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王孙思邈的医术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把长孙皇后治疗好的呢?
药王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与世长辞。
药王孙思邈的医术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把长孙皇后治疗好的呢?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已经怀胎十个多月了,按理说平常的孕妇早就生下了孩子,但是长孙皇后不但不能分娩,反而还得了一种怪病,只能终日卧床不起。太宗很爱长孙皇后,可宫中的太医都看过长孙皇后的病,他们全都摇头,称长孙皇后没救了,他们也没办法。
太宗见长孙皇后的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就问徐茂公:“皇后患病多日,太医不断诊治却毫无效果,爱卿可知道民间有哪些名医,朕好请他们来给皇后治疗。”徐茂公当即就将民间大夫孙思邈推荐给了太宗,太宗当即下旨召孙思邈进宫为皇后看诊。
太宗派去的人在华原县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到皇宫以后,太宗非常激动的对他说:“听闻孙大夫医术过人,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皇后已病了多日,今日特意请来孙大夫,还请孙大夫救救皇后和腹中胎儿,治好了,朕定有重赏!”
都说看病讲究四个字“望、闻、问、切”,既然要给长孙皇后看病,那孙思邈总得先见一见这病人吧。可是,皇宫森严,规矩甚多,男女又授受不亲,更何况孙思邈还是一介草民,更加不能接近长孙皇后,见不到长孙皇后,孙思邈怎么看病孙思邈的医术有多厉害?最后,孙思邈也和宫中太医一样,只能问长孙皇后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从他们这里了解长孙皇后的病症。
太宗全部按照孙思邈所说的去做,他把长孙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召来,让他们细说皇后的病情,孙思邈了解之后,拿出一条红线,请太宗派人将这条红线绑在皇后的右手腕上,他就坐在帘子外,捏着红线的另一端,就这样替长孙皇后“悬丝诊脉”。
过了一会儿,孙思邈收起红线,他对太宗说:“陛下,民医已经看完了,皇后胎位不顺所以难产,这才得了重病。”太宗紧张的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医治?”孙思邈说:“只需要吩咐宫女将皇后的左手扶住,民医替皇后扎中指就可以了。”
太宗觉得太简单了,但还是相信孙思邈,他按照孙思邈的话,让宫女将皇后的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找到穴位便扎针,过了一会儿,皇后就开始生产,最后生下了一位皇子。
太宗大喜,忙对孙思邈说:“孙大夫医术竟然如此高明,今日你治好皇后,令皇后顺利诞下皇子,算是一件奇功,朕希望你留在朝廷掌管太医院,你愿意吗?”
孙思邈无心功名利禄,他的志向是游历各地,为广大百姓舍药治病,将来写一本《千金方》,让更多的人得救,所以拒绝了太宗的赐官。太宗知道无法留住孙思邈,虽然觉得可惜,但还是非常感激孙思邈救了长孙皇后母子。最后,太宗赏赐了一顶“冲天冠”,一件“赫黄袍”,一面金牌,一匹良马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
孙思邈不在意这些钱财,他拒绝了太宗所赏赐的黄金绸缎,太宗非常欣赏他。后来,太宗还亲自到华原县的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呢!
2、药王孙思邈,医术造诣国人,为何临死前也要毁掉药方?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四五十岁,可是药王孙思邈却活到了一百四十二岁,算是回中国古代史答上最长寿的人之一了,孙思邈一生都献身于中药医学的研究,他亲自上山采集草药用来研究药物学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医学著作《千金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四五十岁,可是药王孙思邈却活到了一百四十二岁,算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寿的人之一了,孙思邈一生都献身于中药医学的研究,他亲自上山采集草药用来研究药物学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医学著作《千金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四五十岁,可是药王孙思邈却活到了一百四十二岁,算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寿的人之一了,孙思邈一生都献身于中药医学的研究,他亲自上山采集草药用来研究药物学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医学著作《千金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3、药王孙思邈临终前,为何要毁掉“五石散”这一药方呢?
