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肿瘤 > 原发恶性髋骨肿瘤

原发恶性髋骨肿瘤

发布时间:2020-09-02 14:31:06

1、我的妈妈在南京军区总院查出髋骨那里长了一个恶性的肿瘤,

我也不止一次遇到这种两难的抉择,由于医生讲了:可能是恶性的。如果现在已经很痛苦,还是选择手术吧。医生一定不会打包票的,医生说的“那里的神经和血管很多,手术也可能不会完全切除干净”,你可以理解成是程序性的“套话”,与手术签字时,医生告诉你的全是吓人情况一样。
这种情况下犹豫是不可取的,你只能签。
另外,对于癌症,多数情况手术与非手术生存期差不多,非手术或许还更长,保守治疗就是带瘤生存,要看病人的心态,心胸开朗的人可以考虑。

2、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转移

【结】蝎【结】原【结】肽【结】

【结】克【结】扣【结】1【结】
【结】风【结】扣【结】3【结】
【结】湿【结】1 【结】1【结】
【结】战【结】6 【结】4【结】
【结】肿【结】8 【结】6【结】
【结】瘤【结】5 【结】9【结】
【结】除【结】3 【结】4【结】
【结】顽【结】1 【结】8【结】
【结】症【结】2 【结】5【结】
【结】粉【结】8 【结】5【结】
【结】刺【结】1 【结】7【结】
012

3、原发性肝癌传染吗 原发性肝癌就是肝炎吗

乙肝、丙肝病毒(HBV、HCV)、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之一。通过调查显示,乙型和丙型的肝炎病毒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乙型肝炎是世界上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肝癌的关键因素,亚洲有60%的肝癌发病率是因为乙型肝炎感染而导致的。丙型肝炎是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发生肝癌的关键因素。80-90%的肝癌患者因慢性肝炎转变成肝硬化的过程中肝细胞癌化而进展成肝癌。总体来说,5年内,肝硬化导致肝癌的几率是5到30%。
黄曲霉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其它化学因素:动物实验证明,一些化学物如亚硝胺类和偶氮苯类在很多动物中能引起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常见临床分型包括肝细胞型、肝内胆管癌(胆管癌)、血管肉瘤与血管内皮瘤及肝母细胞癌。其中肝细胞型(HCC)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所有肝癌发病率的3/4。肝细胞癌有两种常见的生长形态:第一种以单一肿瘤的形式开始,并逐渐生长变大,只有到了疾病晚期,这种肝癌才会扩散到肝脏的其它部位;第二种从患病初期便在肝脏内长满小型癌症结节,而非单一肿瘤。这种癌症在患有肝硬化(慢性肝脏损伤)的患者身上最为常见。
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肝门静脉转移、淋巴转移、胆道转移最为常见。血行转移:最早的肝内转移途径,血行转移会侵犯到门静脉并形成瘤栓,当瘤栓脱落在肝内时就会
引发多发性的转移病灶,还会转移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肺转移在远处转移中发生率最高,约占90%;骨转移在原发性肝癌中亦较常见,约占3%~11.2%,其中以胸、腰椎最多见,其它常见部位有髂骨、髋骨、肋骨,偶见胸骨、锁骨、颅骨;另外,肝癌可经血道转移至脑形成颅内转移。淋巴结转移:约30%的肝癌细胞经淋巴道转移,多数首先转移至肝门淋巴,少数也可以转移到胰周、腹主动脉旁、腹膜后、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而漫长的不断演化过程。其中包括一系列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原癌基因的激活,如ras基因家族点突变。
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或基因缺失突变,如RB,P21,P53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大约有50%~85%的患者发展成慢性感染,且常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最近一项病例研究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多型性与肝癌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
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可以显著影响肝癌病人的存活时间: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病人的存活期较长;反之,调节性T细胞水平越高,病人的存活期越短。
希望能帮到您~

4、什么是恶性肿瘤骨转移

骨癌可分为原发性骨癌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即肿瘤细胞可从原发肿瘤沿着血液或淋巴系统到达骨头内成为新的肿瘤,这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肿瘤骨转移的细胞并非骨肿瘤细胞而是原发肿瘤的细胞所组成。一般恶性肿瘤若是发生骨转移的话,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脊骨,其他位置如骨盆、髋骨、大腿骨及头骨也可能发生肿瘤骨转移,一般发生转移后,肿瘤会不断的侵蚀骨头,医学上称之为吸收,骨吸收会在骨头上蛀出一个个小洞,造成溶骨性病变,这会触发骨头异常生长,结果在其他地方长出新的骨头,导致硬化性病变;另外,肿瘤还会破坏骨质,使骨头变得脆弱,容易折断,这就是为何骨癌患者早期会发生骨折的原因。骨骼最为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使人体能够正常活动的保证,一旦发病,必然会影响人体正常运动功能;另外骨髓发挥着人体血液的制造功能,若是发病,人体造血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贫血,抵抗力下降,甚至肿瘤通过血液再转移到全身其他组织器官。

5、我右髋骨长了一个包 里面有 脓 可以看见的 怀疑是 不是 肿瘤 估计有三厘米吧 懂的来

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病,但我得过,不是肿瘤,我觉得象褥疮,肿瘤一般看不见,那个包以后会破掉,特疼,疼的你不能右侧卧睡觉,完了自己会愈合,但是愈合后那地方皮肤会有点粗糙,不象原来那么光滑,很巧,我和你一样也是右边,你最主要就是注意不要感染了,我是冬天得的,保持卫生,在饮食上多注意,我分析这个病的原因你平时一定经常朝右边侧睡,那个地方髋骨很大,和床接触摩擦很多,导致循环不好,夏天一出汗,一泡,容易溃烂,我分析的不一定全对,但是结果是你不要压它,不要让他感染,过段时间自己会愈合,没事的.

