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癌出现左上锁骨淋巴转移,化疗6天 放疗了30次了,淋巴上的已经消失,接着还要化疗吗?还是中医治疗?
你好,转移的癌细胞已经消失,还要继续原发病灶的,食道处肿瘤还需要继续治疗
病人多大年纪了?目前症状有哪些?
你提供些详细的资料,我帮你分析下
希望能帮到你
2、请问我爸现在是食管癌晚期,放疗30次,现在停了又20天,在放疗前是锁骨两侧和腹膜后淋巴转移, 当时锁骨后
现在情况怎么样,吃东西估计困难些,病变的大小、形态和部位说清楚一些,目前只能用放化疗配合中药来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
3、乳腺癌晚期,经过了根治手术但锁骨上还有两颗,医生建议八次化疗再放疗,先已做六次化疗能否不做呢?
你好,我不是医生,但是我妈妈也是个乳腺癌患者,现在正在化疗,医生也是说要做8个疗程的,不知道你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案呢,我妈妈用的是AC-T的方案,我从网上查的这种方案是要8个疗程的,我建议化疗还是应该按疗程做完吧,如果半途而废的话,容易让肿瘤趴下在站起来,对以后很不好的,如果身体允许的话,还是做完吧,我也会努力让我妈妈坚持做完的。
还有,当时我妈妈同病房的一个阿姨也是淋巴有转移了,现在脖子上又有了3颗,她是要化疗完以后再放疗,好像也不再手术了。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能不能帮的上你,为了我们的妈妈,要积极采取科学正确及时的治疗,祝阿姨早日康复
4、我父亲61岁了,食管癌晚期转移右锁骨淋巴,已放疗30次,现疼痛难忍,请问有何法减轻病疼?
现在是锁骨上淋巴结压迫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请疼痛科或者麻醉科做个神经阻滞,可能缓解一阵,但是大部分是没办法治疗的。
5、化疗真的需要6次吗?
乳癌是女性乳房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尤其在美国,已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较低;在我国,据统计报导,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病因
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临床资料统计,乳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中又以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最多见。对雌激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具有致癌作用,且以前者作用最强,雌三醇无致癌性。有些学者认为,未婚、未育或未哺乳的妇女乳癌发病率较高,但另有统计结果则否定了上述观点,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据报导,高脂饮食和肥胖的妇女,乳癌患病率较高。此外,遗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房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亦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病理类型
乳癌的病理分类方法较多,从临床实际出发,比较简明,实用的方法是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两大类。
1.分化低的乳癌: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2/3。切片见癌细胞较少,体积也较小,呈条索状和片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较多。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小,质地坚硬;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转移。
(2)髓样癌:此型较少见。切片见癌细胞较多,体积也较大,排列紧密,索、片状分布;细胞间纤维间质甚少。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大,质地较软,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转移。
(3)弥漫性癌(亦称炎性癌):很少见。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性增长,皮肤内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充满大量的癌细胞并可形成癌细胞栓子;细胞间纤维间质极少,有明显的水肿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此型乳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主要特点为皮肤呈明显水肿,色多暗红,肿瘤发展迅速而常累及整个乳房,没有明显的局限性肿块可扪及;有时可表现为患乳皮肤干燥,弥漫性鳞屑,增厚如铠甲,故也有称铠甲癌者。此型癌多见于青年妇女,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而且广,往往初诊时就发现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在短期内死亡。
(4)粘液癌(亦称胶样癌):很少见。肿块切面呈胶冻样半透明状;切片见癌细胞数不多,周围伴有多量粘液,临床特点是肿块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1)腺癌:较少见,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临床特点:肿块常偏大,恶性程度中等,转移较晚。
(2)导管癌(亦称管内癌):不常见,起源于中、小乳管。切片可见很多极度增生的乳管样组织,管腔内充满癌细胞,中心部分癌细胞可发生坏死。肿块切面可见灰白色半固体状颗粒物质充满小管腔,可挤压出牙膏状物,尤如粉刺内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恶性程度低,转移晚。
(3)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不常见,起源于靠近乳头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形成。此型癌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有时有囊性变。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4)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很少见,起源于乳头内的大乳管。癌细胞呈空泡状,在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发展。临床特点是乳头、乳晕周围皮肤搔痒、粗糙,或皮肤增厚、轻度糜烂,伴有灰黄色痂皮等。此型癌恶性程度低,淋巴转移很晚。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直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扩散。其中主要的途径为:(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 灶则大多(70%)在乳房内侧象限。
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临床表现
乳癌位于外上象限的最多见(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区(15~20%)和内上象限(12~15%)。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癌组织累及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并失去弹性,可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深部的肿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头内陷。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表面皮肤可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淋巴水肿部位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此种恶性溃汤易出血,伴有恶臭,经久不愈,边缘外翻似菜花状。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如腋窝主要淋巴管被癌细胞栓塞,可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骨旁淋巴结位置较深,通常要在手术中探查时才能确定有无转移。晚期,锁骨上淋巴结亦肿大、变硬。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
