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肉瘤可不可以根治?又有什么方法治疗?
骨肉瘤是一中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特点是恶性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也称成骨肉瘤。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预后不良。
骨肉瘤只要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逐渐加剧,夜间为尤,伴全身恶病质,附近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怒张,易导致病理性骨折。可摸到血管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X线摄片表现为新生骨形成和溶骨性破坏相结合。
骨肉瘤的治疗强调早期综合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若诊断明确尚无肺转移,应施行高位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随后化疗。 合并单一肺转移源者可同时施行截肢术和肺转移源切除术。放射治疗对骨肉瘤不敏感,仅用于手术前、后之辅助治疗,或肿瘤不能切除或肺转移时应用。
关于治疗:1.骨肉瘤主要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2.自70年代以来,盛行大剂量化疗,应用于术前和术后,使骨肉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五年生存率可超过50%。 3.化疗常用于以下一些情况:(1)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2)某些部位无法作根治性手术;(3)作为晚期的姑息疗法;(4)病人拒绝手术。常用的化疗药物主张二种以上的联合用药,并注意保证尿量多和碱化尿液,以减轻肾脏之毒性反应。
疗效评价1.治愈:经手术和化疗综合治疗,二年以上无瘤存活。 2.近愈:经化疗及截肢术后,近期未发现肺或它处转移。 3.好转:经化疗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
治疗原则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之综合治疗。但预后差。
对骨肉瘤的保肢治疗目前仍较困难!可试行大剂量化疗,效果不如“化疗—手术—再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如有转移灶,还可手术切除。
参考资料:http://health.lznews.cn/show.aspx?id=1991&cid=198 《内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为什么会得骨肉瘤,怎样才会的骨肉瘤
骨肉瘤为骨生肉瘤中最恶性者,发病率略低于软骨肉瘤,占骨生肉瘤的2/5弱,发病机理不明。多数学者认为骨组织的任何部分均能产生骨肉瘤,但以骨膜深层为最易。当中瘤发生或蔓延之骨膜下时,骨膜即背肿瘤由骨面剥离而产生反应性新生骨,骨纹呈日光放射样。肿瘤与骨干相连接处,新生骨呈三角形。当骨膜下的肿瘤继续发展时,新生骨小梁逐渐消失,在x线照片上呈一种紊乱无秩序的骨性阴影。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田生长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10~25岁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转变者, 年龄常超过50岁。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为骨肉瘤最易发生的部位。骨骺、 骨干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组织,亦能发生骨肉瘤。 约75%发生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早的主诉为持续的局部钻入样疼痛。剧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间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发生2~3个月后, 局部或可摸到肿瘤, 但软硬不定, 且有轻度压痛。 肿瘤周围肌肉萎缩甚早, 使肿瘤部分显得更大。 以后皮肤紧张发亮,色泽改变, 呈紫铜色, 表面静脉怒张, 有时可以摸到搏动, 或听到血管搏动的杂音,故有称为恶性骨动脉瘤者。 患者体温略有增高,体重减轻。化验检查,早期可发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血清硷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经彻底手术治疗后,血清硷性磷酸酶应立即减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继续超过正常水平,即有转移瘤存在的可疑。 肺部和局部摄x线照片为诊断骨肉瘤和判断肉瘤预后的重要步骤。兹从下列几方面来叙述骨肉瘤的线征象: (一)局部软组织肿瘤;如肿瘤发生在骨膜深层,或肿瘤已由骨质内部向周围突破,则在x线照片上可以发现软组织中留影银河不规则的古话去。 (二)骨膜变化: 早期的骨膜变化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为日光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晚期因肿瘤向周围扩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随之发生缺损,并向骨干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样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肿瘤细胞的挤压和破坏,形成如毛发蓬松的紊乱状态。最后因肿瘤继续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软组织可显有不规则的肿瘤阴影。 (三)皮质骨变化: 骨肉瘤发生于骨膜涣层或皮质骨本身时,其最早和最主要的变化为一侧皮质骨的轻度破坏和疏松。如肿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质破坏和疏松外,另有不规则的肿瘤骨增生的阴影。因此在x线照片中可以发现组织紊乱,毫无纹理,十分致密的肿瘤骨阴影重迭于疏松破坏的骨质上。 (四)松质骨变化:由髓内发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为多,血运丰富, 生长快。骨质破坏系由内向外,迅速广泛,周围均匀,故骨膜反应性新生骨不易产生。