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肿瘤 > 骨肿瘤enneking分期

骨肿瘤enneking分期

发布时间:2020-08-09 14:21:05

1、巨细胞瘤的治疗 急!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http://www.120ask.com/
最好上去问问,上面比较专业.

2、肿瘤TNM分期图谱的目录

<

3、残疾患者心理分期

 2.1 自我概念的改变
2.1.1 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截肢后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影响形象,术后恢复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尤其是女性,她们最难适应失去肢体所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2.1.2 自尊下降 截肢后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女性患者较注重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男性患者则更注重病后的社会角色,如:地位下降,工作能力、劳动力下降,与别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2.2 不确定感
2.2.1 焦虑、恐惧的心理 患者因患肢疼痛严重,担心病情发展而导致截肢,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几乎所有患者都担心失去肢体对今后的生活影响。尤其是下肢截肢后,更担心以后的生活而出现患病性焦虑。患者伤后与其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所引起分离性焦虑。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病情的认识产生焦虑、恐惧。
2.2.2 强迫的敏感性增高 截肢患者经历了痛苦的病程,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访谈中发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体敏感性有所增高,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存在着一种虚幻的疼痛感觉,多为持续性疼痛,且以夜间为甚,有时夜间忘记自己已截肢,常出现跌伤。骨肿瘤患者担心手术时医生有没有完全切除干净,会不会留下些什么。
2.3 社会适应力改变
2.3.1 害怕与人交往 截肢术后的日子里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术后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那种怜悯而怪异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
2.3.2 无助感 截肢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拒绝治疗和护理,破坏物品甚至想自杀。内心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3 护理
截肢患者术后躯体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缺陷,不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将承受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护理内容如下。
3.1 自我概念的改变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四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因躯体缺陷而导致自我概念降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患者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需要重新认识,对别人的反应也要重新评价,而且必须适应与接受这些改变,以符合其形像,才能重新适应自我概念。
3.2 不确定感
截肢术后患者的不确定感可影响机体康复和今后生活,降低应对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默契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作好术前准备,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好截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他们讲明病情的危重、手术的必要性,只有截肢手术才能确保生命安全的道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合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使患者能明确疾病的发展,熟悉治疗进程,经历与预期一致的体验,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
3.3 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护士除提供医疗帮助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和信息支持外,增强患者准确评价自身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其倾泻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截肢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综上所述,护士不仅要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还应该为截肢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更有效的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4、脊柱肿瘤怎样治疗?

 目前,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首先通过活检明确诊断。原发脊柱肿瘤的治疗原则与肢体肿瘤相同。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化疗、放疗和手术。内外科治疗转移瘤的目标都是最大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一旦转移瘤的诊断确立,则手术或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缓解疼痛、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结构完整性。确定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需要诸如肿瘤内科、普通内科、放射科、放疗科、神经科和骨科等多学科参与。
注意。
 ①关注自己的健康,如果感觉身体有麻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早做检查确诊。
②手机、电脑、电视、微波用品的电磁辐射,尽量多使用有线电话,使用电脑时距荧屏应在一臂之遥,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久。
③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注意保暖,防止受风寒侵袭,保护好颈椎腰椎、胸椎等。
④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辐射,尤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时期。
⑤避免外伤,特别是青少年发育期的长骨骺部。
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病毒感染。
⑦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海蛤、裙带菜、杏仁、桃仁、李。骨痛宜吃龟板、鳖肉、穿山甲、牡蛎、蟹、虾、核桃。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忌霉变、腌制、油煎、肥腻食物、忌羊肉、鹅肉、猪头肉等发物等。
⑧少吸烟喝酒,尽量避免烟酒刺激身体。多运动。

5、我腿上长了骨肿瘤 不是很严重 要截肢吗

皮肤肿瘤和骨关节肿瘤,在中国古代称之于“木”,还“木”是湿痰与死血也。主要发于老年人据多,中年人占少数,年轻人占及少数,男女比例接近二比一。病变多见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约占百分之八十一点一。皮肤癌抱括皮肤肿瘤、关节肿瘤、淋巴肿瘤。其中皮肤和淋巴肿瘤占多数,骨关节肿瘤占少数。因此,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最为常见,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是向内通过神经发展的,特别是机肉神经的一种低度恶化性肿瘤。在我国皮肤癌的发病中,主要为皮肤癌和淋巴结癌,骨关节癌是皮肤癌中的一种。淋巴结癌和皮肤癌大多数是由转移后生成的,皮肤癌和骨关节癌或淋巴结癌的分类有多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急性与慢性等。

