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质增生 > 植骨骨质增生

植骨骨质增生

发布时间:2020-09-01 14:12:33

1、得了怪病,求医,急!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胸椎疼痛是不可能的,,骨头上并没有神经,,准确说法是胸椎部位疼痛,,如果骨头没有病变表现(骨折,骨质疏松),,应该就是附近的肌肉有问题,x片当然是看不出来的,,风湿类风湿可能性不大,风湿类疾病多侵蚀小关节。。如果可能详细说明部位,,或者先热敷一下看看。。强制性脊柱炎可能性也不大,,不用怕。很有可能性是放射痛。。胸椎后边有食管,心脏病有时也会放射痛.请问有没有其他症状.检查么..有钱就作个螺旋ct好了..没钱就再详细说明一下
5年。。。时间好久啊。还请具体描述,比方说。什么时候疼,还是一直疼,,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缓解,或者没有缓解。疼痛的性质:刺痛,闷痛,绞痛?有没有受过伤?6楼的建议也值得参考。当然适当的锻炼不论什么病都有好处的,能进行锻炼就不要不进行

2、这种病该如何办?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3、医学问题

1、骨质缘何会增生?

骨质增生症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疑难杂症,如颈椎病、腰椎病、增生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尤其是肥胖的女性居多,5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增生发生率为98%,主要表现为负重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关节、跟骨)疼痛、僵硬、酸胀,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可因风寒、久立、远行、爬楼、上坡而诱发或加剧,休息后能缓解,但易复发。增生的骨刺压迫血管神经,可导致头晕、头痛、下肢剧痛、行走困难、甚至瘫痪。骨质增生症已成为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疑难杂症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化学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其滑动性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软骨面出现软化或破裂,软骨变薄或部分脱落,软骨面边缘出现增生,慢慢地骨化形成骨刺,压迫周围的组织器官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现代医学对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仍局限于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费用高,疗效又难以保证,患者多年老体弱多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人不愿接受,而以激素、消炎痛为主的保守治疗只能一时缓解疼痛而已,停药即发。

祖国传统医药独辟蹊径治疗骨质增生症,效果显著。中医认为骨质增生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尤其是肾精亏虚,肝血不足,骨失所养而发生退行性变。在骨质增生的发生过程中,不仅骨胳本身在变化,其周围软组织亦同时进行代偿性改变,这种改变不断调整因骨质增生而带来的不平衡状态,使被刺激的神经血管、脊髓有可能争取到一定时间代偿修复,并改善其功能。

骨质增生的速度是缓慢的,而软组织的恢复能力是很快的,中医学就是通过补肾滋肝、舒筋活血、消炎止痛来进一步缩短代偿过程,这样即使骨质增生仍在发展的情况下,亦可能获得临床症状的治愈。而关节腔有积液的患者不可使用热敷,因热敷会加重滑膜的炎症。现代医学早已证实,关节腔内温度上升可引起滑膜胶元酶致关节软骨分解,使症状加重。

减少关节活动量,可有效地减少复发,患者应避免强力劳动,临床治愈后应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等滋肝补肾药物,常收到满意效果。

2、骨质增生与体育锻炼

骨质增生,医学上称为骨质退行性病变,俗称长"骨刺"。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发生老化,最常见的疾病是腰椎长骨刺,医学上称为肥大性脊椎炎或腰椎骨关节病,于是中老年人常出现程度不同的慢性腰痛。此外有的患者还伴有一侧或双侧臀部大小腿后外侧明显的麻木,走一段路,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症状好转。还有中老年人的颈背与颈臂疼痛,有时疼痛沿上肢一侧向手指放射。或小指发麻如触电感,当头转动到某一部位时,疼痛会明显的加重,而离开此位置时,疼痛会明显缓解,有时病人诉说有"长期落枕感",这也是由颈椎的骨质增生所致的。

中年以后,骨质逐渐退化,首先是软骨软化,加上骨长期承担重力和活动,椎骨的边缘呈现出乳头状突起以及发生椎骨变扁平、椎间盘失去水分而萎缩等变化。椎骨边缘的乳头性突起即为"骨刺"。这些骨刺若刺激椎间孔内的脊神经根就产生上述骨质增生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讲,人在30岁以后开始就有骨质增生这种变化,当超过50岁,这种变化就已很明显。但也有很多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大多数人是与经常运动和体育锻炼有关。

