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运气的原因,真的
遇上了就坦然面对就是了
补充:骨质疏松一般是全身性的,而你弟弟的病理性骨折是某个地方的骨头遭到了破坏侵蚀,比一般正常骨折要难治,最重要掏掉病灶植骨,加强营养护理,烧香拜佛希望骨头长起来
2、肿瘤的常见形态有哪些?
1.上皮性肿瘤
(1)良性上皮性肿瘤
1)乳头状瘤:肿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外观,由覆盖上皮发生肿瘤的根部较狭窄形成蒂与正常组织相连镜下每一乳头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状间质组成轴心,其表面覆盖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阴茎及膀胱和结肠的乳头状瘤较易转变为乳头状癌
2)腺瘤: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腺瘤呈结节状,且常有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构与起始腺体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浆液和黏液,常见于甲状腺涎腺卵巢乳腺等处
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点,可将腺瘤分为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状腺瘤等类型
①囊腺瘤是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张并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见于卵巢,偶见于甲状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另一种是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分泌浆液,所以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②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腺上皮细胞增生外,同时还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种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发于涎腺,特别是腮腺,过去常称为混合瘤由腺组织黏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长缓慢,但切除后常易复发
④息肉状腺瘤发生于黏膜,呈息肉状,有蒂与黏膜相连,多见于直肠其中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的恶变率较高结肠多发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遗传性,不但癌变率较高,并易早期发生癌变
(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统称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润性生长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发生在器官内者为不规则的结节状癌早期一般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这与间叶组织恶性肿瘤有区别,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先经血道转移癌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原有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阴茎等,也可发生于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正常时虽不由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化生而发生鳞状细胞癌肉眼呈菜花状,可向深层浸润生长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可在镜下观察,层状角化物称为“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颊及鼻翼等处,由该处的原始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发生癌巢主要由浓染的基底细胞样的癌细胞构成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并可浸润破坏局部的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临床呈低度恶性经过
3)移行上皮癌:膀胱肾盂等处移行上皮易发生,呈乳头状多发性,可溃破形成溃疡或广泛浸润膀胱壁镜下,癌细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层排列,异型性明显
4)腺上皮癌:较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是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分化较好的具有腺样结构的称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实体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称为实体癌
分泌黏液较多的称为黏液癌,又称胶体癌,常见于胃和大肠镜下可见黏液聚集于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
5)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①黏膜白斑:常见于口腔外阴等处黏膜由于鳞状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长期不愈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②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这是妇科常见疾患,是在慢性宫颈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③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单发多发均可发生癌变,有家族史的多发者,更易发生癌变
④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常因内分泌失调引起,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长期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大约为1%
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⑦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慢性溃疡可发生鳞状上皮增生,易癌变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相当一部分可进一步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黏膜表面的鳞状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这种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的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难逆转而发生癌变癌前病变常通过这种形式转变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称为原位癌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2.间叶组织肿瘤(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这类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度颜色等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生长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纤维瘤: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纤维细胞,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此瘤生长缓慢,手术摘除后不再复发