按病情理论所言,良性和恶性的处别,良性的肿瘤不会扩散,而恶性的肿瘤会发展扩散。其原因是良性的肿瘤既称之脂肪瘤,这种脂肪瘤俗称“湿”,湿是一种属于皮肤和关节受伤后,滞留在皮肤和肉之间,或关节内,和风湿病一样的症状,风湿病是风和湿合在一起,称之于风湿既称“痹”,而皮肤肿瘤也湿,它的合作伙伴不一样,它的合作伙伴是血,湿和血在一起,既称“木”,俗称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一个胞块内只是一种湿“脂肪”,它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称“良性”肿瘤,脂肪瘤是个死体细胞,没有活体性细胞,这样的脂肪瘤象个炸药包,它没有导火线是不会爆炸,炸药的爆炸是靠导火线引爆的,所以说脂肪瘤没有活体细胞存在,是不可能恶化的,那么,什么是活体细胞,说减单点就是血,血的细胞是有活性的,脂肪瘤一旦受邪,进入血活体细胞,它就会慢慢的发展,形成肿块,然后再慢慢地恶化扩散,在这时就不能动它,如:挤、撞等等,会导致肿瘤发展得更快,这就是恶性与育良性的区别。皮肤肿瘤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跌伤、打伤、摔伤、扭伤等,它刚形成时,发展缓慢,几个月甚至几年。

皮肤上出现的肿瘤和关节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不继增值,引起转移,威协生命,称之于皮肤癌或肿瘤,良性肿瘤在增大到一定程度,没有受到邪气的影响,活体性血红细胞没有进入肿块内会停止生长,不会危险生命。表皮细胞恶变所致的癌(包括基底细胞和鳄状细胞癌),色素细胞恶变所致的癌(恶性黑素瘤)等。以上这种说法的癌,不属于皮肤癌或肿瘤,有较多医生误认为是皮肤瘤,这样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基底细胞和鳄状细胞癌、黑色素瘤所恶化的瘤称之于血管瘤或血瘤,在古代称之于“血痛”,不在皮肤瘤之内,治法也不一致。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恶化所致的肿瘤(汗腺瘤、皮脂腺瘤)既称之于皮肤瘤。皮肤癌初期很难发现,无发病症状,它的潜伏期很长,约为六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因此,当发现身体手足部位发现有无名的肿块,就应该注意,怀疑是否为皮肤肿瘤,当触摸时感觉得较硬或周边有神经向外扩散,有跳动样的痛感,更应该高度重视,立即进行治疗。总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愈皮肤肿瘤的最佳选择。不要等到检查结果,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做一定的治疗,皮肤肿瘤细胞已经扩散,为事太晚,无法挽回。此时也不能做化、放疗,这种疗法,只是治标不治本,会更加担误治疗时间,而且过多化、放疗引起副作用大,使肿瘤细胞扩散到更快,一旦复发,不可救也。在没有病变或恶化去做检查,是很难做出来的,因为没有细胞发展的前提,只有病变或恶化,肿瘤细胞已经形成,这样才能检查得出来。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其治疗方法和药理分析如下:

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药理论:

