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肿瘤 > 骨肿瘤病人截肢术后伤口护理措施

骨肿瘤病人截肢术后伤口护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0-08-29 01:22:35

1、缓解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如果是顺产,一般产后不会出现疼痛了。剖腹产术后伤口要勤换药,要保持伤口及周围的干燥和清洁,常擦汗以免由于汗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坐月子保护好伤口,不能私自处理伤疤,很容易导致伤口疼痛或感染。切口出现痒痛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减轻疼痛或者瘙痒的药物。拆线之后,避免过度使用腹压和身体的过度伸展。剖腹产术后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瘦肉、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坐完月子后,无论身体恢复程度如何都要到医院进行复诊。以了解产后身体恢复的情况,医生会给出更多的产后护理方法和以后生活中的建议,不能私自处理切口所产生的问题,以免引起感染。

2、骨科的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 一次。
3.对全麻病人,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
【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1)4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一0-一4d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初期:术后一~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护理
一.石膏绷带技术常用于下列治疗目的:
(一)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为防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运用小夹板难以达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夹板能达到保形固定作用。
(二)临时固定:有些骨折,经多次整复后对位不好,或肢休肿胀较重,需要先前以体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
(三)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术复位,用钢板或钢针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手术后仍无原则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愈合。
(四)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伤口换药要经常搬动肢体,这对骨折固定和愈合不利。为此,用石膏管形将患肢固定,在感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把伤口暴露出来,既可方便换药,又保证了骨折固定。
一.注意事项
(一).凡新上石膏病人应进行临床交接班,倾听病人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石膏未干前搬运病人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注意保护石膏,不要变形与折断。
(三).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上肢可用枕垫垫起,使患肢高于心脏15cm,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
三.预防褥疮
(一).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每日按摩2次以促进血循环。检查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褥疮症状,防止褥疮形成。
(二).要加强按摩,每日 2次用手指蘸 50%乙醇伸入到石膏边缘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出血观察
(一).石膏里面切口出血时,可渗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时可沿石膏内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单,所以除了观察石膏表面外,还要检查石膏边缘及床单位有无血迹。
(二).为了判断石膏表面上的血迹是否在扩大,可沿着血迹边界用铅笔做记号,并注明时间,如发现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报告医师。驼用石膏绷带固定技术是治疗骨折的方法之一。由于它的可塑性好,能更好适应人体的各种形态,固定效果可靠,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应用时,根据需要固定肢体的长度,将石膏绷带制成条状,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后把水挤干、抹平,贴敷在肢体上使其和肢体内外形相适应,再用纱布将石膏绷带条缠绕在肢体上,保持不动,5-15分钟后,石膏凝固变坚硬即可。这叫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如将石膏绷带直接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将水挤干,直接缠绕在肢体上,待石膏凝固变硬后即可,这种方法叫石膏管型固定。
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特别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经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的观察护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属如不了解小夹板使用后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不正常、应注意些什么,势必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
 

3、手术后要怎么护理

术后伤口护理一、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术后伤口护理二、对有局部伤口加压包扎或留置引流管的病人,应注意局部组织血运情况,引流管排出情况;如有伤口出血不止、伤口裂开、剧烈疼痛肿胀、敷料污染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术后伤口护理三、肢体部位手术者,应在维持功能体位基础上,避免负重及大幅度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其它部位手术者,均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每天可以进行一些体力消耗小的活动。
术后伤口护理四、做好术后伤口的护理工作,避免伤口感染,冬季注意伤口的保暖工作,如此就能够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
术后伤口护理五、如果患者伤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伤口不愈合,在做好以上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可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良药进行治疗。
术后伤口护理六、术后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蛋白质、锌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食用发物。

