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癌的CT影像表现是怎样的?
CT是一种安全、无创伤、高分辨力的检查方法。对肝癌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与周围脏器和大血管的关系,可检出1cm左右的早期肝癌。并有助于了解是否伴发肝外转移,如肝门淋巴结,胰头后淋巴结等。结合增强扫描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有较大的价值。平扫下肝癌多为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晰或模糊,部分有包膜的肝癌可显示晕圈征。较大的肝癌可见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少数肝癌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有滴注法、大剂量快速注射、快速注射加动态扫描等。肝癌在动脉期尤以注药20s内强化最为明显,癌灶密度高于周围肝组织。30~40s后造影剂进入细胞间隙转入实质期,病灶又恢复为低密度,显示更为清晰。近将肝动脉造影与CT检查相结合,开展CT动脉造影(CTA)和CT动脉门脉造影(CTAP),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一定价值。也有人在CT检查前一周经肝动脉插管注入碘化油(lipiodol),再做CT扫描,这种lipiodol-CT可检出0.5cm的小肝癌。
对于<1cm的肝癌,Uchida报告US、CT、肝动脉造影和几种CT检查的分辨力为:US63%、普通CT12%、滴注法增强扫描65%、CTA71%、CTAP80%、lipiodol-CT89%。
(1)CT平扫:绝大多数肝癌在平扫时为低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2)CT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利用造影剂在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增大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扫描信号的差异程度,利于获得清晰图像,帮助诊断。目前常用的碘类造影剂,如维优显、泛影葡胺等,通常采用静脉推注法,一般在注入半量后开始扫描。
(3)CT血管造影:经肝动脉或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肝脏CT血管造影。
(4)门静脉造影CT扫描(,CTAP):经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使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的正常肝组织被明显强化而呈现高密度影,而缺少门静脉供血的肝癌组织则密度减低,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使肝癌病灶易于显示,利于检出。
2、肿瘤骨转移ct影像是高密度影还是低密度影
你好,根据病情所述肿瘤骨转移一般在ct影像片表现为高密度影像的。
3、ct的高密度影低密度影
以正常组织的密度为标准,异常密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高密度:病灶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织的密度称高密度,常见于钙化、出血、实体肿块等;
2、低密度:病灶的密度低于正常组织的密度称低密度,常见于脑梗死、水肿、脂肪、液化、坏死等;
3、等密度:病灶的密度与正常组织密度相同或相似称等密度。常见于血肿吸收期、肿瘤、炎性肿块等;
4、混杂密度:病灶内并存高、低等多种密度病变称为混杂密度。常见于恶性肿瘤、脑出血吸收过程等。
(3)骶骨肿瘤ct表现扩展资料:
原理:
当强度均匀的X线穿透厚度相等的不同密度组织结构时,由于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将出现。在X线片上或荧屏上显出具有黑白(或明暗)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在人体结构中,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肺部含气体密度低,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就是低密度影。
X线穿透低密度组织时,被吸收少,剩余X线多,使X线胶片感光多,经光化学反应还原的金属银也多,故X线胶片呈黑影;使荧光屏所生荧光多,故荧光屏上也就明亮。高密度组织则恰相反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因此,X线投影可有不同表现。
4、腰椎骶骨肿瘤【腰椎骶骨肿瘤】
没有看到影像学资料,但腰骶部肿瘤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说明肿瘤已经压迫马尾神经,须尽快明确诊断(包括原发或继发,良恶性,侵及范围等),如果适合手术,需尽快手术治疗。大小便功能能否恢复,尚须看神经压迫的程度。
(邹德波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请大家帮忙看下这个CT报告单
妇科的可能就是囊肿,没什么大问题,放宽心。
6、帮忙看下CT诊断报告单```
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即左侧胸膜增厚,结核性胸膜炎造成,如果治疗好了以后会慢慢吸收消退!
另外, 左肺上叶下舌段炎症——说明肺部有炎症,可能是细菌性的,也可能是非特异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