皮肤和关节出现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不继增值,引起转移,威胁生命,称之于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良性增大在一定的程度,没有受到邪气的影响,活体性血红细胞没有进入肿块内,会停止生长,不会危及生命。表皮细胞恶变所致的肿瘤(包括基底细胞和鳄状细胞),色素细胞恶变所致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这两种肿瘤大多数医生误认是皮肤肿瘤,其实这各恶化所致的肿瘤称于“血瘤或血管瘤”,在中国古代称之于“血痛”,不属于皮肤肿瘤。皮肤附属器(汗腺、皮脂腺)恶变所致的肿瘤(汗腺瘤、皮脂腺瘤)既称皮肤瘤。皮肤瘤初期很难发现,无发病症状,它的潜伏期为六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因此,当发现身体、手足,颈、肩等部位,有肿块无痛不痒,就应该注意,是否为皮肤瘤,或触摸时感觉较硬和凸起,或周边神经向外围生长,有胀痛感,更应该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总之,早期发现早做治疗,是治愈皮肤瘤的最佳选择,不要等到检查结果,等检查结果后治疗,那时已经太晚。其治疗方法药理如下: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胸隔胀满,外消痈肿。《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能除瘤瘿。生姜:发有散寒。汁解毒,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医学入门》:姜能破血瘀逐瘀。《药性论》:生姜去湿,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湿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窍冲散之功也。白芥子:利气去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胸胁胀痛,疼痛,肢体痹痛麻木,阴底肿毒,跌打肿痛,朱震享曰:淡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也。竹沥:清热滑淡,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迭,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本草衍义》: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隔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经络脏腑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本草正》:甘草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熟地:滋阴补血,治阴虚少,腰膝瘘弱,劳嗽骨蒸,遗精血崩,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珍珠囊》:“大补气虚不足,通经脉益气力。”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考试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之所以有生者,气为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以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虚者非熟地不可。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痢,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其味甘而重,考试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考试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癜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痛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浓消瘀血。”~~: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泻泄,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湿,除湿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生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情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虚,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远中气,本与人参不堪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远而不燥,滋胃阴而为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用药心法》:“~~,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当归:甘辛,温。此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癜瘕结聚。《别录》:“湿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红花:辛,温,无毒,此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癜瘕,血瘀作痛,痈肿。《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以当、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桃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癜瘕,热病蓄血,瘀血肿痛,血燥便秘。《本经》论:“此药主治瘀血,血闭癜瘕,邪气,杀小虫。”《本草经疏》论:“桃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能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

皮肤肿瘤和关节肿瘤的病理药理论后述: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于生杨皮肤黑素的细胞既色素细胞恶变所致。因为,此类癌细胞也可以产生黑色素,所以肿瘤呈黑色。皮外,还偶可见到无产生黑色素功能也不呈黑色的黑色素瘤。因为黑色素瘤病情发展快,多发生于淋巴转移,所以预后不良。而且,近来恶性黑色素瘤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恶性黑色素可以发生于健康皮肤,也可以由黑色素痣变所致。恶性皮肤肿瘤在人体的全身部位都可以发生,病变起初局部皮肤和关节损害或小结节状,此后病变急速增大,引起皮肤和关节神经破损,导致皮肤和关节肿瘤迅速扩散。不过有个凝点,皮肤肿瘤、关节肿瘤、骨肿瘤、腮腺肿瘤、鼻肿瘤是否是同类肿瘤还不太清楚,等待观察验证后才能得出结论。

6、股骨近端未分化肉瘤发展快吗

未分化肉瘤转移快,你说的情况已经扩散转移,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最好采用有效的保守性的治疗,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癌建议你采用仙茅,制鳖甲,连翘等配合治疗,疗效确切,许多患者使用后长期存活。这些药物配合使用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扩散,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这些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7、骨肿瘤好发于哪些部位?

骨肿瘤虽不是常见病,但在骨科领域内占重要地位。据统计,骨肿瘤的发病率男性为1.112/10万,女性为1.060/10万。因此,值得引起医务界的重视。一般骨肿瘤好发于生长活跃的部位,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骨肿瘤的发病年龄是很有意义的,如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而骨巨细胞瘤主要发生于成人。1、疼痛,这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的最常见症状,开始时较轻,以后变得剧烈而持久,但疼痛并不说明肿瘤就是恶性。有些良性肿瘤,可因反应性骨增生而引起疼痛。2、局部肿胀:良性肿瘤常质地较硬,可无压痛,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扩张性肿胀并有压痛。一般肿瘤有丰富的血管,皮肤可发热,有浅静脉怒张。3、功能障碍:邻近关节的肿瘤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而引起瘫痪。1、在医院检验科可做血常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等检查。2、活组织检查1)切开活检,需手术切开。分切取式和切除式两种。2)穿刺活检现常用外科分期来评估骨肿瘤的治疗。外科分期是按G 、T、M来分。G表示外科分级。T表示肿瘤侵袭范围。对于良性骨肿瘤,可做单纯的手术切除。恶性骨肿瘤需在术前做化疗,然后再做手术切除,术后再做化疗。对良性骨肿瘤怀疑恶变者,也要考虑做化疗。此外,其他辅助治疗,如放疗、免疫疗法、中药等也可考虑。