4、骨外科护理常规

&

5、手术后出院如何护理伤口

遵医嘱。

通过你的描述也没办法让我们具体了解病情。

所以你需要遵守当时出院时医生的交代。

是有医德的医生都会给病人嘱咐的。

如果没有。

你可以去平时的诊所去问。

6、如何护理刚刚做完截肢手术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截肢的部位取决于肢体受伤的程度及该处血液循环的情形,在可能的范围医师将尽量保留关节的功能与适合装配义肢的长度。手术后24小时内可于患肢下方垫枕头,减轻肿胀,24小时后即应移去枕头,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适当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残肢,以预防肿胀包扎时松紧应适宜,压力要平均,且要使末端压力大于近心端压力,以免妨碍血液循患。每天松开至少两次,以便清洁及观察皮肤状况,有无发红、破皮等。弹性绷带应每天清洗,并用手挤干摊平于阴凉处晾干。弹性绷带使用应持续半年或直到患肢成型适合装置义肢的形状。
手术后康复运动越早开始越好,手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健肢与患肢运动。情况允许可安装即时假肢或用气囊假肢作训练。康复运动每天至少二次,每项做15次,具体依个人情况逐渐增加。
以下肢为例,为了预防关节挛缩、变形而延迟义肢装配时间,应随时维持正确姿势。1.站立时骨盆应保持水平位置。2. 患肢应尽量保持向内收及自然伸直姿势。3. 同一坐姿或坐轮椅每次勿连续超过一小时。
应禁忌的姿势有:1.不要放枕头在膝关节之下。2.坐轮椅时不要弯曲残肢。3.躺着时不要弯曲残肢。4.不要将残肢垂放在床沿。5.不要放枕头在二条大腿之间。6.不要使脊椎弯曲。7.半坐卧时不要在臀部垫枕头,以免残肢翘起。
还有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肢感和患肢痛,即截除的肢体仍有存在的感觉并存在疼痛,当手术后出现幻肢感与幻肢痛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通常在数周或装完义肢后会慢慢消失。术后直视患肢,待伤口许可后可开始轻拍患肢,每天1~2次,每次10~15分,并逐渐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以及弹性绷带的正确使用,皆可缓解幻肢感与幻肢痛。待伤口完全愈合稳定后4~6周,经医师认可即可进行永久性假肢装配事宜。
截肢患者出院回家后应注意:1.注意患肢正确摆放姿势。继续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患肢,并遵守包扎原则。 2.注意截肢部位的卫生,应用湿毛巾擦拭、拍打痒处,避免自行涂擦药膏或用手抓。3.超过24小时不穿义肢时,应绑弹性绷带。4.避免体重过重。5.如体重改变或成长中的小孩暂不装永久性义肢。6.义肢有损坏或不合时需随时修护。 7.每天仍应检视截肢端是否有起水泡、破皮等情况。8.坚持康复运动。

7、牵引成骨术后护理要点有什么?

牵引成骨技术是指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引力,促使牵引间隙内新骨生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畸形和缺损的外科技术。

(1)呼吸道管理①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及吸痰装置。

②专人看护,每15 ~ 30 分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对术后用镇痛、镇静药的患者要尤为关注。

③痰多不易咳出时要及时采取扣背、雾化吸入等措施。

④对于严重OSAS 患者,术后应保留气管插管1 ~ 2 天,拔管后应使用CPAP。

(2)疼痛的护理①护士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其疼痛程度,向患者讲明疼痛的原因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如让患者进行节律性呼吸或看电视、听轻音乐等,以缓解精神紧张和疼痛的感觉。

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伤口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伤口,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注意观察伤口,如有发红、肿胀、异常分泌物等感染征兆要及时通知医生。

(4)开口训练的指导①被动开口练习。术后第4 天以拇指和食指分别抵与上下前牙辅助开口,其幅度以患者可以承受为宜。每天练习3 ~ 6 次,每次10 分钟,并根据患者的开口情况制备不同尺寸的楔形橡皮塞置于磨牙区,左右交替,以辅助维持训练效果。

②主动开口训练。术后5 ~ 6 天开始主动开口训练,每天5 次,每次3 ~ 5 分钟。

③应用开口器的训练。术后2 周左右使用螺旋式开口器进行被动开口训练。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达到最大开口度,每天训练5 次,每次3 ~ 5 分钟。取下开口器后患者进行闭口咬合练习以恢复咀嚼肌运动功能。

8、如何护理截肢病人?

