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测试中的T值和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龄段,一般是 25到35岁之间,这段时间的骨密度平均值与被测试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较,叫做t值,t值大于-1是正常,Z值是被测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比较值,比如测试患者是25岁,则与25岁的年龄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与最高值的比较,z值是与同年龄的人的比较。
2、骨质增生和骨密度增高是 不是 一回事?
骨质增生和骨密度增高可不是一回事哦,
前者是指骨头多生长出来,后者指骨密度增高而已,至于良方,还是到正规医院的疼痛科去看一看吧,不要乱投医
3、骨密度T值、峰值是什么意思?有人能看懂么?
恐怕不是缺钙,骨密度T值是 -2.5以上才是骨质疏松,正值应该是相反的吧?!不过我不是医生,因为今天也检查了骨密度,刚上网研究了这个一下这个呵。
4、什么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骨密度t值高是骨质增生扩展资料:
需要检查的人群:
1、儿童: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夜惊、多汗、鸡胸、O形腿等);偏、挑食,厌食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生长痛、夜间磨牙等及发育期青少年。
2、孕妇:孕期3、6个月各测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时补钙;哺乳期的妇女。
3、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5、骨密度测试中的T值和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
骨密度的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XD)与正常年轻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z值是将检查所测得的D与正常同龄人群的球比较而得出的值。虽然z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
对于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临床判定意义。
当T值为-1到-2.5时,提示骨密度减低,当T值<-2.5时,提示为骨质疏松。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及小于50岁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与T值直接提示为骨质疏松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虑”为骨质疏松,要确诊是否是骨质疏松,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判断。
(5)骨密度t值高是骨质增生扩展资料
年龄与性别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婴儿至青春期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骨矿含量的增加男性较女性显著,30-40岁达到最高峰值。以后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较男性大。
有资料记载对50-65岁妇女桡骨远端进行测量,每年骨矿物质含量下降率为0.0118g/cm/year;一个老年人其桡骨远端的骨矿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体重、身高和骨横径也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绝经期前的妇女骨矿含量与身高呈正相关,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妇女骨矿物质含量与体重呈正相关。由于骨横径的个体差异,使同龄人群的骨矿含量变化较大。
若以骨矿含量/骨横径(BMC/BW.g/cm2)对骨矿含量(BMC)进行修正,使同龄人正常曲线变异系数由12%降为9%,用多元回归法处理,将身高、体重、骨横径考虑在内,则变异系数降至6%,老年人的变异系数由20%降至10%,儿童降至8%。
6、体检时我的骨密度T值为5.2,比同事高很多,连医生都说时当天的最高。请问,这么高说明什么?有何副作用?
骨密度一般检查都是根据双手钙质沉积状况来评价全身骨密度,如果说骨密度低,说明骨质疏松需要补钙治疗,你可能平时晒太阳较多,钙沉积好,不需要很担心
不放心,可以咨询骨科医生,更专业些
7、体检骨密度T分值为2.3,高于正常值,请问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2.3属于正常范围 —1至—2.5属于骨量丢失期 低于负2.5则属于骨质疏松了
8、骨密度看哪个t值,T值共有5个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龄段,一般是 25到35岁之间,这段时间的骨密度平均值与被测试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较,叫做t值,t值大于-1是正常,Z值是被测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比较值,比如测试患者是25岁,则与25岁的年龄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与最高值的比较,z值是与同年龄的人的比较。
9、骨密度增高是怎么回事
您好!骨密度增高见于下列情况:
(1)骨硬化性增生:骨硬化增生是骨量增多的结果.它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可见于许多疾病.局部性骨硬化增生见于慢性炎症和恶性骨肿瘤等.普遍性骨硬化见于石骨症,肾性骨硬化和氟骨症等.X线表现为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骨干变粗,骨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小梁消失呈致密的影像.骨肉瘤中出现的肿瘤骨虽然显示骨增生硬化,但它不是机体的代偿反应,而是肿瘤组织的一部分.