药王孙思邈在临终之前之所以要毁掉五石散这一药方。是因为在孙思邈的眼里,五石散虽能救人,但是也能害人,而且很多人已经深受其害,所以孙思邈在临终之前一再的嘱咐弟子,一定要把五石散毁灭。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很多位医学方面的天才,就比如说华佗,扁鹊,李时珍,还有孙思邈等人,孙思邈被称为药王,而且他还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之人,他活了142岁高龄,也正是因为对药深有研究,所以他也很懂得用药养生,留下了很多造福社会的药方,为医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孙思邈在临终之前,曾经嘱咐过他的弟子,让他毁掉一个药方,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直到现在,这个药方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五石散药方,它是由医圣张仲景研究出来的,它主要是用于治疗伤寒的,在古代的时候,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一个简简单单的伤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所以能够治疗伤寒的五石散也是一剂良药。
而之所以孙思邈非得要毁掉五石散,就是因为五石散虽然是好药,但是过量的服用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如果被心思不正的人利用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因为它会让人“思春”,在那个时候,服用五石散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种风气,而很多的少女都深受其害。
除此之外,过量的服用五石散会让人上瘾,就像鸦片一样,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孙思邈组织了很多次毁灭五石散的活动。甚至还希望能够和政府合作,但是最后,成效并不是很理想,直到孙思邈去世之前,他的这个夙愿一直没有完成,所以他嘱咐他的弟子,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毁灭五石散。
4、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弟子,这个药方必须销毁?
他要求弟子销毁的药方其实就是古代著名的毒品,五石散,而不是什么长生不老药。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药学家,同时也是个道士。就像古代大多数成功者一样,他也是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且过目不忘。据说很小的时候便可以每天都背下千字的文章,北魏时期的一个大臣独孤信称他为“圣童”。
但是就像那句话说的,天资聪颖的人多磨难。孙思邈就是如此,他自小体弱多病,家里为了给他治病花了很多的钱,几乎都要倾家荡产了。孙思邈见此情景就励志开始学医,以至于后期杨坚请他去做官,他都不愿意去。再后来,因为见世间因为战争而多变,于是他隐居长白山,开始修道,并且更加深入的钻研医术。他自己采集药材并为周边百姓治病,最后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医学著作。
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医者,其实一生都在为这个五石散奔波。五石散据传是张仲景发明的,最初是用来治疗风寒的,有奇效。到了魏晋时期,何晏开始大力倡导服用五石散,从那个时候开始,五石散成了文人最喜爱的药物。魏晋时期所谓的魏晋风度其实就是这个五石散造成的。
因为五石散是由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和石硫黄这五种石类中药材制成,它极其燥热,服用后稍有不慎就会死亡。孙思邈研究过这个药方,虽然发现它对于伤寒等病症有着神奇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它的危害太大,所以在临终之前吩咐弟子要将这个药方销毁,免得不明事理的人服用它祸害身体、危害世人。
5、历史上的名医孙思邈,到底是主治什么病症的?
<
6、孙思邈医术高明, 能让人“起死回生”,有哪些案例可以佐证?
