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癌的转移途径
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管转移,种植性转移等。一旦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可以脱落形成栓子,或在管内增殖、形成连续性肿物,但多数是通过淋巴管进入区域淋巴结而形成淋巴结内转移。一般淋巴结转移出现的时间越早,其范围可能也越广泛。当含有癌细胞的淋巴液进入血液后(沿胸导管),或癌细胞直接侵入小血管,就可能发生血行转移。进入血液中的癌细胞以单个细胞或由纤维素连成一团的形式在血流中移动。一般进入血循环中的癌细胞不能存活,但当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得到停留的机会,则会侵出管壁并进入血管周围的间质,生长成转移灶。抗凝剂和化学治疗有可能减少肿瘤的转移,而挤压、局部操作则可能增加转移的机会。机体不同的组织对转移有不同的亲和性,肝、肺、骨髓、脑及肾上腺为常见的转移部位,而脾、肌肉等则很少出现转移。一般血行转移多在病情的后期发生,但肺癌、乳腺癌、肾癌、脑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等早期即可有血行转移。
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是肺、肝、骨、脑等。转移癌并不一定是癌症的晚期,某些癌症的早期也可发生转移。
2、肿瘤的转移途径有
三种:
1、相邻器官侵润转移。就是两个挨着的器官有一个张肿瘤而且是外生性的就传到另一个器官上。
2、种植转移。就是象腹腔脏器的肿瘤长出来后掉下去掉到下面的脏器引起肿瘤。
3、远处转移。这种多见,就是癌细胞进入血液淋巴,随着血液淋巴的流动转到其他地方的器官,最多见的是肺和脑
3、癌症转移途径具体有哪些
癌症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是由于癌细胞可以发生疯狂的扩散转移,到了最后阶段,很多患者都有种听天由命的感觉。当然,癌症的转移分为四个阶段:较好阶段:侵犯,这个阶段中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既然纽带断开,癌细胞自然就重获自由,就可以无拘束的游荡到其他地方;第二阶段:内渗,所谓内渗,顾名思义就是在内部渗透,具体是说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第三阶段:外渗,经历了内渗还有外渗,在这个阶段当中,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癌细胞,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的组织。第四阶段:移民,也是最后阶段,就是这些幸存的癌细胞进行一次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茁壮,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癌细胞直接侵入血管,会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如肺、脑、肝和骨等,这就是血行转移。胃肠道癌、乳腺癌、肾癌等常转移到肺,肺癌易转移至脑。化疗就是为了避免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而用药“沿途”消灭癌细胞。三,种植转移:这种转移出现的频率不高,癌细胞如果从肿瘤表面脱落,就会像树上的果子一样,“掉”在胸腔、腹腔和脑脊髓腔等处,落地生根发芽。这就是所谓的种植转移。
4、肿瘤转移途径有哪些
肿瘤是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而肿瘤的发生因素有很多,调查发现其实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那么呢? ,主要有: 1.直接蔓延: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如直肠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男性)、子宫及阴道壁(女性)等。 2.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是常见肿瘤的转移方式。区域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于原发瘤的同侧,偶可到达对侧,位于身体中线的肿瘤可转移到一侧或双侧的淋巴结。 3.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血道转移是肉瘤转移的重要途径。 4.种植性转移:是指胸腔及腹腔肿瘤累及浆膜时,肿瘤细胞可脱落入浆膜腔,种植于临近或远处浆膜面继续生长,并可引起血性积液及粘连。(如肺癌、胃癌、卵巢癌等)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5.经椎旁静脉系统的转移:(1)椎旁静脉系统位于脊柱周围,且与体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而与颈根部和盆腔腹膜后脏器的血液密切相连。(2)静脉压力低且无静脉瓣。(3)在临床可见到肺部无转移的骨骼的转移灶,如乳腺癌的锥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等。
5、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肿瘤的扩散
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浸润,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4.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l)局部浸润
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局部浸润的步骤:
1)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少;
2)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
3)细胞外基质降解。在癌细胞和基底膜紧密接触4~8小时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可被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的缺损;
4)癌细胞以阿米巴运动通过溶解的基底膜缺损处。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重复上述步骤溶解间质性的结缔组织,在间质中移动。到达血管壁时,再以同样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
胆管癌
底膜进入血管。
(2)血行播散
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
6、肿瘤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肿瘤主要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恶性肿瘤之所以危害大并且危及生命,主要是恶性肿瘤经常会发生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蔓延;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是肉瘤的重要转移途径。4、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胸腔、腹腔和心包腔邻近器官的肿瘤。
7、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而发生骨转移。转移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体征。部分病人无原发灶的症状及体征,亦无这方面的病史。首发症状就为转移症状,这类骨转移多来自肾、甲状腺和肝。不同的肿瘤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和X线表现。转移瘤的体征与症状与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大体相似。转移于肢体骨骼的肿瘤主要以局部肿块最先发现,而躯干部的转移性骨肿瘤,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1.发病部位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以躯干及四肢的近心端为高发,四肢的远心端为低发,肢端者极少见。早期多属单发,也可为多发。发生在脊柱的转移肿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乳癌、肺癌和肾癌多转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直肠癌多转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状腺癌多趋向于颈椎转移。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转移。在这类病例中,经检查多可以找到原发灶,但仍有10%~30%找不到原发灶。
2.症状及体征
转移瘤最常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有全身消耗症状、转移灶局部的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以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而来就诊者为多。约40%病人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及体征,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出现转移症状。多数患者无原发肿瘤病史及体征,首发症状即为转移的症状,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如肝癌、甲状腺癌、肾上腺肿瘤及肾癌等就常无原发症状。
(1)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较轻,从间歇性变为持续性,严重者易引起注意,轻者被忽视。位于脊柱者可表现为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颈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在腰椎者可以表现出腹痛。疼痛的特点常有变化,制动无效。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进展迅速。位于骨盆者常伴有髋关节股内侧疼痛;位于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2)肿块 位于深部的骨转移肿瘤早期不易发现。肿块只反映出局部的疼痛。约5%因肿块而就诊。极少见靠近关节附近的肿瘤可以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肿瘤增大在重要的神经附近时可有或多或少的压迫症状,产生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不少病例的诊断是在病理骨折发生时,才发现了骨骼的病变。
(3)压迫症状 脊柱转移肿瘤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因瘫痪而入院者占50%。在骨盆者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位于肢体者也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的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 常为首要症状之一,轻微外伤或无任何诱因,即发生了骨折。在下肢出现率最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在脊柱者很快即出现瘫痪。
(5)全身症状 有原发癌症状者,全身情况差,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无原发癌表现者,全身情况较好,部分病人很快即出现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