炎性乳癌:一般发生在青年妇女,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发展迅速,病程凶险,可在短期内迅速侵及整个乳房,患乳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栓子。临床特征是患乳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触诊扪及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癌细胞转移早且广,对侧乳房亦常被侵及。预后极差,病人常在发病后数月内死亡。
乳头湿疹样癌: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原发病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逐步移行至乳头皮肤。初期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呈变性湿疹样改变,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有黄褐色的鳞屑样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现糜烂面。病变皮肤发硬,边界尚清。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乳头凹陷、破损。淋巴结转移出现很晚。
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癌在乳房肿块中所占比例很大,加之不少良性肿块也有恶变的可能,故对女性乳房肿块应倍加警惕,仔细检查, 以防漏诊或误诊。在检诊病情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1)有重要意义的病史述及;(2)肿块的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有特定意义的局部或全身体征;(4)区域淋巴结的情况等。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乳癌的临床分期,旨在表达乳癌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以便有依据地选择治疗措施和概略地估计预后。 TNM国际分期法:以 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三个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临床情况。1988年修定的方案已纳入我国卫生部编订的乳癌诊治规范,内容如下: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直径≤2cm,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粘连、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癌瘤直径>2cm ≤5cm,可有轻度的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3:癌瘤直径>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大小不计,已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触及淋巴结,直径≤2cm。
N2: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2cm,融合成块或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有可能触及的淋巴结;上肢水肿。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期:癌肿<2cm,无腋淋巴转移。
Ⅱ期 :癌肿<5cm,已有腋淋巴转移。
Ⅲ期:凡癌组织有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患侧上肢有水肿者。
Ⅳ期:凡癌组织发生远距离转移者。
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据统计,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关于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近年来有许多改进,由于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目前倾向于尽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围手术,并视病情采取综合治疗,以期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乳癌根治术是将整个患侧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由于位置在内侧象限的癌肿,胸骨旁淋巴结癌转移机率较大,因而产生了乳癌的扩大根治术式;即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患侧的第2~4肋软骨及相应的肋间肌,将胸廓内动、静脉及胸骨旁淋巴结链一并清除。大量的国内外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提示:乳腺癌根治切除或扩大根治切除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五年或十年生存率.目前人们认为乳癌的手术预后较多的决定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为此,目前外科多采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即将患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近年又新兴起了对早期乳癌施行保留乳腺的部分乳房切除术,术后辅以局限性放疗;有报导认为具有与改良根治性手术相同的效果。此术式目前国内尚未作为常规术式施行。
有关乳癌术式的选择,以下方案可作为一般临床参考:根据临床分期,对于Ⅰ期和Ⅱ期尚无淋巴结肿大者,可采用改良根治切除术,术后根据有无淋巴结癌转移,决定是否加用放射治疗。对于Ⅱ期晚及Ⅲ期乳癌,可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决定是否加用放疗和化疗,对于Ⅲ期晚的乳癌;或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老体弱、合并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或局部病灶晚期破溃、出血者,可选择患乳单纯切除的姑息性手术,术后可配合放疗或化疗。对于Ⅳ期乳癌则不宜施行手术,可根据情况采用内分泌药物、化学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如手术后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于术后2~3周,在锁骨上、胸骨旁或腋窝区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效果与病人的年龄,特别是是否绝境有密切关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化学治疗少,疗效较持久,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激素的效用与患者的年龄,特别是否已经绝经有很大关系,故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绝经前(或闭经后5年以内)患者的治疗:(1)去势疗法:包括手术去势(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势(X线照射卵巢);(2)激素药物疗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次后,减为每周3次,视症状缓解情况及全身反应。可减量使用,持续4个月左右,如用药6周无效,可停用;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对于绝经后(闭经5年以上)患者的治疗,根据需要,选用以下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