一、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二、护理观察
1、一般项目 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2、外固定情况 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环。
4、疼痛 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 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体位 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
6、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7、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
8、功能锻炼后的反应 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 感染等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异常改变
严重创伤引起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脏器损伤时会影响生命体征改变,严重骨折后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护理措施:
(1)危重病人应尽快转送ICU病房,如果条件不具备,亦应动用各类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2)熟悉各种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3)监护由专人负责,制定严密的护理观察计划及护理方案,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输液及抢救用药。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病人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用药、吸氧情况及反应等均做出详尽的记录。
护理问题2: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
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感染处皮肤红、肿、热,伤口可有脓液渗出或臭味,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3)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
(4)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6)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7)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8)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护理问题3:肿胀
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伤肢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另外骨折局部内出血、感染、血循环障碍等也会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
护理措施:
(1)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4)如肢端肿胀伴有血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5)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誓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6)断肢再植术后引起肢体肿胀的原因很多,包括①静脉回流不足;②清创不彻底、反应性肿胀剧烈f②肢体断面巨大血肿;④离断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相应的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水肿;⑤创面感染、体位不当、淋巴回流障碍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主管医师,仔细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7)因感染引起的组织肿胀,除通知医师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护理问题4:患肢血液循环异常
患肢血液循环异常除骨折时合并主要动静脉血管损伤外,止血带应用不合理,包扎固定过紧,肢体自身肿胀严重等都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观察和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护理骨折病人的重要内容,对四肢骨折病人尤为重要。
护理措施:
(1)由于骨折后的固定包扎,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受伤部位血液循环状况,而肢体远端能间接反应患肢血供情况,因此视为观察重点。
(2)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3)肢端甲床充血时间延长和脉搏改变,是患被动脉损伤或受压受阻后的临床表现。 但由于动脉压力高,其症状往往迟于静脉受压后的临床表现。因此,此项指标不能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4)肢体局部受压,如夹板的棉压垫、石膏内层皱褶或肢体骨凸处可表现为持久性局限性疼痛。当皮肤组织坏死后,疼痛可缓解。因此对任何异常疼痛应提高警惕,必要时打开外固定物直接观察。
(5)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护理问题5:科学指导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 2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4)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思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
护理问题6:肢体功能障碍
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肉肌腱损伤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骨折后期各种并发症也会导致功能障碍发生。
护理措施:
(1)创伤后及时正确的急救与治疗是减少日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关键。
(2)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
(3)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对肢体永久性功能丧失(如截瘫、截肢)的病人及时行康复治疗,加强其他肢体的功能代偿训练。
护理问题7:创口感染
伤口感染发生在开放性骨折未得到清创或清创不彻底时,重者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影响骨折愈合,严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威胁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及时正确,避免伤口二次污染及细菌进入深层组织。
(2)争取时间,早期实施清创术。
(3)增强病人体质,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治疗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5)注意观察伤口,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6)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应及时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并实施引流,抗生素湿敷等治疗。
护理问题8:缺乏手术治病的知识
部分骨折病人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亦有部分病人取得功能复位后没有手术的必要。因此,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治疗等情况决定。
护理措施:
(1)对经非手术治疗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已经功能复位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应体谅其恳切手术的心情,并向其解释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并讲清手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安心治疗。
(2)对须手术的病人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打消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向病人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前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禁烟、禁酒,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
(4)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后能主动配合,如练习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5)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如耽心麻醉意外、医师技术水平等,解除病人的盲目担忧。
(6)向病人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护理问题9:应激的心理反应
因病人的个人性格、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伤势较重,可能会遗留较严重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者,其精神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如忧郁、消沉、悲观失望,过多的考虑到家庭和个人前途等问题,不利于治疗。
护理措施:
(1)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通过谈心、聊天,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护理。
(2)对截肢、截瘫等遗留严重残疾的病人,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之既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残疾,又要树立勇气战胜伤残。
(3)认真帮助病人找出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和解决克服的措施,使病人能自觉配合治疗护理。
(4)尽可能早期恢复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护理操作要轻柔认真,在病人面前谈话适当,每天注意向病人报告病情好转的佳音,包括微小的病情进展,不谈有损病人情绪的话。
(6)生活上多关心病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经济较困难而顾虑重重的病人,应同医师协商,从各方面注意节约费用,尽量减少经济负担。
(7)保持生活规律,动员病人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如聊天、看书看报、收听广播或录音、看电视、下棋打扑克,以及外出活动等。使病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分散精力、克服不良心理。
护理问题10:恐惧
突然意外的创伤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
(2)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
(3)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护理问题11:长期卧床引起的畸形
骨折后长期卧床病人肌张力持续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导致挛缩畸形,重则成为永久性畸形。
护理措施:
(1)长期卧床病人应睡硬板床,忌用各种软床。
(2)除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安置特殊体位以外,四肢关节一般应摆放于功能位。
(3)长期卧床病人用砂袋、木板及约束带将足踩固定于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压在足趾上,防止发生垂足畸形。
(4)对瘫痪肢体的关节肌肉要经常按摩、理疗,并注意坚持被动活动锻炼,防止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畸形。
(5)骨折病人如病情无禁忌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以防止日后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护理问题1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严重骨折、下肢骨折、牵引、手术、截肢、截瘫等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护理措施:
(1)在生活上热情关心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2)认真帮助病人饮水、进食、排便、翻身、读书、阅报,直至能生活自理。
(3)做好病室、病床、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为病人擦浴、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床单,使病人感到舒适。
(4)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做好皮肤护理。
(5)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
(6)积极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和生活训练,使其早日能够生活自理。
护理问题13:营养代谢失调
护理措施:
(1)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3)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4)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5)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6)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护理问题14:家庭不能配合
包括家庭不合睦,探视人员多,擅自将其他医院或含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施用于病人。
护理措施:
(1)及时与家属建立联系,取得家属配合,向家属宣传配合治疗的意义,指出家庭关系紧张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使家属明白家庭因素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2)治疗期间应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即使病情稳定康复治疗时,也应限制探视人员的人数、探视时间,并要使家属明白过多打扰病人将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病人的休息及伤病恢复。
(3)绝不允许擅自将其他药物、偏方等应用于病人,干扰正常系统的治疗,并要在早期向家属进行宣传,让家属了解这种做法的危害性。

与骨肿瘤病人截肢术后伤口护理措施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