x线征象可能为囊肿样,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变化:肺部转移瘤一般在原发肿瘤出现4—9个月内发现。肺部转移瘤在早期不易觉察,故在肺部x线照片上未发现转移瘤时,决不等于肺中无转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个月即应重摄肺部x线照片一次,继续观察至2—3年后,若肺中仍无转移瘤发现,则其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少。转移瘤多数分布于肺叶边缘,偶尔亦可发生于肺门附近,后者应与钙化淋巴结鉴别。转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状。生长缓慢者,产骨较多,密度亦高。亦有转移瘤完全不产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软组织的转移瘤无异。 骨肉瘤和骨关节结核的鉴别,比较容易。后者为慢性疾病,疼痛不剧烈。骨关节结核局部肿胀较大,大多数病例有关节面破坏现象。骨肉瘤很少侵入关节内部。骨肉瘤与其他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须赖组织病理检查,方可作出最后诊断。 在一部分病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之间,有时与骨纤维肉瘤之间,因无病理切片不能明确地区别,但这种鉴别对于治疗的决定及疗法的选择无重大意义。当有必要进行术前活组织检查时,Rb应准备冰冻切片,术者技术必须熟练,手术应在止血带下进行。一经诊断确定,立刻在止血带以上施行彻底手术治疗。但必须认识到止血带并不能完全制止骨髓腔内静脉血液的回流。当活组织检查的结果与临床和x线所见不相符合时,不宜采取以病理诊断为最后依据的态度,必须适当地考虑到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再进行切取检查或长期等待观察,坐视肿瘤发展,对患者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全面了解整个病例,既重视病理检查又不忽视临床和x线所见,才可减少误诊。 在实验室检查中血清硷性磷酸酶的测定对骨肉瘤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意义。当血清硷性磷酸酶正常时,它对骨肉瘤的诊断不起否定作用,但当它经常超过6~7单位(甘油磷酸钠法)时,结合其他征象,对骨肉瘤的诊断却起着一定的支持作用。肿瘤经过彻底手术切除,增高的血清硷性磷酸酶不见降低或降低后又重新升高,则应考虑转移瘤的存在。 [治疗和预后] 在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以前,对诊断已确定而肺部尚无转移征象的病例,最好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至少应越过一个关节进行截肢或离断。因此,胫骨肿瘤应作股骨截肢;股骨下端肿瘤应作髋关节离断,股骨上端肿瘤应作半骨盆切除。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的扩散部位往往远超过X线所显示的范围。在被侵犯的同一骨干进行锯、凿的操作,都有扩散肿瘤的危险,因止血并不能有效的制止髓腔肿瘤的扩散。术者必须充分了解肿瘤的性质,技术熟练,决定果断,操作敏捷。必要时可先作一个简单斩断式截肢,去掉肿瘤,杜绝扩散的可能后,再仔细修整皮瓣和骨断端。 上述的彻底手术在一小部分病例可达到根治;而在另一部分病例似乎亦有加速转移瘤发生和缩短生命的迹象。对骨肉瘤在采用彻底手术以前(包括活组织检查),进行一个短期的局部放射和全身化学治疗可能有好处。虽然这种非手术措施对已形成的原发或转移骨肉瘤疗效不显著(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药物),但对由手术而扩散的游离肿瘤细胞可能有抑制或甚至毁灭性的影响。这种综合疗法对降低转移瘤发生率能否起作用,有待继续研究和观察。最近有人观察到利用局部体外循环,在彻底手术之前进行化学治疗,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中药和免疫疗法也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采纳哦
3、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如果肿瘤连续三年未见明显增长需要做手术吗?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是选择肿瘤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问题。如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恩者生命,而将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则将采取不必要治疗措施(如根治性手术),使患者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心身损害。为了能准确的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就必须熟悉和掌握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不同特征,以便掌握鉴别诊断的原则和方法。区别肿瘤的良恶性,主要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三方面因素。
根据以上区别要点,多数肿瘤的良恶性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实践中,在对具体肿瘤进行分析时,还要正确理解如下几个关系:
(1)肿瘤良恶性的区别要点,是肿瘤良恶性特征的综合,必须从总体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它,否则,就可能出现片面性。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成熟,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或无。
生长速度:缓慢
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分界清楚,可推动。
继发性改变: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传遗:不传遗。
复发:很少复发。
对机体影响:小,主要为局部压痛或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不成熟,异型性大,与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见,并常见病理核分
裂象。
生长速度:较快。