4.化学药物治疗:对乳癌病人的大量长期随访发现,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虽经手术后放疗,五年内仍有2/3的病人出现癌复发。若受侵犯的淋巴结达到或超过4个,则复发率更高;从而提示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运性播散存在。因此,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氟脲嘧啶,噻替哌。近年多采用联合用药,如CMF化疗方案,即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左右,但要求连续应用5~6个疗程,旨在癌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杀灭。接受化疗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白细胞>40000/ mm3 红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
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降至3000/mm3以下,应延长间隔时间,必要时甚至停药。
回答者:ch_szx - 举人 四级 7-29 14:30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你的回答!!!谢谢.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扩散途径有:
①乳腺内扩散,呈单源性及多源性两种。
②乳腺外扩散,最常见是侵犯皮肤、筋膜、胸大肌等邻近组织。中晚期乳腺癌除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外,癌细胞还可侵血道,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器官,常见转移到肺、骨、胸膜、肾上腺、肾及脑等脏器。
乳房癌
乳房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O%,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数。男性乳房癌的发病率极低。
早期乳房癌病人无任何不适,仅在乳房内有一个比较小的肿块,不痛、不疼,乳头也无变化,大多是在医生作体格检查时发现,少数是由病人无意中自行摸到后再请医生确诊。因此,为了早期发现乳房癌,特别是中年妇女应经常自己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存在。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将手指伸直并拢进行扪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如发现乳房内有可疑的肿块,必须请医生检查,并作必要的化验,包括钼靶X线摄片、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早期乳房癌的肿块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肿块就逐渐增大,侵入周围皮肤或肌肉,与之粘连固定;乳头内缩、抬高,有时有血性液体溢出,这是癌肿浸入大的乳腺导管所致;皮肤是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坚硬。晚期乳房癌肿块直径超过5厘米,甚至溃烂,不仅腋窝淋巴结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和对侧液窝淋巴结也可肿大。癌细胞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或肝脏。乳房癌在妊娠期发展特别迅 速,癌肿呈现炎症性,乳房红肿充血、发热、犹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误诊,也说明乳房癌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至于乳房癌发病与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关系,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肿块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肿块也有恶变可能,因此,对妇女乳房肿块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以防误诊、漏诊。乳房癌应与乳房小叶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相鉴别。
治疗乳房癌的方法甚多,包括手术、放射、激素、抗癌化疗和中草药等,但目前疗效最满意最可靠的方法仍是早期手术,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措施或乳房癌晚期不能手术时采用。手术时可先将肿块局部切除,立即作冰冻切片检查,证实是乳房癌后,才进行根治手术。
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现将一些影响发病的因素叙述如下:
(1)年龄:乳腺肿瘤多发于40~60岁,占全部患者的75%左右,20岁以前患者罕见。
(2)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调节。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有人认为,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已得到临床检查的支持与动物实验的证明。而且男性乳腺肿瘤患者少见,约为女性患者的1%,此亦说明可能与男性无卵巢激素有关。
(3)结婚、生育及哺乳:临床上发现独身妇女患乳腺肿瘤较已婚妇女为多,婚后从未生育者其乳腺肿瘤发生率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后从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哺乳期过短或过长)的发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处于内分泌激素影响下,所以结婚、生育及哺乳与乳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遗传因素:临床上发现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时或先后患乳腺肿瘤的情况,但这一观点目前有不同的看法。
如何进行乳腺检查?
乳腺肿瘤的诊断,首先应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既往史、月经婚育史及家族史,然后进行全身检查,最后检查乳腺,乳腺检查主要是视诊和触诊。
(1)视诊
①患者上衣应脱尽,面对光线。
②观察乳腺是否对称及发育情况(如青春型、肥大型、发育不良型、老年萎缩型等),然后观察乳房各处有否隆起及下陷等异常情况。
③乳房的皮肤是否正常,有无皮肤粘连、水肿、发红或破溃等。
④乳头部位、大小是否正常,有无凹陷、裂口、糜烂、溃破、溢液及其他病变。乳晕的大小、着色深浅,有无发红、水肿、糜烂等。
⑤乳腺肿物的部位、形态、是否破溃等。肿瘤深位者不易察看,表浅者容易看到。
⑥腋窝、锁骨上下是否膨满,有无副乳腺。
(2)触诊
①先检查健侧,而后检查患侧。检查时注意用手掌和手指轻轻按揉,切勿用手指抓捏。
②检查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若有肿大淋巴结,表明淋巴结有转移。
③检查锁骨上下窝淋巴结,若有肿大淋巴结,说明可能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④乳房检查,卧位或坐位均可,自锁骨下方开始,按顺序平行轻巧触摸,直达乳房下界。若发现肿物,应详细记录肿物部位、大小、形状边界、硬度、压痛及活动度等。除以上情况外,还需注意乳房和乳头的收缩现象。
⑤乳头溢液的检查:由乳房周围向乳头轻轻按压,而后按压乳晕和乳头,注意有无液体流出,特别是血性液体流出。并注意是一个乳管口还是几个乳管口。
乳腺的良性肿瘤有哪些,如何治疗?
