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增生 > 跟骨结节后缘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跟骨结节后缘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29 16:57:35

1、右跟骨结节下缘边变尖,但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破坏征象,是什么回事,可以痊愈吗

可能是跟腱止点的无菌性炎症,活动量太大了吧,好好休息1个月先,吃点非甾体消炎药。

2、骨质增生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 等有关。

1. 病理学: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组织学: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3. 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变: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5.营养学: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2)跟骨结节后缘骨质增生怎么治疗扩展资料

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并伴有滑膜组织炎性改变,患者关节会出现痛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早期,关节局部炎症较明显,如果做关节的剧烈活动,则局部充血、肿胀更明显,会加重炎症病变。

到晚期增生的骨质可影响关节的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关节畸形。若还强行做关节的剧烈活动,会造成人为的损伤,使病情更加复杂。

3、中年人走路就脚后跟疼,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少中老年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走运动后,有的人甚至没有进行大量活动,就出现了足跟痛,不红不肿,就是一走就疼痛难忍。尤其是在早上刚下床或久坐后站立的时候,更是钻心的疼,活动一会儿反而会好一些。这就是所谓的“跟痛症”。

什么是跟痛症

跟痛症以中老年人及体重较胖者多见,是足底筋膜受到长期、持续、过大地牵拉而在足跟处发生慢性劳损,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足底脂肪垫较厚,缺乏肌肉组织,脂肪垫作为脂肪组织,一旦损伤,就非常难修复。

简单说来就是,足底常年累月的受到压迫,而且体重较重的人受压更甚,足跟没有壮硕的肌肉进行保护,只有一层懒洋洋的脂肪,久而久之便受到了损伤。

跟痛症的特点是起病缓慢,行走之初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坚持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疼痛缓解,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可一侧或两侧发病,可分为跟内痛、跟后痛、跟下痛,以跟下痛最常见。

划重点:

1,起病缓慢

2,刚刚开始走的时候足跟疼痛

3,行走困难

4,走几分钟后疼痛稍微缓解

5,长时间行走疼痛加重

跟骨侧位X线片可能看见跟骨底面结节前缘有大小不等骨质增生,这就是骨刺。骨刺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这里所说的“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多数人的足跟痛都是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不论劳动还是休闲娱乐,要想着经常变换姿势,避免固定姿势对局部造成压迫。

然而,只要是足跟痛,就是因为长骨刺吗?不一定哦!

临床观察发现,跟痛症疼痛的程度与跟骨骨刺大小并不成正比。有症状者可无骨刺,有骨刺者可无症状。现在普遍认为,跟骨骨刺只是跟痛症的可能原因,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跟骨骨刺等同于跟痛症。

但是跟骨骨刺一旦形成,势必对周围腱膜、足底跟部脂肪垫形成潜在刺激,累积性刺激造成跟骨骨刺周围组织水肿增生增厚并发生无菌性炎症,成为跟痛症潜在致病因素。治疗跟骨骨刺的关键不是消除骨刺,而是在于消除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也就是说,只要有了骨刺,就很有可能发展成跟痛症,只是时间问题。消除炎症很重要!

跟痛症的治疗

(1) 进行肢体锻炼:主要包括足底筋膜和跟腱牵拉锻炼,足底筋膜牵拉有助于炎症的消退。每天反复牵拉跟腱和足底筋膜是减轻跟痛症患者疼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2) 使用足底垫、跟骨垫:能减少或分散跟骨撞击的应力,缓冲和支撑跟下的纤维脂肪组织,从而起到治疗跟痛的效果。

(3) 进行肢体固定:疼痛严重时,可用夜间夹板或石膏托固定踝关节背伸5~10°,以免使足底筋膜在夜间痉挛,晨起活动时引起疼痛。

(4) 采用体外震波(冲击波)治疗:此疗法可促进足跟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了局部炎症的减退,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最近较为热门的治疗方法。

(5) 服用消炎镇痛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消炎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大多数跟痛症的急性疼痛发作和长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比较强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6) 采用局部封闭:当大多数保守疗法失败时,许多临床医生会借助此疗法。本疗法短期内的疗效是肯定的,多次频繁使用可能会引起足底腱膜、跟腱断裂及足跟脂肪垫的退化,所以需控制使用次数及频率。

(7) 采用手术疗法,极少数患者经过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软组织松解、跟骨骨刺切除。切除骨刺虽不是手术治疗的首要目的,但是在做软组织松解手术同时将跟骨骨刺一并切除还是有必要的。

4、风湿脊柱炎的症状

(一)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于青年期,起病往往隐匿;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女性病变发展缓慢,往往诊断延迟。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有厌食、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二)局部表现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转子与股后部,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并出现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极常见的症状,可以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使僵硬更为明显,病人往往诉说由于僵硬与疼痛,起床十分困难,只能向侧方翻身,滚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较轻,只有晨僵与腰部肌肉韧带压痛点,往往被诊断为“风湿痛”、“纤维织炎”,甚至被认为有“神经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还长期被诊断为“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 早期时体征不多,可有轻度腰椎活动受限,但只在过伸或侧屈时才能察觉。骶髂关节处可有压痛,但一般不严重,随着病变进展,骶髂关节处于强直,此时该部位可以完全无痛,而脊柱强硬成为主要体征之一。病员能保持双膝伸直位时将指尖触及地板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腰部并无活动障碍,因为良好的髋关节完全可以起代偿作用。检查脊柱有无强直应该从脊柱的过伸、侧屈与旋转等方面全面检查。下列方法(Schober试验)有所帮助:病员直立位时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记号,再在脊柱中线距该记号10cm处作第二个记号。嘱病员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关节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况下,两点之间距离可增加5cm以上,即可达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视为腰椎活动减少。 病变继续发展便会出现胸椎后凸与颈椎发病。此时诊断比较容易。病员靠壁站立,他的枕部无法触及墙壁,严重时可有重度驼背畸形,病员双目无法平视,他只能靠屈曲髋与膝才能得以代偿。至于颈部表现,一般发病较迟;也有只限于发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数病员早期即发生颈部症状,并迅速强直于屈颈位。 2.胸廓扩张度减弱 随着病变向胸段脊柱发展,肋脊关节受累,此时出现胸痛,并有放射性肋间神经痛。只有少数病人自己发觉吸气时胸廓不能充分扩张。因肋脊关节强直,在检查时可发现吸气时胸廓不能活动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最大限度吸气与呼气,于第四肋间处的活动度可达5cm以上。不足5cm者应视为胸廓扩张度减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后期时,由于重度脊柱后凸与丧失胸廓扩张能力,使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3.周围大关节炎症35%的强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关节最为常见。通常为双侧性,起病慢,很快出现屈曲挛缩和强直,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偿性屈曲。肩关节为第二个好发部位。偶有膝关节病变。其它关节少有发病。 4.关节外骨骼压痛点 主要发生在胸肋交界处、棘突、髂嵴、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坐骨结节和足跟,有时这些症状也可以早期出现。 5.骨骼外病变 主要为眼部病变,可有急性葡萄膜炎,发生率可高达25%。心血管疾患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包炎等。肺部病变主要为肺上叶进行性纤维化。神经系统病变常为继发性,有自发性寰枕关节半脱位和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后者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与会阴部鞍区状麻木。

与跟骨结节后缘骨质增生怎么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