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境界不清楚,多数不能推动。
继发性改变: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
转遗:常有转遗。
复发: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大,除压迫阻塞外,还浸润破坏组织器官,并发出血。感染,晚期出现恶病
质。
(2)一般而论,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三者呈正相关系,即瘤细胞形态良性(分化成熟),生物学行为也良性(不浸润转移),对机体的影响也小,反之亦然。但是有的良性肿瘤虽无浸润和转移,其瘤细胞有异型性,如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和甲状腺非典型腺瘤。而另一些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性腺癌),可有浸润和转移,但瘤细胞的导型性很小。可见肿瘤的形态表现和生物学行为有时并非一致.然而,在确定肿瘤的良恶性问题上,生物学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如对凡有转移的肿瘤,不管瘤细胞形态如何,均可考虑为恶性。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无绝对界限,肿瘤从良性到恶性之间,可有一个中间带,即实际上可存在一种似良非良似恶非恶的交界瘤,如膀胱的乳头状瘤,甲状腺乳头状瘤,腮腺;瘤等,这些肿瘤的瘤细胞分化尚好,但生物学行为可有恶性倾向。因此,在实际工作
中,要适当改变对肿瘤认识上那种非良即恶的绝对化观点,对一些形态学上良恶难分的肿瘤。可以诊断为“增生活跃的肿瘤”或“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临床上对交界瘤的处理,应采取符合这种病变性质的手术方式,特别要注意预防这类肿瘤的术后复发。此外,有些良性肿瘤如治疗不及时,有时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称为恶性变。这种恶性变的肿瘤,如获
得及时手术治疗,其预后一般较源发性恶性肿瘤好。
查看更多好大夫信息
4、如何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2)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
(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5)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8)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个别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见于少年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发育成熟,使肿瘤停止生长而自愈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5、平时生活中怎样识别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
良性的不会对自身除美观外产生困扰,恶性的会使身体病变疼痛等病症。
6、怎么判断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肿瘤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较小。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用手触摸,推之可移动,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不转移,很少有复发。
恶性肿瘤通常又被泛称为癌症,其特点是瘤细胞的形态与发生处的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差甚远,生长方式为 "浸润性生长"(即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瘤体表面有许多"蟹足样"瘤组织散在于周围正常组织中),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除有推移积压作用外,还直接浸润和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即使手术切除了肿瘤,仍有复发的可能性,并且可以从一处跑到另一处(医生称为转移)。其对人类的危害较良性肿瘤大得多,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2、组织学及病理切片
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面貌相似,在发生的脏器或组织缓慢生长,属于高分化,低毒性成熟性细胞。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从组织学属于低分化,高毒性的原始细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人们对癌听得较多,而对肉瘤听得较少,这与癌症病人远比肉瘤病人为多有关。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
但最终一定要有组织培养来确定,这样会更准确。一般都是根除手术加病理切片来确诊,这样既减少转移的可能,又可以明确治疗原则及方案。
7、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如果肿瘤连续三年未见明显增长需要做手术吗?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是选择肿瘤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问题。如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恩者生命,而将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则将采取不必要治疗措施(如根治性手术),使患者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心身损害。为了能准确的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就必须熟悉和掌握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不同特征,以便掌握鉴别诊断的原则和方法。区别肿瘤的良恶性,主要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三方面因素。