2)脂肪瘤:好发于背肩颈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组织,外观为扁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质地柔软,色淡黄,有正常的脂肪组织的油腻感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的区别在于脂肪瘤有包膜瘤组织分叶大小不规则,并有不均等的纤维组织间隔存在脂肪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状者,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3)脉管瘤:可分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多为先天性发生,所以常见于儿童血管瘤全身都可发生,但以皮肤最为常见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两种改变并存)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或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肿块,压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性水瘤,此瘤多见于小儿
4)平滑肌瘤:常见于子宫胃肠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核分裂像少见
5)骨瘤:常见于头面骨及下颌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镜下可见骨瘤由成熟的骨质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质结构和排列方向
6)软骨瘤:分为外生性软骨瘤和内生性软骨瘤镜下可见肿瘤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的分叶状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和囊性变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统称为肉瘤
癌与肉瘤的区别如下:1)癌的组织来源为上皮组织,肉瘤的组织来源为间叶组织
2)发病率:癌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3)大体特点:癌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肉瘤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4)组织学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5)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6)免疫组织化学:癌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肉瘤细胞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
7)转移:癌多经淋巴道转移,肉瘤多经血道转移
常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纤维肉瘤:是肉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生部位与纤维瘤相似,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
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小,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纤维肉瘤则有明显的异型性纤维肉瘤分化好者生长较慢,转移和复发较少见,分化不好者生长较快,易发生转移,切除后较易复发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软组织及腹膜后,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电镜下,主要见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此外还可见原始间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黄色瘤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大多数肿瘤中可见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区域可见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被认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3)脂肪肉瘤:好发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来自原始间叶组织,很少由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极少见于青少年肉眼观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样外观,或均匀一致呈鱼肉状本瘤的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可见分化较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呈明显的异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4)横纹肌肉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头颈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镜下由不同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组成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结构和大体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多型性横纹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较多见于子宫和胃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镜下见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和软组织,尤以头面部多见发生于软组织的多见于皮肤,肿瘤内部易有坏死出血,有扩张的血管时,切面可呈海绵状镜下,分化较好者,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明显,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血管腔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细胞常呈片团状增生,形成不明显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仅呈裂隙状,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7)骨肉瘤:起源于骨母细胞,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可见特征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影像
8)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母细胞,好发于盆骨,年龄多在40~70岁镜下见软骨基质中散布有异型性的软骨细胞出现较多的双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细胞
(3)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1)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胚基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一种常染色体性遗传病,并有家族史大多数发生在单侧眼,但也可双眼发生,肉眼观呈黄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肿物,切面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并可见钙化点镜下可见肿瘤由小圆细胞构成,常只见核而胞浆不明显,瘤细胞有时围绕一空腔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菊形团转移一般不常见
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色素痣为良性错构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变,按其在皮肤组织内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三种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恶变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恶性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