运动系统的活动对人体的其它各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活动都有促进作用。因此,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和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不运动的人,肌肉血液供血不足,往往造成肌肉营养缺乏而萎缩,力量减退,肌内的弹性下降,而且容易发生损伤。经常运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使骨变得粗壮,而瘫痪和长期卧床的病人,骨质变得蔬松,肌肉无力而萎缩。

运动和体育锻炼对关节肌肉有明显的好处:1、经常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功能,能使机体各部获得充足的营养。2、经常运动使各关节保持较大的活动范围,关节软骨受力而均匀,不致于软化。相反不坚持运动的人,关节软骨受力局限而加重破坏,易造成关节炎。3、经常坚持运动,使肌肉、韧带强而有力,可以稳固关节,加强骨的坚固性。4、经常运动,可以使关节内不断分泌滑液,滑液对关节有营养作用,可以推迟其老化。

此外,经常运动,不仅有利于改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而且对精神有良好作用,还可以控制体重。

3、骨质增生都需治疗吗?

骨质增生就是指正常骨、关节的边缘多长了些骨头,俗称骨刺,多见于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的、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颈椎和腰椎,下肢的髂关节和膝关节等。

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在脊柱是因为椎间盘变性成遭受慢性劳损,造成椎体间的不稳定,椎间的韧带反复牵拉,使其在椎骨的附着部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机化钙化而形成骨刺;在四肢关节则是由于反复的慢性损伤、关节退行变化,关节边缘韧带附着部的牵拉、出血,逐渐机化骨化而成为骨刺。

骨质增生的形成存在着对人体有利的一面,即能增加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限制了某些方向的活动,使局部的应力得到平衡,有利于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这要看骨刺生长的部位而定,如果骨质增生压迫了脊髓和神经或者造成管道的狭窄,即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跛行,以致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瘫痪。

如何正确对待骨质增生,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治理,这是许多中老年人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在照X光片后发现有骨质增生后,心理负担很重,心情十分紧张,这实在是没有必要的。首先,骨质增生是一个骨关节生理退行性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中老年都会出现,犹如人老了眼睛会"老花"一样,不能一概认为是一种疾患;其次,就大多数人而言,有骨质增生不等于有病,没有症状就不需要进行治疗;第三,骨质增生产压迫症状轻的可以进行适当休息、理疗、封闭及服药来缓解。有些药物,如骨刺消痛液、骨刺片、醋疗等,些并不能消除骨刺,而是通过舒筋活络,行气止痛、驱风祛湿的药理作用而消除症状的。只有骨质增生产生压迫症状重的极少数病人,才需要通过医生的认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来进行治疗。

4、"骨刺"能否被"消化"

在门诊或病房,经常有病人拿着X光片询问医生,有无能消去"骨刺"的良药秘方。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骨刺"。坚硬的骨骼,是充满生命的力的骨组织,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一边不停地老化,一边不停地生长,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入老年期,这种代谢平衡发生变化,老化的速度大于生长的速度。因此,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骼的硬度和强度下降。显而易见,这对支撑、负重和活动等功能不利。为此,机体便自动进行代偿,以数量的增多来弥补质量的下降,在靠近关节处有少量骨质增生。同时,由于长期磨损,光滑的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发生龟裂,甚至剥落。软骨受到破坏后,其骨质也会自动进行增生以图修复。因此,一些负重关节如颈椎、腰椎、髋关节、膝关节附近的骨质增生比较明显。

增生的骨赘通常在骨骼的两端四周同时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光片,可能表现为基底宽、尖端细的粗刺形状。为了描述方便,即称为"骨刺"。许多专家指出,这个名称还不够妥当,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容易引起病人的误解,似乎骨端有象钢钉、竹刺之类的东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状。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在老年人是普遍现象。但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疼痛症状,有的引起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积液、肿胀。颈、腰椎的骨质增长和韧带退变增厚,可能造成神经受压,是颈椎病、腰椎退变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但经长期观察,骨质增生和各种症状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

既然少数骨质增生的确能引起症状,就需要治疗。于是,各种药片、针剂和治疗仪器便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它们能够将增生的骨质(即X光片上表现出来的"骨刺")消掉。原因很简单,经化验测定,增生的骨质和人体原有的骨骼结构相似,成份相同。如果真能将增生的骨赘"消"去或"化"掉,那么,人体所有骨骼岂不是同时也"消化"掉了。