根据以上区别要点,多数肿瘤的良恶性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实践中,在对具体肿瘤进行分析时,还要正确理解如下几个关系:
(1)肿瘤良恶性的区别要点,是肿瘤良恶性特征的综合,必须从总体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它,否则,就可能出现片面性。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成熟,异型性小,与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或无。
生长速度:缓慢
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分界清楚,可推动。
继发性改变: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传遗:不传遗。
复发:很少复发。
对机体影响:小,主要为局部压痛或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不成熟,异型性大,与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见,并常见病理核分
裂象。
生长速度:较快。
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境界不清楚,多数不能推动。
继发性改变: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
转遗:常有转遗。
复发: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大,除压迫阻塞外,还浸润破坏组织器官,并发出血。感染,晚期出现恶病
质。
(2)一般而论,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三者呈正相关系,即瘤细胞形态良性(分化成熟),生物学行为也良性(不浸润转移),对机体的影响也小,反之亦然。但是有的良性肿瘤虽无浸润和转移,其瘤细胞有异型性,如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和甲状腺非典型腺瘤。而另一些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性腺癌),可有浸润和转移,但瘤细胞的导型性很小。可见肿瘤的形态表现和生物学行为有时并非一致.然而,在确定肿瘤的良恶性问题上,生物学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如对凡有转移的肿瘤,不管瘤细胞形态如何,均可考虑为恶性。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无绝对界限,肿瘤从良性到恶性之间,可有一个中间带,即实际上可存在一种似良非良似恶非恶的交界瘤,如膀胱的乳头状瘤,甲状腺乳头状瘤,腮腺;瘤等,这些肿瘤的瘤细胞分化尚好,但生物学行为可有恶性倾向。因此,在实际工作
中,要适当改变对肿瘤认识上那种非良即恶的绝对化观点,对一些形态学上良恶难分的肿瘤。可以诊断为“增生活跃的肿瘤”或“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临床上对交界瘤的处理,应采取符合这种病变性质的手术方式,特别要注意预防这类肿瘤的术后复发。此外,有些良性肿瘤如治疗不及时,有时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称为恶性变。这种恶性变的肿瘤,如获
得及时手术治疗,其预后一般较源发性恶性肿瘤好。
查看更多好大夫信息
8、考研题147皮肤常见的恶性肿瘤
E诊断(全身类PET肿瘤筛查)皮肤作为上皮组织,长期暴露于日光照射下,并经常接触各种毒性物质,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很大。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黑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由于延误诊治可导致死亡,必须及早诊治各种皮肤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
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极高,病程进展迅速,常于早期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一般预后不良。恶性黑瘤一般均在成年以后发病,儿童时期少见。其来源有两类:由黑素细胞转化;由痣细胞恶变。源发于黑色细胞的恶性黑瘤多见于中老年,由痣细胞恶变而来者发病年龄可较轻。病情发展甚快,局部有较大的侵袭性。表现为局部逐渐增大的块状或硬韧的结节状病变。除皮肤外,还可发生于指趾的甲床,称为甲下恶性黑瘤。有的皮肤恶性黑瘤可完全不含有色素,称为无色素型恶性黑瘤。肿瘤常在早期发生淋巴转移,并可经血流播散至身体的任何脏器。多发色素痣一处恶变后,其他处可相继恶化。发生广泛转移后,可出现黑尿或全身皮肤黑变。
基底细胞癌有侵蚀性,又称侵蚀性溃疡。癌低度恶性,通常不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常发生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多见。多见于终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头颈颜面和手背等部的外露皮肤为好发部位。临床上可见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有的呈丘疹状;有的呈结节状;有的呈棕色至黑色,也有的无颜色改变;有的呈边缘卷拢的溃疡,有的硬化形似凹陷瘢痕。
鳞状细胞癌是源于鳞状细胞的皮肤癌,也可发生于粘膜。恶性程度高于基底细胞癌,增长较快,并可能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病年龄、性别等与基底细胞癌相仿。病因也与局部长期经受慢性刺激有关。除日光的光化性损害,放射线和某些化学物质刺激等为诱发因素外,还可发生于烧伤后所致组织脆弱,时愈时破的瘢痕,慢性骨髓炎窦道等经久不愈的创口。头颈为好发部位,其他身体外露部如上肢和手背亦较常见。早期可表现为粉红色丘疹状病变,其后逐渐增大呈结节,四周有硬化区域环绕。形成溃疡后,溃疡基底呈晦暗的黄白色,常被以角化物或浆液性痂皮,有恶臭。随病程进展,肿瘤的形态或以菜花状增生为特点,称为增殖型,或以向深部或四周组织浸润侵蚀为特点,称为浸润型。
恶性黑瘤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广泛彻底切除,并根据病情决定同时或后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以彻底切除为基本原则。
9、恶性骨肉瘤 治疗
如果诊断正确,并且是在手术之后才诊断,那更可能要考虑扩大切除。
颌骨一般少有骨肉瘤,更何况骨肉瘤是青少年常患的骨肿瘤类型。
你确定你得的病名全名是骨肉瘤吗?