6、骨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
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
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
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
骨肉瘤的亚型:
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5%,是恶性度较高的成骨肉瘤。病史短,肿瘤生长迅速,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大体标本肿瘤呈梭形肿胀,皮质变薄,为红褐色血窦,窦壁有肿瘤组织。镜下:在充满血液的腔隙里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X线片和低倍镜观察相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
2.小圆细胞骨肉瘤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肉眼所见灰白鱼肉样,镜下由大量密集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短梭形,包膜界限不清,胞质量少,核大小不等,核仁不清楚,细胞间有结缔组织分隔。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
3.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发病年龄通常在第3个年龄组之后。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累及长骨骨端,有时有棉团状或云雾状的阴影。很少有典型的骨膜反应。镜下视野有特征性的多形性梭形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许多多核巨细胞有怪形核,有时有炎症背景,特征性的车辐状或螺旋状排列,有时细胞可以有少数突起,像所有的成骨肉瘤一样,多形细胞弥漫排列,镜下还可见典型的肿瘤样骨及骨样组织形成。
4.髓内高分化骨肉瘤极少见,是恶性度低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症状轻,X线相似纤维异样增殖症,但边界不清,侵犯或穿透皮质。大体标本为灰白色橡皮样,镜下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这些细胞核染色深,形态不一,细胞间可见数量不等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
5.多中心型骨肉瘤现代学者认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多数为单发的病灶和现代检测方法不能查出的微小病灶组成。多发型者少见,多个肿瘤病灶同时出现,而成年病人先为单发病灶,而后逐渐多发。均好发于长骨,X线表现为成骨型,AKP很高,预后较差,多无内脏转移。
6.皮质内骨肉瘤极少见,病变常发生于胫骨干的骨皮质内,X线在皮质内有透光区,周围有硬化,相似骨样骨瘤。镜下同于一般的成骨肉瘤。可复发及转移。
7.骨旁骨肉瘤常见,好发于30~40岁病人的股骨后侧。典型的X线表现为相当致密的阴影,位于正常骨皮质的表面,向周围软组织侵犯。X线片或CT可见肿瘤与皮质之间有放射透光缝隙。肿瘤表面呈完整的分叶状,边缘不规则。肉眼可见肿瘤为高度硬化的肿块。镜下:肿瘤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少见,其中可见中等量胶原纤维。这些梭形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有时尚可见分化好的骨内病灶。预后较好。
8.去分化骨旁骨肉瘤罕见,可以从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发展而成或由先前切除不彻底的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复发而成高度恶性肿瘤。X线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镜下可见分化较好的梭形细胞成分,平行而不规则的骨小梁排列,相邻部位可见高度间变纤维肉瘤成分并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预后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
9.骨膜骨肉瘤很少见,好发于青年人的长骨干的表面,向外生长形成透光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中间可见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长骨干。肉眼肿瘤分叶状,有明显的软骨,其中有钙化和骨化。镜下为分叶状恶性软骨组织可见纤细的花边状的骨样组织生成,病变晚期可侵犯髓腔。预后较好。
10.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较少见,常发生在股骨干的表面,骨皮质表面与髓腔不相通。X线像骨膜骨肉瘤。肉眼所见肿瘤体积较大,常见出血坏死。镜下为高度间变的肿瘤,细胞形成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预后与传统型骨肉瘤相同。
根据病史、外伤史(诱因)、全身表现、局部体征、X线检查能够成立诊断。
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扫描、CT、MRI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7、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有何区别

骨关节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有局部性与全身性两种。前者以膝、髋与足部多见,后者则多见于手指与脊柱。原发性骨关节炎都发生在中年以后,而继发性骨关节炎也可发生于年轻人。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和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用目前的方法查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继发性骨关节炎系指已知有骨关节疾病,由于原有疾病不能控制或未发现而产生了骨关节炎。能产生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原因很多:(1)先天性关节畸形:如关节过度活动,关节面形状或结构异常等; (2)儿童期发生骨关节病:如股骨骨骺滑脱等;(3)外伤或机械性刺激:如骨折损伤关节面、习惯性关节脱位、半月板切除术或运动员关节外伤后遗症等;(4)关节内结晶沉着性疾病:如痛风、假痛风等;(5)关节软骨代谢病:如褐黄病等;(6)缺血性坏死: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7)关节软骨损伤后: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继发性骨关节炎首先发生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继之受累关节局部发生类似于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改变。与原发性者相比较,此型好发于青年人,常侵犯个别关节,以上下肢关节多见,关节症状与原发性骨关节炎相同。因此下面所述,均为原发性骨关节炎。

8、母亲得了恶性黑色素瘤,已经发生骨转移?请问有什么治疗的好方法吗?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
胸前肋骨和髋骨处有阴影,确认属于肿瘤晚期。
既然考虑为黑色素瘤转移,为什么还要做肝移植呢?
骨扫描发现了肿瘤转移至肝脏?
带状疱疹遗性神经痛可以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效果不错。
骨转移可以用“双膦酸盐”治疗。氯曲膦酸、伊班膦酸、唑来膦酸等。一般是一个月一次。
也可局部放疗止痛。
黑色素瘤的化疗效果不好。最近也没有很好的新药可供试用。

与原发恶性髋骨肿瘤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