不过,在这里有必要指出,那些药物和治疗仪器虽不能将增生的骨赘消去,却并非毫无作用。这是由于其中活血化瘀、行痹通络、抗炎镇痛等药物抑制了骨质增生,同时伴有的骨关节炎病理过程。有的药物还能延缓、遏制骨质增生的发展。对于那些骨质增生很厉害,造成神经受压、关节活动不良等严重症状的,可以施行手术治疗。

5、足跟痛就是长骨刺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由于没有明显外伤,特别是中老年人,自认为是骨质增生,长了骨刺很是担心。

那么,足跟痛是不是长了骨刺呢?在从足部一侧拍摄的X线片上,足后侧跟骨下面的骨面基本上是圆钝光滑的,如出现有突向前侧的尖骨影,称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的形成是由于附着于跟骨下面的腱膜与肌肉长期收缩刺激,引起局部骨质增生。有骨刺的人不一定足跟痛,足跟痛的人也不一定有骨刺,疼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跟骨骨刺仅仅是X线上所见,因为对有跟骨骨刺的足跟痛,切除骨刺后只有少数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遗留足跟痛,另外,有时手术后,骨刺重新生长,甚至原状复发。所以,绝大数跟骨骨刺并无疼痛,极少数骨刺可以引起疼痛,这可能由于骨刺生长的方向斜向前下方,长时间行走、站立时,足跟挤压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形成滑囊,滑囊发炎可致疼痛。

足跟痛又称跟骨痛或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致,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跟骨骨刺不是足跟痛的常见原因。因此,只有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对因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6、老年人为何易长骨刺

隔别邻居王大伯今年68岁,身体挺结实的,走起路来像小旋风一样,可最近却常感到足后跟疼痛。前天,他在儿子的陪同下到医院作了X线拍片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跟骨刺。那么,什么叫骨刺?人老了为何易长骨刺呢?

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质增生,多发生在腰椎、颈椎、膝关节、跟骨等活动及磨损较多的部位。骨刺发生后多数人可无任何症状,但若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神经、脊髓、肌腱、肌肉时,常出现局部酸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头痛、头昏、脖子发硬、视物不清、大小便异常等。这种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有人统计,45—60岁的人发生率为74%,80岁以上者发生率为90%,由此可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人老了为何易长骨刺呢?这是因为人体在活动时往往会过分牵拉附着在椎体骨边缘上的韧带和小关节突上的关节囊,由于经常不断地牵拉,反复刺激那里的骨膜,就会引起椎体边缘及小关节骨质增生。这种增生是椎骨在韧带、关节囊附着的地方形成的一突起,在X线片上显示其外形尖锐,有点像"刺"。而且这种骨刺的形状又有点像凸起的嘴唇,比原来的椎体肥大,所以也叫唇样增生或脊椎肥大。当骨刺长在颈椎压迫了邻近的神经,脊髓或椎动脉等组织,引起颈项、上肢以至全身的种种症状,我们就称之为颈椎病。长在跟骨上的骨刺,为跟骨刺。

长了骨刺怎么办呢?对于骨刺的治疗,一般认为除极少数骨刺压迫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需要手术切除外,绝大多数病人都应采取非手术治疗。首先要避免和减轻病变部位的过度劳累。可经常进行缓性而柔和的肌肉伸屈锻炼,以增强肌肉的弹性使酸痛麻木等不适感觉减轻或消失。其次,在症状发作时要适当休息,同时进行热疗、推拿、按摩或局部疼点封闭等治疗,以减轻疼痛。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于治疗骨刺有一定疗效。第三,在整个康复治疗措施中,药物治疗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常用的药物有骨刺片、硫酸软骨素A、复方软骨素片、复方丹参片、维生素E等。对疼痛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止痛镇静药,如芬必得、安定等。有麻木症状者,可选择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ATP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辅助治疗。

7、腰椎骨质增生是病吗?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X线检查方法的普通应用,发现腰椎骨质增生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尤其是有的老年同志,本来就经常出现腰痛,被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便认为是患了"不治之症",为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担心治不好会引起瘫痪,还有的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找到根治消除腰椎骨质增生的办法。