你可以把病理切片送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病理科再做一做结果,那儿比较权威。
10、关于骨肉瘤转移的问题?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由于生长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10~25岁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转变者, 年龄常超过5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为骨肉瘤最易发生的部位。骨骺、 骨干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组织,亦能发生骨肉瘤。最典型位置在管状骨(约80%病例)。股骨远端及胫骨、肱骨的近端是最常发病部位。最早的主诉为持续的局部钻入样疼痛。剧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间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 食欲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发生2~3个月后, 局部或可摸到肿瘤, 但软硬不定, 且有轻度压痛。 肿瘤周围肌肉萎缩甚早, 使肿瘤部分显得更大。 以后皮肤紧张发亮,色泽改变, 呈紫铜色, 表面静脉怒张, 有时可以摸到搏动, 或听到血管搏动的杂音,故有称为恶性骨动脉瘤者。患者体温略有增高,体重减轻。
【化验检查】
早期可发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经彻底手术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应立即减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继续超过正常水平,即有转移瘤存在的可疑。血清铜、锌及铜锌比有助于成骨肉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的指标。对于成骨肉瘤患者,血清铜含量增高的程度代表了肿瘤在体内的活动程度。在原发骨肉瘤且无转移的病人,患肢做截肢术后血清铜可降至正常水平。对于成骨肉瘤患者或是伴肺转移者可以出现血清锌下降。骨肉瘤伴有转移者较单纯骨肉瘤患者血清锌低。铜/锌比在单有骨肉瘤无转移患者中,其比值为0.94±0.47,尚在有转移者,比值为2.28±0.48
【X线检查】
肺部和局部摄x线照片为诊断骨肉瘤和判断肉瘤预后的重要步骤。兹从下列几方面来叙述骨肉瘤的线征象:
(一)局部软组织肿瘤;如肿瘤发生在骨膜深层,或肿瘤已由骨质内部向周围突破,则在x线照片上可以发现软组织中留有阴影和不规则的骨化区。
(二)骨膜变化: 早期的骨膜变化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为日光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晚期因肿瘤向周围扩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随之发生缺损,并向骨干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样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肿瘤细胞的挤压和破坏,形成如毛发蓬松的紊乱状态。最后因肿瘤继续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软组织可显有不规则的肿瘤阴影。
(三)皮质骨变化: 骨肉瘤发生于骨膜涣层或皮质骨本身时,其最早和最主要的变化为一侧皮质骨的轻度破坏和疏松。如肿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质破坏和疏松外,另有不规则的肿瘤骨增生的阴影。因此在x线照片中可以发现组织紊乱,毫无纹理,十分致密的肿瘤骨阴影重迭于疏松破坏的骨质上。
(四)松质骨变化:由髓内发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为多,血运丰富, 生长快。骨质破坏系由内向外,迅速广泛,周围均匀,故骨膜反应性新生骨不易产生。x线征象可能为囊肿样,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变化:肺部转移瘤一般在原发肿瘤出现4-9个月内发现。肺部转移瘤在早期不易觉察,故在肺部x线照片上未发现转移瘤时,决不等于肺中无转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个月即应重摄肺部x线照片一次,继续观察至2-3年后,若肺中仍无转移瘤发现,则其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少。转移瘤多数分布于肺叶边缘,偶尔亦可发生于肺门附近,后者应与钙化淋巴结鉴别。转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状。生长缓慢者,产骨较多,密度亦高。亦有转移瘤完全不产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软组织的转移瘤无异。
【鉴别】
骨肉瘤和骨关节结核的鉴别,比较容易。后者为慢性疾病,疼痛不剧烈。骨关节结核局部肿胀较大,大多数病例有关节面破坏现象。骨肉瘤很少侵入关节内部。骨肉瘤与其他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须赖组织病理检查,方可作出最后诊断。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治疗和预后】
过去对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确诊为骨肉瘤后,应尽早作根治术。肿瘤位于四肢长骨者,截肢平面原则上应超过患骨近侧关节,但股骨下段发生肿瘤时,据统计,髋关节离断术效果并不比在股骨上端做截肢术佳。位于股骨上端或髂骨的肿瘤,须做半骨盆切除术。位于肱骨上端者,须做肩肱胸壁间离断术。如果肿瘤位置不适合手术者,才采用放疗。
过去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骨肿瘤死亡率很高,文献中经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在5~20%左右,1972年Jaffe介绍了使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MTX)和甲酰四氢叶酸钙(CFR)治疗骨肉瘤,有了很大发展。在有效化疗基础上,对成骨肉瘤治疗不是单一采用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而是可以在有条件的病例中选用人工关节置换,大块骨切除,局部热疗等保留肢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