(4)多种组织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实质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常见的有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据组织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根据外观可分为囊性和实性良性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肿,多见于卵巢,呈囊状恶性畸胎瘤多为实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见容易发生转移,可转移到盆腔及远处器官畸胎瘤还可见于纵隔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
2)肾胚胎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由肾内残留的未成熟胚胎组织发展而来,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肿瘤成分多样,除见由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类似幼稚的肾小球肾小管样结构此外,还可见到黏液组织横纹肌软骨等
3)癌肉瘤:同一种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3、半月板损伤怎样览定为几度损伤
半月板损伤机制及类型
半月板易于损伤与其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有关。由膝关节运动中引起的半月板矛盾运动(矛盾性){6}产生。即当膝关节伸屈时出现旋转,甚至内外翻,此时既要完成伸屈时的移位运动,又要完成旋转时的移位运动,或再加上正常运动中所不具备的侧向移动就会出现矛盾运动,使得半月板被股骨、胫骨所挤压固定造成损伤。例如踢足球时造成膝关节突然过伸,半月板被挤于股骨与胫骨髁之间,造成横裂或前角撕裂。行走时绊于树桩上出现伸屈、旋转和外翻,内侧半月板被拉向中央,被凸出的股骨内髁所压迫,当膝关节继续伸直时,造成纵裂或边缘撕裂{1}。
损伤机制与损伤类型无固定不变的规律,因膝关节应力多为复合性的。临床上,一般按照损伤的解剖特点分型。主要以形状、部位、大小及MRI信号特点为依据。半月板损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平型:损伤方向与胫骨关节面平行,矢状面与冠状面显示与胫骨关节面平行的高信号延伸至半月板游离缘,主要见于内侧半月板后角。(2)纵型:高信号与半月板长轴方向垂直。(3)斜型:高信号方向与胫骨平台呈现一定角度。(4)桶柄型:损伤后形成分离征、双前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等。(5)放射型:垂直于半月板环形纤维,常见于半月板体部和后角。(6)复合型:半月板中同时存在多种形态的损伤信号{7}。(7)退变型:信号增高,可出现I~III级信号,其中I、II级信号均未达关节面,提示半月板变性,III级信号延伸至半月板关节面缘或游离缘,提示半月板撕裂;韧带及关节软骨未见信号增高;半月板可出现磨损变薄。
4检查及诊断方法
4.1 X线
虽然拍摄膝关节前后位、侧位片及髌骨切线位X线片只能发现明显的骨折及关节脱位{8},并不能观察到半月板的损伤情况,但可以与骨软骨游离体、骨结核、骨肿瘤、髌骨软骨骨化等鉴别。
4.2 CT
CT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半月板损伤后CT表现为:半月板边缘不整齐、半月板上裂隙痕呈现出范围不一的低密度区,关节囊内积液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等{9}。从CT片上不易发现轻微的退行性变,是由于半月板是薄层软骨,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异较小。
4.3关节镜
关节镜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金标准”,亦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上,高度怀疑而经体检、X线造影等均无法明确膝关节半月板是否存在损伤,或不能肯定哪一侧半月板存在损伤,以及半月板切除后长期原因不明疼痛或遗留其他症状时,才需要进行关节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半月板损伤情况,诊断正确率较高。但也有文献报道{10},单独使用关节镜诊断也存在一定弊端,其无法到达内侧半月板的后角,且关节镜属于有创检查手段,有并发感染的可能。
4.4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
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是指通过肘静脉注射磁共振造影剂,利用造影剂的弥散能力进入膝关节腔,使关节腔与周围组织信号的强度对比明显增加,从而获得类似关节造影效果图像的方法。对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病变诊断的敏感性明显提高{11}。但也有专家认为该项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增加患者痛苦,不建议使用。
4.5磁共振MRI
磁共振(MRI)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技术,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12}。能任意角度、多方位成像。但对细小撕裂及体部撕裂显示不满意,导致病变的严重性被低估或漏诊。磁共振诊断半月板损伤以矢状面为主,并结合冠状面。正常半月板在磁共振上显示为黑三角形,边缘锐利。磁共振信号对半月板的损伤根据Lotysch -Cruces分级标准分为三度:I度为半月
4、什么是内生须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肿瘤,主要见于肢体上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骨的皮质变薄和膨胀。这情况多见于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可以转变为软骨肉瘤,但这种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软骨瘤,而短管状骨内者很少有恶性变。 (一). 临床表现 1.发病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少见于14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报告软骨瘤的发病率为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占15%,平均年龄27-47岁。无性别区别。 2.部位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多见于肢体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胫骨、腓骨和尺骨。除肢体骨外,其他骨骼极少发生内生软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见部位中较多见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极个别报道。Bielecki[2] 报告了3例发生于喉部的软骨瘤(1例甲状软骨、2例环状软骨)。不论是发生于短管状骨或长管状骨,一般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肿瘤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肿瘤跨越骨骺板的机会不大。若骨骺已与骨干融合,则骨端极易被波及。 3.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员并不感到有肿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损伤。损伤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X线片可显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报告的内生软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现患骨病理性骨折才发现的,11%的病人是偶然发现的。有些病员可以久已发现有肿胀,但无痛,或仅有微痛,或间歇性疼痛。只有在受伤后,疼痛才变为明显。摸诊时,肿胀指骨有坚实感;若有骨折,则局部可发生剧烈压痛,并有热感。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很多这类病例在进行X线检查时,发觉已有很多的钙化区。内生软骨瘤的生长很慢,症状的出现远在肿瘤的实际存在之后。症状主要是发生于损伤之后,X线检查则显示有一个疏松病损。若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开始就发生疼痛,而无明显的损伤,则应当考虑是否有恶性变的可能。 (二).