我们知道,脊柱在整个运动系统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体的任何活动和姿势的完成,都与脊柱有关,而腰椎在整个脊柱中活动度最大,伸屈和侧弯都较自如,腰椎的负重能力也较大,活动和负重产生的应力长期反复作用于腰椎,则可出现腰椎骨的代偿机能的自然反应——腰椎骨质增生(骨刺)。其解剖组织学变化是腰椎椎体骨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突出处部位骨小梁数量增多,骨密度增高,并无任何病理改变。实质增大了关节的负重面,腰椎间骨关节稳定性得以加强,可起到减轻或避免腰椎遭受新的损伤的作用。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腰椎骨质增生与病人临床症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腰痛轻重与增生程度不成正比。有的人增生明显却毫无腰痛,而另一些人骨质增生不多,但腰痛症状却很突出,许多"腰椎骨质增生"病人经治疗后腰痛消失,但复查X线仍可见到骨刺依然存在。只有极少数病人因骨质增生位置特殊,造成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或造成椎管狭窄并引起临床上相应的症状,在此特定条件下腰椎骨质增生才属于病理性的,一般需手术治疗。

实际上,中老年人腰痛原因较为复杂,且因人而异,尤其是那些被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又较长时间治疗无效的病人,更是应该到医院去,通过医生用现代先进的理化检查,找到腰痛真正原因,才能"根治"腰痛。假如把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都轻意归属于腰椎骨质增生,并以此定论,就会使自己长时间遭受病痛的拆磨,除多付出经济代价外,有时还会失去早期发现其它疾病或失去有效治疗的良好的机会。

8、骨刺能否通过不断活动磨小磨没?

当一个人患了骨质增生发生了"骨刺"时,总有些人告诉他,你多活动骨刺就磨没了!甚至患者说,某大医院一位骨科医生也告诫他:"骨刺别怕,你只要每天不断活动骨刺就没了!"这种提法显然是错误的,正是这种荒谬的认识,延误和加剧了许多患者的病情。

为什么说这种观点不正确呢?因为骨关节某部位如果受力超出骨、软骨所能承受的适应强度,则引起骨质增生而形成骨刺。其实骨质增生是人体对超过骨关节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骨关节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就越快越严重。所以根据"骨刺"的形成这一机理可知,想通过增加活动强度磨去"骨刺"的想法,必将事与愿违,只能增加已经超过骨关节所能承受作用的强度,势必促进其增大发展,而不会磨去"骨刺",尤其在下肢关节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当骨关节承受力已超过适应强度形成"骨刺"时,倘若设法使其受力强度降至适应强度之下的话,却可起到使"骨刺"发生疏松、增生停止,症状减轻的作用。

那么,骨质增生的患者就不能活动了吗?事实也并非如此。骨质增生患者除了进行相应的治疗,为了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和关节的强硬,也需要进行不使关节增加负重和受力的轻柔活动。这种活动纯属在不增加骨关节负重和作用力下,来锻炼肌肉和保持增进关节运动功能。因此,这种运动是一种特殊方式下的轻柔肌肉收缩性关节运动。

9、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中老人的骨与关节衰老的一种表现,但骨质增生决非由骨质疏松所致。而是由于人体的骨与关节特别是负重大、活动多的膝和脊柱等部位,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损,关节软骨失去了正常的光滑性而变得粗糙,同时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腱也因劳损而出血。机体对这种慢性磨损要进行修复,其修复的方式就是增生即骨刺。

骨质疏松的本质是指骨量减少而言。它是由于遗传、激素和营养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钙和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不适当地服用糖皮质激素(即强的松等)、吸烟、酗酒以及长期卧床等都可引起骨质疏松。所以说,骨质疏松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由几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比如性激素是人体骨的合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女性在绝经以后,由于女性激素分泌减少了或停止,则严重地影响了骨的合成。实际人类骨量的减少或丢失,从30—40岁就开始了,中老年人丢失的更快。

尽管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种骨质老化现象。但绝非发生于所有中老年人,而是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户外活动多或以新鲜素食为主的中老年人发生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就少。而经常吸烟、酗酒或长期卧床不起或较少参加户外活动者发生率就高。

