易出现转移和扩散,在手术以后基本都会出现复发。
5、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为颅咽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达到解除肿瘤对视神经交叉及其他神经组织的压迫,解除颅内压增高,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则较难恢复。对于实质性肿瘤,手术可切除瘤体;对于囊性肿瘤,手术可放去囊液,从而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由于颅咽管瘤为良性肿瘤,除部分与视交叉、灰结节、垂体柄、下丘脑、第三脑室底等某处粘连外,大多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胶质反应边界或蛛网膜分界,因此原则上应力争做到肿瘤全切除,尤其对儿童患者,以防止复发。小的颅咽管瘤特别是鞍内型肿瘤一般采取经蝶术式,大瘤宜采取经颅术式。一般来说,成功的手术可有效缓解视交叉受压引起的视力、视野改变以及高颅压引起的头痛等症状,还能使腺垂体功能得到恢复。不过,很多鞍上型颅咽管瘤与周围脑组织(特别是下丘脑)紧密相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这些病人并不强求完全切除肿瘤,可采取部分切除,部分切除的缺点是术后复发率很高。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形状、钙化程度、囊肿部分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容易接近脑脊液通路等因素,手术需选择不同的入路或方式,并各自有其优缺点。
(1)额底入路:可暴露的主要结构有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等。适用于视交叉后置型,鞍内向鞍上生长较大肿瘤,或鞍上视交叉前上生长的脑室外型肿瘤。该入路又可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术式:如通过视交叉下术式,或若为视交叉前置,切除鞍结节及蝶骨平板到达视神经之间术式或打开终板术式,以及从颈内动脉与视神经或视束之间到达肿瘤术式。
(2)翼点入路:与颞底入路近似,但路径最短,可直达鞍上区。可暴露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及视束、视交叉下以及后方、垂体柄、第三脑室底、大脑脚间窝以及上斜坡等处,适用于鞍内向鞍上一侧生长或鞍上视交叉下及视交叉后脚间池的脑室外型肿瘤。该入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方法。
(3)终板入路:通过单侧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均可到达视交叉后并打开终板,暴露扩展至第三脑室外的肿瘤。故该入路适用于视交叉前置型,鞍上视交叉后生长的脑室内外型肿瘤。
(4)经胼胝体或侧脑室入路:若肿瘤长入第三脑室,可经胼胝体入路(侧脑室扩大不显著者)或经侧脑室入路(室间孔阻塞引起脑积水者)。有下列几种方式进入第三脑室并暴露肿瘤:①分离单侧穹隆;②分离室间孔旁的一处静脉;③经脉络丛下进入;④分离大脑内静脉。
(5)经蝶入路:完全位于鞍内或鞍内向鞍上轻度生长或向蝶窦生长的肿瘤,可采用经蝶入路。
(6)其他入路及方式:为全部切除肿瘤,有时手术要分期进行,如先经颅切除鞍上部分肿瘤,再择期经蝶切除鞍内部分肿瘤,或为切除巨大肿瘤而采取两种以上入路的联合入路。
一般说来,在手术入路选择中,中轴外入路或单侧入路比经中轴入路或双侧入路更可取。为达到肿瘤所在部位,应尽可能避免切除有功能的组织。手术应采用显微技术,注意区分和保护蛛网膜的层次及界面,这样有利于安全地切除肿瘤。暴露肿瘤后通常先行肿瘤穿刺抽取囊液,创造手术分离肿瘤的空间,并使包膜与蛛网膜分离,再行肿瘤包膜内切除,待瘤体缩小后依次电凝和分离肿瘤供应血管。术中注意保护供应视交叉及视束的位于正中隆起周围的吻合血管,肿瘤后部及向上长至第三脑室的肿瘤部分几乎没有大的动脉供血,粘连也不紧密,但在分离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处的肿瘤时要十分小心,因为这里的粘连通常较为紧密。钙化往往位于肿瘤底部,特别常在视交叉及视神经下方,需先行粉碎后再行切除。有时这部分肿瘤钙化与神经、血管、垂体柄等粘连紧密,切除困难。长向第三脑室底部的肿瘤常使局部形成胶质反应层,分离囊壁应在此层内进行,若第三脑室已变薄而呈一层胶质层(含神经核团的较厚部分已向上方推移),该层可以打开。术野内见到的肿瘤包膜均应尽可能分块切除,但粘连较紧者,不强求切除,以免损伤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组织和血管。手术要求打通脑脊液循环,难以畅通者应行分流术。