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在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损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处于一侧,则可使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疏松区呈云雾状,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深。这种钙化和骨化病灶更进一步说明是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瘤主要发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损,同时有上述的X线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内生软骨瘤。Geirnaerdt[4] 等总结分析了35例软骨瘤和43例I级软骨肉瘤,其结果是中轴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于5cm与I级软骨肉瘤有明显关系,是预测恶性变相对可靠的依据。临床症状与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根据X线表现如骨质破坏的轮廓边缘、内部钙化的形态、骨皮质的改变等判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87%,恶性的阴性预测值为62%,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3%。单纯X线平片表现预测恶变的作用有限,对中轴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径大于2cm、有临床症状、活检组织学不明确者应进一步检查和随访。 2.CT和MRI表现 X线平片结合临床表现一般都可以诊断软骨瘤,CT用于肿瘤内部无明显钙化、骨皮质的完整性不明确或不规则的进一步估价。MRI的作用是显示肿瘤内部的非钙化软骨、病灶范围、骨皮质有无穿破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软骨瘤在T1加权像上显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与透明软骨的信号相似[5]。注射Gd-DTPA增强能更好地显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6、7]。 掌骨与跖骨的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与指骨的完全相似,肿瘤部位主要是在骨干的远端,这一点可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进行鉴别。这病损有时易与孤立性纤维结构不良混淆。根据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掌骨和跖骨,同时肿瘤内可有点状钙化,就不难作出鉴别。至于长管状骨上的内生软骨瘤,主要见于骨干的中央,皮质膨胀较小,范围亦小。若疏松区内有点状钙化,则可说明病损属内生软骨瘤。若没有这种点状钙化,则很难与纤维结构不良区别,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有的长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骨端,则病灶主要向骨骺发展,并向关节软骨延伸,而向骨干延伸的范围较小。 (三). 病理表现 1.大体所见 从手术刮出的内生软骨瘤病的标本包括骨皮质碎片和刮出来的肿瘤组织。若骨皮质膨出,则骨皮质碎片较薄呈壳状,这多见于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质没有膨出,如长管状骨,则骨皮质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蚀性的嵴突和沟纹。骨外膜一般较光滑,表面无新骨沉积。若肿瘤处曾发生过骨折,则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状。肿瘤组织呈蓝白色、坚实或略呈粘液样的透明软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软骨和黄色砂粒性组织,这些砂粒性组织为高度钙化或骨化的软骨。有的刮出物主要为钙化和骨化软骨,仅有极少的透明软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般均有较显著的钙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损,也可出现显著钙化和骨化。 2. 显微镜检查 镜下能观察到软骨的分叶性倾向很明显,软骨小叶被裂隙分隔开来。如在不同的视野进行比较,则不难推测这种裂隙的演变过程。它们形成于软骨细胞隐窝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细胞同时有崩解现象。这空隙最后被血管侵入。在空隙边缘,可发生钙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内生软骨瘤中,细胞多少不等。有些富于细胞,而另一些在细胞丰富的区域内混杂着细胞稀少的区域。其实,内生软骨瘤不会象软骨肉瘤那样富于细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内的细胞比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损的细胞间物质(即基质)可呈透明性、水肿状或粘液样。若基质属透明性,软骨细胞常位于隐窝内。隐窝一般较大,大都只含有一个细胞,也可含有两个细胞,偶而可有一群细胞。若基质属水肿性或粘液样,软骨细胞一般不再处于隐窝内,它们的细胞浆呈多极性或星形。在这种退行性过程的早期,胶元纤维被暴露,基质则呈嗜酸性染色的倾向。在苏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质如有钙质小粒沉积,可呈污浊的蓝色。如钙化较显著,颗粒在隐窝周围特别明显,在软骨小叶周围亦然,特别在靠近小叶间血管间隙的部位。如钙化显著,软骨细胞可发生渐进性坏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钙化的区域,特别在血管间隙边缘,可通过化生而骨化。当判断一个软骨性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时,应注意细胞的成分,特别应注意一些健康而钙化不太显著的区域,检查时应避免接近骨折区的组织。在肯定系良性内生软骨瘤的代表性区域中,软骨细胞总是小的,细胞浆色淡,并常呈空泡样,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小,呈圆形,着色深。良性内生软骨瘤的所有的软骨细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现,不论是否位于隐窝内,或后者是否增大。仔细搜索,可能看到个别的含有双核的细胞,虽然它们的体积很小,但仍呈双核。这种双核的软骨细胞是处于无丝分裂的状态。在良性内生软骨瘤内,一般都看不见软骨细胞内存在着有丝分裂。总之,标志肿瘤为良性的细胞特征是软骨细胞小,单核占大多数。 内生软骨瘤的恶性变 凡发生于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内生软骨瘤,很少会发生恶性变。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在良性阶段,这种肿瘤可以毫无症状。在转变为恶性以前,内生软骨瘤可以有广泛性钙化和骨化。良性的内生软骨瘤转变为软骨肉瘤的过程是较缓慢的。从细胞学上来看,在一开始时,就已有明确的变化,但这种情况是散在的,因此在检查这类肿瘤时,应注意到细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广泛分布的双核细胞出现,细胞核是否肥硕。即使这种情况是散在的,若发现在一个视野下有几个双核软骨细胞,尤其是巨大软骨细胞内含有大细胞核,或几个核,或许多染色体团块,就不应视为良性。 (四). 鉴别诊断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主要发生于指骨,如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变再有上述的影像学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内生软骨瘤。大多数的软骨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病灶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皮样囊肿 指骨的皮样囊肿与无钙化的软骨瘤表现相似,但前者更多见于远节指骨,后者好发于近节指骨,发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鉴别点。 2.骨的巨细胞瘤 长骨端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被误认为骨的巨细胞瘤,尤其是没有钙化或骨化的病例。内生软骨瘤一般很少有极度膨胀,同时病损比较局限。在诊断困难时,须依靠组织检查才能做出鉴别。 3.骨梗死 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误认为骨梗死,后者的X线阻射是由于坏死骨髓的钙化以及骨组织在分解坏死后的钙化,故钙化阴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许多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MRI T1加权像上含有高信号的脂肪,在T2加权像上缺少高信号的软骨。切片显示骨坏死,隐窝内无骨细胞。 4.骨软骨瘤 若内生软瘤波及骨皮质的一侧,可类似骨软骨瘤,但影像学表现可将这两种情况鉴别出来。 (五). 治 疗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治疗应视有否症状而定。若局部发生疼痛,或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影响关节的功能,则可作手术切除。一般的手术方法是刮除,并在空腔内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对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如果发生症状,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对大多数的内生软骨瘤来说,单用刮除和置入自体骨或异体骨即可。对复发病人应考虑作较底的手术,这将根据发病部和是否有恶性变来决定。对有些部位可考虑节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块植骨来治疗。恶性变的内生软骨瘤也可用微波灭活加植骨术。
