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的MRI为什么是T1高信号
只能说脑出血之后血液和其他组织液混合后,T1和T2相似,所以无法分辨。这种情况应该使用SWI成像加以区分
2、MRI检查结果中T1W呈高等信号,和T2W呈低等信号,什么意思啊?是有肿瘤吗?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定义上有分歧,多发生在男性,有自愈倾向,建议你上传照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影像科-杜传国副主任医师
3、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要点是什么
(1)生长情况:良性生长缓慢,不侵及临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恶性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软组织,有转移。
(2)局部骨变化:良性呈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晰锐利,骨皮质变薄完整,破坏区周围反应性骨硬化。恶性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骨皮质无膨胀,虫蚀状破坏、中断,有瘤骨。
(3)骨膜增生:良性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出现,骨膜新生骨连续,无破坏、中断。恶性多形态的骨膜增生,并可被骨瘤破坏、中断形成袖口征。
(4)软组织改变:良性多无肿胀及肿块影。恶性软组织块影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有瘤骨或钙化。
我是学影像的,希望回答能够帮到你。
4、mri t1加权像中哪些组织呈高信号
一般是脂肪和血会是高信号。但是出血是分期的,比较复杂,脂肪一般都是连续的,不会像血那样显得很突兀。
5、肿瘤骨转移治疗后MRIT2可以表现为低信号吗
中医吧,建议你找一下河北保定的王老中医,他有专治各种肿瘤, ,纯中药治疗,此药可内服外用就会医治好的, 你在网上打上他的名字就可在找到他 ,上面有他的电话: 四,他会告诉你治疗方法
6、mri有出血就一定是出血吗
MRI对出血的判定很准确,肯定是
7、医学核磁共振报告中的数值有什么意义?比如T1,T2,还有MRI的数值。数值的高低代表什么?
T1、T2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是否病变的一个参数,因为病变组织的T1、T2值与正常组织的值不同。
MRI就是核磁共振,数值是它的强度,越大的机器越好越贵。
T1加权像、T2加权像为磁共振检查中报告中常提到的术语。
与核自旋有关,T1是纵向弛豫,T2是横向弛豫。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7)骨肿瘤出血mRI表现都是高信号吗扩展资料
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I值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 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 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球体。
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μ=γP
式中,P是角动量矩,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矩之间的比值,因此是各种核的特征常数。
当自旋核(spin nuclea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B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像,称为拉莫尔进动(larmor process)。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感应强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γ。式中ν0是进动频率。
ω0=2πν0=γB0
原子核在无外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如下图,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方向量子化),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 l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 用一个自旋磁盘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I值为1/2的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有两种取向,各相当于m=1/2 和m=-1/2,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能量差ΔE值为
ΔE=γhB0/2π
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Δ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 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当频率为ν射的射频照射自旋体系时,由于该射频的能量E射=hν射,因此核磁共振要求的条件为
hν射=ΔE(即2πν射=ω射=γB0) ①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和13C的核磁共振。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子磁共振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 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CMR,也表示为13C-NMR。
核磁共振饱和与驰豫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在磁场中,m=1/2时,E=-μB0,能量较低,m=-1/2时,E=μB0,能量较高,两者的能量差为ΔE=2μB0。
式①,式②说明:处于低能级的1H核吸收E射的能量时就能跃迁到高能级。也即只有当电磁波的辐射能等于lH的能级差时,才能发生1H的核磁共振。
E射=hν射=ΔE=hν0 ②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既符合下式。
ν射=ν0=γB0/2π ③由式③可知:要使ν射=ν0,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应强度,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ν射,进行扫描,当ν射与B0匹配时,发生核磁共振。
8、MRI的增强后强化的原因是什么(T1和T2)?
额叶的两个不到5毫米的缺血灶,问题不大 脑缺血灶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的改变,常见于:(1)血小板增多使血粘稠度高,血氧含量不足,以及贫血、心脏病、心肌炎均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微小血栓栓塞,经机体本身作用而消除,血循环再通,但可引起同一症状在复发时再现。
(3)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不畅,供血不足。
(4)动脉硬化,某些脑小动脉暂时性闭塞,当侧支循环及时建立、再通后,供血改善使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 需要使用药物来改善脑供血和脑代谢,增强脑功能,症状很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