手术能否做到全切除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大小,儿童病人的肿瘤与周围粘连较少,较易切除,一般年龄越小,越易作全切除,并发症亦越少。成人颅咽管瘤多与周围组织(垂体、下丘脑、颈内动脉、颅底动脉环、视神经交叉及视束等)粘连甚紧,肿瘤深埋于灰结节部,因而全切除常使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②初次手术与复发手术,第一次手术较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容易,肿瘤全切除的机会较多,死亡率亦较低。③临床有明显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者,只适于作部分切除。④肿瘤位置,鞍内型及视交叉前型较易作全切除,对视交叉后型及脑室型则应根据囊壁与灰结节、下丘脑等处粘连情况选作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有些病例手术虽作全切除,甚至术后CT扫描复查正常者,仍可能有残留较多瘤细胞而复发。15%~30%的患者在术前即有脑积水,若症状仅由此而引起,应先行分流术。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下丘脑症状严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可先行立体定向囊腔穿刺抽去囊液,以减轻肿瘤的局部压迫,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或抽出部分囊液后注入放射性核素行内照射治疗。
2.放射治疗早在1937年,有人就采用放射线治疗颅咽管瘤。一般采用外照射的方法。由于大多数颅咽管瘤用手术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而其化疗又不敏感,故主张术后加用放射治疗。颅咽管瘤的术后复发率高,而再次手术的风险很大,故对复发病人也只能采用放射治疗。近年,有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植入胶体磷[32P]酸铬、胶体钇[90Y]、胶体金[198Au]治疗颅咽管瘤,也取得了成功,其优点为放射损伤小。
(1)外放疗:分化良好的颅咽管瘤曾被认为是放射非敏感性肿瘤。半个世纪前,国外Carpenter等报道了一小组颅咽管瘤病人,在放疗后病情有明显改善,他们认为虽然肿瘤未被X线破坏,但有分泌能力和形成囊肿的细胞可被杀死。然而人们对放疗能破坏颅咽管瘤上皮仍存在着疑问。1961年Kramer等报道了肿瘤次全切除并超高压放疗后取得良好效果。之后许多研究显示,放疗既可增加生存期,又可延长肿瘤复发的时间,采用手术加放疗,病人的生存率比单纯手术的病人高,而无复发病人的生存率更高。
但放疗的危害不容忽视,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有:放射性视神经炎、蝶鞍及鞍周脑组织的放射性坏死、垂体功能减退及痴呆等,亦可诱发脑膜瘤、肉瘤、胶质瘤,尤其是对儿童患者,放疗可严重损害智力。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剂量超过60Gy,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可达30%,脑坏死的发生率也达12.5%,故放射剂量及疗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放射治疗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GH和LH/FSH的缺乏。据报道,GH缺乏的发生率几近100%,且出现很快(于照射3天后即可出现),数月后病儿的生长即受影响。LH/FSH缺乏的发生率亦很高,但出现较GH缺乏为迟,表现为性发育障碍(儿童)或性功能不全(成人)。GH缺乏的原因可能为下丘脑受损,因为用GHRH治疗有效。目前认为,LH/FSH缺乏的部位也在下丘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于放射治疗后反而出现性早熟,其机制未明。
文献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儿童每6周50Gy/32次,成人每7周55Gy/35次,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有采用放射外科(γ刀、X刀)治疗颅咽管瘤并取得一定疗效。