(2)骨压缩:骨压缩使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加,因而骨密度增高.骨压缩最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此外亦见于骨缺血坏死中,后者密度增高的影像多不均匀.
(3)骨内钙化:骨内病变组织如肿瘤,炎症组织.骨髓病变和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骨内钙化,表现为密度较高且无结构的颗粒状影像.
(4)骨内异常矿物质沉积:铅,磷和铋等进入人体大部沉积于骨内,于生长期主要沉积在生长较快的干骺端部分,表现为密度增高的横带.于成年人则不易显示
10、骨密度高是什么意思阿?
好啊,结实。
钙是维持骨密度正常的重要矿物质。骨密度偏低的确为缺钙的一种现象,提示以往缺过钙,目前是否缺钙,不能一概而论。当人体每天摄入钙量不足600毫克时,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老人这些需钙量较一般人多的群体,骨骼和牙齿不仅得不到钙的补给,还要动用其中的钙维持每天生理需要,于是引起骨密度降低。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大约在30岁以后钙已不再吸收进入骨骼和牙齿。因而,对骨密度低者,若为30岁以下人群,尽管血钙在正常参考范围,也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除了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外,还要弥补以往的丢失;血钙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应采用药物补钙。若为30岁以上人群,血钙不低者,就没有必要补钙,此时若想靠补钙纠正骨密度低为时已晚。只有血钙低者才需要补钙。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骨架结构则是决定骨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保证了骨的质量。
骨结构就像一个建筑物,首先必须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力学构架或者称骨框架牗骨框架是由胶源纤维组成牍,然后以最小量的填充物牗骨矿物质是羟磷灰石牍,可以达到最大的生物力学强度牗具有很强的抗破坏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牍。具有这种性质的骨骼,才可以认为是高质量的骨结构。
我国目前执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将“改善骨质疏松”列入21项保健食品功能。由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改善骨质疏松需要进行人体实验,检验、申报耗时长、费用高,所以此项功能少有企业申报。新颁布的保健食品27种功能取消了“改善骨质疏松”,取而代之的是“增加骨密度”功能。2005年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关于《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等再次征求意见,确认仍然沿用“增加骨密度”功能。
就目前市场产品品种来看,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的、通过直接补充钙质而达到增加骨密度目的的保健食品;另一类是不含钙或者不以补钙为目的,而是通过调整内分泌而促进钙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加骨密度这一目的的保健食品。
配方设计作用机理决定选料不同
保健食品在拟定配方时,各原料须符合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配方中使用了真菌、益生菌、核酸、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制定了特殊技术审评规定的物品,应按照相应的审评规定提供资料。重点是对整个产品组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食用安全性、增加骨密度功能进行描述,且在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要有足够的科学文献依据。
根据骨密度缺少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在进行保健食品配方设计时可选择不同原料。经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钙剂如钙吸收正常,每日给1.00克—1.50克即可。各种钙剂中,碳酸钙使用得比较普遍。对65岁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对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者,给予大剂量的钙,可起到与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肾结石病人不能摄入大量的钙。
2.维生素D及其活性产物过去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常伴有维生素D不足,因此主张多给维生素D,实际上除了合并有骨软化(一般来讲,仅有儿童易患骨软化,如佝偻病),肠钙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代谢产物生成减少者,一般无需补充大量维生素D,确有上述三种情况者,可同时给予维生素D。
3.降钙素降钙素可减少骨质吸收,降低血循环中的钙,增加骨质中的钙含量,降钙素由于可降低血钙,所以在用降钙素时应补足钙量,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4.磷酸盐类磷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近年来得到发展,磷酸盐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细胞的破坏,可以长期应用。
5.其他目前,市场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学原料和中药提取物为主,服用剂型主要为胶囊、片剂等。保健食品的新法规出台以后,将会提高保健食品的研发技术要求。根据申报的保健功能,在原料上面放宽界限,可以用一些新的原料,在剂型上面可以研制一些新的剂型,这样会更好地提高保健食品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