5、前裂隙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一般是无症状的,肿瘤发展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
疼痛 ,腰部、骶部、臀部、髋部疼痛,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剧烈难忍。
转移症状
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转移很常见。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
全身症状
由于疼痛影响了饮食、睡眠和精神,经长期折磨,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
6、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术后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肿瘤,主要见于肢体上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骨的皮质变薄和膨胀。这情况多见于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可以转变为软骨肉瘤,但这种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软骨瘤,而短管状骨内者很少有恶性变。
(一). 临床表现
1.发病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少见于14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报告软骨瘤的发病率为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占15%,平均年龄27-47岁。无性别区别。
2.部位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多见于肢体骨,以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胫骨、腓骨和尺骨。除肢体骨外,其他骨骼极少发生内生软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见部位中较多见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极个别报道。Bielecki[2] 报告了3例发生于喉部的软骨瘤(1例甲状软骨、2例环状软骨)。不论是发生于短管状骨或长管状骨,一般起源于干骺端。从干骺端开始,肿瘤可波及整个骨干,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肿瘤跨越骨骺板的机会不大。若骨骺已与骨干融合,则骨端极易被波及。
3.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员并不感到有肿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损伤。损伤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X线片可显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报告的内生软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现患骨病理性骨折才发现的,11%的病人是偶然发现的。有些病员可以久已发现有肿胀,但无痛,或仅有微痛,或间歇性疼痛。只有在受伤后,疼痛才变为明显。摸诊时,肿胀指骨有坚实感;若有骨折,则局部可发生剧烈压痛,并有热感。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很多这类病例在进行X线检查时,发觉已有很多的钙化区。内生软骨瘤的生长很慢,症状的出现远在肿瘤的实际存在之后。症状主要是发生于损伤之后,X线检查则显示有一个疏松病损。若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开始就发生疼痛,而无明显的损伤,则应当考虑是否有恶性变的可能。
(二).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在骨干内有一个椭圆形骨疏松阴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损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处于一侧,则可使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疏松区呈云雾状,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深。这种钙化和骨化病灶更进一步说明是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瘤主要发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损,同时有上述的X线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内生软骨瘤。Geirnaerdt[4] 等总结分析了35例软骨瘤和43例I级软骨肉瘤,其结果是中轴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于5cm与I级软骨肉瘤有明显关系,是预测恶性变相对可靠的依据。临床症状与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根据X线表现如骨质破坏的轮廓边缘、内部钙化的形态、骨皮质的改变等判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87%,恶性的阴性预测值为62%,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3%。单纯X线平片表现预测恶变的作用有限,对中轴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径大于2cm、有临床症状、活检组织学不明确者应进一步检查和随访。
2.CT和MRI表现 X线平片结合临床表现一般都可以诊断软骨瘤,CT用于肿瘤内部无明显钙化、骨皮质的完整性不明确或不规则的进一步估价。MRI的作用是显示肿瘤内部的非钙化软骨、病灶范围、骨皮质有无穿破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软骨瘤在T1加权像上显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与透明软骨的信号相似[5]。注射Gd-DTPA增强能更好地显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6、7]。
掌骨与跖骨的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与指骨的完全相似,肿瘤部位主要是在骨干的远端,这一点可与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进行鉴别。这病损有时易与孤立性纤维结构不良混淆。根据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掌骨和跖骨,同时肿瘤内可有点状钙化,就不难作出鉴别。至于长管状骨上的内生软骨瘤,主要见于骨干的中央,皮质膨胀较小,范围亦小。若疏松区内有点状钙化,则可说明病损属内生软骨瘤。若没有这种点状钙化,则很难与纤维结构不良区别,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有的长管状骨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骨端,则病灶主要向骨骺发展,并向关节软骨延伸,而向骨干延伸的范围较小。
(三). 病理表现