(1)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指乳管或腺泡的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此病好发于40岁前后的妇女,但青年妇女及年迈老妇亦可患之,自发病到就诊时间长短不一,最短者仅数日,最长者十余年。此病肿物是主要症状,可有4种不同表现:
单一肿块:多为大囊肿所致,边界清晰,可自由推动,常可确定为囊肿。除非囊内容物过多,张力较大,或肿块深位而误认为实性。囊内容物多清亮,如并发感染则内容混浊。若引起周围组织粘连,邻近乳头时可使乳头回缩。
多数肿块:是多个囊肿所致,触诊为多发囊性结节,可累及全乳。
乳腺区段性结节:此结多呈三角形,底边位于乳房边缘,尖端指向乳头。
乳头溢液(血性或浆液性):乳腺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但按压乳腺周围区的某些部位(相当于一个乳腺腺叶或几个腺叶),可引起一个乳管或几个乳管溢液。
此病乳腺疼痛多不显著,为钝疼或刺疼,当乳管开始扩张时可伴疼痛。
采用中医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及西医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切除原则为病变区的切除,如病变广泛可酌情全乳腺切除;如果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变,则补加根治术。
(2)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青年妇女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大多为无疼性肿物,多在无意中发现;初期较小,但生长较快,长达3cm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多较隆突,扁平者较少,表面不甚光滑,细触之为小结节状,有些呈明显分叶状,中度硬,多无压痛,可自由推动。
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但乳腺纤维瘤可重复发生,一次手术切除后,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发生。如连续不断新生乳腺纤维瘤,则手术难以为继,而患者也常拒绝手术治疗。此时可试用雄激素治疗,月经停止后1周开始口服睾丸素,至下次月经开始前结束,每日小剂量,总量不超过100mg为宜。治疗期间,以不使月经周期紊乱为度。
(3)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是指自导管开口起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一段乳管所发生的乳头状瘤。以单发为主,多发者少见。临床上乳腺检查可表现为乳头溢液、疼痛、触及肿物三种情况,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细胞,但常常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
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处理原则如下:①单纯一条导管溢液,可将该点局部切除,若按压某区段导致溢液,可行区段切除。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轻者宜行区段切除。③切除标本做病理检查,最后根据病理检查,再决定是否补加其他治疗。
乳头状瘤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如下:①有出血者,可行大导管摘除术。②乳晕旁有小结节者,可将该结节切除。③乳腺中部有明显囊性肿物,尤其瘤体较大时,凡临床诊断不明者,中年以上妇女,宜行全乳切除术,若瘤体较小者,则局部切除即可。
大导管乳头状瘤癌变者甚属罕见,故不宜视为癌前病变。大导管乳头状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者很少,故对采用全乳切除治疗要慎重选择。
自我检查发现乳腺癌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了一个三步骤的自我检查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20岁以上的妇女,每月做一次,每次检查最好在月经后进行:
(1)在淋浴或洗澡时,用指尖轻轻抚摸两侧乳房和腋下部位,注意有无异常肿块。
(2)脱去上衣,站在镜子前,抬起手臂检查一下乳房轮廓、皮肤、乳头等是否有变化。将两臂下垂,插腰,观察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乳头、乳晕和皮肤有无反常。
(3)上身裸露,水平仰卧,一只手臂弯曲枕着头,另一只手检查对侧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有无增厚部分。检查时手指以圆圈形式在乳房上移动,先上部再四周,最后腋窝,按顺序认真触摸。具体方法是:手指平放,用手指掌面轻轻扪摸,不要用手抓捏,否则会将抓起的腺体误认为是肿块。
自我检查乳腺的步骤有哪些,预防乳腺癌的要点是什么?
(1)自我检查乳腺的步骤如下:
①对镜自照;
②双臂举起,检查两乳是否对称;
③平卧,垫一平的枕头在左肩下,将左臂举起;
④用右手手指平着轻轻下压,检查左乳内侧和乳头;
⑤检查左乳下方,注意乳腺的边缘;
⑥将左臂放下,沿乳腺外缘继续向上检查,包括腋窝的顶部;
⑦检查双乳外上方;
⑧检查双乳外下方。
(2)乳腺癌的预防要点有以下5点:
①提倡适龄结婚(23岁以后)适龄生育(24~30岁),母乳喂养一年至一年半;
②避免饮食偏于高脂肪高热量,增加食物纤维素成分的含量;
③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尽量早期摘除乳房良性肿瘤,如乳房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密切观察乳腺囊性增生病;
④建议进行“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乳腺癌普查,该仪器诊断符合率高达95%以上;
⑤提倡自查。
早期自查乳腺癌的要点有哪些,晚期表现有哪些?