在孙思邈的一生当中这种救死扶伤的案例太多了,在这里我就随便列几个,就比如说孙思邈还在当学徒的时候,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抱着一个5岁的儿子,从自己的身边匆匆的走过,但是不知道什么东西绊了老妇人一下,于是便跌了狠狠的一跤。
孙思邈走过去把老夫人和孩子扶起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脸色非常的苍白,并且用手在他的鼻子下面试探了一下,只可以感觉到那种微弱的气息,然后给这个孩子把了脉,没过多久便知道病因所在,但是他这个时候手里面并没有药材,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檀香木,然后他顺手把这个檀香木拿过来给了这个老妇人。
并且告诉她,你回家以后把这个檀香木锯成粉末,和生姜在一起熬成汤给他服下,便可以治愈他,刚开始这个老妇人是有点怀疑的,但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就采纳了孙思邈的建议,神奇的是这个孩子服了这个汤药之后,便逐渐的好转了起来。
再比如说孙思邈成名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一个病人来找他看病,然后告诉孙思邈,他现在完全不能够解小便,并且也找了很多郎中看,但就是没有治好,当孙思邈看到他那张鼓鼓的肚子边便知道他的病因所在,于是让他的大徒弟去外面的菜园子里面拔了几根葱回来,便把葱个插到了病人的尿道里面,不一会尿便流了出来,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7、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都是古代的神医,每个医治病人的方法各有特长,现在的医术虽然比古代发达得多,但实际上现代的智慧不如古人。华佗是三国时期的神医,死于公元208年,是外科医生的鼻祖,现在医学动个小手术什么什么的,觉得很简单的,你可想过一千多年的东汉时期,华佗也能动手术,是不是相当震憾,没错,华佗擅长于外科手术,尤其精通针炙之术,经他手治过不少当时的没法解释的疑难杂症,都是手到病除。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华佗就医治过发热病人,当时又没有体温计,发热的是两个军吏,大概是军队中的小吏,身体发热,同时还伴随着头痛,两个是相同的症状,华佗给两人看过之后,却开了不同的药方,一个人用发汗药,一个人用泻下药,两人不久之后就病好了,因为根据中医的说法,一个是里症,一个是表症,所以尽管症状相同,却用了不同的药。东汉时期流行瘟疫,而且持续了很多年,这两个人的发热症状就有点像今天的流行性感冒或者病毒性感冒,也有可能是与新冠肺炎差不多的病毒,要知道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中,没有抗生素,都能治好,况且抗生素也治不了新冠肺炎,所以华佗应该是有办法治的。
华佗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药-麻沸散,用来配合做外科手术用的,这可是相当不简单,一千多前的那种医疗水平,华佗能够做手术,还保证不被感染,现在的医生能做到吗?所以古人的智慧比现在人强,肯定能想到办法。张仲景与华佗是同时代的人,只是比华佗多活了10年左右,张仲景的特长就是内科,他主要研究的就是伤寒病,伤寒病放到今天来说就是流行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东汉时期不是流行瘟疫,赤壁之战时,曹军很多人死于瘟疫,这也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张仲景的家族中人很多人就是死于伤寒,所以张仲景立志学医终身都在研究伤寒病,史书上没有记载张仲景具体治病的案例,只知道张仲景遍寻名医,治好了不少百姓的病,同时张仲景倾尽毕生研究,写了一名医学著作叫《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囊括了张仲景所有的研究成果。其实当时的瘟疫就有可能是病毒性感冒,也有可能是病毒性肺炎,当时的人没有吃的,吃野生动物那是很平常的,染上病毒也是正常的,其实病毒与人类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古到今,一直都到。病毒在进化,医学也在进步,互相成就彼此,别把病毒看得那么可怕,东汉的瘟疫与今天的新冠肺炎有些相似,当时没有具体的隔离手段,只能靠人的免疫力,不过古人的免疫力肯定比现在人强。
孙思邈是唐朝医学家,被人称为药王,对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都有研究,同时对针灸术也有研究,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医生,孙思邈有过多项第一,比如他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提出防治比医治重要的专家,提倡防止生病,说得通俗点,就是隔离或者防止生病。孙思邈所在时代离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以他的思想提出了多项医学成就,一生写了很多的医学著作,比如《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孙思邈还研究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当时的医学界就是泰斗的位了,医治好了大批的病人,系统地提出了医学的方方面面。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生活在离现在四百多年的明朝,李时珍曾经当过太医,给皇亲国戚治病,后来辞官遍游天下,参与医学研究,收集到了民间大量的医药标本,历经数十年时间,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这本书到现在都是医学院的教材,而李时珍就凭着个人行医经验和游历经验,耗费多年的心血写出。不要以为这些名医只会写医书,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都是在自己医术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实际,才写出这样的医学著作,别以为写医书很简单,没有长年的经验和实际临床试验,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出现在今天,就是四个钟南山,他们一定会依靠自的医学知识进行专家会诊,运用中医方法,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染,同时进行治疗,一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有办法,放到今天当然也有办法治好新冠肺炎,要相信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