1.大体所见 从手术刮出的内生软骨瘤病的标本包括骨皮质碎片和刮出来的肿瘤组织。若骨皮质膨出,则骨皮质碎片较薄呈壳状,这多见于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质没有膨出,如长管状骨,则骨皮质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蚀性的嵴突和沟纹。骨外膜一般较光滑,表面无新骨沉积。若肿瘤处曾发生过骨折,则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状。肿瘤组织呈蓝白色、坚实或略呈粘液样的透明软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软骨和黄色砂粒性组织,这些砂粒性组织为高度钙化或骨化的软骨。有的刮出物主要为钙化和骨化软骨,仅有极少的透明软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一般均有较显著的钙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损,也可出现显著钙化和骨化。
2. 显微镜检查 镜下能观察到软骨的分叶性倾向很明显,软骨小叶被裂隙分隔开来。如在不同的视野进行比较,则不难推测这种裂隙的演变过程。它们形成于软骨细胞隐窝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细胞同时有崩解现象。这空隙最后被血管侵入。在空隙边缘,可发生钙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内生软骨瘤中,细胞多少不等。有些富于细胞,而另一些在细胞丰富的区域内混杂着细胞稀少的区域。其实,内生软骨瘤不会象软骨肉瘤那样富于细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内的细胞比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损的细胞间物质(即基质)可呈透明性、水肿状或粘液样。若基质属透明性,软骨细胞常位于隐窝内。隐窝一般较大,大都只含有一个细胞,也可含有两个细胞,偶而可有一群细胞。若基质属水肿性或粘液样,软骨细胞一般不再处于隐窝内,它们的细胞浆呈多极性或星形。在这种退行性过程的早期,胶元纤维被暴露,基质则呈嗜酸性染色的倾向。在苏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质如有钙质小粒沉积,可呈污浊的蓝色。如钙化较显著,颗粒在隐窝周围特别明显,在软骨小叶周围亦然,特别在靠近小叶间血管间隙的部位。如钙化显著,软骨细胞可发生渐进性坏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钙化的区域,特别在血管间隙边缘,可通过化生而骨化。当判断一个软骨性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时,应注意细胞的成分,特别应注意一些健康而钙化不太显著的区域,检查时应避免接近骨折区的组织。在肯定系良性内生软骨瘤的代表性区域中,软骨细胞总是小的,细胞浆色淡,并常呈空泡样,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小,呈圆形,着色深。良性内生软骨瘤的所有的软骨细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现,不论是否位于隐窝内,或后者是否增大。仔细搜索,可能看到个别的含有双核的细胞,虽然它们的体积很小,但仍呈双核。这种双核的软骨细胞是处于无丝分裂的状态。在良性内生软骨瘤内,一般都看不见软骨细胞内存在着有丝分裂。总之,标志肿瘤为良性的细胞特征是软骨细胞小,单核占大多数。
内生软骨瘤的恶性变 凡发生于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内生软骨瘤,很少会发生恶性变。恶性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在良性阶段,这种肿瘤可以毫无症状。在转变为恶性以前,内生软骨瘤可以有广泛性钙化和骨化。良性的内生软骨瘤转变为软骨肉瘤的过程是较缓慢的。从细胞学上来看,在一开始时,就已有明确的变化,但这种情况是散在的,因此在检查这类肿瘤时,应注意到细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广泛分布的双核细胞出现,细胞核是否肥硕。即使这种情况是散在的,若发现在一个视野下有几个双核软骨细胞,尤其是巨大软骨细胞内含有大细胞核,或几个核,或许多染色体团块,就不应视为良性。
(四). 鉴别诊断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主要发生于指骨,如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变再有上述的影像学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内生软骨瘤。大多数的软骨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病灶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皮样囊肿 指骨的皮样囊肿与无钙化的软骨瘤表现相似,但前者更多见于远节指骨,后者好发于近节指骨,发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鉴别点。
2.骨的巨细胞瘤 长骨端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被误认为骨的巨细胞瘤,尤其是没有钙化或骨化的病例。内生软骨瘤一般很少有极度膨胀,同时病损比较局限。在诊断困难时,须依靠组织检查才能做出鉴别。
3.骨梗死 高度钙化的内生软骨瘤有时会误认为骨梗死,后者的X线阻射是由于坏死骨髓的钙化以及骨组织在分解坏死后的钙化,故钙化阴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许多弯曲的钙化条纹自中央区域伸出。MRI T1加权像上含有高信号的脂肪,在T2加权像上缺少高信号的软骨。切片显示骨坏死,隐窝内无骨细胞。
4.骨软骨瘤 若内生软瘤波及骨皮质的一侧,可类似骨软骨瘤,但影像学表现可将这两种情况鉴别出来。
(五). 治 疗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治疗应视有否症状而定。若局部发生疼痛,或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影响关节的功能,则可作手术切除。一般的手术方法是刮除,并在空腔内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对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如果发生症状,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对大多数的内生软骨瘤来说,单用刮除和置入自体骨或异体骨即可。对复发病人应考虑作较底的手术,这将根据发病部和是否有恶性变来决定。对有些部位可考虑节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块植骨来治疗。恶性变的内生软骨瘤也可用微波灭活加植骨术。
7、常见肿瘤有哪些?
1.上皮性肿瘤
(1)良性上皮性肿瘤
1)乳头状瘤:肿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外观,由覆盖上皮发生肿瘤的根部较狭窄形成蒂与正常组织相连镜下每一乳头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状间质组成轴心,其表面覆盖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阴茎及膀胱和结肠的乳头状瘤较易转变为乳头状癌
2)腺瘤: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腺瘤呈结节状,且常有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构与起始腺体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浆液和黏液,常见于甲状腺涎腺卵巢乳腺等处
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点,可将腺瘤分为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状腺瘤等类型
①囊腺瘤是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张并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见于卵巢,偶见于甲状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另一种是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分泌浆液,所以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②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腺上皮细胞增生外,同时还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种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发于涎腺,特别是腮腺,过去常称为混合瘤由腺组织黏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长缓慢,但切除后常易复发