体内的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体组织,随着生命的存在,始终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而钙和磷又是骨的主要成份。一般情况下以骨盐的形式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从而维持了骨和牙齿中的硬度。钙和磷的极小一部分存在于血液和肌肉等软组织中,其含量保持一个适当的比值,从而维持了骨的健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其各脏器也和骨关节一样发生老化,尤其是胃酸、胃蛋白酶和唾液腺分泌减少以及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对钙的摄取、消化和吸收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出来,以保持钙的正平衡状态。因此可以这样讲,骨质疏松的实质是指骨内钙的游离和减少。所以适量补钙对防治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有益的,补钙不能治疗骨质增生。

在日常膳食中,富含钙的食品有:乳类,虾皮、海带、豆制品以及绿色疏菜等。但在选用疏菜时要采取适当措施除去妨碍钙吸收利用的草酸等因素。例如菠菜,可先用开水焯后,使部分草酸先溶于水再炒。

对于老年人,许多学者认为每日应摄入钙1000毫无,绝经后的妇女每日应摄入1200—1400毫克钙,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若膳食中的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考虑补充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钙剂有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以及活性钙等,每日量为500毫克至1500毫克。

尽管引起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的原因较多,但结果却是一样的。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骨骼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紧固有力",所以对中老年人要以"补肾",以治本才能达到健骨的目的。常用的中草药有女贞子、枸杞、山药、补骨脂、黄芪、茯苓等。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壮腰健肾丸等,常服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10、骨质增生都需治疗吗?

骨质增生就是指正常骨、关节的边缘多长了些骨头,俗称骨刺,多见于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的、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颈椎和腰椎,下肢的髂关节和膝关节等。

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在脊柱是因为椎间盘变性或遭受慢性劳损,造成椎体间的不稳定,椎间的韧带反复牵拉,使其在椎骨的附着部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机化、钙化而形成骨刺;在四肢关节则是由于反复的慢性损伤、关节退行变化,关节边缘韧带附着部的牵拉、出血,逐渐机化、骨化而成为骨刺。

骨质增生的形成存在着对人体有利的一面,即能增加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限制了某些方向的活动,使局部的应力得到平衡,有利于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这要看骨刺生长的部位而定,如果骨质增生压迫了脊髓和神经或者造成管道的狭窄,即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跛行,以致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瘫痪。

如何正确对待骨质增生,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治理,这是许多中老年人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在照X光片后发现有骨质增生后,心理负担很重,心情十分紧张,这实在是没有必要的。首先,骨质增生是一个骨关节生理退行性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中老年都会出现,犹如人老了眼睛会"老花"一样,不能一概认为是一种疾患;其次,就大多数人而言,有骨质增生不等于有病,没有症状就不需要进行治疗;第三,骨质增生产生压迫症状轻的可以进行适当休息、理疗、封闭及服药来缓解。有些药物,如骨刺消痛液、骨刺片、醋疗等,并不能消除骨刺,而是通过舒筋活络,行气止痛、驱风祛湿的药理作用而消除症状的。只有骨质增生产生压迫症状重的极少数病人,才需要通过医生的认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来进行治疗。

11、慢性腰腿痛与腰椎骨质增生

憗拫人到中年容易患慢性腰腿痛,接受X线检查后往往都发现有腰椎骨质增生,于是乎"腰椎骨质增生"成了人们统称腰痛的一种病名,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讲,这是欠准确的。

"骨质增生"并不是一种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种退变性疾病中的一种病理变化,它的病理学意义是表示人体骨组织开始退变、老化。这种病理变化有时会造成压迫症状,但更多的是并不直接引起症状(如单纯的椎体前缘唇样增生),有的病人甚至是从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实际上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程度不的一腰椎骨质增生,这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增生退变和神经受压所致。当然,骨质增生也是我们诊断疾病的重要观察指标,如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会发生腰椎骨关节病,腰椎后缘的骨质增生会发生椎管狭窄等等。

那么,引起慢性腰腿痛症状的疾病有哪些呢?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引起患侧的腰痛且向同侧下肢放射至小腿,轻则下肢活动受限,重则会引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突出部位和程度,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发病后必须接受严格、规范的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则应行手术摘除。