8、脊索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中线性肿块需进行放射线拍片检查,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以免活检或手术切除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提高,对骶骨脊索瘤已能成功的进行手术切除,多数病人能获得治愈,因此骶骨脊索瘤的治疗中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治疗脊索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肿瘤部位决定手术入路。没有一种手术入路适用于所有脊索瘤患者。颅颈交界区脊索瘤可通过侧方、前方或后方入路获得适当的切除。骶管脊索瘤,主要通过后方入路,由于盆腔结构复杂,血供丰富,肿瘤呈浸润性,难以全切除。骶3以下肿瘤切除时,可保留骶3神经,术后可保留排尿及射精功能。侵及骶1者,可行全骶骨切除,人工骨盆置换。术中对盆腔大血管一定要仔细保护,并防止术中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按照Enneking外科分期,骶骨脊索瘤多数属IB,手术在骶骨肿瘤的侧面、背面和下面的正常组织中进行剥离显露,在前面行间隙分离,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和隔离,以保护正常组织在切除肿瘤时少受污染,分块切除肿瘤,从肿瘤中游离骶神经,对肿瘤上方骨壳进行搔刮,术后复发明显减少。
保留骶1、2神经,有50%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Enneking),保留骶1、2、3神经有90%以上的病人获得正常大小便功能和双下肢功能。骶4、5神经丧失会引起会阴部暂时性感觉障碍,部分男性病人有暂时的性功能障碍。一侧有骶1、2、3神经损害,术后出现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在2~4个月后恢复。
骶骨肿瘤血运极丰富,外科切除因手术大、显露难、出血多、危险性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过去常被视为禁区。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中认识到骶骨肿瘤全切术是一个抢救性手术,必须有充分准备才能进行。
在过去骶骨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年代放疗有止痛、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术后小剂量放疗对杀灭残存瘤细胞是有用的。
单纯以手术治疗很难治愈脊索瘤。因为起源于骨的肿瘤,通常就排除了全切除的可能性,即使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仍很高。术前对脊索瘤的上述特征应该充分考虑,以便拟定适宜的手术方案。平均来看,在第一次手术治疗及放疗后,2~3年便产生第一次复发。虽然有极少数作者报告脊索瘤术后最短者1个月内即可以复发,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残余的微小肿瘤进行性生长有关。
术后放疗常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分块切除肿瘤或非根治性切除者,绝大多数术后需辅以放疗,然而脊索瘤对放疗不敏感,因此,术后放疗的理想剂量一直是临床敏感的话题。Phillip和Newman认为放射剂量大于6000rad,效果较好。Higginbotham推崇剂量为6500~7000rad。然而,某些研究者认为,高剂量放疗和生存期长短之间无相关性。尽管文献报告不同,但如使用常规外照射放疗时,剂量一般选择至少5000rad。
在脊索瘤切除后,尽早进行CT或MRI检查,以证实肿瘤切除程度与是否有肿瘤残余,对于拟定术后辅以放疗与否或定期随访有重要指导价值。
一般采用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但现在的治疗结果是令人失望的,颅底肿瘤的主要肿块,靠近脑干的肿瘤均不易暴露,放疗也不敏感,预后不良。
中医治疗:抗瘤正脑系列的配伍应用,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6个月可消除症状,使瘤体缩小或消失,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二)预后
脊索瘤总的预后不佳,一般认为软骨型脊索瘤预后较好。Heffelfinger及其同行报道软骨型脊索瘤平均生存期为经典型脊索瘤病人的4倍。在他们的资料中,只有1例经典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而大约50%的软骨型脊索瘤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以上。

与骨肿瘤enneking分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