④息肉状腺瘤发生于黏膜,呈息肉状,有蒂与黏膜相连,多见于直肠其中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的恶变率较高结肠多发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遗传性,不但癌变率较高,并易早期发生癌变
(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统称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润性生长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发生在器官内者为不规则的结节状癌早期一般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这与间叶组织恶性肿瘤有区别,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先经血道转移癌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原有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阴茎等,也可发生于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正常时虽不由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化生而发生鳞状细胞癌肉眼呈菜花状,可向深层浸润生长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可在镜下观察,层状角化物称为“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颊及鼻翼等处,由该处的原始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发生癌巢主要由浓染的基底细胞样的癌细胞构成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并可浸润破坏局部的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临床呈低度恶性经过
3)移行上皮癌:膀胱肾盂等处移行上皮易发生,呈乳头状多发性,可溃破形成溃疡或广泛浸润膀胱壁镜下,癌细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层排列,异型性明显
4)腺上皮癌:较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是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分化较好的具有腺样结构的称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实体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称为实体癌
分泌黏液较多的称为黏液癌,又称胶体癌,常见于胃和大肠镜下可见黏液聚集于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
5)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①黏膜白斑:常见于口腔外阴等处黏膜由于鳞状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长期不愈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②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这是妇科常见疾患,是在慢性宫颈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③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单发多发均可发生癌变,有家族史的多发者,更易发生癌变
④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常因内分泌失调引起,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长期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大约为1%
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⑦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慢性溃疡可发生鳞状上皮增生,易癌变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相当一部分可进一步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黏膜表面的鳞状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这种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的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难逆转而发生癌变癌前病变常通过这种形式转变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称为原位癌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2.间叶组织肿瘤(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这类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度颜色等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生长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纤维瘤: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纤维细胞,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此瘤生长缓慢,手术摘除后不再复发
2)脂肪瘤:好发于背肩颈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组织,外观为扁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质地柔软,色淡黄,有正常的脂肪组织的油腻感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的区别在于脂肪瘤有包膜瘤组织分叶大小不规则,并有不均等的纤维组织间隔存在脂肪瘤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状者,很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3)脉管瘤:可分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多为先天性发生,所以常见于儿童血管瘤全身都可发生,但以皮肤最为常见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两种改变并存)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或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肿块,压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性水瘤,此瘤多见于小儿
4)平滑肌瘤:常见于子宫胃肠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
细胞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核分裂像少见
5)骨瘤:常见于头面骨及下颌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镜下可见骨瘤由成熟的骨质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质结构和排列方向
6)软骨瘤:分为外生性软骨瘤和内生性软骨瘤镜下可见肿瘤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的分叶状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和囊性变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统称为肉瘤
癌与肉瘤的区别如下:1)癌的组织来源为上皮组织,肉瘤的组织来源为间叶组织
2)发病率:癌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3)大体特点:癌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肉瘤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4)组织学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5)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6)免疫组织化学:癌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肉瘤细胞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
