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肿瘤 > 胸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胸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2020-09-02 15:27:55

1、食管癌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下列疾病应与食管癌鉴别,不能除外癌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定时可作随诊,至少每月复查1次。

(1)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常有门脉高压症的其他体征,X线检查可见食管下段黏膜皱襞增粗、迂曲,或呈串珠样充盈缺损。严重的静脉曲张在透视下见食管蠕动减弱,钡剂通过缓慢。但管壁仍柔软,伸缩性也存在,无局部狭窄或阻塞,食管镜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2)贲门痉挛:也称贲门失弛缓症,由于迷走神经与食管壁内神经丛退行性病变,或对胃泌素过分敏感,引起食管蠕动减弱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失弛缓,使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贲门。一般病程较长,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症状时轻时重,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胸骨后疼痛及反流现象,用解痉药常能使症状缓解,反流物内常不含血性黏液。一般无进行性消瘦(但失弛缓症的晚期、梗阻严重时,患者可有消瘦)。X线检查食管下端呈光滑鸟嘴状或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贲门渐扩张,可使钡剂顺利通过。内镜活组织检查无癌肿证据可资鉴别。

(3)食管结核:比较少见,一般为继发性,如为增殖性病变或形成结核瘤,则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阻塞感、吞咽困难或疼痛。病程进展慢,青壮年患者较多,平均发病年龄小于食管癌。常有结核病史,OT试验阳性,有结核中毒症状,内镜活检有助于鉴别。

(4)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有类似早期食管癌的刺痛或灼痛,X线检查黏膜纹理粗乱,食管下段管腔轻度狭窄,有钡剂潴留现象,部分病例可见黏膜龛影。对不易肯定的病例,应进行食管细胞学或食管镜检查。

(5)缺铁性假性食管炎:本病多见于女性,除咽下困难外,尚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症。补铁剂治疗后,症状较快改善。

(6)食管憩室:可以发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较常见的为牵引性憩室,初期多无症状,以后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及反流,于饮水时可闻“含嗽”声响,有胸闷或胸骨后灼痛、胃灼热或进食后异物感等症状。因食物长期积存于憩室内可有明显口臭,有时因体位变动或夜间睡眠发生憩室液误吸、呛咳。X线多轴透视或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可显示憩室。

(7)食管良性狭窄:多有吞酸、碱化学灼伤史,X线可见食管狭窄,黏膜皱折消失,管壁僵硬,狭窄与正常食管段逐渐过渡。临床上要警惕在长期炎症基础上发生癌变的可能。

(8)食管良性肿瘤:一般病程较长,进展慢,症状轻。多为食管平滑肌瘤,典型病例吞咽困难症状轻,进展慢,X线和食管镜检查见表面黏膜光滑的隆起肿物,圆形或“生姜”样壁在性充盈缺损,表面黏膜展平呈“涂抹征”,但无溃疡。局部管腔扩张正常,内镜可见隆起于正常黏膜下的圆形肿物,在食管蠕动时可见在黏膜下“滑动”现象。有时与生长在一侧壁、主要向黏膜下扩展的表面黏膜改变轻微的食管癌不易区别,但后者在内镜下见不到“滑动”。

(9)食管平滑肌肉瘤:大体所见有两种形态,一种为息肉型,另一种为浸润型。

息肉型在食管腔内可见结节状或息肉样肿物,肿物周界清楚,隆起、外翻。中央有溃疡,溃疡面高低不平,肿物也向腔外突出。X线表现,息肉型在食管腔明显扩张,腔内有巨大肿块时,呈多数大小不等的息肉样充盈缺损,黏膜破坏中有龛影,钡流不畅,管腔受压移位。管腔外常见软组织肿块影,很像纵隔肿瘤,但食管造影时可见该肿块与食管壁相连而明确诊断。浸润型的X线表现与食管癌相似。

(10)食管外压改变:是指食管邻近器官的异常所致的压迫和吞咽障碍。某些疾病如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肿瘤、纵隔淋巴结炎症等可压迫食管造成部分或严重管腔狭窄,产生严重吞咽困难症状,有时可误诊为食管癌。食管钡餐造影常可排除食管本身疾病。

(11)癔球症:本病属功能性疾病,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年女性。

患者常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可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诱发。

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变,内镜检查可与食管癌鉴别。

2、乳腺癌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要与乳腺癌进行鉴别的疾病主要有:
1.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3,国内约占50%,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
2.乳腺导管扩张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3.乳腺结核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主要鉴别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③乳腺肿块较少见。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⑤消炎治疗有效。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2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3、请教骨结核与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通常增强CT能看出来

恶性骨肿瘤的CT表现 归纳为:(1)多数肿瘤的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面不清,而范围较广泛。(2)多数病变区内髓腔被瘤细胞充填,界面不清。(3)骨膜反应明显,如葱皮样及与骨皮质界面不清的放射状骨针改变,严重时与皮质难以区分。(4)骨肿瘤向周围扩展、延伸累及软组织,使周围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消失,并可见到肿瘤组织以块状向软组织内延伸,与软组织界面不清,增强扫描可见周围血管呈网状增加。(5)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超越关节面的软骨板,波及关节与邻近骨骼。(6)增强扫描多呈较明显的不均匀或均匀强化。(7)病变部位多有压痛并触及较硬的肿块。

4、胸骨肿瘤有哪些

胸骨软骨瘤,胸骨骨软骨瘤;胸骨骨髓瘤,胸骨软骨肉瘤,胸骨骨肉瘤,等等

5、肺癌的鉴别诊断

典型的肺癌容易识别,但在有些病例,肺癌易与以下疾病混淆:
1.肺结核
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影像学上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对可疑病例应施行剖胸探查术。
3.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良性肿瘤病程较长,临床上大多无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因此临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6、胸腺瘤的鉴别诊断

需要与胸腺瘤鉴别的病变包括畸胎瘤和升主动脉瘤。畸胎瘤常发生在中青年,可无症状,或有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有时有咳出毛发或油脂样物的病史,X线检查肿块内可有牙齿或骨骼钙化影,囊性畸胎瘤经超声波检查予以确定。
纵隔肿瘤误认为升主动脉瘤,或将升主动脉瘤误诊断为胸腺瘤均有发生。在胸部侧位相升主动脉瘤呈梭形、圆形阴影,沿自左心室,胸透可见肿块呈膨胀性搏动,听诊可闻及杂音,二维超声检查可发现升主动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湍流频谱,胸部CT像可显示升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诊断有困难时可行升主动脉造影。
近年来MRI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对于心脏大血管畸形及血管瘤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是区分纵隔肿瘤与升(降)主动脉瘤敏感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与胸骨肿瘤的鉴别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