(2)内放疗:内放疗是将放射性核素置入肿瘤内进行的治疗。该方法由Leksell于1953年创用。过去该治疗方法多通过开颅手术,也有经鼻蝶穿刺开展立体定向技术,尤其是CT、MRI应用以来,目前多采用定向穿刺技术或定向穿刺加置入贮液囊方法。通过抽取肿瘤内囊性部分,可迅速改善症状,且风险及并发症较开颅手术的明显为小。国内海军总医院对300例颅咽管瘤进行385次治疗,平均随访4年(6个月~8年),92%的病人恢复良好,其中肿瘤消失占72%,肿瘤缩小80%以上占12%,缩小50%左右占8%,肿瘤增大占6.4%(主要为实体性瘤),死亡仅1.6%。内放疗适用于囊内含大量液体的颅咽管瘤,而不主张用于实体性和囊壁钙化或囊壁菲薄(放射性核素可透入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多囊性肿瘤效果亦差。一般认为,囊壁皱缩或消失发生于内放疗4~6个月后。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2磷(32P)、90钇(90Y)、198金(198Au)。
3.化学疗法目前尚无特殊有效药物。Takahashi应用博来霉素注入肿瘤囊内,有使囊液分泌减少,肿瘤细胞退化的作用。而Cavalheiro等向瘤腔内多次注入博来霉素治疗一例巨大囊性颅咽管瘤,3个月后瘤腔消失,6个月后钙化灶几乎完全消失,且内分泌完全恢复正常。但该药漏出囊外则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损伤,临床应用对囊性肿瘤效果好,对混合型及实质性肿瘤效果差,最终肿瘤复发。
4.其他治疗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一般为永久性,应予治疗。
(二)预后
1.手术效果与预后过去该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低,致死致残率及复发率高。近30余年来开展显微手术,对保护正常脑组织、争取肿瘤全切除、减少下丘脑及垂体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有人报道颅咽管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10年生存率达58%~66%,复发率为7%~26.5%。国内同济医科大学、解放军总院等单位进行的肿瘤全切除或积极手术切除,手术死亡率为4%~6%,肿瘤复发10%,取得较好疗效。
2.放疗效果与预后由放疗引起的神经后遗症很少。从神经、智力、精神以及内分泌功能来评价颅咽管瘤放疗长期效果在功能方面的变化不比手术治疗差。全切除与次全切除后辅以放疗的病人,两组结果相似。Richmond报告颅咽管瘤放疗后10年以上的生存率达44%~100%;Manaka对125例颅咽管瘤病人进行放疗效果评价,结果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6%,对照两组仅分别为34.9%和27.1%,平均生存时间放疗组大于10年,而对照组为3.12年。Kramer报道6例15岁以下儿童经放疗后20年无症状,且无脑坏死现象;Pollack报告的放疗病例,经14~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改善,肿瘤囊壁明显缩小。
3.瘤内/瘤腔内化疗效果与预后Takahashi报告7例采用瘤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颅咽管瘤,4例囊性者,平均随访5年,经CT扫描均无复发;3例实质性者,1例术后1.5个月死亡,2例暂时有好转,后因复发死亡。由于这一疗法开展不够,其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
颅咽管瘤于术后及放射治疗后发生GH缺乏的比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仍能维持几近正常的生长,并不出现矮小症,这称为没有生长激素的生长综合征(),其机制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血胰岛素及其他肽类生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6、我母亲在去年11月份做的蝶骨大翼良性巨骨细胞瘤切除手术,今年3月份去做CT复查发现手术下方有阴影。
CT看出阴影来 肯定不是手术时的血,应该早就吸收或者钙化了。
良性肿瘤也可以转移的,比如侵袭性葡萄胎之类的
骨巨细胞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生物学行为可以有恶性行为。
尽量还是做手术吧,要不长大了就会有压迫症状 到时候还要做手术 而且比现在要难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