7)转移:癌多经淋巴道转移,肉瘤多经血道转移
常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纤维肉瘤:是肉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生部位与纤维瘤相似,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
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小,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纤维肉瘤则有明显的异型性纤维肉瘤分化好者生长较慢,转移和复发较少见,分化不好者生长较快,易发生转移,切除后较易复发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软组织及腹膜后,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电镜下,主要见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此外还可见原始间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黄色瘤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大多数肿瘤中可见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区域可见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被认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3)脂肪肉瘤:好发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来自原始间叶组织,很少由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极少见于青少年肉眼观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样外观,或均匀一致呈鱼肉状本瘤的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可见分化较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呈明显的异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4)横纹肌肉瘤: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头颈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镜下由不同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组成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结构和大体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多型性横纹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较多见于子宫和胃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镜下见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和软组织,尤以头面部多见发生于软组织的多见于皮肤,肿瘤内部易有坏死出血,有扩张的血管时,切面可呈海绵状镜下,分化较好者,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明显,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血管腔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细胞常呈片团状增生,形成不明显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仅呈裂隙状,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7)骨肉瘤:起源于骨母细胞,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可见特征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影像
8)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母细胞,好发于盆骨,年龄多在40~70岁镜下见软骨基质中散布有异型性的软骨细胞出现较多的双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细胞
(3)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1)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胚基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一种常染色体性遗传病,并有家族史大多数发生在单侧眼,但也可双眼发生,肉眼观呈黄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肿物,切面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并可见钙化点镜下可见肿瘤由小圆细胞构成,常只见核而胞浆不明显,瘤细胞有时围绕一空腔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菊形团转移一般不常见
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色素痣为良性错构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变,按其在皮肤组织内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三种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恶变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恶性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
(4)多种组织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实质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常见的有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据组织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根据外观可分为囊性和实性良性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肿,多见于卵巢,呈囊状恶性畸胎瘤多为实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见容易发生转移,可转移到盆腔及远处器官畸胎瘤还可见于纵隔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
2)肾胚胎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由肾内残留的未成熟胚胎组织发展而来,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肿瘤成分多样,除见由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类似幼稚的肾小球肾小管样结构此外,还可见到黏液组织横纹肌软骨等
3)癌肉瘤:同一种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8、北京哪个医院治骨科好
1、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综合第一。矫正最厉害。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擅长治疗运动损伤,腰椎,颈椎手术治疗。国内权威骨科医院。
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擅长治疗骨关节病,和骨关节置换,骨肿瘤。是国内骨科权威医院。
4、北京301医院。
以上是中国骨科最权威、也是百姓网评最好的骨科医院。
参考资料:国家骨科重点临床医院。。
9、我妈妈说法她现在的腰很痛,医 生说腰上骨折了,骨头在变小,请问应该怎么办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谢谢!
中药保守治疗,腰痛是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引起的,肾俞和志室两大穴痛,然后压迫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