(1)早期自查要点
①30岁以上妇女每1~2个月自查一次乳房,最好在两次月经之间乳房最少充血时进行。
②乳腺癌高发区——乳房的外上方是重点检查区,其次是中心区。
③检查时,只能以平伸的手指轻轻按下,反复触摸,不能抓捏,正常的乳腺组织极易抓捏成“肿块感”,平按的乳腺组织呈扁平而柔软或隐现条索感,而不是包块、肿物感。
④自查不能用力推拉,因为真正的恶性肿瘤受到推拉挤压时易造成癌细胞的扩散。
(2)晚期乳腺癌表现
①乳腺肿块迅速增大,肿块活动范围越来越限制,渐因与周围组织相连接而固定下来,肿块的外形不规则,周围边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质地比周围的乳腺组织明显发硬,自觉虽无疼痛感,但触压时有隐痛不适感。
②乳房乳头外形改变。双侧乳房不对称,病侧外形比健侧大,局部有突出隆起或凹陷、歪斜、抬高等畸变。乳头亦变歪或略向上翘,或内陷直至消失,或乳头糜烂直至缺损。
③“橘皮样变”和“酒窝征”。晚期乳腺癌,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变硬,形似“橘皮”,是乳腺癌的典型特征。
④乳头溢出血性或脓血性腐败物,乳房皮肤溃破形成溃疡面,这种溃疡恶臭,极易出血,外形凹陷如弹坑,或外翻似菜花。
怎样选用验方治疗乳腺癌?
山西运城市中医院崔扣狮医师介绍2首验方如下:
方1
【方药】当归、川贝母、生地各15g,赤芍、莪术、香附、穿山甲、王不留行各10g,川芎、川牛膝各6g,桔梗、郁金、红花各9g。
【适应症】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乳胀,肿块坚硬,光滑活动,压按疼痛,经行不畅,腹痛伴有瘀块,神疲纳差,烦躁易怒,舌边红有瘀点,苔白腻或微黄而厚,脉弦滑
6、患者女34岁左肩锁骨下长有纤维肿瘤手术两次放疗一次而今依然复发
您好!建议您最好把病理组织再拿到我们医院会诊一下。另,纤维肿瘤分良恶性。若是良性纤维瘤,主要靠手术切除,但切除要彻底。若有恶变,可以考虑术后化疗,但辅助化疗在软组织肿瘤中的作用尚有争议。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赵林副主任医师
7、我父亲2010年被查出右肺癌锁骨转移,经十余次化疗,二十多次胸部放疗后,现在颈椎,胸椎,及双肱骨有转移
病情分析:癌性疼痛对于每一个癌症病人来讲,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可按目前国家规定的三阶段治疗方案实施。
意见建议:建议按上述方法做,尽可能到病人减少痛苦。
8、妈妈50岁宫颈癌淋巴转移,在哈尔滨肿瘤医院放疗三十多次,化疗三次,左锁骨放疗二十多次。(之前在哈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中药治疗宫颈癌晚期不仅具有手术、放化疗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同时避免了手术、放化疗对机体的严重损害。多年以来,中医治疗宫颈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晚期宫颈癌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延长宫颈癌晚期生存期的同时,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来说更适合更有效。
9、乳腺癌晚期,经过了根治手术但锁骨上还有两颗,医生建议八次化疗再放疗,先已做六次化疗能否不做呢?
你好,我不是医生,但是我妈妈也是个乳腺癌患者,现在正在化疗,医生也是说要做8个疗程的,不知道你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案呢,我妈妈用的是AC-T的方案,我从网上查的这种方案是要8个疗程的,我建议化疗还是应该按疗程做完吧,如果半途而废的话,容易让肿瘤趴下在站起来,对以后很不好的,如果身体允许的话,还是做完吧,我也会努力让我妈妈坚持做完的。
还有,当时我妈妈同病房的一个阿姨也是淋巴有转移了,现在脖子上又有了3颗,她是要化疗完以后再放疗,好像也不再手术了。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能不能帮的上你,为了我们的妈妈,要积极采取科学正确及时的治疗,祝阿姨早日康复
10、乳腺癌化疗后什么情况需要放疗
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1 .适应症
(1) 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 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 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 4 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 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 照射锁骨上区 ) 。
(5) 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2 .放疗原则
(1)Ⅰ 、 Ⅱ 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 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 放疗宜在手术后 4 ~ 6 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 8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