椎管狭窄症 本病好发于四十至五十岁的男性。因脊柱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膨出、椎板及黄韧带增生变厚、硬膜外脂肪变性等使椎管前后径及侧陷窝变窄,压迫马尾及神经根产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腿痛,尤其在行走时加剧,略蹲或稍坐后缓解(即间歇性跛行)。初发及症状较轻时可以行卧床、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等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者宜行手术治疗。

椎弓根崩解与脊柱滑脱 由于脊柱在发育过程中的缺陷,使椎弓根峡部形成先天性骨不连。因椎体与椎板失去骨性联系,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维持解剖结构,故可出现脊柱滑脱,即椎体骨之间发生移位,此时可压迫神经,周围软组织亦容易发生劳损,此症多见于第五腰椎,左右斜位的X光片可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腰腿痛,劳累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当滑脱严重,产生神经根和马尾受压时,应行手术减压植骨或行内固定术。

此外,引起慢性腰腿痛较常见的疾病还有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水平骶骨等。总之,有慢性腰腿痛的患者应该到医院接受检查及治疗,同时学习一点健康卫生知识,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以利于疾病的自我保健、预防及治疗。

4、请问您。如果胸椎长骨刺怎么治疗?怎么预防呢?

骨刺吃些氨基葡萄糖,如果严重吃美洛昔康片。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有助于减少胸椎蜕变。

5、腰椎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术后【腰椎盘突出手术后】

腰椎术后腰部疼痛、僵硬、不适,又称为腰椎术后综合症,不同患者都会有有一些。
术后3个月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有点晚,一般术后3天就该进行,若疼痛厉害,可应用扶他林及芬那露,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内固定连杆有些长,建议做腰椎CT检查,若植骨融合,可将内固定取出。
很多人数后腰椎会有一定疼痛,手术已经做了,就没必要想后悔之类,积极应对,才是应有的态度。

(309医院薛海滨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腰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骨关复节退行性改变的一种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制
疼痛;休息、热敷等治疗后疼痛缓解,天气湿冷症状加重。
若出现疼痛可用骨质骨坊世帖。百
在饮食上:骨质增生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度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7、请问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动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3)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在牵引时,若将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 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物理疗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治疗时二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侧并置。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1疗程 。
(2)间动电疗阖:可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经走行区逐点治疗,密波2-5分钟;疏刻波5分钟;间升波5 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1疗程。
(3)超刺激电流疗法:可用两个8*12平方厘业大小的电极,一个横置于骶部,另一个竖放于腰部,接通电源后,尽快把电量调至8-12毫安,待强烈的通电感消失后,在2-7分钟内把电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疗时间共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继续治疗至6-12次。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疗
这种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在患者骨关节部位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治疗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手法技术,以达到改善患 者骨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辅助运动或被动生理运动,进行腰椎棘突或关节侧的推压、震动以及腰椎的旋转、牵拉等手法,操作时可同进采用几种手法,并根据患 者病情应用1、2、3、4四级力度。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 、疼痛剧烈、应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轻手法;慢性或关节活动功能有所障碍的患者用重手法。时间一般以每秒1-2次的频率持续45秒、60秒或90秒。强度和时间可酌情选用。每一疗程5-10次,2个疗程之间休息10-20天。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适当给予抗炎和止痛药物口服; 或者可用解痉镇痛酊外涂,以缓解局部疼痛。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复治疗方法。
(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袖处水肿较为明显,这不仅是引起剧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了消除局部的反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服服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静脉加压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3)对于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每日3次,每次8-12片,连服1个月左右;或者可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当于生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当于生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与硫酸软骨素A 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可用维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 次口服。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1)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药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 ,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3-5次为1疗程。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封闭1次。10次为1疗程。3、5%葡萄糖或30%丹参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或隔日封闭1次。10-15次为1疗程。此外,还有用维生素B1及复方当归液等作为封闭液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穴位封闭。
(2)局部区域性封闭:可分浅部和深部封闭:1、浅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点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一般要求结合压痛点及精确的解剖部位进行。

★骨质增生好发于35-70岁的年龄段,从事教师、会计、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发病率高,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运动和劳动多,关节磨损重,使关节产生退行性骨变。病变程度与年龄大小身体强弱关系密切。人是总要运动的,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完结了。但是患病的骨关节,就不宜进行过渡运动和活动,以免诱发新的骨质增生。为了保护病重的负重关节,患者要适度运动,不要过度运动。也就是说当你患某一部位骨质增生时,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适或疼痛,在活动时不至引起患处疼痛的运动称主动运动;骨质增生了,受伤的部位活动时疼痛,不顾疼痛,拼命地活动,这样就加快了增生部位的损伤,医学上称机械性损伤。生长出的骨刺损伤,进入肌肉和组织内,在医学上称为游离死骨,可长期刺激肌肉组织,使上述症状加重。不良的体位和不均衡磨损,诱发骨质增生,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腰椎管狭窄造成行走困难、卧床不起,由此导致丧失生活自理能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这些患者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要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对待,亲属也要通过无微不致的关心、体贴、照顾、使患者增强与疾病斗的信心。
膝关节是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膑骨所组成,外包以关节囊,内有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是人体中最复杂及关节面最大的负重关节。

膝关节骨质增生也称为增生性退行性关节炎。它并不是关节普通炎症,而是一种软骨长期退化性病变。

一、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病因:

1、骨折后骨质增生。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复的形式是伤处周围的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骨痂。这种骨质增生对人体有利。

2、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可发生钙化、骨化,影响到骨膜,使骨膜生骨。这种增生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症状。

3、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诸骨由于长年磨损,周围韧带松弛,致使关节不稳定,造成病变引起相应部位骨质增生。此种增生是人体衰老的现象。40多岁以后,大多数人都有骨质增生,只是发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状,有的无症状。

二、临床表现:

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其表现是一侧或双侧关节不适,疼痛肿胀。起初疼痛多在长时间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但休息或卧床后好转。随着病情发展,走平路也疼痛,活动不方便,关节不稳定,走路稍不注意就会疼痛;同时膝关节活动时有像捻头发时所发出的响声。重者膝关节还会突然“锁”在某一位置上,解“锁”时,伴有明显的弹响。这说明关节内已经有了游离体。

三、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预防与治疗:

早期X光片上仅有轻度骨质增生,晚期关节诸骨骨质增生明显,甚至可见游离体。要注意预防:

1、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在出汗后,即洗凉水浴或洗脚,以防风、湿、寒三邪气对膝关节的侵害。膝关节不过于劳累或负荷过重。

2、早期患者最关键的治疗是稳定关节,坚持做双则股四肌等收缩的静力训练,即取卧或坐姿,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续10~20秒,放松5~10秒;重复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坚持0.5~1小时步行,自我按摩双腿。

3、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时应休息。避免深蹲、负重,上下楼梯等活动,同时请医生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坚持以上训练为主。

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X光片上可见膝关节内已有游离体(又叫关节鼠)。

2、膝关节骨质增生严重,已形成骨赘,严重影响其功能。

3、合并半月板损害或出现盘状软骨。

4、膝关节过于增生,出现关节腔狭窄,骨破坏明显或关节畸形,致使行走甚痛,经多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年龄在50岁以上者可考虑作全膝关节置换术。

★腰椎管狭窄: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8、我夜里睡觉腰腿痛,CT检查是L5椎弓崩裂,峡部裂,医生说要做植骨固定手术,我该如何治疗?

看了你的病情介绍很有感触,不难看出你是一位任劳任怨的普通劳动人民,对于你的病情我建议你早日去三甲医院做手术治疗。根据疼痛源以及邻近节段椎问盘的性质,可选择峡部的重建或椎问融合的方法。手术方法丰富多彩,内植物五花八门,这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鲜有所见。
由于重力的作用,当上位椎体向前滑移时,就出现了腰椎滑脱。在进行融合手术的同时是否要复位滑脱?这一争论冈扰了脊柱外科界几十年,而且争论仍在继续。不同治疗方法的倡导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理由和手术方法,并讨论了邻近节段的相关变化对于手术方法的影响。
在中年人群,椎体滑移是椎间盘退变和同时出现的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的结果。这称为退变性腰椎滑脱。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需要特别关注。对于该疾病治疗上也存在挑战。
手术器械在骨融合的过程中起到内在支撑作用,最新的技术旨在加强这一机制。至于你的治疗具体方案需住院进一步检查后才能出来。祝你早日康复!

9、我妈妈54岁了,一直被骨刺折磨,医生说要换骨头,请专家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办法?

这个是骨质增生吗?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多着呢

与植骨骨质增生相关的内容